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122
1
作者 汪建平 杨祖立 +4 位作者 王磊 董文广 黄奕华 覃建章 詹文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7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和...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7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和60.7%,中位生存时间为1825 d。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肿瘤的大体分型、侵袭程度、转移情况、分化等级、病理分期以及癌性肠梗阻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肠壁的侵袭深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P<0.0005),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顶后 多因素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多因素分析的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张苏展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研究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842例行根治术后的大肠癌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和老年组(≥65岁)。用SPSS软件分别对3组患者的35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 目的研究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842例行根治术后的大肠癌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和老年组(≥65岁)。用SPSS软件分别对3组患者的35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842例大肠癌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54.2%和48.5%,青年组大肠癌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0%和42.7%,低于其他年龄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和家族肿瘤史为青年和中年组大肠癌患者的共同影响因素;慢性便秘是中年组大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肠梗阻、手术时间、转移淋巴结数为老年组大肠癌的预后因素。病程(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不是影响青年组大肠癌的主要原因。青年组DukesA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和64.5%,B期分别为73.3%和67.4%,C期分别为37.3%和27.0%,D期分别为33.3%和22.2%。青年组A期和B期患者生存率与中老年组相近,但C期和D期的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有家族肿瘤史的青年组患者预后好,其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64.5%,显著高于无家族肿瘤史患者的48.1%和37.3%。结论不同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青年组大肠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在青年组,大肠癌Dukes分期晚和无家族肿瘤史的患者预后差,病程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青年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与就诊时间晚、延误诊断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外科学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预后 年龄因素 大肠癌患者 不同年龄组 多因素分析 预后因素 DUKES分期 COX比例风险模型
原文传递
大肠癌383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吕洋 赵坡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2001年全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病历的383例大肠癌患者(其中312例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指标,进行单因...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2001年全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病历的383例大肠癌患者(其中312例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383例大肠癌中包括结肠癌298例,直肠癌85例。这些大肠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7.0岁,男女比例为1.41∶1(224/159)。其中,结肠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1岁,男女比例为1.59∶1(183/115)。有250例获得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84.0%,5年生存率为58.4%。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32.9岁,男女比例为0.93∶1(41/44)。62例获得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72.6%,5年生存率为64.5%。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P21^(ras)、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哲 高鹤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P21^(ras)及抑癌基因P16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研究了P21^(ras)蛋白、P16蛋白在8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P21^(ras)在前二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7/80)... 目的探讨癌基因P21^(ras)及抑癌基因P16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研究了P21^(ras)蛋白、P16蛋白在8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P21^(ras)在前二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7/80)和65%(13/20),明显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30%(6/20),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17.66、P<0.005;x^2=5.23、P<0.05);P1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3%(29/80)低于在腺瘤及正常组织中的65%(13/20)和75%(15/20),其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②P21^(ras)、P16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肿瘤的临床Dukes分期(x^2=6.20、P<0.025;x^2=6.25、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5a生存率密切相关。③P21^(ras)在不同的大肠癌组织病理类型中,其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16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④在80例大肠癌患者中,P21^(ras)阳性而P16阴性者比率高于其他三者,而且这类大肠癌患者的术后5a生存率下降。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在内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临床工作中联合检测P21^(ras)及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对我们估计患者的病情、推测其预后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代谢 病理学 癌基因蛋白质P21^ras 生物合成 遗传学 蛋白质 遗传学
下载PDF
