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机组SCR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冯前伟 张杨 +2 位作者 王丰吉 魏宏鸽 朱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644-6652,共9页
对现有采用SCR工艺典型燃煤机组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性能进行对比评估,可为后超低排放形势下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装置的高效、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及借鉴。通过跟踪并对35个电厂81台采用SCR烟气脱硝工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的... 对现有采用SCR工艺典型燃煤机组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性能进行对比评估,可为后超低排放形势下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装置的高效、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及借鉴。通过跟踪并对35个电厂81台采用SCR烟气脱硝工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的脱硝装置运行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脱硝效率、入出口NOx浓度及其分布、入口速度分布、氨逃逸、氨氮摩尔比、运行烟温、温降等脱硝装置各方面改造前后实际运行的关键参数,掌握了此类机组脱硝装置主要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低排放改造后大部分脱硝装置整体性能有所提升,但出口NOx浓度分布均布性差、入口速度分布达不到要求、氨逃逸超标、低负荷脱硝投运烟温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并相应提出了建议及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SCR 超低排放前后 均布性 性能对比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火电厂节能环保多目标负荷优化分配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吉 刘炳含 +2 位作者 张月 马奔奔 崔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8,共10页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厂级快速性、经济性、环保性多目标负荷优化分配,对建设智能电厂及机组节能减排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大数据技术分析方法,以模糊粗糙集为基础,计算可控运行参数最...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厂级快速性、经济性、环保性多目标负荷优化分配,对建设智能电厂及机组节能减排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大数据技术分析方法,以模糊粗糙集为基础,计算可控运行参数最简属性集,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进行改进,建立负荷优化预测模型。利用MapReduce编程模型实现对NSGA-Ⅱ算法的并行化处理,计算完成厂级多目标负荷优化。以山西漳电同华发电有限公司660 MW燃煤发电机组为验证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方法满足厂级负荷优化分配,且节能环保效果良好;相较于传统负荷优化分配方法,大数据分析方法计算效率明显提高,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挖掘 燃煤机组 负荷优化 PSO-SVM
原文传递
大数据挖据技术在燃煤电站机组能耗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炳含 付忠广 +2 位作者 王鹏凯 王永智 高学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78-3587,共10页
燃煤电站机组的能耗分析对机组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针对此问题,该文引入大数据挖掘技术,以模糊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为基础,通过Canopy算法对K-means算法改进,并实现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在Hadoop平台上的并行化计算,形成满足海量数据挖... 燃煤电站机组的能耗分析对机组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针对此问题,该文引入大数据挖掘技术,以模糊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为基础,通过Canopy算法对K-means算法改进,并实现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在Hadoop平台上的并行化计算,形成满足海量数据挖掘工作的新算法。以某600MW燃煤电站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算法挖掘典型负荷工况下影响供电煤耗的可控运行参数的基准值,最后,以支持向量机技术为基础,分析不同负荷工况下各运行参数对供电煤耗的敏感性系数。结果表明:新算法满足机组最优工况下基准值的确定,节能降耗效果良好,不同负荷工况下各运行参数对供电煤耗的敏感性系数不同,在实际运行中不同负荷应根据敏感性采取相对应的调节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挖掘 燃煤机组 运行优化 能耗分析 K-MEANS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投影寻踪耦合的燃煤机组节能减排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付忠广 齐敏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4476-4482,共7页
随着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化,燃煤发电机组采取节能减排调度是一种必然。供电煤耗不能全面反映燃煤机组的节能减排效果。文中综合考虑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减排5方面构建燃煤机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最大熵原理构建投影指标... 随着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化,燃煤发电机组采取节能减排调度是一种必然。供电煤耗不能全面反映燃煤机组的节能减排效果。文中综合考虑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减排5方面构建燃煤机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最大熵原理构建投影指标函数,消除了投影向量分布不确定性的影响,可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最大熵与投影寻踪方法相耦合用于燃煤机组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模型中,投影值之间差异明显,评价结果稳健,且该模型基于数据本身,具有较强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节能减排 综合评价 最大熵 投影寻踪
