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ursolic acid and oleanolic acid o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HCT15 被引量:80
1
作者 LiJ GuoW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93-495,共3页
AIM: Ursolic acid (UA) and oleanolic acid (OA) are triperpene acids having a similar chemical structure and are distributed wildly in plants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they had marked anti-... AIM: Ursolic acid (UA) and oleanolic acid (OA) are triperpene acids having a similar chemical structure and are distributed wildly in plants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they had marked anti-tumor effects. There is little literature currently available regarding their effects on colon carcinoma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HCT15. METHODS: HCT15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drugs. The treated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eosin and their morphologic changes observed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The cytotoxicity of these drugs was evaluated by tetrazolium dye assay. Cell cycl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 +/-SEM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tudent' t-test for individual comparisons. RESULTS: Twenty-four to 72 h after UA or OA 60 micromol/L treatment, the numbers of dead cells and cell fragments were increased and most cells were dead at the 72nd hour. The cytotoxicity of UA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OA. Seventy-eight hours after 30 micromol/L of UA or OA treatment, a number of cells were degenerated, but cell fragments were rarely seen. The IC(50) values for UA and OA were 30 and 60 micromol/L, respectively. Proliferation assay showed that proliferation of UA and OA-treated cells was slightly increased at 24h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48 h and 60 h, whereas untreated control cells maintained an exponential growth curve. Cell cycle analysis by FCM showed HCT15 cells treated with UA 30 and OA 60 for 36 h and 72 h gradually accumulated in G(0)/G(1) phase (both drugs P【0.05 for 72 h), with a concomitant decrease of cell populations in S phase (both drugs P【0.01 for 72 h) and no detectable apoptotic fraction. CONCLUSION: UA and OA have significant anti-tumor activity. The effect of UA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OA.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that both drugs have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cell-cycle ar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neoplastic Agents Phytogenic Cell Cycle Cell Division Cell Survival colonic Neoplasms Humans Oleanolic Acid TRITERPENES tumor Cells Cultured
下载PDF
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术后复发及对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符娇文 韩平 高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实施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肠息肉术后给予基础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实施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肠息肉术后给予基础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蕈汤辅助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息肉复发率、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中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腹部胀痛、大便稀溏、便血、食欲减退、精神匮乏、畏寒怕冷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中医组患者的腹部胀痛、大便稀溏、便血、食欲减退、精神匮乏、畏寒怕冷积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中医组的复发率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0%(P<0.05)。结论:中医消蕈汤在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后应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症状,并且具有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消蕈汤 结肠息肉 肿瘤标物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0
3
作者 卞琳杰 巫丹萍 +7 位作者 张雷 吴文娟 陈昉铭 姜春娟 王均庆 顾琛 颜蕴祺 张追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 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 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鉴别比较。(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6例患者中,行胸、腹、盆腔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腹、盆腔双期增强扫描9例;原发肿瘤位于结肠18例,直肠8例。26例患者共收集41枚肿瘤沉积,肿瘤沉积数目为(1.6±0.9)枚/例,数目〈3枚20例,数目≥ 3枚6例。41枚肿瘤沉积中,肿瘤沉积常孤立存在于直肠或结肠周围脂肪间隙中,与周围原发肿瘤或淋巴结不连续,其中心距原发肿瘤中心距离为(2.6±1.0)cm(0.2~5.0 cm),距离〈2.6 cm 22例,≥2.6 cm 19例;其中33枚可见分叶征,22枚可见毛刺征,7枚可见液化坏死,同一枚肿瘤沉积可合并多种影像学特征。41枚肿瘤沉积的长径、短径、最大径线、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分别为(1.15±0.60)cm、(1.11±0.44)cm、(1.13±0.49)cm、(27±13)HU、(28±14)HU、(49±19)HU。41枚肿瘤沉积中, 34枚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7枚平扫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坏死区域无强化,非坏死区域早期强化明显。(2)鉴别比较:26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单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沉积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检测对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磊 赵阳 +2 位作者 韩仕峰 姜艳辉 阚丽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9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静脉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9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静脉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29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术后12个月内)82例,晚期复发转移(超过12个月)47例;术前CEA阳性者74例中,早期复发转移56例(75.8%),术前CA19-9阳性者68例中,早期复发转移51例(75.0%)。统计分析显示,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与术前CEA与CA19-9阳性密切相关;术前CEA和CA19-9阳性患者与T分期与TNM分期升高及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比例增加;术前CEA与CA19-9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且两者均阳性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率高于单一阳性或双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检测在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前两者均阳性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预后
原文传递
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1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靖 任善镐 +2 位作者 王敬东 孙玉安 赵文达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年第6期21-22,共2页
