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沿海地表红土地球化学特性变异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干预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照宇 谢久兵 +2 位作者 王彦华 谢先德 黄宁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研究中代表化学风化与侵蚀作用的共同强度 ;Al2 O3 SiO2 比值与CIA值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区分化学风化作用自然因素变化与侵蚀作用加剧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当样品CIA值异常偏离趋势线时 ,反映出自然化学风化作用的异常变化 ,而Al2 O3 SiO2 比值的异常偏离则可能反映了表层侵蚀作用的加剧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地球化学特征变异 自然因素 侵蚀作用 人类干预 华南沿海
下载PDF
华南近海近40年的实测SST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蔚娟 钱光明 +1 位作者 余克服 陈特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使用实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序列研究华南近海区域的变化特征,得出:华南近海的月和年平均SST皆以上升趋势为主,年平均SST最近44年的线性增长率为0.12~0.19℃/10年,冬半年的上升幅度普遍高于夏半年。其变率冬半年远大于夏半年,最大... 使用实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序列研究华南近海区域的变化特征,得出:华南近海的月和年平均SST皆以上升趋势为主,年平均SST最近44年的线性增长率为0.12~0.19℃/10年,冬半年的上升幅度普遍高于夏半年。其变率冬半年远大于夏半年,最大为2、3月份,显著的冷暖事件也多发生于冬半年;冬半年东部变率较小,而夏半年则以东部较大。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进行周期特征分析,华南近海各站SST的各尺度的分量序列十分相近,其中低频分量显示华南近海SST始于1970年代中期的上升趋势延续至今,其变化以年内变化为主。华南近海SSTA与Ni?o4指数同期相关很好,与Ni?o3,4区超前4个月时相关最显著。Ni?o各海区SSTA与华南近海SSTA的小波多分辨分析所得平滑成分、2.3~4.6年成分间的相关最为显著,其他年以上尺度的相关也高于SSTA序列间的相关,可见华南近海SST年际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与ENSO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近海 实测SST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春季华南沿海海-气边界层动力参数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菲 马应生 黄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共8页
通过对珠江口海岸边近地面边界层的观测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海岸带春季大气层结呈中性或近中性状态,强稳定或者强不稳定天气过程较少;摩擦速度不仅和稳定度有关,而且随平均风速呈线性增加,地形引起的扰动对它的离散性影响较大;无因次风速... 通过对珠江口海岸边近地面边界层的观测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海岸带春季大气层结呈中性或近中性状态,强稳定或者强不稳定天气过程较少;摩擦速度不仅和稳定度有关,而且随平均风速呈线性增加,地形引起的扰动对它的离散性影响较大;无因次风速方差满足相似规律并符合"1/3"次方定律,在中性或者近中性条件下,u,v,w3个方向分量的相似函数为常数:3.06、2.56、1.33;湍流强度在风速达到4~6 m/s时最弱,且变化不明显,在自由对流状态(风速小于2 m/s)时湍流发展最旺盛,风速大于6 m/s时随风速增大略有增加,水平分量比垂向分量的增幅明显;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在距离海面10 m高处风速为3.0 m/s时最小,其与风速成二次曲线关系;中性或近中性条件下拖曳系数平均值为1.180×10-3,与风速的关系在小于4 m/s和大于4 m/s时不同,且有不同的拟合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涡旋相关法 湍流结构特征 中性拖曳系数
下载PDF
断块构造的垂直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虎男 《华南地震》 1997年第3期59-65,共7页
全球气候变暧固然是导至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地球体积变化、构造作用和均衡作用等引起洋盆体积的变化而最终导至海平面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初步探讨断块构造的现代垂直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 全球气候变暧固然是导至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地球体积变化、构造作用和均衡作用等引起洋盆体积的变化而最终导至海平面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初步探讨断块构造的现代垂直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供更大范围内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断块构造 垂直运动 华南 沿海地区
下载PDF
Interpretation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based on the gravity data 被引量:2
5
作者 Lisi Bi Zhenhuan Ren +2 位作者 Xiuwei Ye Tianyou Liu Jihua Qia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2期142-150,共9页
By systemic process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data, we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west of Yangjiang to Beibu Bay)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 By systemic process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data, we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west of Yangjiang to Beibu Bay)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This showed an apparent high gravity gradient in the NEE direction, and worse linearity and less compactness than that in the Pearl River month. This also revealed a relatively large curvature and a complicated gravity structure. In the finding images processed by the gravity data system, each fault was well reflected and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isolines or thick black stripes with a cutting depth greater than 30 km. Though mutually cut by NW-trending and NE-trending faults, the apparent NEE stripe-shaped structure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remained unchanged,with good continuity and an activity strength higher than that of NW and NE-trending faults. Moreover,we determined that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is the major seismogenic structure responsible for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astal region in the border area of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Gravity data Seismogenic structure
下载PDF
晚更新世晚期冰期鼎盛时期华南沿海地区的古环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达源 冯文科 陈俊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讨论末次冰期鼎盛时期华南沿海地区的古环境特征。对有关单位近年调查成果的分析,估计当时该地区的冬季温度比今低11—15℃,2月海洋表层水温此今低4.6—2.2℃,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深切达-40—-62m以下,古海岸线推移到今水深150m左右... 本文讨论末次冰期鼎盛时期华南沿海地区的古环境特征。对有关单位近年调查成果的分析,估计当时该地区的冬季温度比今低11—15℃,2月海洋表层水温此今低4.6—2.2℃,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深切达-40—-62m以下,古海岸线推移到今水深150m左右深处。达主要是冰期世界气候寒冷,海面大幅度下降,东亚冬季风强盛、南海北部东北季风漂流增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冰期 古环境 华南
下载PDF
华南沿海潜在震源区划分——运用MATLAB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工具箱求解
7
作者 赵健 郑文涛 +1 位作者 叶洪 周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9-874,共6页
用MATLAB语言建立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来求解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问题,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是地震危险性安全评价工作的重点,影响潜在震源区的客观因素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结果间是一种高度非线性关系,将实际问题分析为网络的模式识别,以华... 用MATLAB语言建立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来求解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问题,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是地震危险性安全评价工作的重点,影响潜在震源区的客观因素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结果间是一种高度非线性关系,将实际问题分析为网络的模式识别,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检验优化网络,结果较好地对应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方法是对潜在震源区智能划分的一次有效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区划分 华南沿海 非线性关系 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MATLAB
下载PDF
2009年至2016年华南近海赤潮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易斌 陈凯彪 +1 位作者 周俊杰 吕意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1,共9页
本文对2009年至2016年间南海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了分析,研究近岸海域赤潮爆发的时间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赤潮种类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华南近海赤潮整体高发期集中在春季海水水温上升期,甲藻赤潮在南海赤潮中所占的比例达... 本文对2009年至2016年间南海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了分析,研究近岸海域赤潮爆发的时间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赤潮种类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华南近海赤潮整体高发期集中在春季海水水温上升期,甲藻赤潮在南海赤潮中所占的比例达79%,且在南海近岸广泛分布,而硅藻出现次数较少,分布范围较窄。同时初步探讨了爆发硅藻赤潮为主的湛江港和爆发甲藻赤潮为主的大鹏湾内,水体环境和赤潮的关系:湛江港内水体中可溶性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长期处于赤潮富营养阈值,氮磷比在4至37之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集中在春夏水温较高时期爆发赤潮;而大鹏湾水体中可溶性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均为超过富营养阈值,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集中在冬季和初春水体温度较低时爆发赤潮,不同的温度变化和氮磷含量是导致2个海湾赤潮种类差异较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近海 赤潮 中肋骨条藻 夜光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