下载PDF
燃煤机组节能降耗综合提效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沂 杨希刚 王双童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我国实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方针的新形势下,阐述了燃煤电厂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目标任务,详细分析了燃煤机组能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充分研究了燃煤机组的提效技术,提出燃煤机组应通过深度能耗诊断,结合机组自身状况、所在区域发电环... 在我国实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方针的新形势下,阐述了燃煤电厂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目标任务,详细分析了燃煤机组能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充分研究了燃煤机组的提效技术,提出燃煤机组应通过深度能耗诊断,结合机组自身状况、所在区域发电环境等因素,"量身定制"机组的挖潜降耗、综合提效技术方案,通过实施有效提升机组安全、环保、节能水平,实现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综合提效 研究应用
下载PDF
燃煤烟气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削减三氧化硫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陶雷行 翁杰 +4 位作者 李晓峰 岳春妹 王剑 艾春美 董飞英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7-184,共8页
烟气三氧化硫(SO_3)是形成雾霾的前驱体之一,研究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流程中SO_3的形态、浓度、排放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很有必要。对容量300~1 000 MW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设施进行实测,并对1 000 MW机组开展了全流程测试,同时与常规污染... 烟气三氧化硫(SO_3)是形成雾霾的前驱体之一,研究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流程中SO_3的形态、浓度、排放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很有必要。对容量300~1 000 MW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设施进行实测,并对1 000 MW机组开展了全流程测试,同时与常规污染物控制流程进行比较,表明超低排放设施对SO_3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SO_3综合脱除效率可达到90%。对烟气流程各设备脱除SO_3机理与减排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CR脱硝装置具有将SO_2催化氧化成SO_3的作用。(2)空气预热器烟温降低过程间接消耗SO_3,低低温电除尘器、湿法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对SO_3有削减作用,各设备对SO_3的削减份额分别占SO_3总量的30%、40%、15%、5%。(3)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运行温度对SO_3脱除率有较大影响。(4)高效脱硫协同除尘一体化吸收塔具有更好的脱除SO_3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烟气污染物 超低排放 SO3 SCR 脱硝装置 空气预热器 低低温电除尘器 湿式脱硫 湿式电除尘器
下载PDF
基于实测的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东歌 朱法华 +3 位作者 易玉萍 刘智 李枭鸣 孟令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21-24,共4页
通过对我国4座燃煤电厂5台不同容量机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实测,计算各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WFGD系统对烟气中总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介于46.00%~61.70%之间... 通过对我国4座燃煤电厂5台不同容量机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实测,计算各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WFGD系统对烟气中总颗粒物的去除效率介于46.00%~61.70%之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PM1的去除效率介于-12.61%^-1.58%之间,对PM2.5的去除效率介于-2.02%~8.50%之间,对PM10的去除效率介于42.63%~58.68%之间,对PM2.5及更小的亚微米颗粒的去除作用非常有限且波动较大,工况不佳易出现逆增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颗粒物 去除效果 煤电机组 烟气
下载PDF
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谭忠富 于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9-223,共5页
电力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以大代小"成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以煤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节能减排下燃煤火电机组电量分配优化模型,并通过定义目标隶属度函数将目标模糊化,采用满意度... 电力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以大代小"成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以煤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节能减排下燃煤火电机组电量分配优化模型,并通过定义目标隶属度函数将目标模糊化,采用满意度指标将双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优化模型能够在满足煤耗和排放量最小的目标下合理分配机组发电量;相比计划电量分配模式,节能减排模式下100 MW及以下煤耗高、污染重的小机组被分配电量减少、煤耗低、污染小的大机组被分配电量增多。通过与单目标模型比较,该双目标优化模型可以更好地兼顾到煤耗和排放目标的统一,为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定量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燃煤机组 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
