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文俊 许建明 +1 位作者 梅俏 汤海涛 《胃肠病学》 2008年第6期341-344,共4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种重要抗炎因子,目前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Ⅰ)在UC中表达状况的研究仍较少。目的:探讨TGF-β1、TGFβRⅠ在UC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SABC...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种重要抗炎因子,目前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Ⅰ)在UC中表达状况的研究仍较少。目的:探讨TGF-β1、TGFβRⅠ在UC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UC患者结肠黏膜中TGF-β1、TGFβRⅠ的表达,设16例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分析TGF-β1、TGFβRⅠ的表达与病变范围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结果:TGF-β1、TGFβRⅠ在UC中的表达显著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显著强于缓解期(P<0.05)。TGF-β1、TGFβRⅠ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1和0.553,P<0.05),与病变范围均不相关(rs分别为-0.031和-0.037,P>0.05)。结论:UC结肠黏膜中TGF-β1和TGFβRⅠ表达增强,与U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反映UC疾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分级与黏附分子CD44、CD62p和CD54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秀丽 常丽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与黏附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其中轻度组2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缓解组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与黏附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其中轻度组2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缓解组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表达情况。结果中、重度组的CD44、CD62p表达最高,轻度组、缓解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重度组的CD54阳性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2组均高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组CD54阳性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黏附分子CD44、CD62p及CD54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结肠组织的炎性反应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吞噬细胞膜糖蛋白 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固肠胶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葛文津 甘毓麟 +6 位作者 陈瑜 吴丹明 刘少云 姚立玉 胡国臣 江晓生 李明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2-93,共2页
固肠胶囊采用温中祛寒,清热坚肠,推陈除积,调理气血,固涩止泻治法,对本病的临床有效率为98.0%,近期治愈率为45.5%。实验提示,本药作用机理为解痉止痛,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慢性炎症愈合。
关键词 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固肠胶囊
下载PDF
PEC途径行粪菌移植加肠内营养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9
4
作者 倪小冬 李幼生 +3 位作者 张永良 陶申 汪志明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38,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内镜下盲肠造口置管术(PEC)途径行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及实施流程。方法:男性病人,24岁,因间断腹痛伴黏液血便6年以UC治疗无效收住入院。入院后经PEC行粪菌移植,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粪便性状及习惯...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内镜下盲肠造口置管术(PEC)途径行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及实施流程。方法:男性病人,24岁,因间断腹痛伴黏液血便6年以UC治疗无效收住入院。入院后经PEC行粪菌移植,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粪便性状及习惯变化、肠内营养(EN)耐受情况以及结肠镜下表现的变化。结果:住院期间每天1次粪菌移植,连续行30次。出院后按医院内同样的程序每天1次连续行10次粪菌移植。住院期间,粪菌移植治疗后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逐渐正常;粪菌移植1周后已恢复全EN,1个月后开始过渡至口服饮食,内镜下可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病人逐渐恢复完全口服饮食,排便正常,1次/d。粪菌移植结束后2个月复查结肠镜未见明显病变,予以拔除PEC。随访3个月,病人日常口服饮食,排成形粪便每天1次,无腹痛、腹泻或便血等症状。结论:经PEC置管后行粪菌移植病人能耐受长时间的治疗,特别是可在家庭中安全实施,初步治疗及短期随访也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经皮内镜下盲肠造口置管术 粪菌移植
下载PDF
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蛋白质和脂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骏 蔡青 +4 位作者 冉志华 张尧 周笑甜 殷洪敏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目的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之间蛋白质和脂代谢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与疾病活动性及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至2007年溃疡性结肠炎(UC)195例、克罗恩病(CD)76例股正常对照苦97名的蛋白质和脂代谢资料。同时评... 目的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之间蛋白质和脂代谢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与疾病活动性及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至2007年溃疡性结肠炎(UC)195例、克罗恩病(CD)76例股正常对照苦97名的蛋白质和脂代谢资料。同时评价临床疾病活动指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性别分层分析蛋白质和脂代谢指标的改变,同时分析蛋白质和脂代谢的改变与疾病活动性及病蛮部化的关系。结果UC患者的ESR与血清白球比呈负线性相关(β=0.521.P〈0.01),与α2-球蛋白呈正线性相关(β=0.319,P〈0.01);CD患者血清球蛋白与ESR(β=0.558,P〈0.01)以及CRP(β=0.424.P=0.01)呈正线性相关。UC患者间因病变部位不同,血清白球比、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直乙结肠炎患者该三项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UC患者(P值分别=0.003、0.005、0.038)。CD患者间亦因病变部位不同,血清球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仅累及结肠者的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小肠受累者(P=0.029)。结论UC患者血清白球比和a2-球蛋白的异常程度可作为炎症活动性的预测因素;CD患者血清球蛋白增高预示疾病严重程度-活动性增加,累及小肠的CD患者相对仅累及结肠的CD患者而言存在更为严重的营养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结肠炎 溃疡性 代谢 蛋白质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炳勇 吕愈敏 +3 位作者 洪天配 裴斐 李付英 王新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活动期克罗恩病 (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分别为 2 3例和 2 0例 ,其中CD 9例、UC 11例经药物 (SASP或SASP +糖皮质激素 )治疗后达缓解期 ;2 ...