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A、PCⅢ、CⅣ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6
1
作者 谢仕斌 姚集鲁 +2 位作者 郑荣琴 彭晓谋 高志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5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定量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5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同时做了肝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urve)曲线确立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 S2)和肝硬化(分期S4)的截断值及其诊断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血清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的截断值分别为90μg/L、90μg/L、75μ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4%、82.0%、63.1%,特异度分别为70.2%、60.8%、83.8%,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86.7%、83.5%、90.4%,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8%、58.4%、48.4%。HA、PCⅢ、CⅣ诊断肝硬化的截断值分别为210μg/L、150μg/L、90μ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6.4%、80.0%,特异度分别为85.3%、68.7%、75.8%,PPV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型前胶原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Ⅰ型和Ⅲ型胶原动态变化及干扰素-γ对其的作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翁红雷 蔡卫民 杨艳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 8只病兔肝脏 ,作常规石蜡切片 ,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 SMA染色、伊...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 8只病兔肝脏 ,作常规石蜡切片 ,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 SMA染色、伊红染色和天狼红染色 ,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分布情况 ,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含量。感染 16wk后 ,给予吡喹酮治疗 ,IFN γ治疗 8wk ,停药观察 4wk。观察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降解作用。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Ⅰ型胶原在第 8周时占总面积百分比的 5 73± 3 40 ,至第2 8周时达总面积百分比的 40 14± 17 0 0 ,约增加了 7倍 ;Ⅲ型胶原则由第 8周时总面积百分比的 1 15± 1 34增加到6 80± 5 19。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数则由 2 8± 1 0增加至 7 3± 1 5。自血吸虫感染 16wk开始采用IFN γ治疗 ,8wk后 ,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18 5 1± 7 5 2和 4 63± 3 64下降为 2 4wk时的3 0 9± 1 5 4和 0 40± 0 37(P <0 0 1) ,模型对照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停药 4wk后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均有所回升 (P <0 0 5 )。结论 IFN γ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肝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Γ-干扰素 Ⅰ型胶原 型胶原 日本血吸虫感染
下载PDF
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媛媛 田苗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 C)、血清透明质 酸(HA)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炎及其他肝胆疾病中的血清学水平,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9例不同临 床类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用放...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 C)、血清透明质 酸(HA)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炎及其他肝胆疾病中的血清学水平,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9例不同临 床类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N,PCⅢ,Ⅳ C,HA含量,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各肝 病组血清4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炎肝硬化组升高显著,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N,PCⅢ,Ⅳ C,HA的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胶原Ⅳ型 前胶原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肝炎 慢性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表皮细胞促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刚 杜士明 +6 位作者 杨光义 张秀华 张玲 常明泉 肖淼生 袁胜浩 李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0-154,共5页
目的:考察当归多糖通过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KC)相关细胞因子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胶原分泌的调控作用,研究当归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 目的:考察当归多糖通过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KC)相关细胞因子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胶原分泌的调控作用,研究当归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加入当归多糖处理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介素-lα(IL-lα)的表达情况,观测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Ⅲ型胶原分泌的作用。结果:当归多糖作用后,HKC促FC增殖作用增强;随着当归多糖浓度增高,HKC促增殖作用渐增强,在0.2 g.L-1时达高峰。当归多糖调控角质形成细胞TGF-β及IL-lα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且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胶原合成。结论:当归多糖通过对角质形成细胞TGF-β及IL-lα的表达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影响真皮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分泌,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参与了皮肤创面愈合过程,当归多糖可能在皮肤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当归多糖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介素-lα 型胶原
原文传递