下载PDF
安徽省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及CEMS验收问题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军 马大卫 +3 位作者 王正风 许勇毅 查智明 张其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0-177,共8页
对安徽省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67台(36 490 MW)煤电机组的SO2、NOx和烟尘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改造的经济性、改造后排放浓度及减排量以及改造后3种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CEMS)验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燃煤电厂... 对安徽省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67台(36 490 MW)煤电机组的SO2、NOx和烟尘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改造的经济性、改造后排放浓度及减排量以及改造后3种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CEMS)验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主要以湿式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和超净电袋为核心的3条典型技术路线。1 000 MW机组改造经济性最高,其次为600 MW和300 MW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对全省电厂烟气污染物减排显著,污染物之间协同脱除效果良好。现行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滤尘材料及测试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改造后污染物CEMS验收的测试准确度要求,建议超低排放改造机组的烟尘验收选用低浓度粉尘测量自动取样系统和设置空白实验修正;SO2验收需采用紫外或红外烟气分析仪,采样管路需要高温伴热;NOx验收应根据SCR脱硝出口和总排口NOx浓度测试数据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超低排放 改造路线 烟气污染物 CEMS 验收评价
下载PDF
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对环保设施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曲立涛 李超 +1 位作者 于洪海 王德鑫 《东北电力技术》 2016年第10期38-40,44,共4页
受电源结构改变及用电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在网运行燃煤机组按照电网调度命令超常规调峰的频次、时间、深度都在增加。深度调峰不仅考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环保设施的稳定运行及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造成影响。该文通过总结分... 受电源结构改变及用电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在网运行燃煤机组按照电网调度命令超常规调峰的频次、时间、深度都在增加。深度调峰不仅考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对环保设施的稳定运行及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造成影响。该文通过总结分析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的工况条件,对比各环保设施运行特性,较为详细分析了深度调峰对环保设施的影响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深度调峰 环保设施 影响
下载PDF
大型火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方案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任自华 王敏 +5 位作者 邵爱华 苏引平 顾海军 翟晓敏 侯薇 甘碧莲 《能源与节能》 2014年第6期165-167,共3页
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GB13223-2011)已经实施,新的排放标准对电厂烟尘、SO2、NOx、汞及其化合物的要求更加严格。分析论证了大型燃煤电厂的烟气处理技术路线,为大型燃煤机组烟气深度净化提出了完整解决方案。
关键词 燃煤机组 SCR脱硝 电除尘器 湿法脱硫
下载PDF
燃煤发电-物理储热耦合技术研究进展与系统调峰能力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科 李银龙 +2 位作者 李明皓 鲁晓宇 杨冬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9-172,共14页
近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电力供应系统灵活性运行的要求。未来几年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将成为常态。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解决火电与新能源发展之间冲突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提出燃煤发电-储热... 近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电力供应系统灵活性运行的要求。未来几年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将成为常态。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解决火电与新能源发展之间冲突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提出燃煤发电-储热耦合技术。耦合技术能够实现热电解耦,提升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与灵活运行特性,为新能源提供更多的上网空间。针对燃煤发电-储热耦合技术,论述了可应用于燃煤机组的3种物理储热技术:热水储热、相变填充床储热与熔盐储热技术,并分析3种储热技术的特点,提出未来3种物理储热技术的研究方向。总结评价储能装置热力性能的指标,包括蓄放热功率、无量纲温度、Richardson数、蓄放热效率。同时建立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调峰能力计算模型,将燃煤发电机组的电热特性与储热系统计算模型耦合,以此分析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调峰能力。提出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合理的运行机制,建立评价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指标:储热过程、放热过程与全过程的热效率、系统调峰容量与调峰裕度。构建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电热综合调度模型,模型包括目标函数与调度约束。其中调度约束包括电力平衡约束、供热约束、可再生能源出力约束、电功率约束、热功率约束、爬坡速度约束、储热装置的蓄放热能力约束、储热装置容量约束。以燃煤发电-储热耦合系统的电热综合模型作为调度系统合理安排配置储热后系统运行规划的决策工具,为电力系统提供运行规划策略。燃煤发电-储热耦合技术利用储热技术在热能利用方面的灵活性,根据外界热负荷的波动及时调节系统供热量,有效满足不同时段的热需求,增加了燃煤发电机组的调峰容量,达到提升综合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水平、移峰填谷的目的,构建新型电力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物理储热技术 系统调峰 热力性能 综合调度模型
