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的“功”与“过” 被引量:78
1
作者 石毓智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3,共13页
本文根据我们对汉语的研究经验讨论认知语言学的进步和局限。文章以具体的例证说明了,认知语言学跟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特别是形式主义语言学相比,有八个方面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七个方面的局限性。本文的分析对如何消化和使用这门新... 本文根据我们对汉语的研究经验讨论认知语言学的进步和局限。文章以具体的例证说明了,认知语言学跟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特别是形式主义语言学相比,有八个方面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七个方面的局限性。本文的分析对如何消化和使用这门新兴的语言学科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形式主义语言学 语义 语法
原文传递
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37,共6页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2000多年间,各路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可大致归结为9大理论,最近的为隐喻认知说。认知说又先后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数学映射模型、投影仪映射模型和神经论模型。最后一个模型是依据当代神经科学的神经元连通论和模拟...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2000多年间,各路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可大致归结为9大理论,最近的为隐喻认知说。认知说又先后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数学映射模型、投影仪映射模型和神经论模型。最后一个模型是依据当代神经科学的神经元连通论和模拟论提出的,可有效地弥补前两个模型的缺陷,因此也最具解释力。同时,Lakoff依据神经元模拟论提出了模拟论语义学,以此进一步论证了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有力地批判了客观主义哲学观和乔姆斯基TG语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隐喻体验性 神经元模拟论 模拟论语义学
下载PDF
体验式外语学习的认知功能探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程琪龙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5期66-75,共10页
本文从认知功能的视角出发,探究体验式外语学习。认知功能取向的语言研究以语言系统为理论目标,旨在表述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认知功能模式认为,语言习得过程就是系统初始神经认知状态发展形成语言系统的过程。同理,外语学习过程主要是... 本文从认知功能的视角出发,探究体验式外语学习。认知功能取向的语言研究以语言系统为理论目标,旨在表述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认知功能模式认为,语言习得过程就是系统初始神经认知状态发展形成语言系统的过程。同理,外语学习过程主要是外语系统的发展形成过程。基于神经科学的成果,认知功能认为,无论是母语习得还是外语学习,它们都是概念语义和表达形式连通的神经认知过程。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集中探究体验式学习以及体验式外语学习的合理性,探究它和语言系统基本特征真相之间的相通之处,从而论证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学习模式,并值得外语学习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概念语义 体验式学习 外语学习
原文传递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 被引量:35
4
作者 许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1,共7页
迄今为止,国内外译界还未对"deverbalization",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个口译过程中"显而易见"的翻译阶段做出科学解释。本文在追溯"deverbalization"的理论根源、归纳总结国内外译界对此问... 迄今为止,国内外译界还未对"deverbalization",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个口译过程中"显而易见"的翻译阶段做出科学解释。本文在追溯"deverbalization"的理论根源、归纳总结国内外译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基础之上,剖析了"deverbalization"所面对的实质性问题,并结合认知心理学中语言理解和认知语义学中"认知常量"的相关理论,模式化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理解过程中的语义表征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进一步阐明了"deverbalization"过程中"意义"的存在形式、界定了该过程与口译理解的界限、规范了该过程的认知特征和发生机制,最后点明了对"deverbalization"进行认知诠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认知 deverbalization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话语理解 认知语义
原文传递
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丽华 李明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意象图式来自人们的体验经验,赋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意象图式的理论研究涉及其定义、属性、类别、哲学地位、理论意义等,神经科学、心理学、空间...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意象图式来自人们的体验经验,赋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意象图式的理论研究涉及其定义、属性、类别、哲学地位、理论意义等,神经科学、心理学、空间认知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意象图式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社会文化和文学解读等领域的研究拓展了意象图式理论的研究范围。不同意象图式的界限问题、同一经验激发的多个意象图式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意象图式与人类经验的重要方面相融合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认知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会验证、修正关于意象图式的种种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意象图式 属性与类别 图式联结 情景体验 空间认知
下载PDF
认知图景与句法、语义成分 被引量:29
6
