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进程的影响——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例 被引量:68
1
作者 曹代勇 张守仁 任德贻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及超微分析手段,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两大类。结合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认为,脆性变形不引起煤级的变化,而韧性变形可以促进煤的变质;温度是引起煤级升高的主导因... 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及超微分析手段,将构造煤划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两大类。结合X衍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认为,脆性变形不引起煤级的变化,而韧性变形可以促进煤的变质;温度是引起煤级升高的主导因素,定向压力是煤化作用进程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大别造山带 石炭纪煤岩系 煤化作用 脆性变形 韧性变形 煤级
下载PDF
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对煤的催化氧化作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华 林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为选择煤的催化氧化催化剂,降低煤的燃点,以提高煤的活性,把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分别用 HCl溶液和 HF 溶液处理(即脱灰),再分别浸渍不同浓度的 Fe2+,Ca2+,K+,Ni2+溶液,并采用燃点测定仪(仿联邦德国EBI装... 为选择煤的催化氧化催化剂,降低煤的燃点,以提高煤的活性,把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分别用 HCl溶液和 HF 溶液处理(即脱灰),再分别浸渍不同浓度的 Fe2+,Ca2+,K+,Ni2+溶液,并采用燃点测定仪(仿联邦德国EBI装置)测其燃点,以考察其活性。试验表明,K+,Fe2+是对煤催化氧化作用较好的催化剂,可以使脱灰褐煤的燃点降低约 45~65℃; 还研究了原煤未经脱灰直接浸渍 Fe2+,K+等,发现其燃点也降低20~30℃,试验结果表明,Fe2+是一种价格较低、活性较高的催化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作用 氧化 氧化剂 催化剂 燃点
下载PDF
郑庄区块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控气地质因素 被引量:39
3
作者 曹新款 朱炎铭 +1 位作者 王道华 赵雯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9,23,共5页
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勘探开发潜力大。通过对郑庄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认为本区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含气量较高,储层吸附/解吸能力较好,但储层渗透率相对较低;郑庄区块煤层气藏主要受3类地质因... 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勘探开发潜力大。通过对郑庄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认为本区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含气量较高,储层吸附/解吸能力较好,但储层渗透率相对较低;郑庄区块煤层气藏主要受3类地质因素控制:构造对煤层气含量和赋存规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具明显的水力封闭作用,该区地下水径流较弱,为典型的等势面扇状缓流型,有利于区块内煤层气的富集;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和高异常地热场对煤层热演化和煤层气生成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构造 水文地质 煤化作用 郑庄区块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ectonic stress on coalification:Stress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stress polycondensation mechanism 被引量:36
4
作者 CAO DaiYong LI XiaoMing ZHANG ShouR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43-54,共12页
The function of pressure for coalification is a long-term controversial issue, and the main cause is that the strata pressure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were confused, which are two different actions of "pres-sure&q... The function of pressure for coalification is a long-term controversial issue, and the main cause is that the strata pressure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were confused, which are two different actions of "pres-sure" . The former benefits the physical coalification but retards the chemical coalification, whereas the latter may not only affect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coal but also promote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ganic molecule evolution of coal, there are two kinds of basic mechanism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tonic stress on the chemical coalification: the tectonic stress degradation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polycondensation. The stress degradation mechanism is a process of that, when the tectonic stress acted on the large molecule of coal in the form of mechanical force or kinetic energy, some chemical bonds of low decomposed energy, such as aliphatic side-chain and oxygenic functional groups, were broken up and then were degraded into free radicals of less mo-lecular weight, and finally escaped from coal in the form of liquid organic matter (hydrocarbon). The stress polycondensation is considered tha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anisotropic tectonic stress, the condensed aromatic nucleus trend to be parallel arranged and to be enhanced through rotating or displacing of aromatic rings,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coal (BSU) increases by direc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ferential stack.