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亚洲革命领导权的转移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7,149,共11页
1947年10月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以后,斯大林并无意在亚洲也建立这样一个共产党的国际组织。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开始与苏共商议建立东方情报局的问题。斯大林虽然提出让中共领导亚洲革命,并原则上同意建立东方情报局,... 1947年10月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以后,斯大林并无意在亚洲也建立这样一个共产党的国际组织。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开始与苏共商议建立东方情报局的问题。斯大林虽然提出让中共领导亚洲革命,并原则上同意建立东方情报局,但不主张立即采取行动。中共得到莫斯科的原则意见后,立即开始培训亚洲各国共产党干部。中国出兵朝鲜后,中共实际上取得了对亚洲革命的主导权,虽然考虑到国际形势,没有建立东方情报局的机构,但是通过开办马列学院和各种专门学校,以及把亚洲各国共产党代表聚集到北京,中共已经开始领导亚洲革命,特别是朝鲜问题的主导权也已经向中国转移。朝鲜战争结束后,中苏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东方情报局的问题不再提起,但直到1960年代初,中国始终是亚洲革命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情报局 亚洲冷战 中苏关系
下载PDF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60,共7页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对华经济遏制政策 对日经济复兴政策 亚洲冷战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关系与亚洲的冷战 被引量:6
3
作者 戴超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8-86,共9页
20世纪 5 0年代的台湾海峡危机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其影响是深远的。中美关系在台湾海峡危机中的互动、危机对中美两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对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作用 ,显示了亚洲冷战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台湾海峡危机 中美关系 亚洲的冷战
下载PDF
评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莲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和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东南亚的政策文件,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制订了系统、完整的东南亚政策,为美国东南亚冷战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文件的研究,探讨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关键词 亚洲冷战 杜鲁门政府 东南亚政策
下载PDF
冷战时期中国台湾当局对中马关系发展趋势的评估与应对(1960—1971)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德顺 郭帅帅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6期97-109,共13页
冷战时期中国台湾当局时刻关注中马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中马关系的评估发生了转变。1960—1966年中国台湾当局基于对中马关系难以改善的乐观判断,采用派遣贸易代表团、支持“大马来西亚”计划、邀请马来西亚领导人赴台、协助马来西亚“反... 冷战时期中国台湾当局时刻关注中马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中马关系的评估发生了转变。1960—1966年中国台湾当局基于对中马关系难以改善的乐观判断,采用派遣贸易代表团、支持“大马来西亚”计划、邀请马来西亚领导人赴台、协助马来西亚“反共”等手段意图促进台马“建交”。1967—1971年,中马关系正常化趋势出现后,中国台湾当局又以政治劝说、舆论宣传、推动购买马来西亚囤胶以及派遣高级别贸易代表团等方式试图阻挠中马关系正常发展。在国际局势变迁背景下,台当局阻挠动作未对中马关系正常化造成较大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马关系 中国台湾当局 亚洲冷战
下载PDF
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莲芬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7-94,共8页
在杜鲁门总统任内,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美国逐步重视东南亚在美苏对抗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东南亚政策从无到有,插手东南亚事务,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反共力量以应对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全面遏制中国,确立以制华为核心的... 在杜鲁门总统任内,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美国逐步重视东南亚在美苏对抗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东南亚政策从无到有,插手东南亚事务,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反共力量以应对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全面遏制中国,确立以制华为核心的东南亚政策,为冷战期间的美国东南亚战略奠定了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冷战 东南亚政策 新中国成立 朝鲜战争
下载PDF
1955年亚非会议与中泰关系的有限缓和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莲芬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7,共8页
泰国在亚洲冷战形成的过程中选择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拒不承认新中国,中泰关系处于隔绝状态。中国一贯重视改善同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在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后积极为改善中泰关系而努力。1955年的亚非会议,不仅为中泰两国提供了直接... 泰国在亚洲冷战形成的过程中选择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拒不承认新中国,中泰关系处于隔绝状态。中国一贯重视改善同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在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后积极为改善中泰关系而努力。1955年的亚非会议,不仅为中泰两国提供了直接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促使泰国转变对华态度,而且也给东南亚地区局势带来缓和。尽管这一时期的关系缓和是有限的、短暂的,但它是新中国推行和平外交的一次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关系 亚洲冷战 亚非会议 有限缓和
原文传递
导致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的诸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范丽萍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8期45-50,共6页
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是1965年柬埔寨与美国断交的前奏,它连同柬埔寨与美国断交一起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柬埔寨在1963年拒绝美援是邻国因素、美国因素、中国因素和柬埔寨自身因素等要素合力的结果。对影响... 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是1965年柬埔寨与美国断交的前奏,它连同柬埔寨与美国断交一起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柬埔寨在1963年拒绝美援是邻国因素、美国因素、中国因素和柬埔寨自身因素等要素合力的结果。对影响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的诸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亚洲冷战的复杂性,更好地理解制约美国亚洲冷战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王国 美援 亚洲冷战
下载PDF
美国与中苏联盟(1950-1965年) 被引量:1
9
作者 艾伦·林奇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90,共30页