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间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卿三华 蒋会勇 +4 位作者 齐德林 周正端 黄祥成 张福明 盛权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975/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大肠癌1374例,对全部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建立 ACCESS 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逐个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975/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大肠癌1374例,对全部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建立 ACCESS 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逐个分析年龄、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肿瘤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方法采用行×列表资料的 X^2检验.结果小于30岁年龄组大肠癌浸润肠管周径较其他年龄组高,其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22.7%(17/75),14.7%(11/75),较其他年龄组均多(P=0.000 X^2=72.22);与肿瘤浸润肠管周径有关的因素有肿瘤浸润肠壁深度(P=0.000 X^2=353.58),肿瘤生长方式(P=0.000X^2=155.35),肿瘤分化程度(P=0.035 X^2=13.53)肿瘤病理类型(P=0.000 X^2=31.64),肿瘤部位(P=0.000X^2=44.73);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的比例为81.6%(120/147)和86.36%(19/22)显著高于腺癌组67.7%(574/848);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及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其浸润肠壁的深度增高;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浸润到肠壁外的比例分别为要较其他组低(P=0.000 X^2=36.96).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均较乙状结肠及直肠高(P=0.000X^2=83.55),其中横结肠癌中粘液腺癌所占比例高达38.5%(40/104).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中浸润性生长者分别为55.8%(191/342),62.5%(226/361),68.9%(59/8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02 X^2=21.48).结论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能以单一的某种因素作为判断其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临床上需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才能对病情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大肠癌
下载PDF
化疗及导向化疗治疗大肠癌与癌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卢献平 李宝金 +2 位作者 陈声乐 吕斌 蒋宁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化疗及导向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及细胞的影响.方法大肠腺癌患者37例,根据是否注射化疗药物分成A,B两组.A组17例,术前不注射任何化疗药物或化疗药物的偶联物,将其作为对照组;B组20例,其中7例手术前3div丝裂... 目的研究化疗及导向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及细胞的影响.方法大肠腺癌患者37例,根据是否注射化疗药物分成A,B两组.A组17例,术前不注射任何化疗药物或化疗药物的偶联物,将其作为对照组;B组20例,其中7例手术前3div丝裂霉素C(MMC8mg),13例手术前iv导向化疗药物抗CEA单克隆抗体-MMC交联物(含MMC8mg,抗CEA单克隆抗体10mg);其后对所有3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切取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AgNOR颗粒检测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A组病理退变程度17例(1000%)均为1级;B组病理退变程度1级4例(200%),2级12例(600%),3级4例(200%),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0376).A组癌细胞AgNOR颗粒/核均数为411颗;B组癌细胞AgNOR颗粒/核均数为258颗,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514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以T细胞CD+3为主,同组中T淋巴细胞CD+3(aP<001,t=20229)与B淋巴细胞CD+20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P<001,t=19761);A组T淋巴细胞CD+3为6091%,B组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药物疗法 病理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微血管计数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小平 宋少柏 +3 位作者 李岗 王殿军 赵海潞 韦立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明血管生成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评估肿瘤微血管计数(MVD)与结直肠肿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抗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回顾性对32例结直肠癌、5例结直肠腺瘤及10例正常粘膜(对照)蜡... 目的探明血管生成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评估肿瘤微血管计数(MVD)与结直肠肿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抗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回顾性对32例结直肠癌、5例结直肠腺瘤及10例正常粘膜(对照)蜡块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在200X倍数的显微镜视野下计数每一视野的微血管数,每例计数3个最高值视野,并取其平均数为其MVD值.结果正常粘膜MVD值为11±4,腺瘤为28±11,癌为50±22.正常粘膜与癌比较P<001,腺瘤与癌比较P<005,正常粘膜与腺瘤比较P>005.按癌组织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分别比较MVD值示:A,B,C期间MVD值有递增,但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6cm与<6cm间有差异,但P>005.以MVD值高低分组的生存率比较显示,低MVD组生存率高,但差别接近显著意义,P>005但P<010.结论结直肠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的恶变、生长、转移等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病理学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CD44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熊兵红 程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过程需要细胞与细胞外间质或与其他细胞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其中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着极为重...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过程需要细胞与细胞外间质或与其他细胞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其中肿瘤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CD44,该分子作为透明质酸的受体,直接影响到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能力,进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通过选择性剪接形成可将CD44分为10种剪接变异体(CD44v)。研究认为,v6外显子的变异体-CD44v6与细胞的运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抗原 CD44/代谢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大肠癌术前化疗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健 陈君坤 +4 位作者 刘福坤 吴波 黄伟 曹建民 李成郎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0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化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同期手术治疗的114例大肠癌病例,根据术前化疗方法分为:A动脉灌注化疗组62例;B静脉化疗组19例;C5氟脲嘧啶(5FU)保留灌肠组12例;D对照组21例.化疗后2wk...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化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同期手术治疗的114例大肠癌病例,根据术前化疗方法分为:A动脉灌注化疗组62例;B静脉化疗组19例;C5氟脲嘧啶(5FU)保留灌肠组12例;D对照组21例.化疗后2wk~4wk行肿瘤切除术,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结果A,B,C组化疗后切除的肿瘤其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及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动脉灌注化疗组高于静脉化疗组和5FU保留灌肠组(P<005).40例使用5FU的动脉灌注化疗组中8例出现化学性肠炎,其中2例出现肠缺血坏死.结论大肠癌术前化疗以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最好,应作为首选;5FU作为大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用药疗效不显著而副作用明显,应避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5-氟脲嘧啶 大肠癌
