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检测血中FT_3、FT_4、T、E_2及皮质醇等指标探讨寒证热证的本质 被引量:42
1
作者 黄俊山 白介辰 +5 位作者 黄国良 黄荣璋 李玲 郑关毅 颜耀斌 林智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内分泌激素FT3 、FT4 、T、E2 及皮质醇 (cortisol,CO)水平与中医寒证热证的相关规律。方法 :选实热、虚热、实寒、虚寒证患者 2 0 2例及健康对照组 5 0名 ,检测血中FT3 、FT4 、T、E2 、CO指标。结果 :(1)FT3 、FT4 数值热... 目的 :探讨内分泌激素FT3 、FT4 、T、E2 及皮质醇 (cortisol,CO)水平与中医寒证热证的相关规律。方法 :选实热、虚热、实寒、虚寒证患者 2 0 2例及健康对照组 5 0名 ,检测血中FT3 、FT4 、T、E2 、CO指标。结果 :(1)FT3 、FT4 数值热证高而寒证低 ,依次为虚热证组 >实热证组 >对照组 >实寒证组 >虚寒证组 ,提示热证基础代谢及氧消耗升高而寒证正相反。 (2 )CO值实证高而虚证低 ,依次为实寒证组 >实热证组 >对照组 >虚热证组 >虚寒证组 ,提示CO为形成虚实的因素之一而与寒热关系不显著。 (3)性激素T热证高而寒证低 ;E2 女性热证低而寒证高。提示T值高为形成热证的因素之一 ,E2 值高为形成女性寒证的因素之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激素 寒证 热证 中医学 皮质醇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书臣 罗海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12期872-875,共4页
目的评价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80例,其中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试验组口服疏风解毒胶囊,对照组口服双黄连胶囊,... 目的评价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80例,其中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试验组口服疏风解毒胶囊,对照组口服双黄连胶囊,疗程均为3d。结果对体温异常者起效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热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单项疗效——咳嗽记分,两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H1N1 风热证 疏风解毒胶囊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种不同证型与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祖光 洪介民 +10 位作者 高敏 李典鸿 李庚华 钮心怡 李桂明 邱河 何世东 宁为民 何瑞洪 陈硕敏 郑志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痹证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两种证型(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sIL6R)、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两证型患者血清中3... 目的:探讨痹证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两种证型(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sCKR),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sIL2R、sIL6R)、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两证型患者血清中3种sCKR。结果:RA患者中3种sCKR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寒湿阻络证sIL2R显著高于湿热阻络证,而sTNFR1显著低于湿热阻络证,sIL6R则两证型患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A寒湿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IL2R的显著升高和sTNFR1的明显降低为特征,湿热阻络证患者可能以sTNFR1的显著升高和sIL2R的显著降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阻络证 STNFR1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4
作者 奚肇庆 周建中 +10 位作者 梅建强 谭善忠 葛爱芹 郑艳 陈分乔 赵庆峰 耿连艺 邵铭 陈广梅 张丽 刘清泉(指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7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130例。服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同体配对实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72h退热治愈率90.769%;平均解热时间:20...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130例。服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同体配对实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72h退热治愈率90.769%;平均解热时间:20.50h;4h内即刻退热率30.00%。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甲型H1N1流感 发热 风热证 中医药
下载PDF
2876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证候中医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黎明 郭盛君 +5 位作者 许根荣 李晓亮 赵继阳 董士宇 白晶 赵万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探寻不同证候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从我院门诊系统中以“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和“膝痹”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提取28 763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日期以及诊断信息,对上述信息进...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探寻不同证候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从我院门诊系统中以“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和“膝痹”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提取28 763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日期以及诊断信息,对上述信息进行整理后,按照节气进行统计。结果:患者平均年龄是(64.24±12.60)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2.4,气滞血瘀证发病率为64.98%,肝肾亏虚证发病率为37.30%,寒湿痹阻证发病率为21.33%,气血虚弱证发病率为1.22%,湿热痹阻证发病率为0.24%;男性在立春和雨水时寒湿痹阻证发病率高,在清明至芒种时段湿热痹阻证发病率与女性相当,其余时段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在秋分时气血虚弱证发病率高;女性在惊蛰和春分时寒湿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发病率高,在立春至春分时肝肾亏虚证发病率高。结论: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证型与节气有相关性,男性在立春和雨水时节应注意预防风寒湿邪,在夏季应预防湿热,临近秋分时节应提前补益气血;女性在平时更应注重补益肝肾,在惊蛰和春分时应预防风寒湿邪、调理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证候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气血虚弱证 气滞血瘀证 肝肾亏虚证 节气
原文传递
虚寒与虚热证患者血浆皮质醇及其受体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广宇 谢竹藩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664-665,共2页
