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2005年第5期17-22,29,共7页
笔者于2003年撰文论述了认知语言学(CL)已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到语篇层面,本文将进一步拓展CL在语篇层面的研究,尝试用Langacker(1991)的认知参照点原则来解释语篇连贯的一般情况,以及与语篇连贯密切相关的论题统领性和代词回指,这一方面... 笔者于2003年撰文论述了认知语言学(CL)已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到语篇层面,本文将进一步拓展CL在语篇层面的研究,尝试用Langacker(1991)的认知参照点原则来解释语篇连贯的一般情况,以及与语篇连贯密切相关的论题统领性和代词回指,这一方面拓展了认知参照点原则的解释力,另一方面又为CL以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理论做出了一点尝试。本文还阐释了该原则所具有的"心智性"这一重要特征,它对于论题统领性和代词回指有独到的解释力。因此语篇连贯主要应从心智认知角度才能做出更为深入和透彻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参照点 语篇连贯性
原文传递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赵永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自Fauconnier提出概念整合理论以来,该理论在语言研究中展现了较大解释力,但其忽视了认知参照点和社会因素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认知社会语言学又将社会、认知和语言视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力主将以上三要素纳入整体进行... 自Fauconnier提出概念整合理论以来,该理论在语言研究中展现了较大解释力,但其忽视了认知参照点和社会因素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认知社会语言学又将社会、认知和语言视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力主将以上三要素纳入整体进行考察。基于此,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以《人民日报》一组"雷人的‘楼盘文化’"广告为语料,辅以问卷调查数据,考察社会、认知和语言三者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特定社会语境下,认知参照点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的错位是广告商和消费者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阐释的认知理据,也是"雷人"广告的震撼力所在。据此,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本文论述了将概念整合理论立足于认知参照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参照点 概念整合
原文传递
认知参照点模型及其语言体现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丛禾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人类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互动性体验产生基本的意象图式,构成各种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其中一种重要的ICM就是认知参照点模型(CRPM)。研究了Langacker(1991)提出的认知参照点模型。该模型有着普遍的语言体现,是许多语言构式的概念原型。... 人类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互动性体验产生基本的意象图式,构成各种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其中一种重要的ICM就是认知参照点模型(CRPM)。研究了Langacker(1991)提出的认知参照点模型。该模型有着普遍的语言体现,是许多语言构式的概念原型。运用该模型对英汉语中的领属结构、语言转喻、主题结构以及代词回指现象等语言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该模型是语言体验性的重要表现,它对多种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较大的应用潜力,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参照点 领属结构 回指 主题结构 转喻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语用预设 被引量:29
4
作者 魏在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7,共5页
认知参照点现象在日常经验中非常基本和独特,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没有被觉察到。认知参照点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原则对语用预设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尝试性地对语用预设在认知语境中的特... 认知参照点现象在日常经验中非常基本和独特,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没有被觉察到。认知参照点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原则对语用预设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尝试性地对语用预设在认知语境中的特征和理解进行研究,从新的角度诠释预设的功能、特征等,为预设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在具体语境中,语用预设是动态的、变化的,甚至是不确定的,但只要我们抓住认知参照点,语用预设的理解就简单了。认知参照点是我们对语用预设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研究的又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预设 认知参照点
原文传递
语篇视点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正元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6,124,共6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了语篇视点与认知参照点的关系、语篇视点意象图式、视点缺位、换喻视点、定冠词嫁接名词视点的功能问题,指出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视点现象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关键词 语篇视点 认知参照点 心智空间 意象图式
下载PDF
省略的认知转喻解读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天伟 卢卫中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5-30,共6页
概念转喻是识解省略现象的认知机制之一,从与概念转喻框架密切相关的认知参照点、隐转喻、事态场境和脚本理论等视角阐释了省略现象的认知转喻机制,并在区分语用层面和语篇层面的基础上对省略现象进行了认知语义解读。
关键词 省略 转喻 认知参照点 事态场境 脚本理论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反讽的识解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庆云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21,共5页
