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红玛瑙的颜色成因及光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鲁智云 何雪梅 郭庆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1-2537,共7页
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南段,广泛产出一种外观以红色为主,常带有黄色调的半透明玛瑙,被称为"北红玛瑙"。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岩石化学全分析对北红玛瑙及黄色、白色对... 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南段,广泛产出一种外观以红色为主,常带有黄色调的半透明玛瑙,被称为"北红玛瑙"。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岩石化学全分析对北红玛瑙及黄色、白色对比样品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北红玛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α-石英,次要矿物组成为斜硅石和针铁矿,另外还含有极少量的赤铁矿。北红玛瑙的红色、黄色与针铁矿和极少量的赤铁矿有关,与南红玛瑙主要为赤铁矿致色明显不同。显微观察时,针铁矿、赤铁矿以橙红色点状和浸染状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点状分布的针铁矿、赤铁矿大小约10μm,但不具备明显的单晶晶体形状,推测是由亚微米级大小的针铁矿及极少量的赤铁矿聚集形成的集合体;浸染状分布的橙红色针铁矿、赤铁矿不可见矿物颗粒大小,推测其颗粒大小和点状分布的致色矿物类似,均为亚微米级大小,但与点状分布的致色矿物不同的是,并未聚集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点状集合体。整体上外观呈红色的北红玛瑙中针铁矿、赤铁矿的含量多于黄色对比样品中的致色矿物含量,致色矿物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北红玛瑙的颜色色调。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针铁矿中Fe^3+的6A1→4E,6A1→4E4A1, 2(6A1)→2(4T1)(4G),6A1→4T2(4G)和极少量赤铁矿中Fe^3+的6A1→4E4A1,6A1→4T2吸收带与针铁矿、赤铁矿中O^2-和Fe^3+之间的电荷转移共同作用,形成了北红玛瑙带黄色调的红色外观。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谱中,可见光范围内北红玛瑙的一阶导数谱极小值的位置为555和556 nm,黄色对比样品为530 nm,淡黄色对比样品为502 nm,随着玛瑙红色调的逐渐减少,可见光范围内一阶导数谱的极小值位置也逐渐减小,可以据此衡量红色~黄色玛瑙的色调深浅,这也对石英质玉石的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瑙 颜色成因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阶导数谱
下载PDF
“独龙玉”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
2
作者 刘淑红 李芬香 +3 位作者 康志娟 路峰 徐麟 刘雪婧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文章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测试技术和薄片鉴定方法对“独龙玉”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独龙玉”主要矿物为石英,次要矿物为鳞片状、少数呈片状... 文章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测试技术和薄片鉴定方法对“独龙玉”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独龙玉”主要矿物为石英,次要矿物为鳞片状、少数呈片状铬云母及黄铁矿等,局部偶见土状褐黄色高岭石矿物沿石英颗粒间隙呈细脉状充填。“独龙玉”的过渡金属元素中Cr、Ni、V含量较高,其绿色主要为Cr3+晶体场中八面体配位的两组电子跃迁所致。该研究为“独龙玉”的颜色成因造成的市场困扰提供了鉴别参考,为该玉石的科学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玉” 谱学特征 颜色成因 石英 铬云母
下载PDF
田黄颜色及萝卜纹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云贵 陈涛 +1 位作者 韩文 王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9-556,共8页
对中国寿山田黄石进行了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测试、显微拉曼光谱(Raman)测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全铁化学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以研究田黄的萝卜纹及颜色成因。放大及薄片观察显示... 对中国寿山田黄石进行了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测试、显微拉曼光谱(Raman)测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全铁化学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以研究田黄的萝卜纹及颜色成因。放大及薄片观察显示,萝卜纹与基体无明显规则的界限,并呈体状扩散。SEM、EDS和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田黄萝卜纹的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石,主要呈碎屑状集合体和纤柱状集合体,为原生特征。LA-ICP-MS和全铁化学分析表明三价铁离子导致田黄呈黄色,电子顺磁共振测试表明铁在田黄中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认为是水田环境中铁(氢)氧化物吸附于组成田黄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颗粒表面而呈黄色,为次生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黄 萝卜纹 颜色成因
下载PDF