原文传递
MRI常规序列联合DWI对结直肠癌病变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苏艳 龚永泉 +1 位作者 刘振兴 王忠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究MRI常规序列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对结直肠癌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结直肠癌病变患者132例。对照组(n=65)行MRI常规序列检查,观察组(n=67)行MRI常规序列联合DWI检查。比较MRI常规序列联合DW... 目的探究MRI常规序列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对结直肠癌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结直肠癌病变患者132例。对照组(n=65)行MRI常规序列检查,观察组(n=67)行MRI常规序列联合DWI检查。比较MRI常规序列联合DWI检查与单独MRI常规序列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术前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1.0%,大于对照组的7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T分期和N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0.6%和88.1%,大于对照组的70.8%和6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DWI能提高MRI常规序列检查肠癌病变的检出率和术后的T分期和N分期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p53蛋白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艳虹 高玉彤 来茂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 (MIN)发生与 p5 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卫星 DNA- PCR-银染色法检测 6 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 4条染色体上 6个微卫星位点的 MIN;应用 SABC方法检测 p5 3蛋白表达。结果 以 2...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 (MIN)发生与 p5 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卫星 DNA- PCR-银染色法检测 6 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 4条染色体上 6个微卫星位点的 MIN;应用 SABC方法检测 p5 3蛋白表达。结果 以 2个或 2个以上位点有 MIN定义为复制误差阳性 (RER+) ,RER+率 41.8% (2 8/6 7)。 5 0例 p5 3蛋白表达阳性 (5 0 / 6 7,74.6 % )。RER+组 p5 3蛋白阳性率 89.3% (2 5 / 2 8) ,RER- 组 p5 3蛋白阳性率6 4.1% (2 5 / 39)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以及误配修复系统缺陷造成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直肠癌演进过程中重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 ,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肠肿瘤 P53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MM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于秀文 程慧 王静芬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s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s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0)和41.7%(25/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3。结论:MMP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下载PDF
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君林 万德森 +1 位作者 潘志忠 周志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282例结肠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16.3%(46/28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1.7%...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282例结肠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16.3%(46/28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1.7%(33/46),3年内出现者占89.1%(41/46)。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56.8%,21/37)。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SGLT-1、EGFR和HER-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齐慧生 张志勇 +2 位作者 吴晨鹏 胡月明 刘丽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转运子1(Na+/glucose cotransporter,SGL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转运子1(Na+/glucose cotransporter,SGL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67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2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GLT-1、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GLT-1、EGFR、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6%、65.7%和70.9%,明显高于腺瘤组织(26.3%、42.5%和43.8%)和正常黏膜组织(13.8%、21.0%和19.2%)(均P<0.05)。SGLT-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SGLT-1、EGFR、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这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SGLT-1、EGFR和HER-2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钠-葡萄糖转运体1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 erb B-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HSP27和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建波 蔡永清 +3 位作者 赵鲁笳 张跃伟 曲东霞 冯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protein,HSP27)、bcl-2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HSP27、bcl-2和p53在7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H...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protein,HSP27)、bcl-2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HSP27、bcl-2和p53在7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HSP2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44%(50/72),bcl-2为54·17%(39/72),p53为59·72%(43/72)。HSP27在高分化腺癌组的表达率为84·85%,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的28·57%,χ2=29·614,P=0·000。bcl-2和p53在高分化腺癌组的表达率也高于低分化腺癌组,χ2=5·771,P=0·016;χ2=4·714,P=0·030。