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固体推进剂细观界面脱粘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高春 邢耀国 +1 位作者 戢治洪 谢丽宽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9-235,共7页
针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细观损伤的特点,在颗粒与基体之间引入了粘结界面单元,采用双线性关系模型描述其界面损伤扩展特性,并对双线性关系模型中初始线性模量、最大粘结强度和最大张开位移等参数进行了预测。结合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填充模型,... 针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细观损伤的特点,在颗粒与基体之间引入了粘结界面单元,采用双线性关系模型描述其界面损伤扩展特性,并对双线性关系模型中初始线性模量、最大粘结强度和最大张开位移等参数进行了预测。结合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填充模型,对推进剂内部细观界面脱粘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粘结界面单元可以有效模拟推进剂颗粒的界面脱粘过程,推进剂在拉伸过程中力学性能的非线性与界面脱粘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体推进剂 界面脱粘 粘结界面单元 有限元
原文传递
内聚力界面单元在胶接接头分层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小辉 胡坤镜 +1 位作者 赵宁 李静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7-320,360,共5页
分层是胶接接头的主要破坏形式,而分层主要发生在胶层与被粘物的界面层上,因此,对胶接接头界面层的力学行为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界面层厚度太小,用常规的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很难对其进行仿真,更加无法仿真胶接接头的分层损伤过程... 分层是胶接接头的主要破坏形式,而分层主要发生在胶层与被粘物的界面层上,因此,对胶接接头界面层的力学行为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界面层厚度太小,用常规的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很难对其进行仿真,更加无法仿真胶接接头的分层损伤过程。针对上述情况,为提高接头结构承载力,采用零厚度的内聚力界面单元来仿真界面层,克服无法仿真界面层的困难,对胶接接头的分层损伤过程进行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运用内聚界面单元仿真界面层方法是有效的,并为复杂胶接接头承载能力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界面单元 胶接接头 分层损伤 界面层
下载PDF
多界面复合锚杆荷载传递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3
作者 任非凡 徐超 谌文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3-1759,共7页
采用Abaqus对复合锚杆拉拔试验进行模拟,针对复合锚杆的破坏形式多为界面破坏,应用改进的Cohesive单元对复合锚杆4种界面材料进行模拟,并建立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复合锚杆的拉拔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钢绞线轴向应力及... 采用Abaqus对复合锚杆拉拔试验进行模拟,针对复合锚杆的破坏形式多为界面破坏,应用改进的Cohesive单元对复合锚杆4种界面材料进行模拟,并建立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复合锚杆的拉拔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钢绞线轴向应力及界面剪应力均服从指数分布,且随着荷载的增大,锚杆近端的握裹力被克服,剪应力峰值向后转移.②南竹-复合材料、南竹-水泥砂浆界面剪应力峰值随着主控面剪应力峰值的转移而转移.③南竹管材受周围刚度较大的复合材料及水泥砂浆的约束,其轴向应力峰值分布在南竹的中部.④水泥砂浆-土体界面因边界条件不同于其他界面,其剪应力沿锚杆轴向从近端至远端不断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锚杆 锚固机理 界面破坏 cohesive单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复合材料疲劳分层的界面单元模型 被引量:18
4
作者 喻溅鉴 周储伟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172,共6页
提出一种三维黏聚力界面损伤模型,可以描述单调和交变载荷下层合复合材料混合型的分层损伤。损伤用界面所经历过的最大位移间断来定义,交变荷载下一个周期的加、卸载过程均考虑有损伤积累,模型还考虑了单调和疲劳损伤的门槛效应和交变... 提出一种三维黏聚力界面损伤模型,可以描述单调和交变载荷下层合复合材料混合型的分层损伤。损伤用界面所经历过的最大位移间断来定义,交变荷载下一个周期的加、卸载过程均考虑有损伤积累,模型还考虑了单调和疲劳损伤的门槛效应和交变载荷下裂纹的闭合效应。建立了包含该界面损伤模型的初始无厚度八节点等参界面单元,并引入加速损伤的算法,用一次计算循环代替若干次实际循环,提高计算效率。用该单元模型对某复合材料动部件疲劳分层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分层裂纹前沿界面局部损伤和结构疲劳分层的发展规律,模型预测的裂纹长度荷载循环次数对数(alogN)曲线和结构剩余刚度与试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复合材料 疲劳分层 损伤累积 黏聚力模型 界面单元
原文传递
基于预插黏性界面单元的Koyna重力坝强震破坏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海滨 杜修力 杨贞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74-79,84,共7页
基于黏性裂缝模型理论,在实体单元中嵌入黏性界面单元(Cohesive Interface Elements),对Koyna重力坝的强震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模拟和分析,并与其它数值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大坝的破坏开裂分布与Koyna大坝实际破坏情... 基于黏性裂缝模型理论,在实体单元中嵌入黏性界面单元(Cohesive Interface Elements),对Koyna重力坝的强震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模拟和分析,并与其它数值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大坝的破坏开裂分布与Koyna大坝实际破坏情况及文献中的模型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黏性界面单元可以很好地模拟裂缝的断裂和扩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yna重力坝 地震破坏模拟 黏性界面单元