创面负压治疗对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少玲 刘洋 +4 位作者 孙蕾蕾 胡丽叶 杨轶文 朱旅云 窦京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探讨创面负压治疗(NPWT)对糖尿病足(DF)肉芽组织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40例,随机分为NP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各20例。NPWT组给予NPWT治疗,Con组给予... 目的探讨创面负压治疗(NPWT)对糖尿病足(DF)肉芽组织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40例,随机分为NP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各20例。NPWT组给予NPWT治疗,Con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平均面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NPWT组升高的程度高于Con组[(0.12±0.03)vs(0.34±0.04),(0.06±0.03)vs(0.19±0.03),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相对蛋白表达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但NPWT组升高的程度高于Con组[(0.10±.042)vs(0.25±0.08),(0.11±0.03)vs(0.19±0.07),P<0.01]。RT-PCR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值较治疗前均升高,但NPWT组升高程度高于Con组[(0.94±0.29)vs(3.24±0.54),(1.13±0.45)vs(3.13±1.20),P<0.01]。结论 NPWT可促明显进创面肉芽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上调,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负压治疗 糖尿病足 Ⅰ型胶原蛋白 型胶原蛋白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Ⅳ-C、PC-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何慧霞 刘丽 王蕾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P<0.05.治疗后,两组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高于对照组,AST、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层粘连蛋白(LN)、HA、PC-Ⅲ、Ⅳ-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LN、HA、PC-Ⅲ、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状态,缓解肝纤维化,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复方甘草酸苷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型前胶原
原文传递
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董达科 陈晓栋 王建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中培养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咪喹莫特作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咪喹莫特对瘢痕...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中培养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咪喹莫特作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咪喹莫特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前胶原产生的影响。结果在10~100μg/mL范围内,咪喹莫特能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检测到咪喹莫特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前胶原表达减弱。结论咪喹莫特能有效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Ⅰ型、Ⅲ型前胶原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胶原Ⅰ型 胶原 咪喹莫特
原文传递
电针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闵友江 马晓芃 +5 位作者 赵天平 吴焕淦 施征 杨珊 谭琳蓥 赵粹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8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肝俞、足三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 目的探讨电针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肝俞、足三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应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增生,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肝组织胶原面积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肝俞、足三里能够下调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肝纤维化 Ⅰ型胶原 型胶原 大鼠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亿平 章雪莲 +5 位作者 王东 吕勇 魏玲 茅燕萍 胡顺金 王立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湿热证患者的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CRF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最终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湿热证患者的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CRF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最终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并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加服清肾颗粒,每次1袋(10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值、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Ⅲ型胶原(Col-Ⅲ)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水平,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58.06%和83.33%比45.16%,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S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eGFR水平显著升高,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SCr(μmol/L)为250.62±164.97比393.72±183.64,eGFR(mL·min-1·1.73 m-2)为33.42±17.24比39.72±23.85,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7、Col-Ⅲ及PBMC中NF-κB p65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IL-17(ng/L)为17.47±8.87比25.51±16.69,Col-Ⅲ(μg/L)为17.06±8.76比23.77±10.44,NF-κB p65(μg/L)为0.58±0.34比0.83±0.30,均P<0.05〕。结论清肾颗粒可减轻CRF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清IL-17、Col-Ⅲ及PBMC中的NF-κB p65水平,干预肾纤维化,最终延缓CRF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慢性 湿热证 白细胞介素-17 型胶原 核转录因子-ΚB P65 清肾颗粒
下载PDF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舒欣 徐启桓 +1 位作者 李刚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91-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 191例各种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 ,同时行肝组织学检查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清HA水平随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而升高 ,在S4 期最高 ,与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 (r =0 377,P=0 0 0 1) ;血清PCⅢ、Ⅳ C水平在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各期中无差异 (P >0 0 5 ) ;血清HA、Ⅳ C水平随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而升高 ,在G4 时最高 ,与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各级血清PCⅢ水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血清H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较好 ,可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 ,而血清PCⅢ、Ⅳ C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 ,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病理学 血清学指标 HA PC