新疆和田黑色透闪石质软玉振动光谱特征及颜色成因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晓丹 施光海 刘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685,共5页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对黑色透闪石质软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研究。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判定所采样品全部属于透闪石质软玉,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振动光谱测试,并结...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对黑色透闪石质软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研究。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判定所采样品全部属于透闪石质软玉,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振动光谱测试,并结合化学成分测试结果分析墨玉的组成和颜色成因。结果显示,黑色透闪石质软玉可分为两种:由含铁量较高的阳起石组成的(TFe2O3:7.47Wt%~11.97 Wt%),另外一种是由透闪石和石墨组成,并且含铁量比较低(TFe2O3:0.56 Wt%~4.74 Wt%)。两者的振动光谱特征与透闪类矿物基本一致,在含石墨透闪石的拉曼光谱中出现了石墨特征峰1 581cm-1。因此,拉曼光谱在区分阳起石致色和石墨致色的黑色透闪石质软玉比红外光谱更加敏锐,该方法可以成为无损鉴定黑色透闪石质软玉颜色成因和产地来源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X射线粉晶衍射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仪 颜色成因
下载PDF
新疆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进军 陶晓风 王武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3,共5页
新疆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比较特殊,为了更好地了解其颜色的形成,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吸收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测试手段对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进行研究。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样品中均含有少量不同过渡元素离子,如Fe2+、Ti4+、Cr3+等,影响着... 新疆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比较特殊,为了更好地了解其颜色的形成,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吸收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测试手段对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进行研究。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样品中均含有少量不同过渡元素离子,如Fe2+、Ti4+、Cr3+等,影响着绿色的形成;利用吸收光谱测试方法确定了致色离子的吸收带位置及主要离子的种类、价态,并根据化学成分计算出相应的化学式,利用穆斯堡尔谱确定了铁离子在晶体中的占位。综合运用上述测试方法,确定了绿色电气石的颜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电气石 颜色成因 过渡离子 价态 占位
下载PDF
云南金顶异极矿晶体化学特征与颜色成因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琰 邓军 +1 位作者 王庆飞 周应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441,共8页
为研究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异极矿谱学特征和颜色成因,利用湿法化学全分析、振动光谱仪、X光粉晶衍射仪和电子探针对5组异极矿样品谱学特征和化学成份进行研究。湿法化学全分析得出了异极矿的化学成份,成份中出现了可能致色的铜、铁和镍... 为研究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异极矿谱学特征和颜色成因,利用湿法化学全分析、振动光谱仪、X光粉晶衍射仪和电子探针对5组异极矿样品谱学特征和化学成份进行研究。湿法化学全分析得出了异极矿的化学成份,成份中出现了可能致色的铜、铁和镍元素;X光粉晶衍射和振动光谱分析得出异极矿晶胞参数和特征谱线表明样品蓝色和白色环带均为异极矿,5组样品的平均晶胞参数为:a=0.8372nm,b=1.0702nm,c=0.5116nm;红外光谱测试中获得了未见报道的452cm^(-1)以下异极矿晶体结构吸收峰,同时分析了异极矿中的结构水、结晶水吸收谱带;对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中的各吸收谱带和特征峰进行了归属。通过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测试和分析认为异极矿的蓝色与Cu^(2+)的类质同像替代有关,白色异极矿不含铜元素,白色和蓝色异极矿结构相似,异极矿玻璃光泽和土状光泽与其含有较多的结晶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极矿 晶体化学 振动光谱 颜色成因 金顶铅锌矿 云南
下载PDF
