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钴诱导化学缺氧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国红 毕凌云 +3 位作者 李超堃 侯软玲 尹雅玲 李东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2)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剂量CoCl2处理N9小胶质细胞后,X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2)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剂量CoCl2处理N9小胶质细胞后,X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CoCl2(50~1 000μmol.L-1)处理24 h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部分细胞出现皱缩、破碎,细胞密度减小,随CoCl2剂量增大,细胞形态损伤程度进一步恶化。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氯化钴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明显增多(P<0.05)。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氯化钴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且比例随CoCl2剂量增大而增多。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CoCl2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期。结论 CoCl2可呈剂量依赖性损伤N9小胶质细胞,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诱导 化学缺氧 N9小胶质细胞 细胞损伤 模型
下载PDF
镍铬钴混合物对肾毒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应彪 朱玉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镍铬钴混合物致肾毒作用机理 ,为早期防治镍、铬、钴联合毒性所致的肾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模拟金川矿区矿石中镍、铬、钴平均含量百分比 (Ni∶Cr∶Co =0 2 6∶0 30∶0 0 2 ) ,连续 10日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镍2 5mg/k... 目的 探讨镍铬钴混合物致肾毒作用机理 ,为早期防治镍、铬、钴联合毒性所致的肾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模拟金川矿区矿石中镍、铬、钴平均含量百分比 (Ni∶Cr∶Co =0 2 6∶0 30∶0 0 2 ) ,连续 10日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镍2 5mg/kg、重铬酸钾 0 14mg/kg、氯化钴 0 4 1mg/kg及其混合物 0 0 9mg/kg、0 17mg/kg染毒。制备肾小管细胞膜 ,采用定磷比色法检测肾小管细胞膜Na+ K+ -ATPase、Ca2 + -ATPase活性。结果 各单体和混合物明显抑制肾小管细胞膜Na+ K+ -ATPase、Ca2 + -ATPase活性 ,尤以混合物组显著 ,并且混合物毒性大于各单体毒作用。结论 混合物在体内可能产生联合毒性 ,抑制肾小管细胞膜ATPase活性而致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镍 NiSO4 重铬酸钾 K2CrO7 氯化钴 cocl2 膜毒理学 肾脏损伤
下载PDF
氯化钴诱导低氧对裸鼹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肖邦 李莉 +5 位作者 余琛琳 赵善民 林丽芳 杨文静 丛薇 崔淑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比较研究氯化钴(CoCl2)对裸鼹鼠及C57BL/6J小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CoCl2对裸鼹鼠和小鼠肝星形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和凋亡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测定Co... 目的 比较研究氯化钴(CoCl2)对裸鼹鼠及C57BL/6J小鼠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CoCl2对裸鼹鼠和小鼠肝星形细胞增殖活力以及和凋亡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测定CoCl2处理后裸鼹鼠肝星形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浓度(50 μtmol/L)CoCl2对C57BL/6j、鼠肝星形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其凋亡率,然而同样剂量的CoCl2能够显著提高裸鼹鼠肝星形细胞的增值活性,对细胞凋亡率亦无明显影响.高剂量CoCl2(>200 μtmol/L)虽能导致裸鼹鼠肝星形细胞增殖活力的降低,及凋亡率的升高,但裸鼹鼠肝星形细胞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小鼠.同时CoCl2处理后,裸鼹鼠肝星形细胞HIF-1α的表达或累积显著升高(P<0.05),BCL2/BAX比率显著上调(P<0.05).结论 与C57BL/6J小鼠相比,裸鼹鼠肝星形细胞具有更强的抵抗CoCl2引起的化学性低氧损伤的能力.同时HIF-1α可能参与调控裸鼹鼠抵抗化学性低氧环境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cocl2) 裸鼹鼠 肝星形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微环境乏氧对胰腺癌PC-2细胞生长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洁 代志军 +4 位作者 郭新宁 管海涛 王西京 刘小旭 康华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C-2细胞在化学乏氧剂CoCl2作用后形态学及生长曲线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乏氧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寻求直观依据。方法:用CoCl2处理PC-2细胞模拟肿瘤体内乏氧模型,应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C-2细胞在化学乏氧剂CoCl2作用后形态学及生长曲线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乏氧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寻求直观依据。方法:用CoCl2处理PC-2细胞模拟肿瘤体内乏氧模型,应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oCl2处理后的PC-2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化学乏氧剂CoCl2作用后的胰腺癌PC-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与正常细胞相比,乏氧后的细胞体积变小、伪足少而短,易分辩个体,但并不可见脱落细胞增多或减少;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少见凋亡小体。不同浓度CoCl2对胰腺癌PC-2细胞生长曲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提前,对数期缩短。随着CoCl2浓度增加,曲线越趋于低平。结论:化学乏氧剂CoCl2对胰腺癌PC-2细胞具有一定的凋亡诱导作用,同时也缩短了细胞正常的生长期,细胞形态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乏氧 cocl2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ESE1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neuronal apoptosis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3