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FTIR), and rock pyrolysis analysis (Rock-eval)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deformed coal series and the non-deformed coal ser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n-deformed coal, the de-formed coal exhibit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weaker aliphatic absorbance peak and stronger aro-matic absorbance peak, lower pyrolysed hydrocarbon yield, and more increscent BSU. The concepts of stress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stress polycondensation mechanism presented here would not deny the dominant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ification pressure factor TECTONIC STRESS degradation TECTONIC STRESS POLYCONDENSATION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的二次生烃作用与煤层气的富集 被引量:34
5
作者 汤达祯 王激流 +1 位作者 张君峰 黄文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构造-地热-煤变质演化配置研究表明.在燕山期岩浆异常热影响区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古生代保的煤层气发生量显著.主产气时段集中.二次生烃作用不仅制约着生烃强度,同时决定了煤层气优越的富集和保存条件。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生代 煤层气 煤化作用 二次生烃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的显微孔裂隙成因分类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霍永忠 张爱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8-32,共5页
采用煤岩学方法研究煤储层特性,可直接观察孔裂隙的分布、形态、数量、充填状态等特征,有利于查明显微孔裂隙成因、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将显微孔隙分为生物成因孔和非生物成因孔;显微裂隙划分出内生裂隙、继承性裂隙、层面裂隙和构... 采用煤岩学方法研究煤储层特性,可直接观察孔裂隙的分布、形态、数量、充填状态等特征,有利于查明显微孔裂隙成因、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将显微孔隙分为生物成因孔和非生物成因孔;显微裂隙划分出内生裂隙、继承性裂隙、层面裂隙和构造裂隙;分别研究了各类显微孔裂隙在煤储层中的分布、随煤化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渗透率的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集层 显微孔裂隙 煤化作用 天然气
下载PDF
煤红外光谱的精细解析及其煤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科 姚素平 +1 位作者 胡文瑄 房洪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3,共6页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采用计算机曲线拟合方法对红外光谱进行分峰处理,通过对自然演化系列和人工模拟实验系列样品的研究,定量分析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表明,煤的红外光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表征煤化作... 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采用计算机曲线拟合方法对红外光谱进行分峰处理,通过对自然演化系列和人工模拟实验系列样品的研究,定量分析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表明,煤的红外光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表征煤化作用程度。含氧基团和烷基侧链随煤化程度的增高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脱落,且脱落的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基的减少主要发生在Rmax为0.5%之前,但可以持续到肥煤阶段;脂肪基团的脱落主要发生在沥青化作用阶段内,并导致生成大量的烃类,沥青化作用之前发生的脂肪基团的脱落是煤的未熟和低熟油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沥青化阶段之后的高演化阶段,煤中的烷基侧链已经脱落殆尽,芳环缩合程度明显提高。红外光谱的分峰技术和定量,为精细解析煤的结构特征和煤化作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曲线拟合 热演化 煤化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煤层孔隙与裂隙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世奇 王鹤 +2 位作者 王冉 高德燚 Ashutosh Tripathy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230,共19页
煤层孔隙与裂隙发育特征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对深入认识煤层流体赋存与传质过程微观机理、优化地质适配性开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煤层孔隙、裂隙成因类型复杂、尺度分布范围广、非均质性强,其发育特征是煤化作用、... 煤层孔隙与裂隙发育特征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对深入认识煤层流体赋存与传质过程微观机理、优化地质适配性开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煤层孔隙、裂隙成因类型复杂、尺度分布范围广、非均质性强,其发育特征是煤化作用、变质作用类型、构造演化作用、煤岩物质组成、地下流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煤化作用是其内因,构造应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因,内外因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煤阶、不同含煤盆地、不同构造部位煤层孔隙、裂隙发育的现今特征,而成煤物质、沉积环境、盆地埋藏史、热史等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煤层孔隙、裂隙的研究与煤层气高效开发紧密关联,未来研究中将煤层孔隙—裂隙作为具有整体性的解吸—扩散—渗流网络加以认识更具意义,而煤层孔隙—裂隙连通网络控制的渗透率来源和有效性、纳米尺度孔隙—裂隙发育特征与结构关系、孔隙—裂隙与煤层流体之间的界面性质、多尺度孔隙—裂隙结构表征等需要进一步探讨。数字岩石物理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作用 构造演化 变质作用 岩石物理表征 渗透率