白钨矿的振动光谱与颜色成因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琰 邓军 +1 位作者 邢延炎 江少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四川虎牙雪宝顶钨锡铍矿产出晶体硕大、形态完好的橘红色等颜色鲜艳的白钨矿。文章针对白钨矿颜色成因,利用X光粉晶衍射仪、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4组白钨矿样品谱学特征和化学成份进行研究。X光粉晶衍射仪获得了白钨矿的... 四川虎牙雪宝顶钨锡铍矿产出晶体硕大、形态完好的橘红色等颜色鲜艳的白钨矿。文章针对白钨矿颜色成因,利用X光粉晶衍射仪、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4组白钨矿样品谱学特征和化学成份进行研究。X光粉晶衍射仪获得了白钨矿的晶胞参数;电子探针分析获得该地颜色鲜艳的和无色白钨矿及其他无色白钨矿的化学成分;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了白钨矿的谱学特征并对特征吸收谱带和特征峰进行了归属。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该区白钨矿化学成分接近理想值,振动光谱特征与一般白钨矿相类似表明不同颜色的白钨矿晶体结构基本一致。由此根据晶体场理论在颜色成因方面的解释推测橘红色白钨矿的颜色成因可能与白钨矿中超微晶体结构、矿物中微量元素或稀土元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粉晶衍射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电子探针 颜色成因
下载PDF
山东黄色蓝宝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丁竞 薛秦芳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蓝宝石的颜色成因一直是矿物和宝石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运用矿物物理学等有关理论对山东黄色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带成因归属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得出,山东黄色蓝宝石呈色主要是过渡金属离子的d—d跃迁、Fe2+—Fe2+耦合对、Fe2+—F... 蓝宝石的颜色成因一直是矿物和宝石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运用矿物物理学等有关理论对山东黄色蓝宝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带成因归属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得出,山东黄色蓝宝石呈色主要是过渡金属离子的d—d跃迁、Fe2+—Fe2+耦合对、Fe2+—Fe3+耦合对和Fe2+—Fe3+电荷转移跃迁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蓝宝石 颜色成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福建寿山黑田与坑头黑的谱学与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涛 刘云贵 +1 位作者 吴迪 徐文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93-3697,共5页
寿山石是我国国石候选石之一,也是四大图章石之首。寿山石中黑田为黑色田黄石,是田黄中的特殊品种,产于寿山溪两旁的田地中。母源区坑头占的位置产有黑色坑头石。本文将黑田与母源区的黑色坑头石(坑头黑)进行对比研究,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 寿山石是我国国石候选石之一,也是四大图章石之首。寿山石中黑田为黑色田黄石,是田黄中的特殊品种,产于寿山溪两旁的田地中。母源区坑头占的位置产有黑色坑头石。本文将黑田与母源区的黑色坑头石(坑头黑)进行对比研究,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和扫描电镜(SEM)对它们的矿物成分、红外吸收峰特征、颜色成因以及矿物的微区形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测试结果显示,黑田与坑头黑的矿物成分不同,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表明坑头黑以地开石为主;另外,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表明坑头黑中可含有杂质矿物如叶蜡石、伊利石、黄铁矿和石英。而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表明黑田的主要成分为地开石或者珍珠陶石;另外,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表明黑田中含有少量的硫磷铝锶矿和镁硫铁矿。黑田与坑头黑的矿物微形貌也存在差异,黑田矿物晶粒大小不一致、片状晶体颗粒边缘圆化,说明黑田中矿物晶体曾遭受过水岩反应的溶蚀改造作用。而坑头黑中地开石结晶程度良好,晶粒呈片状,边棱尖锐,晶体颗粒大小较为一致,说明坑头黑为原生矿。根据LA-ICPMS微量化学成分分析测试,初步认为黑田与坑头黑的黑色皆与Fe元素致色有关,该结论有待进一步测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田 坑头石 光谱 矿物成分 颜色成因
下载PDF
藏南江孜地区白垩系海相红层中红色页岩的颜色成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响 蔡元峰 薛纪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白垩系大洋红层(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CORBs)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以床得组最为典型。本文以床得组红色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像观察和成分定量分析、主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CBD(Citrate Bica... 白垩系大洋红层(Cretaceous Oceanic Red Beds,CORBs)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以床得组最为典型。本文以床得组红色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像观察和成分定量分析、主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CBD(Citrate Bicarbonate Dithionite)提取铁氧化物前后漫反射光谱分析,认为床得组红色页岩中的铁氧化物只有赤铁矿,没有其它铁氧化物,赤铁矿是唯一的致色铁氧化物。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显示,赤铁矿分为结晶好和结晶差的两种形态。CBD提取前后反射光谱红度的变化,指示结晶差的赤铁矿的致色作用要远大于结晶好的赤铁矿,主要是细分散状、结晶差的赤铁矿造成了床得组红色页岩的红色。赤铁矿是同沉积-成岩早期阶段的产物,赤铁矿形成所需的铁来源于陆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页岩 致色矿物 颜色成因 藏南床得组