5
作者 Hai-Long Yu Liang-Zhu Wang +5 位作者 Ling-Ling Zhang Bei-Lei Chen Hui-Juan Zhang Yu-Ping Li Guo-Dong Xiao Ying-Zhu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841-849,共9页
Epithelial-specific ETS-1(ESE1), a member of the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is wide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tissues and performs various functions in inflammation. During neuroinflammation, ESE1 promotes neurona... Epithelial-specific ETS-1(ESE1), a member of the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is wide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tissues and performs various functions in inflammation. During neuroinflammation, ESE1 promotes neuronal apoptosis; however, the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ESE1 remain unclear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We performed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SE1 in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A modified four vessel occlusion method was used in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At 6, 12, 24, 48, and 72 hours after model induction, the hippocampus was collected for analysis. Western blot assay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ESE1, phosphorylated p65 and active caspase-3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fter ischemia.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indicated that ESE1 and NeuN were mostly co-located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ischemia. Furthermore, ESE1 was also co-expressed with active caspase-3. PC12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cobalt chloride(CoCl_2) to establish a chemical hypoxia model. After ESE1 knockdown by siRNA for 6 hours,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s. The levels of ESE1, phosphorylated p65 and active caspase-3 were also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PC12 cells after CoCl_2 stimulation. After ESE1 knockdown, PC12 cell viability was increased after hypoxia. siRNA knockdown of ESE1 decreased the level of p-p65 and active caspase-3 after CoCl_2 stimulation. These data reveal that ESE1 levels are elevated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is may play a role in neuronal apoptosis via activation of the nuclear factor-κB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epithelial specific ETS-1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nuclear factor-κB inflammation caspase-3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neural regeneration cobalt chloride(cocl2) siRNA TRANSFECTION
下载PDF
氯化钴诱导hiPSC-CMs体外缺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梦怡 柯敏霞 +2 位作者 王皓 齐念民 吴月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4-93,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使用CHIR99021和IWP2抑制剂的组合诱导和单层诱导分化方法获得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并在hiPSC-CMs... 为进一步了解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使用CHIR99021和IWP2抑制剂的组合诱导和单层诱导分化方法获得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derived cardiomyocytes,hiPSC-CMs),并在hiPSC-CMs的培养系统中加入氯化钴进行处理,通过CCK-8检测、Hoechst荧光染色分析、台盼蓝染色分析、q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CCK-8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CoCl2(100、300μmol/L)处理显著提高hiPSC-CMs细胞活力(p<0.01),高浓度CoCl2(900、1200μmol/L)处理显著抑制hiPSC-CMs细胞活力(p<0.001),并且作用趋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600μmol/L CoCl2处理对于hiPSC-CMs的细胞活力影响不明显(p<0.05);Hoechst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oCl2处理24 h和48 h后,低浓度CoCl2处理对细胞无影响,Hoechst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少(p>0.05),高浓度CoCl2处理剂量依赖性增加阳性细胞数量(p<0.0001),且48 h处理组的结果与24 h处理组无显著差异;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CoCl2处理可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凋亡;CoCl2处理后,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和蛋白Bax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001),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蛋白Bcl-2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001);CoCl2处理可剂量依赖性促进hiPSC-CMs细胞的凋亡。通过qRT-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600μmol/L为最佳处理浓度,24 h为最佳处理时间,证明了该处理条件既不影响hiPSC-CMs细胞活力又可致其缺氧凋亡,建立了氯化钴诱导的hiPSC-CMs体外缺氧模型。论文结果为体外探索缺氧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与药物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心血管疾病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iPSC-CMs) 氯化钴(cocl2) 心肌缺氧损伤模型