下载PDF
内聚力模型在钢-竹组合梁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达 李玉顺 +2 位作者 张振文 翟佳磊 解其铁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7,共6页
钢-竹组合结构的界面是由竹胶板和冷弯薄壁型钢通过结构胶粘接形成的,为解决有限元分析中界面处理的问题,采用内聚力单元,以此为基础建立钢-竹组合双搭接试件及工字形梁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数值分析,同时制作3个不同搭接长度作为参数... 钢-竹组合结构的界面是由竹胶板和冷弯薄壁型钢通过结构胶粘接形成的,为解决有限元分析中界面处理的问题,采用内聚力单元,以此为基础建立钢-竹组合双搭接试件及工字形梁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数值分析,同时制作3个不同搭接长度作为参数的双搭接试件和5根不同规格的组合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绘制荷载-位移曲线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界面破坏主要发生在翼缘部分,其变形曲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且均呈线性分布,界面损伤后梁的刚度下降明显;两种试件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均吻合良好,误差均在10%以内;组合梁界面胶层的破坏过程与试验观察到的结果相同;内聚力模型模拟钢-竹界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界面 有限元分析 组合梁 变形分析
下载PDF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裂缝演化规律及其简化模拟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飞阳 黄宏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902-2910,共9页
裂缝是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裂缝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衬砌结构的服役性能。为了研究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裂缝的演化机制,结合衬砌管片的偏心加载试验,采用多尺度模型模拟了偏心加载过程中衬砌管片裂缝的演化,并对试验和多尺度模... 裂缝是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裂缝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衬砌结构的服役性能。为了研究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裂缝的演化机制,结合衬砌管片的偏心加载试验,采用多尺度模型模拟了偏心加载过程中衬砌管片裂缝的演化,并对试验和多尺度模型得到的裂缝演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随着加载,裂缝经历了从无到Ⅰ型裂缝的扩展,Ⅰ型裂缝主要沿着径向扩展,最后到Y型裂缝出现;开裂后的混凝土表现为环向径向横观各向同性,衬砌管片力学性能随着裂缝的演化逐渐退化,其退化主要是在环向方向,并且与裂缝特征及其空间位置有关。以此为基础,通过ABAQUS子程序USDFLD来实现衬砌管片环向力学参数随裂缝深度及其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将计算结果与多尺度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简化模拟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地考虑裂缝演化对衬砌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裂缝演化 黏结界面单元 多尺度模型 盾构隧道衬砌 横观各向同性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rticle/Matrix Interface Failure in Composite Propellant 被引量:6
8
作者 常武军 鞠玉涛 +2 位作者 韩波 胡少青 王政时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146-153,共8页
Interface debonding between particle and matrix in composite propellant influences its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greatly. For this, the laws of interface cohesive damage and failure were analyzed. Then, its mi... Interface debonding between particle and matrix in composite propellant influences its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greatly. For this, the laws of interface cohesive damage and failure were analyzed. Then, its microscopic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interface mechanical response was modeled by the bilinear cohesive zone model. The effects of interface properties and particle sizes on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bonding damage evolution of composite propellant under finite de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debonding damage nucleation, propagation mechanism and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icroscopic stress-strain field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microstructure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trend of ma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particle/matrix debonding evolution process. It can be used for damage simulation and failure assessment of composite propel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ulsion system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interface debonding cohesive zone model composite propellant cohesive element damage evolution