下载PDF
热处理对茶晶颜色的影响及其致色成因
11
作者 秦晓玲 招博文 《上海计量测试》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热处理对茶晶颜色的影响及茶晶的致色成因。通过选取市场上常见的茶晶样品进行热处理实验、放大观察、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析测试,记录茶晶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变茶晶的颜色;对比茶晶在热处理前后... 文章旨在研究热处理对茶晶颜色的影响及茶晶的致色成因。通过选取市场上常见的茶晶样品进行热处理实验、放大观察、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析测试,记录茶晶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变茶晶的颜色;对比茶晶在热处理前后的颜色和光谱变化,证明茶晶是色心致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茶晶 颜色 致色成因
下载PDF
黄-红色缅甸黄龙玉颜色和光谱特征的定量研究
12
作者 牛佳睿 郭颖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62,共11页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和X-Rite SP62手持式分光光度计对黄-红色缅甸黄龙玉样品进行了颜色特征、化学组成以及光谱学特征的研究,分析缅甸黄龙...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和X-Rite SP62手持式分光光度计对黄-红色缅甸黄龙玉样品进行了颜色特征、化学组成以及光谱学特征的研究,分析缅甸黄龙玉的颜色与光谱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缅甸黄龙玉主要由SiO_(2)组成,含少量Fe、Cu、Cr等过渡金属元素,属于隐晶质石英质玉。在CIE D65标准光源和N9孟塞尔中性背景下,缅甸黄龙玉的明度与色调角具有高度的相关性,Fe含量的变化对其明度和色调角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可以推断缅甸黄龙玉中针铁矿和赤铁矿的相对含量,且随着主波谷的位置向长波方向偏移,缅甸黄龙玉的颜色会从黄色调向红色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黄龙玉 光谱特征 颜色 颜色成因
下载PDF
一件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讨论
13
作者 王玲 葛梦雅 +3 位作者 陈玉炜 乔蕾 颜小建 曹炜峰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形成原因多样,有天然成因,人工改色以及人工染色等。通过对一件客户委托检测的褐红色翡翠样品的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观察等测试方法,比较了委托样品... 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形成原因多样,有天然成因,人工改色以及人工染色等。通过对一件客户委托检测的褐红色翡翠样品的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观察等测试方法,比较了委托样品与天然的褐黄色翡翠的测试数据,讨论了以上测试方法在鉴别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的作用与影响因素,有助于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色-褐红色 翡翠 颜色成因
下载PDF
几种大型测试仪器在新疆吐鲁番珊瑚化石颜色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佳 余晓艳 +1 位作者 尹京武 刘春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1-526,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红外光谱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新疆吐鲁番珊瑚化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热重分析TG和DTG曲线没有出现除方解石以外的其他热分解过程,表明珊瑚化石中不含有机物,有机物不是使其致色的主要... 采用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红外光谱仪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新疆吐鲁番珊瑚化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热重分析TG和DTG曲线没有出现除方解石以外的其他热分解过程,表明珊瑚化石中不含有机物,有机物不是使其致色的主要原因。偏光显微照片和电子探针背散射(BSE)图像清楚地反映出由珊瑚的方解石骨架围成的空隙被大量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所充填。电子探针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珊瑚化石的珊瑚骨架化学成分相近,空隙充填物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显微红外光谱显示Mn2+,Fe2+,Fe3+过渡元素离子对Ca2+的类质同像替代使方解石晶体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形。激光拉曼光谱结果表明过渡离子的类质同像替代是使珊瑚化石呈色的根本原因。依据晶体场理论,Mn2+,Fe2+,Fe3+的轨道电子跃迁使新疆吐鲁番珊瑚化石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化石 颜色成因 振动光谱 电子探针 热重分析 吐鲁番
下载PDF
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游云 余晓艳 郭鸿舒 《中国宝玉石》 2021年第5期2-8,22,共8页