下载PDF
镜质组反射率反演的EASY%Ro数值模拟新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党育 秦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17,共3页
在以往众多镜质组反射率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在90年代初创立了EASY%Ro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北美和西欧的研究实践。本文在对其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的同时,报道了应用该法对我国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镜质组反射率演... 在以往众多镜质组反射率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在90年代初创立了EASY%Ro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北美和西欧的研究实践。本文在对其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的同时,报道了应用该法对我国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镜质组反射率演化历史或煤化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煤化作用 数值模拟 煤矿床
下载PDF
压块工艺条件下煤种对活性炭孔结构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解强 姚鑫 +2 位作者 杨川 蒋煜 张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6-202,共7页
以胜利褐煤、3种低阶烟煤(灵武煤、神木煤、大同煤)和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压块工艺制备煤质颗粒活性炭,借助煤中无机矿物质组分与含量、炭化料微晶结构参数等指标考察煤种对活性炭孔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煤化程度(Cdaf)的提... 以胜利褐煤、3种低阶烟煤(灵武煤、神木煤、大同煤)和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压块工艺制备煤质颗粒活性炭,借助煤中无机矿物质组分与含量、炭化料微晶结构参数等指标考察煤种对活性炭孔结构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煤化程度(Cdaf)的提高,炭化料的微晶层厚度(Lc)和石墨化度(G)升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SBET)增大,平均孔径(da)减小;2煤中的矿物质含量和组成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发育亦有重要影响,灰分过高意味着可以造孔的有机炭含量降低,但无机质中Ca,Fe等物质会催化活化反应,促进活性炭孔的发育。压块工艺条件下,煤种(煤化程度)仍然主要通过影响炭化料内微晶尺度和矿物质组成来影响最终所得活性炭的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活性炭 孔结构 微晶结构 矿物质
下载PDF
显微组分荧光性变化——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被引量:15
11
作者 钟宁宁 熊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热演化和地质热演化两个系列样品,研究了成熟作用对孢子体、藻类体等显微组分荧光性的影响。茂名油页岩从室温被加热至600℃的过程中,藻类体的荧光性在250℃~300℃发生突变,标志其化学结构中联系在芳香核上的各种官能团和... 采用人工模拟热演化和地质热演化两个系列样品,研究了成熟作用对孢子体、藻类体等显微组分荧光性的影响。茂名油页岩从室温被加热至600℃的过程中,藻类体的荧光性在250℃~300℃发生突变,标志其化学结构中联系在芳香核上的各种官能团和脂族基团开始大量脱落,液态产物大量生成;之后,随着加热温度增高,藻类体荧光性消失,镜质体反射率猛增。伊敏盆地五牧场地区煤系烃源岩样品中,随成熟作用的增强,孢子体荧光光谱发生“红移”;同时,荧光强度衰减,这种变化与显微组分的成烃作用密切相关。在成熟作用初期,荧光光谱面貌的变化往往标志大量生油阶段的开始,而荧光的“淬灭”则与“液烃窗”的结束有关。上述研究表明,显微组分荧光性变化是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显微组分化学结构变化和成烃作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 演化 荧光性
下载PDF
次火山热变质煤中Ge、Ga、As、S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金钟 许云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7-32,共6页
五牧场区是内蒙东部伊敏褐煤盆地中一个因次火山侵入作用形成的局部的烟煤区。在煤变质过程中,锗、硫从高变质煤中逸出,并在上部低变质煤中富集。锗、硫、砷与煤中有机质呈正相关,镓与煤中灰分呈正相关,随变质程度增加相关性下降。
关键词 变质
下载PDF
煤变质演化过程中的XRD响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苏现波 司青 王乾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2,共6页
为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解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及其随煤化作用的演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不同煤阶的煤样进行大分子结构主要参数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每一个煤化作用跃变点都有相应的XRD参数变化与之对应,煤的变质演化过程实质上... 为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解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及其随煤化作用的演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不同煤阶的煤样进行大分子结构主要参数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每一个煤化作用跃变点都有相应的XRD参数变化与之对应,煤的变质演化过程实质上是其大分子结构的演化过程,该过程受芳构化作用、缩合作用与聚合作用的影响,这些作用使得煤中的类石墨微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且这种变化是由渐变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作用 跃变 X射线衍射 类石墨微晶 结构演化
下载PDF