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活动期克罗恩病 (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分别为 2 3例和 2 0例 ,其中CD 9例、UC 11例经药物 (SASP或SASP +糖皮质激素 )治疗后达缓解期 ;2 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 PCR检测肠黏膜IL 18mRNA表达 ,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 18蛋白表达量。结果 :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 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 ,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示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表达IL 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 ,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缓解期CD患者IL 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 ,UC患者IL 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L 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 ,并与CD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葛根地榆紫草汤组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姜爱雯 杜佩珊 +3 位作者 蒲洁琨 汤建华 刘晓明 张鹤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地榆紫草汤组方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期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活动期UC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葛根地榆紫草汤组方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活动期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活动期UC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美沙拉嗪缓释片1 g,3次/d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地榆紫草汤125 ml 2次/d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1 g,3次/d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Baron结肠内镜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环加氧酶-2、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介素-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on内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地榆紫草汤组方治疗UC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明显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葛根地榆紫草汤 美沙拉嗪 炎性因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IL-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炎症性肠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梁万东 李劲松 +4 位作者 李克深 金捷 闫峻 杨纪峰 毕云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法和PCR-SSP法对183例无关联的IBD患者[包括14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41例克罗恩病(CD)]和160例健康对照者IL-8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法和PCR-SSP法对183例无关联的IBD患者[包括14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41例克罗恩病(CD)]和160例健康对照者IL-8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845(T/C),-738(T/A),-353(A/T),-251(T/A)和+678(T/C))进行分析。结果单个SNP与IBD发生风险没有关联,IL-8基因-353A/T、-251T/A和+678T/C三位点的特殊单体型AAT在UC患者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0%比23.7%,P=0.046),不过这种单体型在CD患者和对照中的分布没有差别。结论IL-8基因的单体型AAT与UC发病之间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OR=1.441,95%C11.007~2.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白介素8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单体型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向红 朱晓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介入组32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经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介入组32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经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介入组患者治疗后1d,排便次数即明显减少,随访4~8周观察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介入组结肠镜下病变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系膜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酷似炎症性肠病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恕军 韩英 +2 位作者 晨智敏 陆晓娟 盛剑秋 《胃肠病学》 2010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病例:患者男,46岁,因"腹泻7年余,加重并发现肝肿大3年"于2008年12月24日拟"腹泻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2001年8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7-8次/d,糊状便,每次量不多,有时混有黏液和便中带血,暗红色,间断性腹部隐痛,位置不定,便后... 病例:患者男,46岁,因"腹泻7年余,加重并发现肝肿大3年"于2008年12月24日拟"腹泻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2001年8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7-8次/d,糊状便,每次量不多,有时混有黏液和便中带血,暗红色,间断性腹部隐痛,位置不定,便后疼痛可缓解,于当地县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不规则应用"柳氮磺胺嘧啶、整肠生、思密达"等药物治疗近4年,仍有反复腹泻,时重时轻.有时颜面和前胸部皮肤潮红、背部出现散在的斑丘疹伴皮肤瘙痒,可自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系统性 结肠炎 溃疡性 腹泻
下载PDF
3种药物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寿张轩 金雪 阮洪军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比较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和奥沙拉秦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62例门诊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给予柳氮磺吡啶片餐后口服,每次1.0 g,q id;B组22例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餐中口服,每次1... 目的比较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和奥沙拉秦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62例门诊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给予柳氮磺吡啶片餐后口服,每次1.0 g,q id;B组22例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餐中口服,每次1.0 g,q id;C组19例给予奥沙拉秦钠胶囊餐中口服,每次1.0 g,tid。疗程均为4周。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和奥沙拉秦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7.47,28.14和21.20;美沙拉嗪和奥沙拉秦钠的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分别为48.96和27.77。结论奥沙拉秦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较佳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结肠炎 溃疡性
下载PDF