作者 卢英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句法和语义是语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研究者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语义结构决定句法结构。但是似乎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语义结构又是从哪里来的?本文以几个个案为例,试图通过认知图景来解释语义与句法的一些问题。文... 句法和语义是语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研究者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语义结构决定句法结构。但是似乎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语义结构又是从哪里来的?本文以几个个案为例,试图通过认知图景来解释语义与句法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语义结构实际上是由认知图景决定的;但是,认知图景对丰富复杂的句子的变化形式的解释是不充分的,解释相关现象需要借助其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景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介词的认知语义结构:On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鄢春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空间介词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以Tyler和Evans的原则性多义模式为依据,对英语介词on的语义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将为该领域提供又一例证以证实认知语义学理论以及Tyler和Evans的... 空间介词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以Tyler和Evans的原则性多义模式为依据,对英语介词on的语义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将为该领域提供又一例证以证实认知语义学理论以及Tyler和Evans的多义模式在分析解释介词多义性方面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介词 认知语义 多义性 原则性多义模式
下载PDF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 被引量:23
8
作者 束定芳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5期3-11,共9页
本文在先简要回顾语义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讨论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认知语义学与形式语义学的重要区别,认知语义学的理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原理 研究目标 方法
下载PDF
具身性、认知语言学与人工智能伦理学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英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1,57,共8页
在主流的人工智能伦理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意识到:将伦理规范的内容转化为机器编码的作业,在逻辑上必须预设一个好的语义学理论框架,而目前主流人工智能研究所采用的语义学基础理论却恰恰是成问题的。文章主张在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伦理学... 在主流的人工智能伦理学研究中,很少有人意识到:将伦理规范的内容转化为机器编码的作业,在逻辑上必须预设一个好的语义学理论框架,而目前主流人工智能研究所采用的语义学基础理论却恰恰是成问题的。文章主张在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伦理学的研究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身体图式"在伦理编码进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依据此番立论,并主张:机器伦理学的核心关涉将包括对人工智能的"身体"——而不仅仅是"心智"——的设计规范,即必须严肃考虑"怎样的外围设备才被允许与中央语义系统进行恒久的接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图式 具身性 语义学
下载PDF
认知语义学与英语成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谢应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3-65,69,共4页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成语的意义 ,成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 ,分析成语的理据和构成成语的认知机制 。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概念系统 成语 意义
下载PDF
“X比N还N”句式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爱民 张爱玲 张秀松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7-70,共4页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 ,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 ,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 ,“还”的性质、功能 ,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 ,从句法、...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 ,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 ,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 ,“还”的性质、功能 ,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 ,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比N还N” 句式 认知 语义 语用 语法“比”
下载PDF
新奇隐喻的动态识解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建理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对“A是B”新奇隐喻进行认知动态识解构拟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隐喻衔接、局域激活及隐喻连贯,它们形成动态识解三角,是一个溯因推理过程。识解的关键是参照靶域和语境在源域中寻找和选定相应局域,并将其映射到靶域。... 本文对“A是B”新奇隐喻进行认知动态识解构拟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隐喻衔接、局域激活及隐喻连贯,它们形成动态识解三角,是一个溯因推理过程。识解的关键是参照靶域和语境在源域中寻找和选定相应局域,并将其映射到靶域。本研究提出“添加论”,主张隐喻识解的目的是在两域间的大异中找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动态识解 新奇隐喻
下载PDF
语义外在论与语义内在论——认知语言学与TG语法在内在论上的分歧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30,共8页
语义外在论和内在论是语义理论诸多学派间的一个根本区别。指称论、三角论、真值论、内涵论、境况语义学等属于前者,而索绪尔、乔姆斯基、认知语言学家的语义观属于后者,但后三者之间也存在许多根本差异。索氏强调语言内部结构中的价值... 语义外在论和内在论是语义理论诸多学派间的一个根本区别。指称论、三角论、真值论、内涵论、境况语义学等属于前者,而索绪尔、乔姆斯基、认知语言学家的语义观属于后者,但后三者之间也存在许多根本差异。索氏强调语言内部结构中的价值,对语义持结构内在观;乔氏主张从心智角度研究语言,对语义持心智内在观;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认为语义是以我们的体验和认知为基础的,要受到生理机制、神经系统的制约,尽管意义是在头脑之中,但又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因此对语义持体验内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义学 TG语法 外在论 内在论
原文传递
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以“里”“上”和“in”“on”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武和平 魏行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7,共6页