战后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历史性和决定性的失败。美国对中国相继采取接触政策(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打入“楔子”)、极限施压政策、核武压力等,目的都在于分裂中苏同盟。然而,在中苏同盟实际破裂之后,美国... 战后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美国东亚政策的历史性和决定性的失败。美国对中国相继采取接触政策(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打入“楔子”)、极限施压政策、核武压力等,目的都在于分裂中苏同盟。然而,在中苏同盟实际破裂之后,美国方面却没有及时、正确地认识到,这就有了后来越南战争的升级。美国国内政治的逻辑,使得其对待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区别对待)和在亚洲的共产主义(坚决遏制),截然不同。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亚洲地区高度程式化,并日益固化为其国内政治中的“冷战公理”,虽明显充满偏见,但无人能加以挑战,因为代价太高。尼克松-基辛格政府抓住越战失利的机会,加上二人对美国国内局势的掌控和高超的外交技巧,才得以短暂实施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不过“冷战公理”的根系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苏关系 中苏同盟 美国外交 亚洲冷战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的空间发展与美国的因应策略
10
作者 张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9,共7页
从1956年确立第一个空间项目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中国的空间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对美国构成现实的军事威胁。然而,这一时期历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空间发展都极为关注并以很高的政策成本做出了回应。通过梳理中国早期的空间... 从1956年确立第一个空间项目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中国的空间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对美国构成现实的军事威胁。然而,这一时期历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空间发展都极为关注并以很高的政策成本做出了回应。通过梳理中国早期的空间发展脉络及美国政府的因应策略,可揭示美国对中国早期空间发展产生恐慌心理并做出过度政策回应的冷战政治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中关系 亚洲冷战 中国空间发展
下载PDF
冷战格局在亚洲形成的时间
11
作者 吴群 吴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4-49,共6页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 :2 0世纪 4 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文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 ,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 ...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 :2 0世纪 4 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文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 ,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 ,以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历程和民族解放运动 ,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冷战格局 形成 朝鲜战争后
下载PDF
冷战中后期东南亚安全格局中的美中苏大国博弈——以第三次印支战争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宋少军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5-19,75,共6页
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苏联在同美国的全球博弈过程中开始逐渐明确冷战中自身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取得第三世界亚非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苏联和美国都试图对这些新兴国家施加影响力,并控... 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苏联在同美国的全球博弈过程中开始逐渐明确冷战中自身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取得第三世界亚非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苏联和美国都试图对这些新兴国家施加影响力,并控制这些国家倒向自身阵营,冷战中后期双方争夺的重点也开始转向这些新兴国家。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特别是中越边境战争期间的立场对这一时期东南亚安全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对苏联的一系列严厉警告是导致苏联最终放弃直接干涉企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谋划、实施和结束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展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当时中美准同盟关系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格局 大国博弈 东南亚冷战
下载PDF
战后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形成及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4-28,共5页
从 1 945年 8月 1 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 1 95 0年 6月 2 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日本帝国的垮台为东亚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国际大格局 ,朝鲜战争是一... 从 1 945年 8月 1 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 1 95 0年 6月 2 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日本帝国的垮台为东亚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国际大格局 ,朝鲜战争是一场由内战而引发但带有地区性战争特点的两大阵营之间的热战。在这 5年间的东亚政治格局演变形成过程中 ,多种类型的国际关系交错并存 ,国内政治斗争同国际关系密不可分 ,参预国众多且差异较大等特征 ,使东亚地区成为冷战时代的热点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东亚冷战格局 亚洲战略 朝鲜战争
下载PDF
国际组织与东南亚经济冷战——国际援助印尼财团IGG缘起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丽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142,238,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多米诺骨牌理论支配下,约翰逊政府担心美国在越南战场的失败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认为"9·30"事件后上台的苏哈托政府能否在印尼建立起威权政治的合法性,是美国阻止"共产主...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多米诺骨牌理论支配下,约翰逊政府担心美国在越南战场的失败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认为"9·30"事件后上台的苏哈托政府能否在印尼建立起威权政治的合法性,是美国阻止"共产主义势力"从中南半岛向东南亚海洋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1967年,约翰逊政府联合日本、荷兰等多个西方盟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组建了国际援助印尼财团IGG,帮助苏哈托政府解决了国际债务问题,建立起多边经济援助机制,推动印尼国家战略转向"经济发展主义",并试图将印尼塑造为东南亚国家实现西方式现代化的榜样。印尼国家战略的转型促成了马来西亚危机的解决与东盟建立。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海洋国家国家战略发生转变的同时,中国也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印尼的国家转型、东盟的建立与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推动东南亚区域冷战从两极对抗逐步转向发展主义与区域一体化,全球冷战率先在东南亚地区落下了终结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经济冷战 国际援助印尼财团 威权政治 多边援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