阿富汗祖母绿颜色艳丽,开采历史悠久,矿床主要集中在潘杰希尔山谷中,与该处的断裂带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宝石显微镜、Diamond View^(™)(钻石紫外荧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仪器对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 阿富汗祖母绿颜色艳丽,开采历史悠久,矿床主要集中在潘杰希尔山谷中,与该处的断裂带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宝石显微镜、Diamond View^(™)(钻石紫外荧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仪器对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表面常见黑褐色、银灰色围岩和褐黄色浸染物,内部管状包裹体和锯齿状流体包裹体丰富,可见六方柱状负晶。Cr_(2)O_(3)、V_(2)O_(3)、FeO含量范围分别为0.17~1.36wt.%,0.14〜0.47wt.%,0.19〜2.60wt.%,主要致色离子为Cr^(3+)、V^(3+),铁元素明显影响着绿色的深浅程度,颜色越深,铁的特征吸收越明显。相较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哥伦比亚的祖母绿,阿富汗祖母绿属于Fe含量较低型祖母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祖母绿 EDXRF 紫外-可见光光谱 颜色成因
下载PDF
秘鲁粉色蛋白石的物相组成及颜色成因
16
作者 钱雪雯 李净净 +1 位作者 杨丽 徐娅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02,共8页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深浅的秘鲁产粉色蛋白石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及颜色成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粉色蛋白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Opal-CT、坡缕石...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深浅的秘鲁产粉色蛋白石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及颜色成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粉色蛋白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Opal-CT、坡缕石、石英和水,且水的类型较为丰富,包含了结晶水、结构水和沸石水。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及电子探针分析认为粉色蛋白石的颜色与坡缕石有关,且通过XRD定量分析坡缕石的含量,认为其与颜色呈正相关。综合紫外-可见光光谱、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果分析,粉色蛋白石的颜色与坡缕石结构中的有机物醌和β类胡萝卜素及Mn^(2+)有关,且Mn^(2+)含量越多,颜色越深,同时提出了Fe^(3+)对颜色的影响,发现Fe^(3+)只出现在了深色样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组成 粉色蛋白石 秘鲁 颜色成因
下载PDF
河南绿色密玉的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
17
作者 李汶娟 余晓艳 白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8,共12页
河南密玉是我国重要的玉石品种,属于显晶质石英岩。前人对于河南省新密市的密玉玉石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学研究,但其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仍存在争议。文章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河南密玉中的绿色系列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 河南密玉是我国重要的玉石品种,属于显晶质石英岩。前人对于河南省新密市的密玉玉石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学研究,但其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仍存在争议。文章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河南密玉中的绿色系列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拉曼测试以及电子探针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密玉为结晶度较好的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α-石英,次要矿物有白云母、赤铁矿、石墨、金红石、电气石等;具有花岗变晶结构和显微细粒变晶结构;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可见明显的Cr^(3+)特征吸收峰;密玉的绿色与含铬白云母有关,而含铬白云母的绿色则是由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Cr、V、Ni等致色元素引起的,绿色越深,Cr、Ni、V含量越高;随着Fe^(3+)含量增加,样品的黄色调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密玉 石英质玉 宝石学特征 颜色成因 河南
下载PDF
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
18
作者 郭逸琳 郭颖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72,共10页
