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差计滤色器匹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玉明 徐小力 梁福平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15,共4页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颜色测量,根据色度学原理和滤色器的透过率特性,论述了匹配滤色器的一种方法。用实验验证这种匹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经匹配后仪器的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匹配技术 滤色器 匹配方法 精度 设计要求 仪器 色差计 研究 特性 透过率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比较色差变化优化植物浸制标本保绿工艺
2
作者 王红刚 刘基柱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6期970-971,1027,共3页
目的:以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7种植物叶片的保绿工艺。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测定7种植物叶片保绿前后平均△E*值作为考察指标,正交设计优化7种植物叶片最佳的保绿工艺。结果:结合正交设计结果及实际情况杀生固定液的配方组成为:1%硫酸铜、1... 目的:以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7种植物叶片的保绿工艺。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测定7种植物叶片保绿前后平均△E*值作为考察指标,正交设计优化7种植物叶片最佳的保绿工艺。结果:结合正交设计结果及实际情况杀生固定液的配方组成为:1%硫酸铜、1%甲醛、20%乙醇、10%冰醋酸,杀生固定4 d为宜。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绿色植物的保绿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差计 正交设计 浸制标本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测色仪器系统误差分析和校正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小力 郑维娜 谷玉海 《自动化仪表》 CAS 2006年第2期25-27,共3页
为了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光电积分测色仪的测试精度,分析、研究仪器误差成为仪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分析探测器的光谱三刺激非线性误差的基础上,进行了测色仪原理误差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滤波器的方法,... 为了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光电积分测色仪的测试精度,分析、研究仪器误差成为仪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分析探测器的光谱三刺激非线性误差的基础上,进行了测色仪原理误差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滤波器的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滤波器黑箱模型。实验表明:用此三刺激值计算的色品坐标、色差等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差计 三刺激值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色差计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0
4
作者 师萱 陈娅 +1 位作者 符宜谊 罗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3-375,共3页
介绍了色差的相关知识,以及色差计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色差 色差计 检测
下载PDF
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庞文龙 刘富中 +1 位作者 陈钰辉 连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9-986,共8页
以3个果色不同的茄子栽培种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用色差仪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将果色分级,通过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F2果色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或单峰偏态分布... 以3个果色不同的茄子栽培种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用色差仪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将果色分级,通过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F2果色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或单峰偏态分布,显示茄子果色遗传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茄子果色性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5.5%~98.4%,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较低,为0~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果色 色彩色差仪 遗传
下载PDF
基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的槟榔炒制火候判别及其指标量化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黄学思 李文敏 +3 位作者 张小琳 贾晶 张慧慧 吴纯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引进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将经验指标数据化,实现槟榔炒制"火候"判别的客观数量化,为研究中药炮制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以槟榔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槟榔及炮制品,应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采集其颜... 目的:引进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将经验指标数据化,实现槟榔炒制"火候"判别的客观数量化,为研究中药炮制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以槟榔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槟榔及炮制品,应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采集其颜色特征参数和气味特征参数,通过统计分析总结炮制经验,建立"火候"判别的数学预测模型和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L*a*b*色度空间的槟榔炒制火候判断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符合率为100%,双侧90%参考值范围分别为生品:L*(50.07~55.03),a*(4.136~6.906),b*(6.65~8.82) 炒品:L*(43.874~47.998),a*(3.816~6.732),b*(3.786~6.558) 焦品:L*(38.744~40.616),a*(1.11~3.01),b*(-1.434~0.538) 电子鼻采集不同炮制品的气味数据,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AD)和主成分分析(PCA),证明不同炮制程度的槟榔气味存在显著区别,建立了数学判别模型。结论:通过实验证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均可区分不同炮制程度的槟榔样品,采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判别中药炮制的"火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深入研究中药传统理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制 色彩色差计 电子鼻 火候 槟榔