为总结结肠癌急性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疗经验,对结肠癌急性梗阻144例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144例中术后吻合口漏2例,切口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致死亡2例。结果表明,有效抗生素做术前肠道准备.配合术中肠... 为总结结肠癌急性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疗经验,对结肠癌急性梗阻144例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144例中术后吻合口漏2例,切口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致死亡2例。结果表明,有效抗生素做术前肠道准备.配合术中肠腔机械灌洗及术者手术技巧的提高,结肠癌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不失为一好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肠梗阻 结直肠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miRNA-21、miRNA-135b、miRNA-14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姜训圳 赵科 何向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7-1372,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21、miRNA-135b和miRNA-14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种miRNA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结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浆中的表达。分析3种miRNA与结肠癌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miRNA-21、miRNA-135b和miRNA-14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种miRNA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结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浆中的表达。分析3种miRNA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3种miRNA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组织中均高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在结肠癌患者血浆中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均P<0.05);miRNA-2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miRNA-135b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iRNA-14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miRNA-21在结肠癌组织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459,P=0.072),miRNA-135b、miRNA-141在结肠癌组织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686,P=0.042;r=0.742,P=0.026)。结论:miRNA-21、miRNA-135b和miRNA-141在结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均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均可能为潜在的肿瘤标记物以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微RNAS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 FasL expression and apoptosis of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被引量:15
7
作者 Zhi Hai Peng Tong Hai Xing +1 位作者 Guo Qiang Qiu Hua Mei Tang Shanghai No. 1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008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8-92,共5页
INTRODUCTIONFas/ FasL syste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keymediator of apoptosis in tumor cells[1-4]. The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oplasm are closelyrelated to apoptosis[5-7] Most chemotherapeuticdrugs kill cancer... INTRODUCTIONFas/ FasL syste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keymediator of apoptosis in tumor cells[1-4]. The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oplasm are closelyrelated to apoptosis[5-7] Most chemotherapeuticdrugs kill cancer cells mainly by inducingapoptosis[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colonic Neoplasms Antibiotics Antineoplastic Antigens CD95 Antimetabolites Antineoplastic Antineoplastic Agents APOPTOSIS Cisplatin EPIRUBICIN Flow Cytometry Fluorouracil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Neoplastic Humans Membrane Glycoproteins Mitomycin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tumor Cells Cultured
下载PDF
Colon cancer and the immune system:The role of tumor invading T cells 被引量:15
8
作者 Maximilian Waldner Carl C Schimanski Markus F Neurat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5期7233-7238,共6页
Colon cancer is still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Although the host immune system has been shown to react against tumor cells, mainly through tumor infi 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NK cells, tumo... Colon cancer is still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Although the host immune system has been shown to react against tumor cells, mainly through tumor infi 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NK cells, tumor cells may utilize different ways to escap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Tumor infi ltration of CD8+ and CD4+ (T-bet+) effector T cell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 beneficial outcom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 cell activation through T cell receptor stimulation and co-stimulatory signals provides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immunotherapy of colon cancer. Growing evidence supports a role for the Fas/FasL system in tumor immunology, although the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FasL activation in colon cancer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In animal models, deple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 (CD4+ CD25+ T cells) can enhance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aken together, recent insights in the immune reaction against colon carcinoma have provided new approaches to immunotherapy, although much remains to be learned about the exact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positive T-lymphocytes CD8-positive T-lymphocytes IMMUNOLOGY colonic neoplasms therapy Colorectal neoplasms Humans LYMPHOCYTES tumor-infiltrating tumor escape
下载PDF