下载PDF
化学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韩苗苗 叶丹蕾 +1 位作者 吴玉兰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文章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CoCl2)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体外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首先通过MTT实验选取后续的CoCl2处理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 文章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CoCl2)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体外培养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首先通过MTT实验选取后续的CoCl2处理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后细胞内 HIF-1α基因表达水平。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Cl2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00、800 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24 h不仅能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并且能显著提高 HIF-1α基因表达,即表明用CoCl 2造模确实可以模拟细胞体外缺氧。此外,800 μmol/L CoCl2处理组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出现显著降低,表明CoCl 2处理抑制了细胞自噬,并且该种抑制是呈时间依赖的。研究结果表明,CoCl2引起的化学性缺氧会损伤PC12细胞,并且会抑制细胞正常的自噬,该异常的自噬可能参与了CoCl2致PC12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化钴 缺氧 PC12细胞 自噬 抑制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氯化钴诱导缺氧后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昊 孙昊 +6 位作者 王军 黄培培 程洁 陈旭峰 陈彦 肖杭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缺氧细胞模型,探讨川芎嗪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川芎嗪(TMP)干预组,利用氯化钴(1.6mmol/L)模拟Eahy926细胞缺氧环境,建立缺氧模型,TMP干预组...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缺氧细胞模型,探讨川芎嗪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川芎嗪(TMP)干预组,利用氯化钴(1.6mmol/L)模拟Eahy926细胞缺氧环境,建立缺氧模型,TMP干预组分别用0.08和0.16g/L的TMP干预。Hoechst法、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RT-PCR观察各组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 ortype-1,PAI-1)mRNA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PA、u-PA、PAI-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及TMP干预组均出现细胞活力下降(P<0.01),但与缺氧组相比,TMP干预组细胞活力上升(P<0.01),且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上升明显(P<0.01);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t-PAmRNA表达量降低(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t-PA含量减少(P<0.01);与缺氧组比,高低浓度TMP处理组t-PAmRNA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t-PA含量均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高浓度较低浓度TMP干预组t-PAmRNA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t-PA含量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能够浓度依赖性减轻Eahy926细胞的缺氧损伤,并通过调节其t-PAmRNA表达及上清液t-PA的分泌,影响内皮细胞的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 氯化钴 缺氧 纤溶
下载PDF
缺氧对COX-2在胰腺癌PC-3细胞株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传高 诸景辉 +1 位作者 魏树梅 徐选福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通过二氯化钴(CoCl2)诱发细胞生存的缺氧环境,探讨缺氧对胰腺癌PC-3细胞株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在PC-3细胞株中的表达,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通过二氯化钴(CoCl2)诱发细胞生存的缺氧环境,探讨缺氧对胰腺癌PC-3细胞株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在PC-3细胞株中的表达,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测CoCl2与PC-3细胞COX-2表达间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 胰腺癌PC-3细胞株中存在COX-2的表达,CoCl2可上调细胞中COX-2的表达,并且与COX-2表达间表现出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的依赖性关系。结论胰腺癌PC-3细胞株中存在着COX-2的表达,缺氧可诱导COX-2在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COX-2 胰腺癌 PC-3细胞株 表达
下载PDF