本研究对10例虚寒证患者和10例虚热证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白细胞 GCR 含量)做了测定,并与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虚寒证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白细胞 GCR 含量则有显著性下... 本研究对10例虚寒证患者和10例虚热证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白细胞 GCR 含量)做了测定,并与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虚寒证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白细胞 GCR 含量则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虚热证患者不仅血浆皮质醇浓度有显著性升高(P<0.05),且白细胞 GCR含量亦有上升趋势。本文对这种变化的意义做了初步探讨,并试图用一个综合指数来反映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寒证 虚热证 皮质醇 糖皮质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海 柴剑波 +4 位作者 赵伟国 毕珺辉 蒋蕾 谢田 李冀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2-383,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中IL-8、TNF-α的含量。结果除单寒组TNF-α外,其他各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降低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理中丸可显著降低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通过降低IL-8和TNF-α含量,分别实现对热性和寒性模型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方证相应"规律的体现,肯定了该实验所采用的胃溃疡"病证结合"造模方法确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方证相应 胃溃疡 寒热证 IL-8 TNF-Α
下载PDF
寒、热证豚鼠变应性鼻炎细胞功能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小军 安辉 +4 位作者 田道法 唐发清 曾庆善 蒙旭光 文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研究寒证及热证豚鼠变应性鼻炎 (AR)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特征。方法 :以寒性、热性中药分别给予豚鼠造成寒证、热证模型 ,然后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盐酸萘甲唑啉点鼻 ,分别造成AR和鼻炎模型 ,观察其细胞功能、数量及电镜下超微形态学... 目的 :研究寒证及热证豚鼠变应性鼻炎 (AR)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特征。方法 :以寒性、热性中药分别给予豚鼠造成寒证、热证模型 ,然后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盐酸萘甲唑啉点鼻 ,分别造成AR和鼻炎模型 ,观察其细胞功能、数量及电镜下超微形态学特点。结果 :AR模型豚鼠血嗜碱性粒细胞 (BC)脱颗粒指数高于鼻炎模型豚鼠 ;其中寒证AR豚鼠又高于热证AR豚鼠 (P <0 0 5)。寒证AR豚鼠鼻粘膜肥大细胞(MC)及嗜酸性粒细胞 (EC)数量多 ,浸润广泛 ,颗粒包膜不清 ,密度不均 ,颗粒内见空泡、融合及管道 ;而热证AR豚鼠及对照组豚鼠MC及EC数量少 ,无浸润 ,颗粒包膜清 ,密度均一 ,无颗粒空泡、融合及管道。结论 :寒证AR豚鼠BC、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性鼻炎 寒证 热证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细胞 超微形态学
下载PDF
寒、热方剂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GAS,MO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冀 柴剑波 +3 位作者 李胜志 胡晓阳 肖洪彬 陈宝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该模型的作用及其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证模型组。采用寒(冰水、氢氧化钠NaOH)、热(8%干辣椒粉的乙醇混... 目的:探讨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该模型的作用及其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证模型组。采用寒(冰水、氢氧化钠NaOH)、热(8%干辣椒粉的乙醇混悬液)因素,连续ig 7 d,建立胃寒、热证模型。随后给予寒性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含生药1.8 g.kg-1)、热性方剂(理中丸,含生药3.6 g.kg-1)ig,连续4 d。末次给药后禁食30 h,ip消炎痛,建立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受试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的含量,比较寒、热方剂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各模型组血清GAS含量均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消组、寒消组、热消组、单热组MO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热因素组升高显著。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分别显著降低热模型组、寒模型组GAS,MOT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可行性;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降低血清GAS,MOT的含量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 胃溃疡 寒、热证 胃泌素 胃动素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与关节高频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毕亚男 肖长虹 +4 位作者 潘超 赵晓峰 曹艳艳 袁毅 左芳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不同证型与缓解期的关节高频超声表现,探讨关节超声对RA不同证型的鉴别作用。方法 83例活动期R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为寒湿痹阻证组(简称寒湿组)、湿热痹阻证组(简称湿热组);20例缓解期的R...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不同证型与缓解期的关节高频超声表现,探讨关节超声对RA不同证型的鉴别作用。方法 83例活动期R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为寒湿痹阻证组(简称寒湿组)、湿热痹阻证组(简称湿热组);20例缓解期的RA患者作为对照(简称缓解组)。应用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对3组患者的第2~5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第2~5趾跖关节共24个关节的滑膜炎、腱鞘炎、滑膜处的血流情况及骨侵蚀进行对比观察,并将超声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每个RA患者的超声指标数据均以其总分来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性分布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性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对临床指标与超声指标分别进行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缓解组比较,湿热组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滑膜血流4项超声指标严重程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抗体(CCP)、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寒湿组滑膜炎、滑膜血流及DAS28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湿组比较,湿热组4项超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SR、CRP、抗-CCP、DAS28评分及RF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Ig G、Ig A、Ig M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ESR与超声滑膜炎、骨侵蚀、滑膜血流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4,0.397,0.486;P〈0.05),CRP与超声滑膜炎、滑膜血流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8,0.270;P〈0.05),DAS28评分与超声滑膜炎、滑膜血流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4,0.351;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炎症程度最高,高频超声可为RA中医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高频及能量多普勒超声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原文传递
