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6 位作者 王清辉 熊巍 温红梅 姜丽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虚拟厨房上肢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及以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记录患肘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计算相应的协同收缩率(CR),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45.97±6.30)分和(70.03±10.6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40.33±8.23)分和(61.87±1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按病变性质分型比较,治疗后,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和脑梗死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同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同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同病变性质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协同收缩率
原文传递
肌肉共同收缩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魏勇 刘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9,共6页
共同收缩反映拮抗肌与主动肌肌间协调性。通过表面肌电图测试获得肌肉特定活动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肌肉活化,再通过公式计算就可以获得该特定动作下的共同收缩。共同收缩在临床康复和运动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共同收缩 表面肌电图 主动肌 拮抗肌 综述
下载PDF
腹横肌与盆底肌同步收缩锻炼对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瑾 韩磊 张兰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腹横肌(transverse abdominal muscle,TAM)与盆底肌(pelvic floor muscle,PFM)同步收缩的锻炼方法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 目的观察腹横肌(transverse abdominal muscle,TAM)与盆底肌(pelvic floor muscle,PFM)同步收缩的锻炼方法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妇产科门诊确诊为SUI的围绝经期女性4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行TAM和PFM同步收缩锻炼,对照组行传统PFM收缩锻炼,锻炼时长为12周;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锻炼前后在静息状态、TAM最大收缩状态、PFM最大收缩状态、TAM-PFM同步最大收缩状态等4种情况下TAM的厚度变化,并评估患者SUI的转归。结果观察组锻炼后TAM厚度在TAM最大收缩状态和TAM-PFM同步最大收缩状态下均较锻炼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和PFM最大收缩状态下TAM的厚度在锻炼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锻炼前后TAM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UI临床治愈率(81.0%)显著高于对照组(42.9%)(P<0.05)。结论 TAM-PFM同步收缩锻炼有助于增加TAM在收缩状态下的厚度,并能提高围绝经期SUI妇女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腹横肌 盆底肌 同步收缩 锻炼
原文传递
不同着地方式下鞋缓冲特性对下肢肌肉活化及共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傅维杰 刘宇 +1 位作者 黄灵燕 夏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0-868,共9页
目的:探讨主、被动两种不同着地策略过程中,运动鞋缓冲特性对下肢伸、屈肌群活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动作控制方式、运动鞋与肌肉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2位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两种运动鞋(高缓冲和低缓冲),从30 cm、45 cm和60 cm高度完... 目的:探讨主、被动两种不同着地策略过程中,运动鞋缓冲特性对下肢伸、屈肌群活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动作控制方式、运动鞋与肌肉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2位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两种运动鞋(高缓冲和低缓冲),从30 cm、45 cm和60 cm高度完成主动着地反跳和被动着地,采集触地前后各50 ms内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分析肌肉预激活(pre-activation)、后激活(post-activation)和共激活(co-activation)特征。结果:下肢各主要伸、屈肌的预激活和后激活程度在被动着地时均低于主动着地反跳,且各肌群至少在一个高度内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着地反跳时,运动鞋因素的介入没有对下肢各肌肉的活化及共激活表现产生影响;但在被动着地时,相比高缓冲鞋,穿着低缓冲鞋能显著增加不同高度下落时各肌群的后激活及30 cm下落时踝关节的共激活程度(P<0.05)。结论:不同着地方式能够明显改变下肢各主要肌群的激活特征;被动着地时,通过运动鞋的干预同样能够达到适当改变肌肉活化、降低损伤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地 运动鞋 肌肉活化 预激活 后激活 共激活
下载PDF
双任务下楼梯行走时对下肢肌肉活动表现及加速度近似熵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成敏 曲峰 +1 位作者 赵享楠 杨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2-368,共7页
目的:下楼梯时按照单任务与双任务通过进行速度、肌肉激活与行走方式等指标,探索任务难度(组间)及楼梯层数(组内)对摔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4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受试者,随机顺序按进行双任务与否自第7层逐级下楼梯至第1层(分别命名为P1... 目的:下楼梯时按照单任务与双任务通过进行速度、肌肉激活与行走方式等指标,探索任务难度(组间)及楼梯层数(组内)对摔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4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受试者,随机顺序按进行双任务与否自第7层逐级下楼梯至第1层(分别命名为P1~P6阶段)。在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内侧腓肠肌肌腹粘贴表面肌电,计算积分肌电和同步收缩指数。在足跟处固定加速度计计算行走时间,在髂后上棘处固定加速度计计算近似商指数(ApEn)。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交互作用显著,通过独立法进行后续检验。结果:下楼梯的2任务比较时进行双任务的时间较单任务长且存在交互作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P1、P2、P3、P5、P6阶段行走时间结果显著,积分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同步收缩指数的交互作用显著,组内出现差异,X轴和Y轴的近似熵指数交互作用显著,其中X轴组间P1、P4、P5阶段,Y轴P6阶段存在差异,X轴组内存在差异。结论:双任务下楼梯增加单支撑的时间提高小腿的同步收缩指数以保持平衡,身体重心摇动对外部环境的应对没有单任务稳定。因此,进行双任务时摔倒的概率比单任务大,相比进行其他任务,需要集中于下楼梯行走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楼梯 近似熵指数 积分肌电 同步收缩指数 加速度
下载PDF
连续疲劳干预对膝关节主被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孔祥飞 王洪丹 +2 位作者 连子瞻 姚杰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2,468,共7页