参照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本文将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CRP)原则拓展用于反讽话语的分析,并根据Lakoff关于理想认知模式(ICM)的四种建构原则,提出四种反讽话语的多维认知参照点模式:"悖论式认知参照点模式"... 参照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本文将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CRP)原则拓展用于反讽话语的分析,并根据Lakoff关于理想认知模式(ICM)的四种建构原则,提出四种反讽话语的多维认知参照点模式:"悖论式认知参照点模式"、"类比式认知参照点模式"、"鸟巢式认知参照点模式"和"递进式认知参照点模式"。通过对实例的详细分析,本文阐释了反讽话语在以上四种参照点模式中的认知机制,以期为反讽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认知参照点 辞里 辞面
原文传递
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仿拟修辞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如刚 彭志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7-30,42,共5页
认知参照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仿拟修辞正体现了这种认知能力。仿拟的生成理解机制是:以本体(R)为认知参照点通过心智路径通达仿体(T)。仿拟参照可具体化为语音参照、语义参照和结构参照。按本体和仿体相似(相邻)点的多少,仿... 认知参照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仿拟修辞正体现了这种认知能力。仿拟的生成理解机制是:以本体(R)为认知参照点通过心智路径通达仿体(T)。仿拟参照可具体化为语音参照、语义参照和结构参照。按本体和仿体相似(相邻)点的多少,仿拟修辞可分为三参照型仿拟、双参照型仿拟和单参照型仿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修辞 认知参照点 类型
下载PDF
汉语双主语构式的认知语法观 被引量:9
9
作者 文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1,共6页
汉语句子的句首有时会出现两个名词短语NP1和NP2作"主语",这种现象传统上称为"双主语构式"。双主语构式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但由于它在许多语言学理论中的不可预测性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 汉语句子的句首有时会出现两个名词短语NP1和NP2作"主语",这种现象传统上称为"双主语构式"。双主语构式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但由于它在许多语言学理论中的不可预测性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提出汉语双主语构式是一种参照点结构,NP1为整个小句的参照点,NP2是内在小句的主语。该结构最初来源于"不可让予的领属关系",NP1是领属者,NP2为被领属者,身体部分关系则是这一关系中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语构式 认知语法 参照点 认知理据
下载PDF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96-98,共3页
在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使用歇后语反映了讲话人根据语境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思想活动,动态地加工、组合概念结构的认知能力和语用技巧。文章运用参照点结构对歇后语的构成和理解进行认知分析,并得出歇后语可以给听话人提供认知参照点的结论。
关键词 歇后语 认知参照点 认知
下载PDF
从认知语法看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飞 董荣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0,共7页
语言中的概念参照点现象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体现,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也可据此得到阐释。参照点一旦建立,相关的指称对象就被激活,在其辖域内就不能再出现与其共指的名词语,因为名词语预设了相关的指称对象还处于非激活状... 语言中的概念参照点现象是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体现,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功能也可据此得到阐释。参照点一旦建立,相关的指称对象就被激活,在其辖域内就不能再出现与其共指的名词语,因为名词语预设了相关的指称对象还处于非激活状态。在对参照点的竞争中,句法成分突显度高的名词性成分胜出。概念参照点和名词语的预设结构可对语料库中实际出现的回指模式进行很好的阐释,并修正此前有关人称代词回指功能的不实观点,如线性原则的主导地位以及长距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 概念参照点 回指功能 预设结构
下载PDF
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的转喻认知理据 被引量:7
12
作者 房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动态意象由源名词域向目标动词域的有效传递,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及其认知理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参照点 突显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参考点的网络舆情个体观点演化建模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亚男 戴建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目的/意义]个体观点交互规则建模研究大都假定了网民是"完全理性"的个体,忽视了网民往往因为自身认知、习惯、主观偏好等因素,并不会按照既定模型设定的演化规则进行意见演变这一实际情况。[方法/过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入手... [目的/意义]个体观点交互规则建模研究大都假定了网民是"完全理性"的个体,忽视了网民往往因为自身认知、习惯、主观偏好等因素,并不会按照既定模型设定的演化规则进行意见演变这一实际情况。[方法/过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入手,文章探究网民心理动态参考点对个体观点演化的影响,引用前景理论价值函数与决策权重函数计算个体愿景值V,以V值来衡量个体观点改变的倾向程度,构建个体观点演化模型,而后进行实验与仿真检验。[结果/结论]受反馈信息的影响,网民心理参考点呈动态变化,影响其观点的改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出群体的观点走势,为舆情演化建模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动态参考点 个体观点演化 价值函数 决策权重函数 网络舆情
原文传递
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自主依存的概念融合模式研究——以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动前名词构式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永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8,共6页
概念融合理论、认知参照点理论和自主依存理论存在不足,但它们可以互相修补,基于这种互修机制,可建立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自主依存的概念整合模式,这一模式反映了人类基本的认知过程,可对语言构式做出合理解释,本文将此作为理论基础,以现... 概念融合理论、认知参照点理论和自主依存理论存在不足,但它们可以互相修补,基于这种互修机制,可建立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自主依存的概念整合模式,这一模式反映了人类基本的认知过程,可对语言构式做出合理解释,本文将此作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动前名词构式为例,对相关语言现象进行解释,以期检验基于认知参照点和自主依存的概念融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融合 认知参照点 自主依存 动前构式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视角下英语汽车广告语中的语用预设分析