下载PDF
活血潜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胶原Ⅰ、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符德玉 马宇滢 +5 位作者 周端 钱义明 徐玲玲 罗海明 邓中龙 姚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32-333,共2页
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心肌间质胶原Ⅰ、Ⅲ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改善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 ,同时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Ⅰ、... 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心肌间质胶原Ⅰ、Ⅲ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改善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 ,同时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Ⅰ、Ⅲ的蛋白表达 ,观察中药对其的影响。结果  2 4周龄SHR心肌间质胶原Ⅰ、Ⅲ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活血潜阳对其有干预作用。结论 降低心肌间质胶原Ⅰ、Ⅲ的蛋白表达 ,是活血潜阳中药改善左心室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潜阳方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心肌间质胶原 Ⅰ蛋白 蛋白 表达
下载PDF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赛美 储全根 +4 位作者 莫伟 凌家杰 高幼衡 徐秋英 蒋红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不同提取处理成分群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并与达美康...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不同提取处理成分群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并与达美康对照,共治疗8周。测定心脏湿重/体重比、心肌羟脯氨酸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各组心脏/体重比值与空白组比较,全方组未显示出差异,其余各组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也显示出相似的效果;各组心肌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较空白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中药全方、水提醇沉及正丁醇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提取物能阻止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异常增生,维持Ⅰ/Ⅲ型胶原正常比值,作用似优于达美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桃核承气汤 糖尿病心肌病变 心肌纤维化 Ⅰ型胶原 型胶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MMP-1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礼海 张艳 马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5-960,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疗法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他大鼠利用冠脉结扎法结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制备CHF模型。将造...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疗法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他大鼠利用冠脉结扎法结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制备CH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中药组(8只)、西药组(8只)、中药加运动组(10只)及运动组(10只)5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常规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每次3mL;中药组及中药加运动组按每天9·2g生药/kg给予益气活血复方灌胃;西药组按每天1·5mg生药/kg给予赖诺普利灌胃,均每天2次,持续6周。中药加运动组及运动组同时给予运动疗法,每天1次。取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MP-1 mRNA表达及平均灰度值升高,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平均灰度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运动组MMP-1 mRNA表达及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以中药加运动组最低;西药组、中药加运动组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平均灰度值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疗法能减轻心室重构程度,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MP-1表达,提高Ⅲ型胶原表达,进而减轻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复方 慢性心力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型胶原
下载PDF
代偿性肝硬化无创性诊断指标的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永鹏 冯筱榕 +2 位作者 戴琳 丁红兵 章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比较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评价,筛选可行的无创性诊断标志物。方法 350例CHB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图像,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 目的 比较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评价,筛选可行的无创性诊断标志物。方法 350例CHB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图像,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黏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等肝纤维化标志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确定诊断截断值,并对各项指标作诊断评价分析,比较不同标志物的诊断评价指标。 结果 85例CHB患者经肝脏活检术确认为代偿性肝硬化;81例经B型超声波检查有肝硬化图像;ROC曲线下面积以HA最高;血清HA、PCⅢ、LN及C Ⅳ对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截断值分别为1 54.3 5μg/L、198.44μg/L、137.58μg/L和100.80μg/L,其对应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4%、63.5%、57.3%及70.6%,特异度为79.3%、54.0%、56.8%及68.3%,准确度为80.0%、56.3%、56.9%及68.9%;并联试验诊断虽可提高灵敏度,但相应降低特异度及准确度。与其他无创性诊断方法比较,HA有较高水平的诊断评价指标(u≥1.814,P<0.05)。血清HA诊断代偿性肝硬化的截断值以119.17μg/L较为恰当,其相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87.1%、67.6%、72.3%、46.25%、94.7%。结论 在现有肝脏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超声波检查等无创性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性肝硬变 诊断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型溶胶原 层黏连蛋白
原文传递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on damaged skin induced by UV-photoaging:An in vivo study 被引量:14