目的 探究连续疲劳干预对膝关节主被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招募27位健康大学生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上进行疲劳实验。疲劳实验包括3个疲劳周期,每个疲劳周期至少30次股四头肌连续等长收缩。对比不同疲劳周期的最大被动力矩、平均最... 目的 探究连续疲劳干预对膝关节主被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招募27位健康大学生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上进行疲劳实验。疲劳实验包括3个疲劳周期,每个疲劳周期至少30次股四头肌连续等长收缩。对比不同疲劳周期的最大被动力矩、平均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 MVC)力矩、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以及协同收缩指数(co-contraction index, CI)。结果 疲劳周期3后,最大被动力矩显著下降(P<0.05)。疲劳周期1、2、3过程内平均MVC力矩、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都显著下降(P<0.05),然而二者CI全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剂量为90次的连续疲劳干预会显著影响膝关节主被动生物力学特性。疲劳干预后,膝关节抵抗被动屈伸能力下降。并且随着疲劳干预进程,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能力下降,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肉激活也下降,但二者肌群协同收缩水平不变。这种温和的肌群协同收缩模式有益于保持良性膝关节力学加载环境。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疲劳后膝关节主被动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疲劳 膝关节 协同收缩 等长收缩 生物力学特性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负荷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7
作者 沈培鑫 罗心 +3 位作者 车欣恒 刘延浩 毛德伟 宋祺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4-860,共7页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16)。训练组接受PNF治疗,对照组自行居家运动,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和肌电图系统测量患者平地步行时的膝外展力矩和肌肉共激活指数。结果 对照组3例脱落,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VM-MG共激活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 2.460, P <0.05),且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t|>2.454, P <0.05)。结论 PNF有助于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外间室负荷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关节力矩 共激活 步行
下载PDF
外骨骼助力负重中下肢肌肉收缩与协作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怀仙 程文明 +2 位作者 刘放 张铭奎 杨春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为了评估助力外骨骼人机交互性能,探索更优的外骨骼人机结构和人机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实验评估了9名健康男性在常规负重和外骨骼助力负重行走中,下肢肌肉平均活动、肌肉成对收缩指标和肌肉整体协调机制的特征与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 为了评估助力外骨骼人机交互性能,探索更优的外骨骼人机结构和人机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实验评估了9名健康男性在常规负重和外骨骼助力负重行走中,下肢肌肉平均活动、肌肉成对收缩指标和肌肉整体协调机制的特征与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助力增加了肌肉平均活动,尤其是踝关节跖屈肌腓骨长肌,显示了当前外骨骼在踝关节/脚部位的人机界面设计存在缺陷;降低了成对肌肉的平均收缩指标,增大了肌肉收缩范围;肌肉模块化协作复杂度相似,解释方差水平值分别为95%和96%,但常规负重下的模块仅能描述外骨骼助力时83%~91%的肌电变量,这表明人体在外骨骼助力下不会单一地依赖中心控制和模块控制来协调肌肉活动,而是采取灵活且有规律的神经肌肉调节机制;肌间协作权重和肌肉激活尺度系数呈完全不同的形态,采取了与常规步态下完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一步设计踝关节/脚人机交互界面,参考助力下神经肌肉调节机制规律来设计人机交互策略,将提高外骨骼人机可用性和人机交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人机交互 表面肌电 肌肉收缩 肌肉协作
下载PDF
Effect of Exercise with 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 on Muscle Coordination and Gait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9
作者 Keisuke Suzuki Masaya Niitsu +2 位作者 Tomohiko Kamo Satoshi Otake Yusuke Nishida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9年第3期79-91,共13页
Background: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changes leg muscle coordination during walking and reduces stabi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 (RAS) affected the ga... Background: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changes leg muscle coordination during walking and reduces stabi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 (RAS) affected the gait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with DPN. Methods: Forty DPN patients (mean age, 59.1 ± 9.4 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AS and control groups in equal numbers. The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underwent 2 weeks of supervised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40 min/day) as inpatients. This included walking twice a day, during which the RAS group participants walked in time with a metronome set at a self-chosen, comfortable rate. We compared gait function, lower limb muscle co-contraction, and gait st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both groups, calculated the change in score for each parameter, and assess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unpaired t-tests and ANCOVA. Results: RAS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ll paramet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in cadence, co-contraction, or gait stability (vertica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S group showed improvement in co-contraction and gait stability. Conclusion: RAS may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lower limb muscle coordination and gait function of DP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ntraction Root Mean Square MUSCLE Activity GAIT Stability AUDITORY CUE