氯化钴诱导低氧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江 周萌 +1 位作者 刘利民 沈惠良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钴诱导低氧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SD大鼠,制作左胫骨干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术后连续注射氯化钴(10 mg/kg、ip、qd)7 d。骨折后7 d、14 d、28 d、42 d取材,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We... 目的探讨氯化钴诱导低氧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SD大鼠,制作左胫骨干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术后连续注射氯化钴(10 mg/kg、ip、qd)7 d。骨折后7 d、14 d、28 d、42 d取材,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痂组织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成骨性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表达情况,分析氯化钴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术后42 d 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折基本愈合,对照组仍可见模糊的骨折线,14 d、28 d、42 d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骨折后7 d的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最高,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组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其形成水平在骨折后第7天时最高,并持续高表达至第14天,以后逐渐下降;OC表达趋势与之一致。结论在大鼠骨折模型中,氯化钴能显著提高HIF-1α在骨痂组织的含量,同时增加OC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骨愈合 低氧诱导因子 骨钙素
下载PDF
上调HIF-1对老龄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建江 杨龙 +2 位作者 太来提·台万古 陈思宇 王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老龄大鼠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应用氯化钴(CoCl2)上调缺氧诱导因子(HIF-1)对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健康大鼠24只、健康老龄大鼠36只)。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350~400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 目的评价老龄大鼠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应用氯化钴(CoCl2)上调缺氧诱导因子(HIF-1)对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健康大鼠24只、健康老龄大鼠36只)。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350~400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组)为直接灌注180 min;正常大鼠+I/R组(I/R组)为稳定灌流30 min后,全心缺血45 min+再灌注105 min。健康老龄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50~40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老龄大鼠+I/R组(A组)处理同I/R组;老龄大鼠+CoCl2组(A+CoCl2组)为稳定灌流30 min后,全心缺血45 min+再灌注105 min;老龄大鼠+CoCl2+HIF-1阻断剂组(A+CoCl2+2ME2组)为稳定灌流30 min后,全心缺血45 min+15 min 2ME2+90 min再灌注。溶于0.9%氯化钠溶液的CoCl2于心脏缺血前24 h腹腔注射30 mg/kg,HIF-1阻断剂2-Methoxyestradio(l 2ME2)(2 mol/L,复灌前15 min加入K-H液)。心肌I/R模型建立使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联合HIF-1阻断剂2ME2进行后处理,并测定各组心功能指标、线粒体结构、活性氧簇(ROS)产生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线粒体呼吸功能及酶活性。观察CoCl2处理对于老龄大鼠心肌线粒体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老龄大鼠心肌发生I/R损伤,实施CoCl2处理的A+CoCl2组心功能稳定,ROS产生率降低,ATP含量增加(vs I/R组,P<0.05),并且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善,酶活性稳定(vs I/R组,P<0.05),但这种优势被HIF-1通路特异性阻断剂2ME2消除(vs A+CoCl2组,P<0.05)。结论老龄心肌I/R损伤模型中,CoCl2处理能增强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和呼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缺氧诱导因子 老龄心肌 心肌保护 线粒体呼吸功能
下载PDF
低氧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慧萍 李晶 +1 位作者 于大海 李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的髁突软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建立二氯化...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的髁突软骨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建立二氯化钴(CoCl2)化学低氧的细胞培养模型,RT-PCR检测常氧状态下与低氧后12、24、48 h内大鼠髁突软骨细胞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髁突软骨细胞低氧培养后12、24 h、48 h时间点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VEGF、HIF-1α表达12 h与24 h、12 h与48 h、24 h与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表达逐次升高,而VEGF在12 h达到最高点后逐次下降,但是均高于常氧状态下。结论:低氧早期可上调髁突软骨细胞HIF-1α、VEGF mRNA表达,可能在髁突软骨血管形成及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 髁突软骨细胞 二氯化钴
下载PDF
二氯化钴(CoCl_2)诱发缺氧对胰腺癌PC-3细胞系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传高 徐选福 +2 位作者 杜勤 蔡建庭 钱可大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二氯化钴 (CoCl2 )诱发缺氧对胰腺癌PC 3细胞系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 κB在PC 3细胞系中的表达 ,并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观测CoCl2 与NF κB表达间的量 效和时 效关... 目的 观察二氯化钴 (CoCl2 )诱发缺氧对胰腺癌PC 3细胞系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 κB在PC 3细胞系中的表达 ,并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观测CoCl2 与NF κB表达间的量 效和时 效关系。结果 胰腺癌PC 3细胞系中存在NF κB的表达 ,CoCl2 可上调细胞中NF κB的表达 ,并且其和NF κB表达间体现出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的依赖性关系。结论 胰腺癌PC 3细胞系中存在着NF κB的表达 ,通过CoCl2 诱导缺氧可以上调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化钴 cocl2 细胞缺氧 胰腺癌 PC-3细胞系 核因子-ΚB表达 基因表达