15
作者 Jing Wang He Qiu +10 位作者 Yang Xu Yongli Gao Peijie Tan Rui Zhao Zhanhong Liu Yajun Tang Xiangdong Zhu Chongyun Bao Hang Wang Hai Lin Xingdong Zh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5期154-165,共12页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to repair skin damage is clinically accepted and natural polymer enjo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field,such as collagen or hyaluronic acid,etc.However,the biosafety and efficacy of ...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to repair skin damage is clinically accepted and natural polymer enjo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field,such as collagen or hyaluronic acid,etc.However,the bio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se implants are still challenged.In this study,a skin damage animal model was prepared by UV-photoaging and recombinant humanized type Ⅲ collagen(rhCol Ⅲ)was applied as a bioactive material to implant in vivo to study its biological effect,comparing with saline and un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HA).Animal skin conditions were non-invasively and dynamically monitored during the 8 weeks experiment.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and other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were applied by the end of the animal experim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hCol Ⅲ could alleviate the skin photoaging caused by UV radiation,including reduce the thickening of epidermis and dermis,increase the secretion of Collagen Ⅰ(Col Ⅰ)and Collagen Ⅲ(Col Ⅲ)and remodel of extracellular matrix(ECM).Although the cell-material interaction and mechanism need more investigation,the effect of rhCol Ⅲ on damaged skin was discussed from influence on cells,reconstruction of ECM,and stimulus of small biological molecules based on current results.In conclusion,our findings provided rigorous biosafety information of rhCol Ⅲ and approved its potential in skin repair and regeneration.Although enormous efforts still need to be made to achieve successful translation from bench to clinic,the recombinant humanized collagen showed superiorities from both safety and efficacy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collagen typecollagen Skin regeneration Safety and efficacy Biological effect
原文传递
铜及赖氨酰氧化酶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惠丹 陈惠池 单连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铜(Cu)、羊膜Cu、羊膜赖氨酰氧化酶(LOX)、羊膜Ⅲ型胶原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10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其中妊娠37~42周40例、34~36周^+6 40例、28~33周^+6 20例;与胎膜...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铜(Cu)、羊膜Cu、羊膜赖氨酰氧化酶(LOX)、羊膜Ⅲ型胶原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10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其中妊娠37~42周40例、34~36周^+6 40例、28~33周^+6 20例;与胎膜早破组孕周、例数相对应的10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Cu和羊膜Cu水平,荧光发光法检测羊膜LOX水平,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法检测羊膜Ⅲ型胶原水平。将不同孕周孕妇血清Cu、羊膜Cu、羊膜LOX、羊膜Ⅲ型胶原测定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比较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妊娠37—42周:两组孕妇血清Cu与羊膜Cu水平呈正相关,r为0.82(P〈0.001),其他各指标均无相关关系。(2)妊娠34~36周^+6和28~33周^+6:两组孕妇血清Cu、羊膜Cu、羊膜LOX、羊膜Ⅲ型胶原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3)妊娠37~42周:两组孕妇血清Cu水平与羊膜C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及对照组孕妇羊膜LOX水平分别为(0.53±0.10)和(0.75±0.10)μg/g(P〈0.01),羊膜Ⅲ型胶原吸光度(A)值分别为0.36±0.01和0.37±0.01(P〈0.05);(4)妊娠34—36周^+6:胎膜早破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Cu水平分别为(115.23±9.56)、(139.03±10.59)mg/L,羊膜Cu水平分别为(0.19±0.04)、(0.29±0.04)μg/mg,羊膜LOX水平分别为(0.54±0.10)、(0.70±0.13)μg/g,羊膜Ⅲ型胶原A值分别为0.36±0.01、0.37±0.01。胎膜早破组以上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妊娠28~33周^+6:胎膜早破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Cu水平分别为(120.31±8.04)、(136.40±8.21)μg/L,羊膜Cu水平分别为(0.2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蛋白赖氨酸6-氧化酶 胶原
原文传递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肖秀丽 王振宜 +1 位作者 唐汉钧 刘晓鸫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6-371,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膏外敷,...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膏外敷,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3组间Ⅰ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黄膏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创面修复的第11天,复黄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黄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增殖及调节二者的平衡,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伤口愈合 胶原Ⅰ型 胶原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曼曼 崔建忠 +5 位作者 李冉 都凌杰 田艳霞 阚泉 张娟 高俊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05-2210,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5周龄SD大鼠BMSCs。将5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1×109/L)、BMSCs治疗B组(... 