下载PDF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优化与经济性运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用龙 苏秋凤 +4 位作者 张杨 王建峰 王仁雷 胡妲 朱跃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6-142,179,共8页
介绍了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优化试验情况,结合优化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运行参数对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的影响,并优选出了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9.2%以上;不同负荷条件下应选择合适的运行工况;按照... 介绍了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优化试验情况,结合优化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运行参数对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的影响,并优选出了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9.2%以上;不同负荷条件下应选择合适的运行工况;按照优选的运行参数运行可以大大节约运行成本;双塔双循环工艺的脱硫效果完全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燃煤机组 双塔脱硫系统 脱硫效率 系统优化
下载PDF
燃煤机组SCR装置运行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尤良洲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5年第6期36-38,共3页
对多台燃煤机组已投运的SCR烟气脱硝装置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接近设计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脱硝效率及出口NO_x达到设计保证值要求,但无法有效保证氨耗量和氨逃逸维持在设计值以下,长久运行将对锅炉安全运行产生不利... 对多台燃煤机组已投运的SCR烟气脱硝装置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接近设计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脱硝效率及出口NO_x达到设计保证值要求,但无法有效保证氨耗量和氨逃逸维持在设计值以下,长久运行将对锅炉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烟气脱硝 SCR 运行现状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与火电机组互补发电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慧 赵芳琦 +3 位作者 焦傲 陈立东 陈厚合 孙亮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8-14,共7页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发电技术,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受到了各国的极大青睐.相比于光伏发电虽投资较高,但其出力稳定可控、发电过程清洁、易于并网的太阳能发电,同其他能源互补发电也成为了一种发展方向,仍然具有...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发电技术,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受到了各国的极大青睐.相比于光伏发电虽投资较高,但其出力稳定可控、发电过程清洁、易于并网的太阳能发电,同其他能源互补发电也成为了一种发展方向,仍然具有极大的发展价值.光热与火电机组互补发电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综合利用电能和热能,降低了发电成本.全文概述了国内外光热发电的发展概况,归纳总结了光热发电的原理类型、光热与火电机组集成互补、光热与火电机组并网及关于光热火电机组互补发电的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火电机组 互补发电 集成方式
下载PDF
浓淡双喷口燃烧器低负荷稳燃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林雪健 吕为智 +1 位作者 朱一飞 陈端雨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9,共7页
针对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低负荷情况下着火困难、燃烧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最上层燃烧器进行浓淡双喷口结构优化改造以达到30%负荷以下稳燃目的的方法。以1台300MW锅炉为模型,将最上层单喷口燃烧器改为总热功率与原燃烧器相同并带有... 针对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低负荷情况下着火困难、燃烧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最上层燃烧器进行浓淡双喷口结构优化改造以达到30%负荷以下稳燃目的的方法。以1台300MW锅炉为模型,将最上层单喷口燃烧器改为总热功率与原燃烧器相同并带有浓淡分离装置的2个小型燃烧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改造后燃烧器在低负荷下的着火性能,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燃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双喷口燃烧器更有利于低负荷下煤粉气流的着火;同时改造后炉内流场、温度场均更加稳定,炉膛内平均温度也有所上升;通过O_2、CO_2摩尔浓度分析可知燃烧更为彻底、稳定,改造后的浓淡双喷口煤粉燃烧器能满足低负荷下的着火及稳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深度调峰 浓淡双喷口 低负荷稳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适用于环境-经济调度研究的燃煤机组二氧化碳排放特性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展鹏 班明飞 +2 位作者 郭丹阳 陈启超 江海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63-1672,共10页