通过对语言实例的考察,我们发现:1)典型的“in/里”表示“目标物包含于三维的参照物范围内”,典型的“on/上”表示“目标物附着在二维的参照物的表面,参照物支撑目标物”,表达此类方所关系时,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2)对... 通过对语言实例的考察,我们发现:1)典型的“in/里”表示“目标物包含于三维的参照物范围内”,典型的“on/上”表示“目标物附着在二维的参照物的表面,参照物支撑目标物”,表达此类方所关系时,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2)对参照物维度的认知和划分,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标准,对二维的参照物,英语按其是否有周围的边界而分为“面”和“域”,并分别用介词“on”和“in”来表达方所关系,汉语表达此类方所关系时,“里”“上”皆可,而“上”使用的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方所 认知语义
下载PDF
汉语虚拟位移现象探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陶竹 毛澄怡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交叠系统"模型是认知语义学解释认知表征组织方式的一种范式,语言认知系统与视觉认知系统在认知组织方式上具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普遍虚拟性"。认知语言学在此理论框架下发起对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虚拟位移... "交叠系统"模型是认知语义学解释认知表征组织方式的一种范式,语言认知系统与视觉认知系统在认知组织方式上具有一个相似的特征———"普遍虚拟性"。认知语言学在此理论框架下发起对虚拟位移现象的研究。虚拟位移指语言中以一定组织方式赋予一个静止的实物以位移特征的表达。对汉语相关现象的考察是进一步研究其组织方式以及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的基础。汉语虚拟位移表达的辨识应该以虚拟位移及其各次类的定义为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虚拟位移 界定 汉语虚拟位移
下载PDF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6
作者 束定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8-32,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作者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 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作者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而在句子层次上的研究则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认知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 词义 认知语义学 形式语义学
下载PDF
俄语多义词转义过程的认知语义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桂枝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多义词词汇语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立体交叉结构和动态性网络系统 ,词汇转义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语言认知过程。俄语动词“идти”的许多意义及词汇语义搭配与该动词的隐喻转义类型密切相关。隐喻转义并非产生于同一平面、同一时序 。
关键词 隐喻 俄语 多义词 认知语义 转义过程 语言
下载PDF
论汉语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不对称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萧佩宜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文探讨汉语中两个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的演变,并尝试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语义对立的趋向动词所表现出来的语义不对称性。关于"上"和"下"的语法化演变,语料分析的结... 本文探讨汉语中两个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的演变,并尝试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语义对立的趋向动词所表现出来的语义不对称性。关于"上"和"下"的语法化演变,语料分析的结果表现出这两个趋向动词的语法和语义改变完全遵从语法化演变的原则。语法化演变的脉络提供了类型学上的证据,对趋向动词而言,汉语是由一个动词框架语言发展成一个卫星框架语言。在研究"上"和"下"的语法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上"在与宾语结合时,连用的宾语只能解读为目标含义,而非来源含义,然而与"下"连用的宾语则可以是带有目标或来源含义的词。这样的后接宾语限制形成了"上"和"下"在宾语语义角色上的不对称现象。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架构下尝试为"上"和"下"这两个趋向动词的语义不对称性提出一个可能的解释。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华语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语法化 语义不对称性 动词框架语言 卫星框架语言 认知语义学
下载PDF
为提喻正名——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提喻和转喻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新仁 蔡一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100,共8页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隐喻、转喻等传统辞格产生了革命性的新认识,而同属传统辞格的提喻除偶尔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当作转喻的一个下属分支外鲜被提及。文章认为,提喻和转喻并不是纯粹的从属关系,它们的认知基础相似但本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隐喻、转喻等传统辞格产生了革命性的新认识,而同属传统辞格的提喻除偶尔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当作转喻的一个下属分支外鲜被提及。文章认为,提喻和转喻并不是纯粹的从属关系,它们的认知基础相似但本质上有所不同,提喻反映了一种相对独特的认知方式。研究突破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对提喻的通常看法,依据认知语义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厘清提喻与和转喻的关系,认为从认知和修辞角度将提喻从转喻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和认知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喻 转喻 隐喻 认知语义学
下载PDF
注意力视窗开启在路径事件框架中的现实化——来自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证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邓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8,共5页
Talmy对事件框架的注意力视窗开启研究主要基于内省法,未涉及实证研究。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法,考察现代汉语连动式中动词"来"和"去"所表征的路径类别及其连动式的路径视窗开启模式。研究发现:1)"来"... Talmy对事件框架的注意力视窗开启研究主要基于内省法,未涉及实证研究。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法,考察现代汉语连动式中动词"来"和"去"所表征的路径类别及其连动式的路径视窗开启模式。研究发现:1)"来"和"去"的连动式均以表征开放式路径为主,其次是虚构路径,封闭式路径最少;2)"来"和"去"的连动式均以开启末端窗为主(分别占样本语料的60.3%和65.7%),其突显信息在连动式末端。研究结论为汉语连动式的事件表征、信息突显和事件切分提供了认知理据,同时也是对内省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 路径视窗开启 汉语 连动式 认知语义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