目的:研究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5周龄SD大鼠BMSCs。将5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1×109/L)、BMSCs治疗B组(3×109/L)和BMSCs治疗C组(5×109/L),每组10只。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一次性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混悬液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BMSCs干预治疗,各组大鼠于21 d处死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定位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TNF-α、TGF-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性别决定区Y(SRY)蛋白证实BMSCs的归巢。结果:矽肺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矽结节形成、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BMSCs治疗A组较矽肺模型组病理改变有所缓解,BMSCs治疗B组病情缓解更加显著,但BMSCs治疗C组较矽肺模型组病理改变加重。大鼠肺组织TNF-α、TGF-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情况:BMSCs治疗C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BMSCs治疗B组>对照组,除BMSCs治疗C组与矽肺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MSCs治疗B组大鼠肺组织中SRY阳性表达,心、肝、脾、肾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外源性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Ⅰ型胶原 型胶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The levels of serum fibrosis marks and morphometric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被引量:13
19
作者 Shi-Bin Xie Ji-Lu Yao +2 位作者 Shu-Sen Zheng Chun-Lan Yao Rong-Qin Zhe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 um levels of hyaluronic acid (HA), procollagen type Ⅲ (PCⅢ), collagen type Ⅳ (CIV) and the histologi- cal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evaluated by image analysi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 um levels of hyaluronic acid (HA), procollagen type Ⅲ (PCⅢ), collagen type Ⅳ (CIV) and the histologi- cal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evaluated by image analysi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HA, PC Ⅲ, C Ⅳ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fibrosis in pa- 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HA, PC Ⅲ, C Ⅳ in 151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Liver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in all the patients. Histological sections of 4 μm thickness were stained with Masson's trichrome for fibrosis assessment. Morphometric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for hepatic fibrosis assessment in the 4 μm sec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fully automated image analysis system. Serum levels of HA, PC Ⅲ, and C Ⅳ were analyz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ver pa- thology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rphometric quanti- tative measurements of hepatic fibrosis.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HA, PC Ⅲ, C Ⅳ all ele- vat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and all reached the highest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 rhos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these 3 components between liver cirrhosis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s (P<0.05). They all increased steadily with the histological stages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s in stage Ⅳ. The serum levels of HA, PC Ⅲ, C Ⅳ were all positive- ly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logical stages of liver sec- tions and the morphometric measurement (P< 0.001). The coefficients with stages were 0.694, 0.493, 0.552 (P<0.001), respectively and with sur- face density of total collagen on liver biopsy sections by image analysis were 0. 715, 0. 595, 0. 573 (P< 0.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HA, PC Ⅲ, C Ⅳ were in consistent with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marks is valuable for detecting hepatic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aluronic acid procollagen type collagen type hepatic fibrosis morphometric measurement
下载PDF
胶原构成与不同年龄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邱林 金先庆 +2 位作者 向代理 傅跃先 田晓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正常皮肤 (NS)、增生性瘢痕 (HTS)胶原构成、比例 ,初步探讨各年龄阶段HTS形成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胎儿、1~ 19岁 (儿童青少年组 )、2 0~ 5 0岁 (成年组 )、>6 0岁 (老年...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正常皮肤 (NS)、增生性瘢痕 (HTS)胶原构成、比例 ,初步探讨各年龄阶段HTS形成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胎儿、1~ 19岁 (儿童青少年组 )、2 0~ 5 0岁 (成年组 )、>6 0岁 (老年组 )正常皮肤和 1~ 19岁、2 0~ 5 0岁HTS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和比例。结果 :①胎儿组Ⅲ型胶原含量高于Ⅰ型胶原 ,其余组为Ⅰ型胶原高于Ⅲ型胶原 ;正常皮肤Ⅰ /Ⅲ型胶原比例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HTS组织的Ⅰ /Ⅲ型胶原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NS) ,1~ 19岁HTS组Ⅰ /Ⅲ型胶原比例较 2 0~ 5 0岁HTS组增高 ,平均为 6 .4 8,3.76 ;HTS组各病程之间Ⅰ /Ⅲ型胶原比例无差异。结论 :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着皮肤的正常结构 ,Ⅰ ,Ⅲ型胶原比例的失调与不同年龄HTS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肥大性 胶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