15
作者 郑桃云 冯明华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语用预设因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广告之中,能够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产品信息并增强广告的说服性。认知参照点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语用预设对于消费者认知的影响,进而证明语用预设不仅是一种语用现象,更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 语用预设因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广告之中,能够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产品信息并增强广告的说服性。认知参照点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语用预设对于消费者认知的影响,进而证明语用预设不仅是一种语用现象,更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文章以认知参照点理论为指导,研究英语汽车广告中语用预设的认知机制,以期对广告的设计带来积极的影响,并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英语汽车广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参照点 语用预设 英语汽车广告语
下载PDF
两类原型理论及其相似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子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原型”概念,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Archetype”的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的构成要素。“prototype”的原型是人们对... “原型”概念,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Archetype”的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的构成要素。“prototype”的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基于Archetype,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成了荣格心理美学的中心议题;基于prototype,Roch等建立了认知心理范畴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这两种“原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相似性,都是人类思维和解释现象的一种心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原始意象 认知参照点 相似性
下载PDF
从汉英旅游语篇的视角化差异探析汉英的时空性特质
17
作者 王文斌 李珂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本文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以汉英旅游语篇的话题链结构差异为切口,对比分析汉英旅游语篇的视角化差异,力图揭示汉英的时空性特质,主要发现有四:1)汉英旅游语篇的话题链类型虽然类同,但其内部结构和视角化过程却迥然有别;2)汉语旅游语篇... 本文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以汉英旅游语篇的话题链结构差异为切口,对比分析汉英旅游语篇的视角化差异,力图揭示汉英的时空性特质,主要发现有四:1)汉英旅游语篇的话题链类型虽然类同,但其内部结构和视角化过程却迥然有别;2)汉语旅游语篇的视角化主要立足于空间化,而英语旅游语篇的视角化则偏好于线序化,其缘由在于汉英旅游语篇中认知参照手段和心理扫描路径的不同;3)汉语旅游语篇看重词语的语义关联,以此建立隐性的认知参照关系,语篇建构侧重局部中的整体性,而英语旅游语篇则偏重于融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于一体,建立显性的认知参照关系,语言结构追求形式上的线性延续;4)汉语旅游语篇的识解往往具有多向性和强空间性,因此其心理扫描路径通常是离散的,而英语旅游语篇的识解则往往具有时间性特征的单向性和线序性,所以其心理扫描路径往往是线序延续的。本文认为,汉语旅游语篇的强空间化是整体扫描的结果,彰显出汉语的强空间性,而英语旅游语篇的线序化则是顺序扫描的结果,彰显出英语的强时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旅游语篇 认知参照点 话题链 视角化 时空性特质
原文传递
英语动词前置构式的句法语义和认知理据
18
作者 莫启扬 《英语研究》 2024年第1期90-104,共15页
动词前置构式属于非典型话题结构,体现了概念参照点关系,以表述类事件的前置动词短语为参照点,以存在核为目标。该构式是对先前语篇中的基线进行一系列加工阐释后形成的交互小句,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主要用于明确前置动... 动词前置构式属于非典型话题结构,体现了概念参照点关系,以表述类事件的前置动词短语为参照点,以存在核为目标。该构式是对先前语篇中的基线进行一系列加工阐释后形成的交互小句,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主要用于明确前置动词所述事件的发生状况或存在状态,有别于明确事件参与者的分词倒装,也有别于让步倒装。让步倒装强调主语与前置成分之间,或主语所参与事件的实际结果与该事件应该产生的结果之间构成的对立性和反预期性。前置的动词是存在核之外的剩余部分,仅充当语篇锚定,不占据存在核的默认锚定成分位置,因此,前置不会引起倒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前置 概念参照点 存在核 分词倒装 让步倒装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模型与英汉语后指构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丛禾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4,共5页
后指构式是一种常见的照应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所表现。语料分析表明,典型的后指构式体现为:作为回指语的代词处在前置修饰语中,通常表现为物主代词;作为先行语的名词短语出现在主句的主语位置。英汉语后指构式遵循大致相同的认知原则,... 后指构式是一种常见的照应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所表现。语料分析表明,典型的后指构式体现为:作为回指语的代词处在前置修饰语中,通常表现为物主代词;作为先行语的名词短语出现在主句的主语位置。英汉语后指构式遵循大致相同的认知原则,即代词与先行语之间存在不对称的认知突显关系,先行语具有更高的突显度,被识解为认知参照点,与其共指的代词处在其领地内。代词及其所在的前置修饰语行使语境化功能,充当语义背景,对先行语概念进行聚焦或前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指构式 突显度 认知参照点 领地
原文传递
英汉约束照应中浮现现象的认知语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光茂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80,共12页
约束照应通常被认为受成分统制条件制约,但近年来发现的反例越来越多,说明约束照应可能并非是纯句法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法考察英汉语中违反成分统制的例子,发现约束照应能否成立的关键是量词能否被确立为概念参照点并作复制识解,显著... 约束照应通常被认为受成分统制条件制约,但近年来发现的反例越来越多,说明约束照应可能并非是纯句法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法考察英汉语中违反成分统制的例子,发现约束照应能否成立的关键是量词能否被确立为概念参照点并作复制识解,显著性、概念联系性、线性语序等影响参照点确立的因素也会影响约束照应。研究表明,约束照应表现出浮现特征,是多因素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照应 认知语法 概念参照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