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后路联合与单纯前路术式对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比较
1
作者 相元岭 邱玉金 +1 位作者 盖利 吴磊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38-340,F0004,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前后路联合不使用钢板( CAPF)与单纯前路融合器加用钢板( AFA)两种术式对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60名患者. A组患者接受前路融合器加用钢板融合术(AFA),B组患者接受前路... 目的 比较分析前后路联合不使用钢板( CAPF)与单纯前路融合器加用钢板( AFA)两种术式对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60名患者. A组患者接受前路融合器加用钢板融合术(AFA),B组患者接受前路融合器联合后路钉棒系统融合术( CAPF). 角度矫正程度及维持情况、融合率以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临床效果通过颈椎VAS,NDI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结果 平均矫正角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末次随访中A组病例在颈椎曲度矫正丢失度方面较B组病例高(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有更高的假关节发生率、融合器下沉发生率、植入物相关并发症以及吞咽困难发生率. 上肢疼痛的平均VAS分值以及平均NDI分值,B组要优于A组(P〈0.05),但是颈后痛的平均VAS分值,A组优于B组(P〈0.05). B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A组长(P〈0.05). 结论 尽管前后路联合融合术比单纯前路融合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前后联合融合术提供了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高融合率、低融合器下沉和低邻近节段退变率及更好的VAS和NDI评分,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前路融合术(AFA) 前后路联合融合术(CAPF)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被引量:10
2
作者 蓝旭 许建中 +1 位作者 刘雪梅 葛宝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腰骶椎结核16例。...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腰骶椎结核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8~65岁,平均48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下腰痛。病变节段:L4、5 3例,L5、S1 8例,L4~S1 5例。腰骶角18~32°,平均22°。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15~55 mm/1 h,平均25 mm/1 h。术后抗结核治疗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80 min;出血量300~600 mL,平均42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结核病灶无复发,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术前下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消失。X线片检查示,患者均于术后8~12个月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16~31°,平均21°。结论经腹膜外前方入路暴露腰骶椎结核病灶安全可靠,病灶清除后行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结核 前后联合入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微型钢板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5 位作者 孙洪江 高书明 刘广飞 李勇 陈汉文 赵跃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颈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颈前不适感、吞咽困难、颈后轴性疼痛等症状。术后3个月MRI显示颈椎管扩大良好,脊髓前后压迫均完全解除。术后1年颈椎CT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融合良好,椎板单开门状态维持良好,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1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微型钢板的应用有利于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更广泛开展,手术安全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进而使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 微型钢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