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翟志伟 顾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345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大小的临床最佳界值,分析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345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大小的临床最佳界值,分析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45例结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5.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作为肿瘤大小的最佳临界点。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cm者3年生存率为79.5%.小于5cm者为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P=0.004)、肿瘤大小(P=0.020)、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0)和脉管癌栓(P=0.002)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1).但对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影响(P=0.827)。结论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为临界值.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与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肿瘤大小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需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大小 肿瘤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Kail/CD82基因转染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光之 丁彦青 +2 位作者 刘莉 李祖国 张进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Kail/CD82对LoVo细胞株生长、黏附、分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转染KailcDNA ,建立稳定Kail表达克隆株。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 ,绘制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检测其黏附、聚集、分离与侵袭能力 ,对比有无差别。结... 目的 探讨Kail/CD82对LoVo细胞株生长、黏附、分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转染KailcDNA ,建立稳定Kail表达克隆株。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 ,绘制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的生长曲线 ,并检测其黏附、聚集、分离与侵袭能力 ,对比有无差别。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 ,转染对LoVo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震荡 10、2 0、3 0、40min时 ,转染细胞与空白对照细胞的黏附细胞数 (× 10 5 )分别为0 0 8、0 63、0 83、0 91和 0 0 4、0 48、0 71、0 82 ,其中震荡 2 0、3 0与 40min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震荡 5、10、15min时 ,转染细胞与空白对照细胞的脱落率分别为 13 %、2 0 %、53 %和 11%、2 8%、60 % ,其中震荡 10与 15min时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5h的温和震荡后 ,转染细胞的聚集体形成率较空白对照细胞为高 (64 8%和 58 6% ,P <0 0 5) ;1d共培养后 ,转染细胞穿过内皮细胞的数目较空白对照细胞的少 (6 3 3 /视野和 17 67/视野 ,P <0 0 5) ;总之 ,转染可以增强细胞的黏附与聚集能力 ,降低其分离与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l/CD82基因 基因转染 结肠癌 癌细胞 LOVO细胞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荷芳 陈子文 +4 位作者 刘红权 方传发 刘传渊 赖承治 钟武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1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比较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分别行尾侧入路和头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 目的比较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3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分别行尾侧入路和头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尾侧入路与头侧入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 4±25. 2)及(152. 1±31. 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 4±25. 2)及(82. 4±30. 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7. 8±4. 1)和(17. 3±3. 8)枚,术中并发症各有1例,术后并发症有2例及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尾侧入路较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简便、安全和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手术入路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DPC4基因转染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柳洋 文继舫 +3 位作者 李景和 肖德胜 胡忠良 罗庚求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 研究DPC4基因转染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及p2 1WAF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NA3.1 DPC4真核表达质粒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cDNA3.1质粒和pcDNA3.1 DPC4质粒分别导入结肠癌细胞系SW6 2 0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 目的 研究DPC4基因转染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及p2 1WAF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NA3.1 DPC4真核表达质粒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cDNA3.1质粒和pcDNA3.1 DPC4质粒分别导入结肠癌细胞系SW6 2 0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DPC4基因的表达 ;通过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研究DPC4基因转染对SW6 2 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各组细胞内p2 1WAF1mRNA的表达。结果 转染DPC4基因后 ,在SW6 2 0细胞中可检测到高表达的DPC4蛋白 ;细胞生长倍增时间 (74h)明显延长 ;细胞克隆形成率(2 1% )明显降低。DPC4基因转染后SW6 2 0细胞p2 1WAF1mRNA含量增加。结论 DPC4基因的高表达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DPC4基因可能通过诱导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4基因 结肠癌 癌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基因转染
原文传递
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文龙 曹杰 +6 位作者 杨平 李旺林 廖述文 张通 陈熙文 王强 孙政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藤黄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藤黄酸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 d后开始用不...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藤黄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藤黄酸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 d后开始用不同浓度藤黄酸治疗,28 d后处死,测定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微血管形态的变化;提取组织中总RNA和蛋白,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对照组,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691±67.2)、(481±62.9)、(377±37.0)、(190±67.9)mm3,瘤质量分别为(0.681±0.072)、(0.473±0.062)、(0.377±0.044)、(0.192±0.068)g,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积、瘤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45%、72%;(2)HE染色可见藤黄酸组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肿瘤新生血管闭锁;(3)与对照组相比,藤黄酸组VEGFR2 mRNA表达丰度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并呈显著量效关系;(4)对照组MVD明显高于藤黄酸组(P<0.05)。结论藤黄酸能够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能抑制结肠癌移植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藤黄酸 SW480细胞 裸鼠移植瘤 新生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肠系膜脂膜炎误诊为结肠肿瘤病4例分析报道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云海 李书聆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误诊结肠肿瘤的原因和教训.方法对4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术前均误诊为结肠肿瘤.结论肠系膜脂膜炎术前确诊率低,鉴别诊断复杂,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肠系膜脂膜炎 误诊 结肠肿瘤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EphA2癌基因在结肠腺癌HCT-8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壬寅 李珊珊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EphA2癌基因在结肠腺癌HCT8细胞系中的表达,以期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SIRENEphA2,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抑制EphA2癌基因在结肠腺癌细胞HCT8中的...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EphA2癌基因在结肠腺癌HCT8细胞系中的表达,以期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SIRENEphA2,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抑制EphA2癌基因在结肠腺癌细胞HCT8中的表达,同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转染后HCT8细胞中EphA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EphA2mRNA序列中筛选出有效的siRNA序列,并设计了互补双链寡核苷酸发夹结构,成功构建了EphA2si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ENEphA2经酶切鉴定结果正确;测序分析证实插入的EphA2siRNA的方向及序列正确。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与对照空载体及未转染细胞相比,重组pSIRENEphA2转染的HCT8细胞中EphA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能够抑制HCT8细胞中EphA2的蛋白表达,为以EphA2为靶向的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药物载体 RNA干扰