为精准量化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碳排放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的新型燃煤机组CO_(2)排放特性模型.首先,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燃煤机组容量和煤耗变化情况;其次,采用K-... 为精准量化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碳排放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的新型燃煤机组CO_(2)排放特性模型.首先,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燃煤机组容量和煤耗变化情况;其次,采用K-Medoide聚类分析了典型机组的负荷率与CO_(2)排放强度的关系,建立了受基本方程规范的新型燃煤机组碳排放特性模型;最后,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燃煤机组 二氧化碳 排放强度 排放特性模型
下载PDF
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左朋莱 王晨龙 +4 位作者 佟莉 高佳佳 张晓曦 王堃 岳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99-2604,共6页
100 MW以下燃煤机组呈单台容量小、总台数大的特点,是燃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选择7台12 MW燃煤机组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Method 29法现场检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浓度,分析烟气中Hg、Pb、Cr、As的排放特征;采集机组产生的飞... 100 MW以下燃煤机组呈单台容量小、总台数大的特点,是燃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选择7台12 MW燃煤机组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Method 29法现场检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浓度,分析烟气中Hg、Pb、Cr、As的排放特征;采集机组产生的飞灰和底灰,分析除尘技术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中重金属经脱硝除尘脱硫装置协同控制后ρ(Hg)为0.20~0.44μg/m3烟气Hg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100.0%;ρ(Pb)为0.5~2.6μg/m3烟气Pb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38.7%~92.1%;ρ(As)为0.6~3.0μg/m3,烟气A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67.8%~100.0%;ρ(Cr)为3.6~23.9μg/m3烟气Cr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ρ其占比为65.8%-99.2%.飞灰富集Hg、Pb、Cr、As的能力大于底灰.重金属主要富集于飞灰中的细颗粒物中采取除尘技术可有效协同控制烟气中的Hg、Pb、Cr、As;飞灰中重金属元素Hg、Pb相对富集系数均与煤中硫含量呈负相关,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技术对飞灰富集Hg有促进作用.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02 2~0.005 1、5~17、42~160、7~24 mg/t.研究显示,100 MW以下燃煤机组与100 MW及以上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排放特征不同,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Hg排放浓度较小二者烟气Pb、Cr、As排放浓度相近选用湿式电除尘技术可进一步降低烟气Hg、Pb、Cr、As的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烟气排放特征 协同控制 重金属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系统改造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晨辉 王敏琪 《浙江电力》 2015年第7期53-56,共4页
分析了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的主要来源、成分和水质特点,针对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脱硫废水中含固量高超出处理能力等问题,对系统进行了改造,运行数据表明可大幅度降低废水含固量,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烟气脱硫 废水处理
下载PDF
1000MW煤电机组调峰中汽温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闫修峰 宗珂 +4 位作者 何修年 高林 秦斌 王明坤 惠文涛 《发电技术》 2022年第3期518-522,共5页
在燃煤机组快速调峰、调频的响应过程中,将汽温快速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是自动控制领域面临的难点之一。由于汽温具有大惯性、大延迟特性,采用常规的串级控制器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依赖模型精度的预测控制与神经网络等高... 在燃煤机组快速调峰、调频的响应过程中,将汽温快速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是自动控制领域面临的难点之一。由于汽温具有大惯性、大延迟特性,采用常规的串级控制器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依赖模型精度的预测控制与神经网络等高级算法,受汽温控制对象非线性、测量不确定性以及时变特性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实际控制中的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串级与局部Smith预估的混合控制模型,通过参数辨识获得局部Smith预估的精确模型,构建了混合结构的汽温控制策略,并于某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减温水系统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易用、稳定,可有效地改善汽温控制性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 燃煤机组 汽温控制 局部Smith预估 调峰 调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