再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演化的拼叠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秦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B05期29-34,共6页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学环境条件,其实质是一种“动力化学”过程,与氧接芳碳等有关的大量“均裂”是在短暂的煤化阶段中突然出现的,导致“拼叠作用”的显著发生具有“阶跃式”特征,是造成高煤级煤中期到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地球化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叠作用 基本结构单元 煤化作用 大分子
下载PDF
伊敏煤田伍牧场矿区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顾永达 相宏伟 +3 位作者 肖贤明 盛国英 傅家谟 许云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伊敏煤田伍牧场矿区储藏着丰富的煤层,有从褐煤至瘦煤连续变化的系列煤样。对该煤系样品索氏抽提物中芳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取得从萘系至m/e496分子量一个系列的芳烃分布数据。煤中多环芳烃(PAH)的鉴定是通过气相色... 伊敏煤田伍牧场矿区储藏着丰富的煤层,有从褐煤至瘦煤连续变化的系列煤样。对该煤系样品索氏抽提物中芳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取得从萘系至m/e496分子量一个系列的芳烃分布数据。煤中多环芳烃(PAH)的鉴定是通过气相色谱的保留指数、质量色谱和质谱多个方面考证而定出本系列样品中57个化合物的同系物。它们的存在与含量是煤化过程中分子量级的反映。甲基菲指数(MPI)或二甲基菲指数(DMPR)就是其中之一例。煤化过程既有脱甲基及脱氧、氮、硫等杂原子等裂解过程,也有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使PAH缩合程度增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煤化程度 气相色谱 质量色谱
下载PDF
焦炭反应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耿家锐 沈强华 刘俊场 《云南冶金》 2009年第2期59-62,89,共5页
焦炭是重要的冶金燃料,其高温性能的好坏会对高炉炼铁的焦耗产生较大的影响,而焦炭与CO2的反应性是评价焦炭高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从炼焦原煤性质等方面综述了焦炭反应性的各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 焦炭 反应性 煤化程度 钝化剂
下载PDF
煤层气系统——一种非常规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志敏 沈冰 +1 位作者 闫剑飞 崔洪庆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共4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测煤层气分布,指出煤层气有利勘探区域,引入了含油气系统来研究煤层气。煤层气系统是由煤层和其中的煤层气及煤层气藏形成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所组成的天然系统,其中的地质要素包括煤层及其顶底板,作用是煤层气...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测煤层气分布,指出煤层气有利勘探区域,引入了含油气系统来研究煤层气。煤层气系统是由煤层和其中的煤层气及煤层气藏形成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所组成的天然系统,其中的地质要素包括煤层及其顶底板,作用是煤层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等。煤层气系统的建立和研究,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一套煤层气勘探研究的程序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系统 储集 煤化作用 吸附 保存
下载PDF
大别山北麓高煤级煤的变形—变质类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曹代勇 张守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0-477,共8页
对中国东部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的高煤级煤进行了深入研究 ,划分出 3种变形—变质类型。构造—热变质类型煤样采自剪切应变带内 ,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显著 ,煤结构参数Lc 最大 ,La/Lc 和d0 0 2 最小 ,TEM下存在局部石... 对中国东部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的高煤级煤进行了深入研究 ,划分出 3种变形—变质类型。构造—热变质类型煤样采自剪切应变带内 ,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显著 ,煤结构参数Lc 最大 ,La/Lc 和d0 0 2 最小 ,TEM下存在局部石墨化现象 ,呈现动力变质特征。岩浆热变质类型煤样受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异常高温影响 ,Romax和Robi较大 ,显微镜下呈非均质结构 ,La/Lc 在 3类煤中最大。区域变质类型煤的Romax最小 ,但仍远远高于稳定地区相近地质时代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高煤级煤 变形—变质 煤化作用
下载PDF
变形对有机质成熟度影响的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建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对 3 种不同煤级的煤样进行了高温高 压变形实验。实验样品的镜质体反 射率的变化与应变量之间显示出正 相关关系,表明了变 形可以促进有机质成熟度的提高 。但是与时间和温度因素相比 变形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仅是变形不 能改变有机... 对 3 种不同煤级的煤样进行了高温高 压变形实验。实验样品的镜质体反 射率的变化与应变量之间显示出正 相关关系,表明了变 形可以促进有机质成熟度的提高 。但是与时间和温度因素相比 变形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仅是变形不 能改变有机质的成熟度。在本项实 验中围压对有机质成熟度起到阻碍 作用。虽然目前从实 验角度区分应力和变形两者分别的 作用尚有困难,但变形看来是更为关键的 因素。共轴变形促进煤化作用的机 理可能是与变形有利于煤化反应平 衡方程向正向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实验 有机质成熟度 煤化作用 石油勘探
下载PDF
铁法盆地煤变质作用及煤层气生成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慧 郑玉柱 席先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3,共4页
对铁法盆地的地质背景、煤系上覆地层和埋藏史、岩浆活动、煤体结构、煤阶分布、煤变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铁法盆地的煤变质以浅成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主;煤层热解气生成的时间、条件和方式受煤变质过程控制;
关键词 煤化作用 煤层气 岩浆侵入 铁法盆地 煤变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