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结肠癌nm23H_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宿志弘 李继承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5-329,共5页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nm23H_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_1基因遗传...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nm23H_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_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中,30例结肠癌D17S396位点MSI、LOH检出率和nm23H_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67%、20.00%和53.33%。在肿瘤TNM分期中,Ⅰ+Ⅱ期的MSI检出率和nm23H_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75%和81.25%,高于Ⅲ+Ⅳ期的7.14%(MSI,p<0.05)和21.43%(nm23H_1,p<0.01)。而LOH检出率在Ⅲ+Ⅳ期35.71%高于Ⅰ+Ⅱ期6.25%(p<0.05)。随着结肠癌病理Duke’s分期的升高,LOH检出率呈现增加趋势。nm23H_1蛋白阳性率在管状腺癌组为60.00%,明显高于粘液腺癌组的20.00%(p<0.01)。随着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升高,其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此外,nm23H_1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为75%,也高于MSI阴性组的45.45%(p<0.05)。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nm23H_1蛋白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实验结果提示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散发性结肠癌的进展。LOH多发生于散发性结肠癌的晚期阶段并赋予散发性结肠癌细胞高侵袭、低预后的表型。相反,MSI是散发性结肠癌的早期分子标志,提高结肠癌局部nm23H_1蛋白表达量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转移并改善散发性结肠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结肠癌 nm23h1基因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性缺失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