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幽门结扎型、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N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冀 谢田 +4 位作者 柴剑波 于海 赵伟国 蒋蕾 毕珺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幽门结扎型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阐明寒热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的作用机制及方证相应规律,为临床辨治溃疡病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以"病证结合"模式之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方法学新途径。方法:采... 目的:建立幽门结扎型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阐明寒热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的作用机制及方证相应规律,为临床辨治溃疡病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以"病证结合"模式之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方法学新途径。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幽门结扎、醋酸涂抹法,分别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NT的含量。结果:幽门结扎及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各模型组大鼠血清NT含量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醋酸涂抹型胃溃疡模型中以热证降低显著,与寒醋和模醋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NT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NT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大鼠血清中NT含量的升高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结扎 醋酸涂抹 胃溃疡 寒热证 NT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寒热证候的脊柱结构损伤特点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孔维萍 金玥 +2 位作者 朱笑夏 黄振国 阎小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寒、热证候脊柱结构损伤特点及其与患者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S患者辨证分为寒证组与热证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m SASSS)评分,并对患者的m SASSS评分...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寒、热证候脊柱结构损伤特点及其与患者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S患者辨证分为寒证组与热证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m SASSS)评分,并对患者的m SASSS评分与年龄、性别、病程、骶髂关节X线分级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寒证组AS患者m SASSS评分较热证组高(P<0.05);寒证组的m SASSS评分与年龄、病程、骶髂关节X线分级、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呈正相关(P<0.05),与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呈负相关(P<0.05);热证组m SASSS评分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寒证组的AS患者脊柱结构损伤程度较热证组重,热证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程度可能与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寒热证候 脊柱损伤 炎症
原文传递
寒、热证本质研究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梁月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4,共8页
寒证、热证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证型,寒证时整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机能降低,形成了寒证的机能背景,对刺激的反应降低或延缓。热证时整体机能提高,形成热证机能背景,对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加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在基因... 寒证、热证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证型,寒证时整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机能降低,形成了寒证的机能背景,对刺激的反应降低或延缓。热证时整体机能提高,形成热证机能背景,对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加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在基因通过蛋白质或其他通路作用下,调控寒证和热证的发生和发展。精准医学的开展使诊断和治疗更个体化,靶点药物的治疗有优点也有不足,而寒热辨证有助于提高疗效。中药作用的靶点与证的靶点很吻合,今后的研究可从中药的靶点入手,探讨病、证的靶点,研究其作用部位及结构等,探讨中医的精准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证 热证 中医学 精准医学
原文传递
玛咖对虚寒及虚热证大鼠环核苷酸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费文婷 王子晨 +4 位作者 王玉杰 周雪 张建军 王林元 温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368,共5页
目的:研究玛咖对虚寒及虚热证大鼠环核苷酸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虚寒模型组、虚寒肉桂组(30g/kg)、虚寒玛咖高剂量组(2.4g/kg)、虚寒玛咖低剂量组(1.2g/kg)、虚热模型组、虚热黄柏组(5g/kg)、虚... 目的:研究玛咖对虚寒及虚热证大鼠环核苷酸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虚寒模型组、虚寒肉桂组(30g/kg)、虚寒玛咖高剂量组(2.4g/kg)、虚寒玛咖低剂量组(1.2g/kg)、虚热模型组、虚热黄柏组(5g/kg)、虚热玛咖高剂量组(2.4g/kg)、虚热玛咖低剂量组(1.2g/kg);采用每日分别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5mg/kg)1次,连续21d的方法制备虚寒证、虚热证模型;通过放免法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含量变化。结果:与虚寒模型组比较,虚寒肉桂组及虚寒玛咖高、低剂量组cAMP、cAMP/cGMP、T3、T4均明显升高(P<0.05,P<0.01),cGMP、TRH、TSH、rT3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与虚热模型组比较,虚热玛咖高、低剂量组的cAMP、cGMP、cAMP/cGMP、TRH、TSH、T3、T4、r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玛咖对环核苷酸指标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整与肉桂一致,与黄柏相反,通过同类比较,异类反证验证了玛咖温热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虚寒证 虚热证 中药药性 环核苷酸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原文传递