下载PDF
界面应力传递重新分析及Cohesive模型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坎盛 沈珉 于济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5-951,共7页
在经典剪滞理论中引入双线性cohesive模型表征纤维/基体之间的非理想界面,重新分析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力传递机理,得到了考虑界面因素的应力分布。用上述结果解释了单丝段裂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讨论了界面参数和材料性能对应力分布... 在经典剪滞理论中引入双线性cohesive模型表征纤维/基体之间的非理想界面,重新分析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力传递机理,得到了考虑界面因素的应力分布。用上述结果解释了单丝段裂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讨论了界面参数和材料性能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建立了用cohesive单元表征界面的模拟单丝段裂实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单丝段裂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估测cohesive界面刚度参数的新方法。数值和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可以为材料的界面性能分析和材料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滞理论 cohesive模型 界面 单丝段裂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体积压裂过程中固井界面微环隙扩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闫炎 管志川 +2 位作者 徐申奇 王树兰 宋世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3,共8页
射孔完井作业中射孔会对水泥环完整性造成破坏,尤其是固井界面微环隙的产生,导致后续压裂过程中出现环空带压与环空窜流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建立压裂过程中水泥环界面微环隙扩展三维模型,通过Cohesive单元损伤模型模拟固井界面在体积压... 射孔完井作业中射孔会对水泥环完整性造成破坏,尤其是固井界面微环隙的产生,导致后续压裂过程中出现环空带压与环空窜流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建立压裂过程中水泥环界面微环隙扩展三维模型,通过Cohesive单元损伤模型模拟固井界面在体积压裂过程中微环隙的扩展,对界面微环隙的扩展长度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不同参数对压裂过程中固井界面失封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水泥环弹性模量,提高水泥石与套管、地层的胶结强度有利于减小水泥环界面微环隙扩展长度,保证水泥环有效封固;研究结果能够对体积压裂条件下的水泥环封固性能进行评价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固井界面 微环隙扩展 cohesive单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理论的二维二次界面单元在ABAQUS中的UEL程序实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敏 李旭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3-698,共6页
依据有限元理论,结合内聚力模型法则,推导出二维二次粘结界面单元在大位移情况下的数值格式,得到用形函数表示的单元位移模式、载荷向量和刚度矩阵,并进行了离散化。基于ABAQUS软件的自定义扩展模块,编制了相应的用户单元子程序UEL,通... 依据有限元理论,结合内聚力模型法则,推导出二维二次粘结界面单元在大位移情况下的数值格式,得到用形函数表示的单元位移模式、载荷向量和刚度矩阵,并进行了离散化。基于ABAQUS软件的自定义扩展模块,编制了相应的用户单元子程序UEL,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程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一成果能为在ABAQUS软件中开展相关数值研究,以及开发其他类型的内聚力界面有限单元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力模型 界面单元 有限元法 ABAQUS UEL
下载PDF
考虑先后浇界面粘结形变的装配式剪力键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青宇 范亮 周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了研究装配式组合结构中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力学行为,提出采用三向非线性内聚力接触单元模拟先后浇混凝土界面粘结形变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在验证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 为了研究装配式组合结构中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力学行为,提出采用三向非线性内聚力接触单元模拟先后浇混凝土界面粘结形变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推出试验,在验证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预制-装配式群钉剪力键内部力学行为以及栓钉排数、间距和后浇混凝土强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双线性内聚力接触单元能较好模拟先后浇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形变关系;各排栓钉的应力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随荷载增加逐渐从两端大中间小趋向均匀;随着荷载增加,栓钉的变形增速明显高于应力增速;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能一定程度提高抗剪承载力和刚度;栓钉由3层增加至5层时,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分别减小19.3%和6.5%;栓钉竖向间距由2.3 d(d为栓钉直径)增加至10 d时,栓钉抗剪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抗剪刚度减小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组合结构 内聚力模型 先后浇混凝土界面 有限元模拟 栓钉
下载PDF
裸眼临时弃置井水泥塞-地层界面剥离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记伟 李军 +2 位作者 柳贡慧 杨宏伟 连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6,共7页