原文传递
利用色差仪估测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国艳梅 杜永臣 +1 位作者 王孝宣 高建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共5页
利用色差仪评价了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明显的TA517、TA1527及E6203等番茄材料的果实颜色,采用HPLC技术测定了番茄红素含量,建立了果实颜色系数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回归方程,然后对28份番茄材料进行了番茄红素含量预测,进一步证实了3个果... 利用色差仪评价了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明显的TA517、TA1527及E6203等番茄材料的果实颜色,采用HPLC技术测定了番茄红素含量,建立了果实颜色系数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回归方程,然后对28份番茄材料进行了番茄红素含量预测,进一步证实了3个果实颜色系数的回归方程得到的番茄红素含量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符合程度高。结果表明,色差仪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等特点,可以用来预测番茄红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红素 色差仪
下载PDF
色差仪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36
8
作者 曹连平 王力民 +2 位作者 李锡军 杨玉华 闫安娥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33-38,共6页
简要阐述颜色色差及色差公式 ,分析了各色差公式的异同 ,介绍了ISO和AATCC灰卡色差值分析。CMC色差公式计算的色差值较符合人的目光评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用仪器采用不同的色差公式代替色差的目光评定 ,使色差值有了量化数值 ,消除... 简要阐述颜色色差及色差公式 ,分析了各色差公式的异同 ,介绍了ISO和AATCC灰卡色差值分析。CMC色差公式计算的色差值较符合人的目光评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用仪器采用不同的色差公式代替色差的目光评定 ,使色差值有了量化数值 ,消除了客商和生产厂家的争执 ,可使网上接单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颜色 色差 公式 色差仪 应用
下载PDF
利用色彩色差仪评价面条色泽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智勇 孙辉 +5 位作者 王春 姜薇莉 李利世 肖立荣 裴瑞利 陈瑶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8,共4页
面条色泽是面条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收集了全国222个小麦样品,通过面条制作、面条色泽感官评价,面片色泽测定和小麦粉色泽测定,研究了色彩色差仪在面条品质色泽评价中的应用。建立7个多元回归方程,利用色彩色差计代替感官评价中的... 面条色泽是面条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收集了全国222个小麦样品,通过面条制作、面条色泽感官评价,面片色泽测定和小麦粉色泽测定,研究了色彩色差仪在面条品质色泽评价中的应用。建立7个多元回归方程,利用色彩色差计代替感官评价中的色泽评分,考虑到测试操作的简便性和方程预测的效果,方程:色泽y=2.176+0.278×L(煮)-1.515×a(煮)-0.07×b(煮)可直接评价面条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条 色泽 色彩色差仪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龙胆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10
作者 宿莹 李翟 +1 位作者 侯晓琳 翁丽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1-156,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龙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E*ab(色差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E*ab值越大,龙胆苦苷含量越高;而龙胆苦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b*值越小,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龙胆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有关,且颜色偏浅黄色的龙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龙胆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龙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颜色 相关性 龙胆苦苷 色差仪
原文传递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木香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1
作者 徐珍珍 史星星 +1 位作者 樊旭蕾 王淑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木香粉末色差值及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挥发油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色差值... 目的:通过测定木香粉末色差值及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挥发油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色差值进行测量,以流动相甲醇-水(65∶3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采用HPLC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木香挥发油的含量,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挥发油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b*(代表颜色红绿方向),E*ab(代表总色差)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效果极显著(P〈0.01),但与a*(代表颜色红绿方向)不显著相关。结论:L*,b*,E*ab越小,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越高。木香颜色值与3种有效成分含量都有关,且颜色深的木香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通过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的色差值进行测定,可以快速预测木香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 颜色 相关性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挥发油 色差计
原文传递