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刚 李幼生 +3 位作者 汪志明 王剑 李元新 黎介寿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术(PEC)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体会,探讨PEC的适应证、实施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以来2例应用PEC行顺行灌肠治疗UC的实施方法,观察治疗前后UC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内镜分...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术(PEC)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体会,探讨PEC的适应证、实施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以来2例应用PEC行顺行灌肠治疗UC的实施方法,观察治疗前后UC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结果 2例患者UC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PEC行顺行灌肠治疗UC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灌肠 盲肠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梅花 刘玉兰 +1 位作者 郁卫东 李晓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3116-3119,共4页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的价值。方法电子检索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进行文献检索,再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的价值。方法电子检索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进行文献检索,再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追溯进行手工检索,发表时间截止至2007年11月。按确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Cochrane协作网诊断与筛查小组推荐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法,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似然比(LR)等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总计10篇文献的10项研究中381例UC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经荟萃分析,ANCA诊断U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2.2%和99.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O%和68.7%;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2和0.5。结论ANCA是与UC显著正相关的一个免疫学指标,ANCA阳性有利于UC的诊断,是诊断UC的一个辅助手段,但不能敏感地筛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诊断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GF-1与IGFB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学美 薛会光 +4 位作者 单体栋 路艳艳 韩越 赵建建 刘福国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67-269,274,共4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UC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UC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表达水平。研究组患者再根据Mayo评分,分为缓解期组(26例)和活动期组(34例),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8.528、10.578,P<0.05),IGFB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缓解期UC患者血清中IGF-1表达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均显著高于活动期UC患者(t=4.221、2.738,P<0.05),血清中IGFB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GF-1、IGF-1/IGFBP-3比值可作为临床诊断UC的重要指标,同时IGF-1/IGFBP-3比值可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的活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血清
下载PDF
纳武利尤单抗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瑜 孟真 +4 位作者 刘东华 仓怀芹 纪洪艳 杨雪 全香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1例64岁男性胃腺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250 mg静脉滴注、第1天)和替吉奥(60 mg口服、2次/d、第1~14天)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1个月后,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第4个周期给药... 1例64岁男性胃腺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250 mg静脉滴注、第1天)和替吉奥(60 mg口服、2次/d、第1~14天)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1个月后,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第4个周期给药后第2天(首次用药后第44天),患者出现腹泻,呈水样便,3~4次/d,伴轻度腹痛;3 d后腹泻加重,呈暗红色血便,覆脓苔,最多达10次/d,伴明显腹痛。根据肠镜及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全结肠、活动期、重度),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3级免疫相关性结肠炎。暂停化疗及免疫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奥曲肽治疗,患者腹痛、腹泻症状逐渐好转。纳武利尤单抗停药后第45天,患者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未再出现肠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武利尤单抗 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
原文传递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nth of Birth and the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Later in Life
16
作者 E. M. De Boer M. A. Brink +2 位作者 M. H. M. G. Houben A. H. A. M. van Oijen W. A. De Boer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年第4期192-197,共6页
Background: The etiology of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remains unclear.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part from genetic factors, prenatal or perinat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uld change the risk o... Background: The etiology of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remains unclear.