下载PDF
肌肉共同收缩对手臂屈伸运动末端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春江 王如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27-433,共7页
目的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 目的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缩阻抗,并对仿真结果与原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所给模型修正了原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与实验数据更加吻合。结论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收缩 手臂阻抗 神经肌肉骨骼模型 最优控制 刚度椭圆 阻抗控制
下载PDF
人体手臂阻抗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春江 王如彬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5,共9页
阻抗控制对于人体运动稳定性,尤其在进行不稳定任务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由屈伸肌活性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启发,提出了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的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观点,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 阻抗控制对于人体运动稳定性,尤其在进行不稳定任务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由屈伸肌活性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启发,提出了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的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观点,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计算出手臂运动轨迹,运动部分代入原有模型得到相似结论,把公式中的相互作用项解释为阻抗贡献,并综合多篇相关文献数据,推算出共同收缩阻抗,修正了旧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通过仿真得到与实验基本一致的刚度椭圆图,并附加得出前后自由运动时手臂的共同收缩比左右运动时的幅度要大,对总体刚度椭圆的贡献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收缩 手臂阻抗 神经肌肉骨骼模型 最优控制 刚度椭圆
下载PDF
搂膝拗步膝踝关节预激活与共收缩的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浩 高庆 +2 位作者 宋祺鹏 张翠 孙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8-543,共6页
目的分析长期太极拳练习者进行搂膝拗步和正常行走时下肢膝、踝关节肌群预激活与共收缩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探讨太极预防跌倒的神经肌肉控制策略。方法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和Noraxon表面... 目的分析长期太极拳练习者进行搂膝拗步和正常行走时下肢膝、踝关节肌群预激活与共收缩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探讨太极预防跌倒的神经肌肉控制策略。方法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和Noraxon表面肌电图系统同步采集搂膝拗步和正常行走时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外侧腓肠肌的sEMG信号和体位信息。通过股直肌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外侧腓肠肌两对肌肉的积分肌电分别计算膝、踝关节预激活和共收缩。结果与正常行走相比,搂膝拗步在4个阶段的平均用时显著增加;搂膝拗步在4个阶段内时间百分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搂膝拗步膝关节共收缩水平和预激活水平降低,踝关节共收缩水平和预激活水平升高。结论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能使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激活水平提高,增强肌肉群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帮助稳定关节。研究结果为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疾病的康复评估和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搂膝拗步 太极拳 共收缩 预激活
下载PDF
Systematic reduction of leg muscle activity throughout a standard assessment of running footwear
13
作者 Maurice Mohr Vinzenzvon Tscharner +1 位作者 Sandro Nigg Benno M.Nigg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2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Purpos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 systematic change of leg muscle activity,as quantified by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EMG),throughout a standard running footwear assessment protocol at a predet... Purpos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 systematic change of leg muscle activity,as quantified by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EMG),throughout a standard running footwear assessment protocol at a predetermined running speed.Methods Thirty-one physically active adults(15 females and 16 males)completed 5 testing rounds consisting of overground running trials at a speed of 3.5 m/s.The level of muscle activity from 6 major leg muscles was recorded using surface EMG.The variables assessed were the EMG total intensity as a function of time and the cumulative EMG overall intensity.Systematic effects of the chronological testing round(independent variable)on the normalized EMG overall intensity(dependent variable)were examined using Friedman analysis of variates and post hoc pairwise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s(α=0.05).Results There was a systematic reduction in overall EMG intensity for all 6 muscles over the time course of the running protocol(p<0.001)until the fourth testing round when EMG intensities reached a