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建科 方小雪 +3 位作者 李雪红 陈瑶 万正杰 徐跃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9-486,共8页
以2个嫩果皮颜色不同的黄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目测分类、色彩色差仪测定果皮色L值和C值,并利用P1、P2、F1、B1、B2和F2等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嫩果皮颜色性状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 以2个嫩果皮颜色不同的黄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目测分类、色彩色差仪测定果皮色L值和C值,并利用P1、P2、F1、B1、B2和F2等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嫩果皮颜色性状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模型);L值和C值F2代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3.61%和80.86%,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都较低,在育种时对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嫩果色 色彩色差仪 遗传
原文传递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黄柏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13
作者 宿莹 侯晓琳 +4 位作者 刘战 吴晓燕 姜雨昕 孙金 翁丽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66-1770,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黄柏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黄柏碱和小檗碱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黄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黄柏进行测定,以201... 目的:通过测定黄柏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黄柏碱和小檗碱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黄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黄柏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柏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柏中黄柏碱、小檗碱与颜色指标值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L~*(代表颜色亮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E~*ab(色差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颜色指标值L~*、a~*、b~*、E~*ab值越大,黄柏中黄柏碱、小檗碱含量越高。结论:黄柏药材颜色与有效成分小檗碱以及黄柏碱含量密切相关,且颜色偏亮黄色的黄柏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黄柏色差值进行测定可快速预测黄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颜色 相关性 小檗碱 黄柏碱 色差仪
下载PDF
牦牛与黄牛背长肌和股二头肌宰后色差变化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明 文勇立 +4 位作者 王建文 吴贤智 马力 杨蓉生 张金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通过牦牛、黄牛肉的色差分析,为肉品保鲜、加工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CR-400型色差仪对这两种牛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肉色进行测定,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曲线估计法比较了肉色差异及其在空气中的变化速度和模式。结果显示,... 通过牦牛、黄牛肉的色差分析,为肉品保鲜、加工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CR-400型色差仪对这两种牛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肉色进行测定,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曲线估计法比较了肉色差异及其在空气中的变化速度和模式。结果显示,肌肉颜色的L*、a*、b*值以及色度值H*和色饱和度值C*存在显著差异(P<0.01),牦牛的各值都高于黄牛,前者肉色比后者更鲜红且深;牦牛肉色L*值的变化模型为Y=25.34+1.79/x,黄牛为Y=26.26-0.39X-0.01X2(R2=0.958,P<0.01);牦牛C*值和H*值的变化模型分别为:Y=14.91+1.43X-0.39X2+0.03X3(R2=0.948,P<0.01)和Y=0.23+0.08X-0.02X2+0.002X3(R2=0.996,P<0.01);黄牛C*值和H*值的变化模型分别为:Y=11.60+3.64X-1.00X2+0.84X3(R2=0.957,P<0.01)和Y=0.23+0.06X-0.01X2+0.001X3(R2=0.994,P<0.01)。结论:牦牛与黄牛肉的色差及其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牦牛肉色的亮度、色泽和饱和度均优于黄牛肉,且在空气中的变化速度均低于黄牛肉;宰后2h内牦牛肉色新鲜度的保持优于黄牛;牦牛、黄牛不同性别间的肉色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黄牛 肉色 色差仪
下载PDF
杨梅汁色差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丹 叶兴乾 陈健初 《酿酒》 CAS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采用色差分析和感观评定的方法对不同杨梅汁的色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观评审人员评审杨梅汁色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使用TC-PIIG全自动测色色差计,模拟人眼判断颜色的过程,研究其色差值L,a,b,Cab,Sab,b/a,Hab,ΔE与感官品评值的相关性... 采用色差分析和感观评定的方法对不同杨梅汁的色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观评审人员评审杨梅汁色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使用TC-PIIG全自动测色色差计,模拟人眼判断颜色的过程,研究其色差值L,a,b,Cab,Sab,b/a,Hab,ΔE与感官品评值的相关性,研究表明,L,a,Cab,Sab,ΔE与感官品评值X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用这些测定参数来判断杨梅汁色泽变化是可行的,其中ΔE与X的复相关系数r2≥0.90,大于L,a,Cab,Sab与X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因此这里总色差值ΔE是最佳的杨梅汁色度测定量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汁 色差计 色差值
下载PDF
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的色泽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丹 崔春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9,共5页