HSP27和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80,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HSP27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HSP27和bcl-2及p53与大肠癌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对临床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HSP27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蛋白质p53/生物合成 蛋白质bcl-2/生物合成 热休克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咖啡酸苯乙酯诱导人大肠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向德兵 何渝军 +6 位作者 王东 吴晓华 李增鹏 何玉虹 牟江洪 肖华亮 张沁宏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 (caffeicacid phenethylester ,CAPE )诱导大肠癌HCT116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 ,为CAPE用于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HE染色、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法(TUNEL) ...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 (caffeicacid phenethylester ,CAPE )诱导大肠癌HCT116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 ,为CAPE用于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HE染色、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法(TUNEL) ,检测不同浓度CAPE作用后HCT116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2 5、5 0、10 0mg/L的CAPE处理HCT116细胞 2 4h后 ,抑制率分别为12 2 0 %、2 2 44 %、3 7 86% ,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 ,呈量效依赖性 ;凋亡率分别为( 10 2 0± 0 66) %、 ( 16 60± 0 61) %、( 2 5 5 3± 3 2 7)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5 47± 0 93 ) % ,P <0 0 1。HE染色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TUNEL法标记见明显的凋亡阳性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病理学 咖啡酸苯乙酯 染色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牟江洪 阎晓初 +3 位作者 王东 吴小华 李增鹏 向德兵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 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 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大肠癌组织VEGF D阳性表达率为38 54%(37/9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 13 54%(13/96),P=0 .000 1。大肠癌VEGF- D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 0 .01 或 P< 0. 05 (P 值分别为0 .026 9、0. 002 3和 0. 004 2)。低分化大肠癌VEGF D阳性率8 33%(1/12),明显低于高分化大肠癌的 48. 15% ( 26/54 ),P= 0. 026 9。Duke’s分期的 C期和 D期 VEGF D阳性率54 35%(25/46),明显高于 A 期和 B 期的24 00%(12/50),P=0 004 2。VEGF D阳性病例组淋巴结转移率62 16%(23/3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 30 51% (18/59),P= 0. 002 3。VEGF D阳性组 5 年生存率 48 .65%,显著低于阴性组的 69. 49%,P= 0 .029 1。但是VEGF -D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及远处器官转移无关,P>0 05(P值为别为 0 142 1、0. 467 9、0 131 9、0 .831 1、0 .107 0和0 .340= 5)。结论:VEGF-D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并且可以作为指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淋巴因子/生物合成 内皮生长因子/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晋 彭亦凡 +4 位作者 李沛 陆欣欣 李荧 王怡 徐光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检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以及行根治手术后结直肠癌组织中 PD- ECGF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组织中 PD- ECGF蛋白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测定术前区域动脉化疗后 30... 目的 检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以及行根治手术后结直肠癌组织中 PD- ECGF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组织中 PD- ECGF蛋白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测定术前区域动脉化疗后 3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PD- ECGF的表达水平 ,并与同期未行术前动脉化疗的 31例结直肠癌组织作比较。结果 术前动脉化疗组的肿瘤组织中 PD- ECGF的表达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体病理类型、部位、大小、分化程度与 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对 PD- ECGF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 PD- ECGF蛋白 ,从而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供氧 ,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药物治疗 病理学 血小板衍生 PRAC 局部灌注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粪脱落细胞P53的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如英 李世荣 +5 位作者 吴霞 武子涛 晨智敏 邓永江 曹建彪 张红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814-815,共2页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 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 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 P53蛋白表达,为...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基因的变异.p53基因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大肠癌组织中 P53蛋白的检测屡有报道,但粪便结直肠癌脱落细胞中 P53的表达状况知之甚少,我们通过检测脱落细胞中 P53蛋白表达,为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予后提供有益的检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粪脱落细胞 P53 表达
下载PDF
散发性大肠癌组织及粪便P53蛋白、K-ras及APC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如英 李世荣 +1 位作者 武子涛 吴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P53蛋白K-ras及APC基因的突变状况,了解粪便脱落细胞基因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27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粪便脱落细胞 P53蛋白进行检测,以22例大肠癌组织及10倒粪便和9例正常大肠粘膜...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P53蛋白K-ras及APC基因的突变状况,了解粪便脱落细胞基因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27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粪便脱落细胞 P53蛋白进行检测,以22例大肠癌组织及10倒粪便和9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银染方法检测K-ras基因12,13密码子及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APC基因突变集中区(MCR区)的突变状况结果粪便脱落细胞P53表达阳性率为37%(10/27),与相应患者大肠癌组织P53检测一致率为85%(23/27)、K-ras12密码子突变检出敏感性癌组织为73%(16/22),粪便为50%(5/10).粪便与相应患者的癌组织检测符合率为90%(9/10);癌组织及粪便中均未检出K-ras13密码子突变.癌组织中APC基因突变率为41%(9/22),粪便中APC突变体阳性检出率为40%(4/10),癌组织与相应患者的粪便APC基因检测一致率为90%(9/10).P53,K-ras及APC三个基因联合检测癌组织敏感性为100%,粪便为90%.结论 P53,K-ras及APC基因突变为散发性大肠癌常见的分子事件,联合基因检测可提高对大肠癌检测的敏感性;粪便中基因突变体检测结果忠实反映了癌组织突变状况,对其检测有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及筛查的无创分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诊断 粪便 细胞学 蛋白质P53 大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