steady state.The one exception was the biceps femoris muscle,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EMG intensity during the stance phase(p<0.001)but not the swing phase(p=0.16).Conclusion While running at a predetermined speed,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undergoes an adaptation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a progressive reduction in the activity level of major leg muscles.This process may represent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towards a more energetically efficient running style.Future running protocols should include a familiarization period of at least 7 min or 600 strides of running at the predetermine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le co-contraction Running familiarization Running footwear Running shoe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Kinetics,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ation Strategies in Male and Female Team Sport Athletes During Unanticipated Sidestepping
14
作者 Gillian Weir Mirra Stillman +3 位作者 Richard van Emmerik Hannah Wyatt Carl Jewell Joseph Hamill 《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 2019年第2期159-167,共9页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kinetics,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iate level athletes during unanticipated sidestepping tasks to further the understand...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kinetics,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iate level athletes during unanticipated sidestepping tasks to further the understanding of sex-specific differ-ences in injury incidence and their potential influence on ACL injury risk.Methods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s,ground reaction forces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eight lower limb muscles were recorded during unanticipated sidestepping in 20 male soccer and 17 female field hockey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 Division 1 athletes.Trunk,hip and knee kinematics,knee joint moments,total muscle activation(TMA:knee,gluteal,quadriceps,hamstrings and gastrocnemii)and directed co-contraction ratios(DCCR)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with two-sample t tests.Results No sex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peak frontal and transverse plane knee moments(P>0.05),however males had 10%greater knee flexion moments(P=0.047).Females had lower hip flexion and abduction and greater hip internal rota-tion angles than males likely concomitant with the 30%reduction in gluteal TMA(P<0.05).Females had lower quadriceps TMA during pre-contact and weight acceptance and higher hamstrings TMA during weight acceptance(P<0.05).Group averages for DCCR were not representative of individual patterns,where the majority of males were quadriceps dominant compared with females.Conclusions Female and male team sport athletes display similar frontal and transverse plane knee moments,however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counter the load applied(i.e.,muscle activations strategies)to the knee joint diff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VALGUS co-contraction
原文传递
股四头肌与腘绳肌在痉挛性偏瘫步态中拮抗收缩的动态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恽晓平 刘永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2期70-75,共6页
本文目的是提出拮抗收缩曲线(Co-ContractionProfile,CCP)的客观评价方法,并用来测量中风患者步行中作用于膝关节的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拮抗收缩水平。应用表面肌电图记录9例正常人,6例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股... 本文目的是提出拮抗收缩曲线(Co-ContractionProfile,CCP)的客观评价方法,并用来测量中风患者步行中作用于膝关节的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拮抗收缩水平。应用表面肌电图记录9例正常人,6例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股四头肌和绳肌在步行中的肌电活动。结果显示,痉挛性偏瘫患者的CCP水平除在负重期与正常人的CCP达到同样的高峰水平外,在站立相的大部分时期及迈步相的后期均较正常人的CCP水平显著增高(P<0.05)。这表明CCP评定方法客观,具有能够揭示拮抗收缩模式变异原因的显著特点,可作为痉挛治疗前后评价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拮抗收缩曲线 步态 动态肌电图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不同作用力下上肢肌群运动方式及肌电信号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磊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上肢各测试肌群肌电积分(iEM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手法力量肌群iEMG比值比较,专家组和熟练组无显著差异(P>0.05),比值前3位为尺侧腕屈肌群、三角肌、桡侧伸肌群;手法核心主动肌群参与运动方式基本一致。初学组在不同手法力量下iEMG比值前3位肌肉群各不相同,差异较明显。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之间协同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初学组协同收缩率最大,专家组协同收缩率最小,且协同收缩率随手法力量增加逐渐下降。6 min操作三角肌肉中位频率斜率比较,专家组测试者耐疲劳度较好。结论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肌电信号有共同特征,存在手法操作的核心肌群。