下载PDF
5A分子筛负载COCl_2结构表征及其催化对二甲苯氧化反应性能
14
作者 廖永志 杨坤国 《工业催化》 CAS 2010年第11期41-46,共6页
将5A分子筛与CoCl_2溶液混合蒸发至干,150℃干燥(8~12)h,水洗,干燥。洗脱液光度分析表明,载体对CoCl_2存在饱和量,且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改变。XRD、IR及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催化剂与载体存在强相互作用。干燥温度过低,造成催化活性组分... 将5A分子筛与CoCl_2溶液混合蒸发至干,150℃干燥(8~12)h,水洗,干燥。洗脱液光度分析表明,载体对CoCl_2存在饱和量,且随干燥温度的变化而改变。XRD、IR及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催化剂与载体存在强相互作用。干燥温度过低,造成催化活性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脱落;干燥温度过高,导致载体本身结构的改变而降低稳定性。将15.0 mmol对二甲苯、0.50 mmol对甲基苯甲酸和80 mg催化剂混合,常压、95℃反应10 h,对二甲苯转化率为56.44%,对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醛和对甲基苯甲醇的收率分别为44.82%、5.80%和2.75%,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并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5A分子筛 负载cocl2 对二甲苯 对甲基苯甲酸
下载PDF
氯化钴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颜勋 蔡洪华 +1 位作者 杨雪 端礼荣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22期2934-2936,共3页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2)对巨噬细胞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法在不同浓度(0.5、5.0、50.0 mg/ml)的CoCl2作用下,应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测定体外巨噬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吖啶橙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和应...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2)对巨噬细胞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法在不同浓度(0.5、5.0、50.0 mg/ml)的CoCl2作用下,应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测定体外巨噬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吖啶橙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和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50.0 mg/ml的CoCl2作用24 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蛋白质相对含量为75.2%,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和50.0 mg/ml CoCl2作用48和72 h,巨噬细胞中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吖啶橙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发现在CoCl2的作用下有明显凋亡现象。结论 CoCl2对小鼠体外巨噬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促细胞凋亡和抑制蛋白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腹腔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联合黄芪多糖对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彩茹 刘欣欣 +1 位作者 牛宇杰 贾富鑫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2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HADSCs)联合黄芪多糖(APS)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提取外泌体,并通过电镜、Western blot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实验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 目的探索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HADSCs)联合黄芪多糖(APS)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提取外泌体,并通过电镜、Western blot法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实验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Exo组、APS组、Exo+APS组,采用血管形成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Exosome-HADSCs联合A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形成和细胞迁移的影响。在AC16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实验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氯化钴(CoCl_(2))组、CoCl_(2)+Exo组、CoCl_(2)+APS组、CoCl_(2)+Exo+APS组,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Exo+APS组HUVECs形成血管网格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且Exo+APS组形成血管网格的数量多于Exo组和A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相比,Exo+APS组细胞迁移率增高,且Exo+APS组细胞迁移率高于Exo组和A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osome-HADSCs联合APS能够显著提高CoCl_(2)损伤AC16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且作用效果较单独使用Exosome-HADSCs和APS更显著(P<0.05)。与CoCl_(2)组相比,CoCl_(2)+Exo+APS组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Exosome-HADSCs联合APS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形成和内皮细胞迁移,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黄芪多糖 氯化钴 心肌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