地层流体沿水泥塞-地层界面运移并泄漏至地面会影响裸眼临时弃置井井筒密封完整性。为此,建立基于Cohesive单元方法的水泥塞-地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水泥塞-地层界面裂缝的萌生及扩展过程,并与现有微环隙计算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模... 地层流体沿水泥塞-地层界面运移并泄漏至地面会影响裸眼临时弃置井井筒密封完整性。为此,建立基于Cohesive单元方法的水泥塞-地层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水泥塞-地层界面裂缝的萌生及扩展过程,并与现有微环隙计算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定量分析了水泥塞-地层界面剥离过程中裂缝发展形态、裂缝扩展压力和裂缝剥离高度的变化,并对水泥塞力学参数、界面胶结强度及水平地应力差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界面胶结强度和较高的水泥塞弹性模量有益于增大水泥塞-地层界面裂缝扩展压力,降低裂缝剥离高度,减小界面剥离失效的风险;在非均匀水平地应力条件下,地应力差越大,界面越容易剥离;水泥塞泊松比对裂缝扩展压力及剥离高度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预测水泥塞-地层界面剥离导致的裸眼临时弃置井井筒密封完整性失效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塞 地层界面 cohesive单元方法 裂缝剥离高度 裂缝扩展压力 密封完整性
下载PDF
基于预插粘性界面单元的全级配混凝土梁弯拉破坏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海滨 杜修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为确定预插粘性界面单元法模拟全级配混凝土梁在弯拉荷载作用下断裂破坏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基于粘结裂缝模型的基本原理,在混凝土梁的中心区域采用Monte-Carlo法生成随机骨料模型,通过自编程序实现了砂浆单元间和界面处粘性界面单元... 为确定预插粘性界面单元法模拟全级配混凝土梁在弯拉荷载作用下断裂破坏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基于粘结裂缝模型的基本原理,在混凝土梁的中心区域采用Monte-Carlo法生成随机骨料模型,通过自编程序实现了砂浆单元间和界面处粘性界面单元的预插,对全级配细观混凝土梁的弯拉断裂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预插粘性界面单元法能够有效地模拟细观混凝土材料的弯拉断裂破坏过程和宏观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级配混凝土梁 弯拉破坏 粘性界面单元 数值模拟 粘聚力
下载PDF
A discontinuum-based model to simulate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failure in sedimentary rock 被引量:1
15
作者 T.Kazeran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378-388,共11页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iscusses a discontinuum-base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strength and failure in sedimentary rocks.The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UDEC to incorporate an innovative orthotropic cohesi...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iscusses a discontinuum-base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strength and failure in sedimentary rocks.The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UDEC to incorporate an innovative orthotropic cohesive constitutive law for contact.To reach this purpose,a user-defned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creating dynamic link libraries(DLLs)and attaching them into the code.The model reproduces rock material by a dense collection of irregular-sized deformable particles interacting at their cohesive boundaries which are viewed as flexible contacts whose stress-displacement law is assumed to control the fracture and the fragmentation behaviours of the material.The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a sandstone.The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onal effects of the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material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failure responses have been examined.In addition,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ical calibration procedure to ft the modelling microparameters.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can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rock mechanical behaviour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The study also shows how discontinuum-based modelling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the macro-scale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icrostructure Microparameter MICROFRACTURE Orthotropic cohesive interfac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基于界面断裂的粘聚区长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存旺 金延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8-453,462,共7页