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胃寒证、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冀 柴剑波 +4 位作者 毕珺辉 谢田 于海 蒋蕾 赵伟国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胃寒证、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变化及寒热方剂对相应的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分别建立大鼠胃寒证、胃热证模型,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形态,并运用大鼠代谢笼检测受试... 目的:观察胃寒证、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变化及寒热方剂对相应的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分别建立大鼠胃寒证、胃热证模型,观察其症状、体征及胃黏膜形态,并运用大鼠代谢笼检测受试大鼠饮水量、饮食量、排尿量及排便量。结果:胃寒模型组大鼠日饮水量减少,粪便量增多,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理中丸治疗组以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P<0.05,P<0.01)。胃热模型组大鼠日饮水量、饮食量增加,粪便量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组以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寒、热因素"能成功模拟胃寒证、胃热证动物模型,且寒、热方剂与其相应模型体现了一定的方证相应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黄连泻心汤 理中丸 胃寒证 胃热证 基础代谢
下载PDF
比较虚寒证与虚热证模型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冰冰 王世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73-675,I0001,共4页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与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使用中药复方虚寒证、虚热证大鼠模型,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模型组与虚热...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与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使用中药复方虚寒证、虚热证大鼠模型,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模型组与虚热模型组比较有114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氧化还原酶相关基因。脂代谢相关氧化还原酶基因显著下调,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显著下调,提示虚寒证模型大鼠脂代谢与生物转化能力的降低。结论虚寒证与虚热证虽然同为虚证,但有"寒证"和"热证"不同的表现,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虚寒证与虚热证出现不同症状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虚寒证 虚热证 大鼠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不同证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荣良 沈贤发 薛鸾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1期1975-1977,共3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 硫酸羟氯喹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肾气虚寒证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海瑜 钱唐亮 +3 位作者 康天伦 孙文燕 朱跃兰 侯秀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寒证与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寒证组和热证组各11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寒证组和热证组复制CIA寒热证候动物模型。从造模... 目的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寒证与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寒证组和热证组各11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寒证组和热证组复制CIA寒热证候动物模型。从造模第2周起,每周测量1次大鼠右后足踝体表温度,造模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凝血因子,取肠道内容物,进行总DNA提取,V3-V4可变区PCR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测序的有效数据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聚类,根据OTUs进行物种注释、Alpha与Beta多样性分析,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结果造模第2周时,寒证组、热证组大鼠右足温度较正常组均不同程度升高,3~4周时,与正常组和寒证组比较,热证组大鼠右足温逐渐升高,寒证组大鼠右足温度逐渐降低,第4周时,显著低于正常组和热证组;寒证组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组和热证组;测序后得1213914条有效序列,聚类后正常组、寒证组及热证组分别获得206、335、304个特征OTUs;正常组、寒证组及热证组间菌群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优势菌种有拟杆菌门、苏黎世杆菌目、苏黎世杆菌科、梭菌科、莫氏杆菌科、伯克氏菌科,寒证组优势菌种有柔膜菌门、α-变形菌门、巴斯德菌科、根瘤菌目、巴斯德菌目、皮杆菌科、肠球菌科,热证组优势菌种有变形菌门。结论寒证和热证CIA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且寒证与热证之间菌群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类风湿关节炎 寒证 热证 16SrRNA测序 大鼠
下载PDF
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梦伊 黄学民 +1 位作者 殷梦梅 张学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以中医学八纲辨证中"寒热"为出发点,提出以"理论溯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物质基础-组方用药"为一体的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路。结合临证,阐发古蕴...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以中医学八纲辨证中"寒热"为出发点,提出以"理论溯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物质基础-组方用药"为一体的从"热"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路。结合临证,阐发古蕴,融会新知,以证变治,以调防变,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寒热理论 热证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寒热方证对应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忠第 姜淼 +4 位作者 谭勇 何小鹃 贾冬梅 周珂 吕爱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91-3195,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人体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乌头汤、黄连解毒汤分别对应治疗该病的寒证和热证,有效性已为一千多年临床实践所证实。寒热方证对应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要在分子网络药理学层次进一...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人体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乌头汤、黄连解毒汤分别对应治疗该病的寒证和热证,有效性已为一千多年临床实践所证实。寒热方证对应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需要在分子网络药理学层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研究策略如下:第一,通过基因芯片技术、代谢组学得到临床类风湿关节炎寒证、热证患者与健康人比较的差异基因和代谢物,构建和分析寒证和热证的分子网络。第二,根据乌头汤、黄连解毒汤的中药化学成分及其所作用的基因、蛋白质,构建分子药理网络。第三,通过分析寒热方证的分子药理网络,探索和发现两者关联的靶基因、靶蛋白,了解它们的功能、相互关系和作用。第四,构建布洛芬、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泼尼松的分子药理网络。第五,乌头汤、黄连解毒汤的分子药理网络分别与布洛芬、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泼尼松的分子药理网络相比较,探索和发现中药与西药分别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的药理作用途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乌头汤 黄连解毒汤 寒热方证 方证对应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