原文传递
老年大肠肿瘤患者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亮 罗庆锋 +1 位作者 王秀娣 石蕾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46-847,8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大肠扁平及广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71岁,通过结肠镜检查,非抬举征(non-liftingsign)阳性入选为EMR适应证,46例病变<2cm行一次性切除;14例病变>2cm行分次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大肠扁平及广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71岁,通过结肠镜检查,非抬举征(non-liftingsign)阳性入选为EMR适应证,46例病变<2cm行一次性切除;14例病变>2cm行分次切除(EPMR),创面用夹子缝合,回收后做连续病理切片,证明肿瘤全部切除。结果60例病变病理学检查结果:腺瘤55例,早期大肠癌5例均为黏膜层癌(m1 ̄m3)。腺瘤55例中,管状腺瘤33例、腺管绒毛腺瘤14、绒毛腺瘤8例。结论EMR作为内镜下治疗老年人大肠肿瘤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特别适合高龄、不愿或不宜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大肠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金属夹子
下载PDF
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胜本 黄显凯 饶本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建立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方法 :建立人结肠高分化腺癌细胞株SW 480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并确定移植瘤生长情况、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移植瘤体内传代稳定 ,潜伏期7~8d ;... 目的 :建立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方法 :建立人结肠高分化腺癌细胞株SW 480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并确定移植瘤生长情况、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移植瘤体内传代稳定 ,潜伏期7~8d ;保留了人结肠腺癌的组织学特征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四倍体细胞为主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结论 :本移植瘤模型是一个生物学特性较稳定的人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移植瘤 SW-480细胞 裸鼠
下载PDF
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玫丽 吴杰 +2 位作者 汪春莲 霍继荣 吕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研究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198例LST患者(直肠116例,结肠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8例患... 目的:研究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198例LST患者(直肠116例,结肠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8例患者按内镜分型来看,结节混合型127例(64.1%),颗粒均一型13例(6.6%),扁平隆起型41例(20.7%),假凹陷型17例(8.6%);结节混合型更常见于直肠(71.7%),扁平隆起型更常见于结肠(7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LST直径为(52.03±35.62)mm,结肠LST直径为(25.37±11.5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LST与结肠LST相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0%和18.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61.2%和75.6%)(均P<0.05);直肠LST与结肠LST相比较,结节混合型和颗粒均一型的直径更大,结节混合型拥有更高的恶性潜能(高级别瘤变+浸润癌的百分率分别为41.8%和22.2%)(均P<0.05);结肠LST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LST多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直肠LST与结肠LST表现出某些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节混合型LST更常见于直肠,扁平隆起型LST更常见于结肠,直肠结节混合型LST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分型 直肠肿瘤 结肠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勇 吴海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T 4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53例右侧结肠癌T 4期患者(27例腹腔镜手术,26例开放手术)与73例左侧结肠癌T 4期患者(38例腹腔镜手术,35例开放手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T 4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53例右侧结肠癌T 4期患者(27例腹腔镜手术,26例开放手术)与73例左侧结肠癌T 4期患者(38例腹腔镜手术,35例开放手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5年无病生存期与5年总生存期、R0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评价腹腔镜手术的疗效。结果:对于右侧结肠癌患者,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1%vs.23.08%,P>0.05)、R0切除率(92.59%vs.96.15%,P=0.398)、5年无进展生存率(48.62%vs.59.13%,P=0.090)、5年总体生存率(59.02%vs.69.01%,P=0.2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结肠癌患者中,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vs.20.00%,P=0.302)、R0切除率(94.74%vs.94.28%,P=0.868)、5年无进展生存率(62.22%vs.60.81%,P=0.542)、5年总体生存率(72.13%vs.71.62%,P=0.60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T 4期结肠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肿瘤学结果 肿瘤部位
下载PDF
结肠癌发生肿瘤沉积的CT诊断及与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辉 张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发生肿瘤沉积的多层螺旋CT(MSCT)参数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营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102例经病理学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其中,66例患者发现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84枚、经病理学检查发现55例... 目的探讨结肠癌发生肿瘤沉积的多层螺旋CT(MSCT)参数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营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102例经病理学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其中,66例患者发现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84枚、经病理学检查发现55例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67枚。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SCT检查;比较肿瘤沉积及淋巴结转移的MSCT影像学特征和MSCT参数。根据患者3年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与转移淋巴结的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结节的边缘特征模糊、有毛刺征、有结节内部坏死占比均高于转移淋巴结(P<0.05);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结节纵横径比值小于转移淋巴结(P<0.05);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结节的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静脉期强化CT值均高于转移淋巴结(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呈低分化OR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SCT的影像学特征及参数对临床鉴别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及转移淋巴结有重要价值,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与患者不良预后结局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沉积 CT参数 预后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