基于各向异性双材料界面断裂力学理论,再根据D-B模型假设的有限裂纹尖端奇异性将消失,推导出复合材料分层裂纹尖端粘聚区长度的计算模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分层裂纹尖端粘聚区具有振荡性(当振荡因子0时),并且粘聚区长度与裂纹长度、应... 基于各向异性双材料界面断裂力学理论,再根据D-B模型假设的有限裂纹尖端奇异性将消失,推导出复合材料分层裂纹尖端粘聚区长度的计算模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分层裂纹尖端粘聚区具有振荡性(当振荡因子0时),并且粘聚区长度与裂纹长度、应力值及振荡因子有关。将新模型应用于界面单元法中,模拟了双悬臂梁(DCB)和混合型弯曲梁(MBB)分层扩展过程中的载荷-位移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的粘聚区长度对收敛性和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精确地计算复合材料的粘聚区长度,以此为基础划分网格能同时保证收敛性和计算精度要求,并可有效地节省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断裂 复合材料 分层裂纹 粘聚区长度 界面单元
原文传递
树脂混凝土/钢界面剪切的内聚力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光 黄莉 +1 位作者 周新伟 郑立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35,共6页
介绍了一种由拉剪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得到界面剪切内聚力模型的方法,并从能量释放率的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树脂混凝土/钢粘接试样的单侧拉剪试验,得到粘接界面的载荷-加载位移关系图,基于双线性内聚力剪切模型对受拉剪过程... 介绍了一种由拉剪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得到界面剪切内聚力模型的方法,并从能量释放率的角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树脂混凝土/钢粘接试样的单侧拉剪试验,得到粘接界面的载荷-加载位移关系图,基于双线性内聚力剪切模型对受拉剪过程的分析得到界面内聚力模型的特征错动位移和最大错动位移的比值,再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拉剪试验过程,得到界面内聚力模型的最大应力和特征错动位移,最后比较了拉剪试验的能量释放率和计算得到的能量释放率,两者相对误差在10%以内,认为计算内聚力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内聚力 界面 树脂混凝土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单元劈裂法的岩体黏结型结构面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亚雄 张振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43-447,共5页
节理岩体中富含结构面等不连续体,其中很多结构面之间具有一定黏结强度,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会发生脱结(debond)行为,从而消耗岩体应变能。在该结构面之间的黏结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岩体的破坏行为,发生脱结后,结构面之间不再具有黏结强... 节理岩体中富含结构面等不连续体,其中很多结构面之间具有一定黏结强度,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会发生脱结(debond)行为,从而消耗岩体应变能。在该结构面之间的黏结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岩体的破坏行为,发生脱结后,结构面之间不再具有黏结强度,岩体的力学性能发生弱化。为了对该类结构面进行模拟,在改进的Xu-Needleman势函数基础上推导出结构面单元,并将其嵌入到单元劈裂法中,模拟结构面的开裂过程,当结构面完全脱结后结构面单元就转化为一般节理单元。相应地,在数值实现过程中只是将结构面单元替换为一般节理单元即可。该结构面单元与单元劈裂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模拟节理岩体的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型结构面 节理岩体 界面单元 单元劈裂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预插黏性界面单元的拱坝地震破坏过程分析
19
作者 徐海滨 杜修力 翟恩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确定预插黏性界面单元法模拟高拱坝在强震作用下破坏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基于黏性裂缝模型理论,在实体单元中嵌入黏性界面单元(Cohesive Interface Elements),对小湾拱坝的强震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与损伤模型和... 为确定预插黏性界面单元法模拟高拱坝在强震作用下破坏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基于黏性裂缝模型理论,在实体单元中嵌入黏性界面单元(Cohesive Interface Elements),对小湾拱坝的强震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与损伤模型和振动台试验的结果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抗震设防的薄弱部位在拱冠梁顶部范围,预插粘性界面单元法可以有效模拟强震作用下坝体裂缝的断裂和扩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破坏分析 拱坝 黏性界面单元
下载PDF
不同锈蚀情况对混凝土锈裂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坤 《低温建筑技术》 2018年第6期23-26,共4页
本文引入粘性界面单元模拟混凝土中裂缝,对多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在钢筋/混凝土界面施加三组不同的位移荷载模拟均匀锈蚀、单侧侵蚀引起的非均匀锈蚀、单侧和双侧侵蚀耦合引起的非均匀锈蚀三种锈蚀分布情... 本文引入粘性界面单元模拟混凝土中裂缝,对多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在钢筋/混凝土界面施加三组不同的位移荷载模拟均匀锈蚀、单侧侵蚀引起的非均匀锈蚀、单侧和双侧侵蚀耦合引起的非均匀锈蚀三种锈蚀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锈蚀情况引起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耦合引起的非均匀锈蚀对保护层破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胀开裂 非均匀锈蚀 粘性界面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