近些年,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美丽的颜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为充分认识硅化造礁石珊瑚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本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偏光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拉曼光谱仪... 近些年,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美丽的颜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为充分认识硅化造礁石珊瑚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本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偏光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拉曼光谱仪对3块天然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硅化造礁石珊瑚空腔区与隔片区石英颗粒的形态、种类及分布特征不同。当隔片和体壁所围成的空腔或是共骨之间的空腔足够大时,沿空腔内壁到中心,石英颗粒的种类和形态从不规则的细粒→他形的中粒→他形-半自形粗粒;当空腔受到挤压时,石英颗粒主要为他形或似纤维状的细粒石英。隔片区的石英颗粒主要为细粒石英。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黄色-褐红色的矿物经证实为针铁矿和赤铁矿,其中赤铁矿是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的主要致色矿物。受造礁石珊瑚骨骼结构的影响,微观上针铁矿和赤铁矿总是以色素点的方式存在于极细粒或细粒石英颗粒的间隙,宏观上富集于隔片区和空腔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造礁石珊瑚 石英质玉 二氧化硅 结构特征 颜色成因
下载PDF
云南麻花坪钨铍矿床蓝柱石的鉴定特征及成分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福东 张长青 +3 位作者 化志新 娄德波 李宝龙 孙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85-3192,共8页
通过薄片鉴定、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研究了云南麻花坪钨铍矿的蓝柱石矿物成分、镜下鉴定特征和拉曼光谱特征,探讨了不同产出环境的蓝柱石成因以及蓝柱石呈现出不同颜色的... 通过薄片鉴定、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研究了云南麻花坪钨铍矿的蓝柱石矿物成分、镜下鉴定特征和拉曼光谱特征,探讨了不同产出环境的蓝柱石成因以及蓝柱石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结果表明,蓝柱石的化学成分简单,除主量元素外,所含微量元素种类少且含量低,可能是由蓝柱石相对简单的晶体结构所致。不同于一般蓝柱石中的低F含量特征,结晶于高度富氟环境中的麻花坪蓝柱石F含量相对较高,表明F可以替代晶体结构中的—OH位进入蓝柱石。通过对比产于大理岩中的蓝色蓝柱石和产于变质碎屑岩中的无色蓝柱石的分析结果,发现除铁元素之外,其他致色元素含量较低,且蓝色蓝柱石中Fe含量明显高于无色或白色蓝柱石,表明Fe是蓝柱石的致蓝色元素,但致蓝色的Fe在蓝柱石中的存在状态仍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镜下观察显示,两种不同产出状态的蓝柱石均保留绿柱石的假象,推测可能均由绿柱石蚀变产生,其中产于变质碎屑岩一侧的蓝柱石可能由绿柱石在温度降低时直接蚀变而来;产于大理岩中的蓝柱石形成温度则相对更低,在成矿晚期,伴随着富钾流体的加入,产生了蓝柱石和白云母的共生矿物组合。镜下观察和拉曼光谱均能简单有效地识别蓝柱石。显微镜下,蓝柱石呈无色-浅蓝-浅橙黄色,多色性明显,Ng-浅蓝绿或浅紫红,Nm-浅粉蓝或浅橙黄,Np-无色,晶体多呈半自形-自形的板柱状,具一组完全解理,正中-正高突起,斜消光,消光角Ng∧c=41°~44°,Np∧a=10°~13°,正延性,最高干涉色一级紫红-二级蓝绿,双折射率0.020,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48°。蓝柱石的拉曼特征峰有3588,3577,1060,907,638,571,393,255和174 cm^-1,可作为识别蓝柱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柱石 鉴定特征 成分 拉曼光谱 颜色成因
下载PDF
龙溪玉的光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宛璐 鲁昊 +1 位作者 柴珺 孙作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8-1412,共5页
龙溪玉产自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地区,是古蜀玉文化中重要的和田玉料。为研究龙溪玉的基本特征以及颜色成因,初步探索其对古玉料色和沁色的指示意义,结合岩石学薄片分析、激光拉曼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和XRF微区面扫技术,对不同颜色的龙... 龙溪玉产自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地区,是古蜀玉文化中重要的和田玉料。为研究龙溪玉的基本特征以及颜色成因,初步探索其对古玉料色和沁色的指示意义,结合岩石学薄片分析、激光拉曼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和XRF微区面扫技术,对不同颜色的龙溪玉样品开展检测和数据对比。根据龙溪玉矿点野外地质勘查和采集的玉石样品,龙溪玉普遍发育有清晰的色带,颜色空间分布规律为灰黑色—青色—青白色—青色—灰黑色。矿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的龙溪玉均以透闪石为主,含少量白云母、方解石和磷灰石等副矿物,其中浅色层带多含方解石脉,深色层带副矿物相对较多。不同颜色龙溪玉样品均显示典型的透闪石拉曼光谱,即174、 228、 376、 392、 674、 935、 1 027和1 061 cm^(-1)处的特征峰,在3 600~3 700 cm^(-1)内仅显示3 675 cm^(-1)处1个羟基峰。各色龙溪玉未显示阳起石或石墨的特征峰,指示深色龙溪玉并非矿物致色。XRF测试结果显示,各色龙溪玉样品的SiO_(2)含量在55.20%~57.94%, MgO含量在24.10%~25.00%, CaO含量在12.60%~13.80%, Al2O3含量在0.39%~1.77%,铁氧化物含量在0.25%~0.42%, Fe-VOL05滴定法测定铁氧化物主要为FeO,但Fe2+含量与龙溪玉颜色深浅未见相关性。μ-XRF面扫结果显示,Si、 Mg含量在黑灰色龙溪玉中相对较高,V、 Cr含量在青绿色龙溪玉中相对较高,Fe、 Mn、 Cu等宝玉石中的常见致色元素含量在龙溪玉不同色带中相对均匀。因此,综合各分析结果显示,V和Cr是青绿色龙溪玉的致色元素。基于无损鉴定的谱学特征和致色机制分析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古玉器玉料的对比研究,为进行古蜀玉文化的玉料溯源和玉文化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溪玉 拉曼光谱 XRF微区面扫 颜色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