上肢核心肌群运动方式具有规律性,并且iEMG比值、中位频率斜率、协同收缩率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手法持久性、均匀性,以及施力方式是否规范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肌电信号 中位斜率 协同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多肌群协同收缩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冬艳 王卫宁 +4 位作者 刘加鹏 范文可 陈颖 吴毅 朱玉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探讨多肌群协同收缩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肌群协同收缩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多肌群协同收缩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肌群协同收缩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系统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入组治疗2周和4周后对患侧髋关节屈曲肌力(MMT)、股四头肌肌张力(MAS)、下肢Fugl-Meyer评分(FMA-LE)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MMT、MAS、、FMA-LE和BI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MMT、MAS、、FMA-LE和BI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MMT、MAS和FMA-L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BI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后,治疗组MMT、FMA-LE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MA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肌群协同收缩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肌群协同收缩 功能性电刺激 早期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间歇性θ节律刺激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缪永娟 干峥 +4 位作者 沈显山 阚秀丽 毛晶 卢茜 洪永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了解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RMS、CR)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成刺激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刺激组在常规康复... 目的:了解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RMS、CR)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成刺激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刺激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于病灶侧大脑M1区实施为期2周的iTBS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偏瘫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及上肢Fugl-Meyer(FMA-U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RMS值、FMA-U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R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刺激组RMS、CR值、FMA-UL及MBI评分变化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康复相比,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联合iTBS刺激更能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值,降低其协同收缩率;同时也更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整体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 脑梗死 偏瘫 均方根值 协同收缩率
下载PDF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在动态运动负荷下对协同收缩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炎全 蔡奇芳 +1 位作者 林奕 戴慧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变化的影响。方法11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4例正常人(正常组)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偏瘫组... 目的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变化的影响。方法11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4例正常人(正常组)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偏瘫组与正常组组内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肌电值(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组MP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MPF、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能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而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关节 拮抗肌 协同收缩率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肱二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洪永锋 干峥 +4 位作者 缪永娟 阚秀丽 冀磊磊 汤艳 吴建贤 《安徽医学》 2018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表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的肘功能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 目的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表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的肘功能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观察组双侧上肢及对照组一侧上肢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3 s峰值的均方根值(RMS);计算出协同收缩率(CR)。统计分析观察组健侧、患侧上肢与对照组间RMS及CR的差异。结果 (1)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RMS:观察组患侧上肢<健侧上肢<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VC屈肘CR/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为22.48±8.78/34.38±19.27、观察组健侧上肢为17.53±7.81/18.18±7.98、对照组为12.41±5.06/13.66±3.73。MIVC屈肘C/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健侧上肢>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及健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均明显受损,且患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表面肌电 协同收缩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