采用色率、色深物质含量、红色指数、黄色指数4个传统指标,以及使用色差计对酱油酿造过程中色泽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分析指标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酿造酱油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酱油的色率和色深物质含量不断的增加,且二者有较好的相... 采用色率、色深物质含量、红色指数、黄色指数4个传统指标,以及使用色差计对酱油酿造过程中色泽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分析指标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酿造酱油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酱油的色率和色深物质含量不断的增加,且二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76,P<0.01);酱油的红色指数和黄色指数在发酵前30d不断增加,30d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L值变化呈现发酵前10d波动,后期不断下降的趋势,a值和b值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之后再下降的趋势,但b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L值变化与4个传统指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Lab值随酱油发酵的时间延长变化较明显,将色差计应用于酱油色泽检测,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定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色泽 色率 红色指数 色差计
下载PDF
4个栽培年限丹参颜色与9种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牛敏 刘红燕 +3 位作者 刘谦 李佳 刘杨 张永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4个栽培年限(1、2、3、5年)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颜色与9种活性成分含有量的相关性。方法精密色差仪测定色度值(L*、a*、b*),HPLC法测定水溶性成分(紫草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原儿茶醛酸、丹参素钠)和脂溶性成分(二... 目的研究4个栽培年限(1、2、3、5年)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颜色与9种活性成分含有量的相关性。方法精密色差仪测定色度值(L*、a*、b*),HPLC法测定水溶性成分(紫草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原儿茶醛酸、丹参素钠)和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含有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颜色与各成分含有量的相关性。结果 2年生丹参的L*、b*值最高,3年生者a*值最高,5年生者各色度值均最低。各成分含有量均在3年生者中达到最高。紫草酸、丹参素钠与各色度值均无显著相关性,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酮ⅡA与其均呈显著正相关,原儿茶醛酸与其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栽培年限为3年的丹参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栽培年限 颜色 活性成分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精密色差仪 HPLC
下载PDF
影响色差计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新征 徐小力 张凤山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了提高色差计的精度,通过对它的照明系统、探测系统和仪器结构的深入研究,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色差计的积分球改换了新的材料,并对色差计最关键的探测器滤色片的型号和厚度进行反复实验,选取效果最好的一组,经过验证,完全... 为了提高色差计的精度,通过对它的照明系统、探测系统和仪器结构的深入研究,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色差计的积分球改换了新的材料,并对色差计最关键的探测器滤色片的型号和厚度进行反复实验,选取效果最好的一组,经过验证,完全达到了国家一级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差计 因素分析 实验 影响 效果 反复 验证 相结合 厚度
下载PDF
基于色彩色差计的川楝子炮制前后含量和颜色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艾莉 陈君程 +3 位作者 张继良 刘文刚 吴纯洁 孙灵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81-83,90,共4页
目的:建立了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采用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控温炒药机炒制川楝子,比较川楝子炒焦前后川楝素的含量变化及药材颜色变化。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炒焦前后药材颜色变化;采用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甲醇-... 目的:建立了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采用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控温炒药机炒制川楝子,比较川楝子炒焦前后川楝素的含量变化及药材颜色变化。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测量炒焦前后药材颜色变化;采用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甲醇-水(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7 nm,测定川楝素。结果:川楝素平均回收率为100.16%,RSD=1.57%(n=6);10批川楝子经过炮制后含量下降平均为37.69%(RSD=2.19%),川楝子焦品总色度值为41.97(RSD=为0.28%)。结论:用于测定川楝素的高效液相法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该方法简单、方便、可靠,可作为川楝子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控温炒药机炒制的10批川楝子,在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以及炮制品的颜色方面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川楝素 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控温炒药机 色彩色差计 HPLC
下载PDF
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鹏 刘童光 +4 位作者 江海坤 丁盼盼 余琼芳 田红梅 贾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2,共6页
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 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法测定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对乳白色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模型);L值、C值和颜色级值的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15%、90.524%和99.395%,主基因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较低,表明商品成熟期辣椒皮色的遗传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皮颜色 白色 遗传 色差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