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part from genetic factors, prenatal or perinat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uld chang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later in life. Seasonality in birth distribution over the year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several immune diseases, but studies on IBD have had inconsistent results. Ai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n the Netherlands the effect of the month of birth on the probability to develop IBD later in life. Methods: Birth data from CD patients and UC patients of 4 different Dutch hospitals were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patients from the same hospitals. A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test whether there was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monthly and seasonal birth rates of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 cohort consisted of 1183 CD patients and 1293 UC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2113 IBS patients. Data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birth distribution over the year or over the four seasons of IBD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values over the year and over the seasons respectively are 0.428 and 0.237 for CD and 0.311 and 0.812 for UC. Conclusions: There is no season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births of IBD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The hypothesis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esent at the time of birth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is not supported by thes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eason SEASONALITY MONTH BIRTH CROHN DISEASE colitis ulcerative
下载PDF
老年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元伟 吴婉清 +5 位作者 陈德 梁国建 严志强 刘卉 吕建忠 杨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8-64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直肠感觉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PC-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35例非老年UC及19例老年U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进行检测,并与2...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直肠感觉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PC-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35例非老年UC及19例老年U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进行检测,并与20例非老年健康人和28例老年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1)肛门静息压、括约肌压力、肛门括约肌最大缩窄压,老年UC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1、1.298、1.401,P>0.05);增加腹压时,老年UC组肛门括约肌净增压为(2.8±1.1)kPa,低于相应对照组的(3.8±1.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5).(2)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和顺应性,老年UC组为(85±30)ml、(180±69)ml和(26.5±8.8)ml/kPa,低于老年对照组的(95±31)ml、(205±78)ml和(32.9±12.9)ml/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1、3.135、3.146,P<0.01).(3)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顺应性,老年UC组均高于非老年UC组(t值分别为2.246、2.239、2.240,P<0.05);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老年对照组高于非老年对照组(t值分别为2.238,2.301,P<0.05).结论 U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运动异常,肛门自控能力减弱;UC患者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高敏感、低耐受、低顺应性现象.健康老年人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受阈较高,老年UC患者对容量扩张刺激敏感性比非老年UC患者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直肠 肛管
原文传递
IL-6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范玉晶 裴凤华 +1 位作者 宋吉涛 刘冰熔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6(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模型组,另外10只为对照组。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 目的研究白介素-6(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模型组,另外10只为对照组。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模后,用Elisa法检测IL-6在模型组与对照组的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模型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C大鼠结肠黏膜中IL-6的表达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ELISA
原文传递
贵阳地区1999-2008年炎症性肠病分析
19
作者 刘苓 阮丽 +1 位作者 刘娅琳 周力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贵阳市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IBD患者106例,溃疡性结肠炎(UC)95例,克罗恩病(CD)11例。回顾性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比较UC与CD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UC住院... 目的:分析贵阳市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IBD患者106例,溃疡性结肠炎(UC)95例,克罗恩病(CD)11例。回顾性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比较UC与CD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UC住院患者呈上升趋势,CD呈散发;UC及CD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7.7±16.9)岁、(30.1±14.4)岁(P<0.01);UC及CD吸烟患者分别占20.0%、45.4%,UC患者吸烟时间显著长于CD患者(P<0.01);居住在城镇的UC(80%)患者显著多于CD患者(36.3%),P<0.01;UC及CD发病均主要集中在脑力劳动者(68.4%,72.7%);UC的临床表现以腹泻(80.0%)、体重减轻(38.9%)最为常见,CD以腹痛(90.9%)和贫血(63.6%)最常见;UC住院患者以慢性复发型(62.1%)、中度(60.0%)、直肠乙状结肠炎(33.7%)及活动期(92.7%)最常见,CD以非狭窄非穿通型(54.5%)、结肠型(54.5%)最常见。结论:1999-2008年贵阳市IBD发病呈上升趋势,以UC多见,其临床表现具有地区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CROHN病 贵阳
下载PDF
隔药灸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功能及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吴焕淦 陈汉平 +2 位作者 廖柏松 施征 张琳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3-165,共3页
本实验从神经、免疫学角度探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与隔药灸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功能紊乱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因素,隔药灸大肠俞、气海穴不仅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下丘脑... 本实验从神经、免疫学角度探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与隔药灸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功能紊乱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因素,隔药灸大肠俞、气海穴不仅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血浆中β-内啡肽(β-EP),而且能调节其紊乱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针灸疗法 间接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