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化学法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工艺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智文 谭凯铭 郭淑梅 《硬质合金》 CAS 2013年第5期261-269,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探索了水溶化学法制备纳米WC/C0复合粉工艺,研究了影响喷雾转换、锻烧、碳化和调碳的工艺因素,找到了满足纳米WC/Co复合粉制备的工艺参数。在Kear等人的经典合成技术中,碳化钨钴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喷雾转化水溶液的化学计... 本文通过实验探索了水溶化学法制备纳米WC/C0复合粉工艺,研究了影响喷雾转换、锻烧、碳化和调碳的工艺因素,找到了满足纳米WC/Co复合粉制备的工艺参数。在Kear等人的经典合成技术中,碳化钨钴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喷雾转化水溶液的化学计量量的水溶性钨源和钴源,然后用流化床通氢将钨钴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钨和钴,之后在一个充满CO/CO2的气体环境中将金属钨和钴碳化成纳米WUCo复合粉末。本研究不同于Kear等人的处理方法,涉及的WC/C0使用水溶性溶液钨、钴和碳前躯体加工的纳米复合材料,大量的WGCo纳米复合粉体是将钨、钴和碳在分子级水平上混合制备成一个复杂的前驱体粉末的独特方案,前驱体粉末在煅烧炉充满惰性气体约100撕00cC的温度下转化成一个含有W-Co-C-0的预复合粉粉末,随后在碳化炉低于1000℃的温度下碳化。实验表明,水溶化学法生产的纳米WC/Co复合粉较常规方法,具有晶粒细而均匀、流动性好等特点,更适于高性能硬质合金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化学法 纳米WC co复合 工艺探索
原文传递
乙二胺四乙酸在纳米WC/Co复合粉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璐 张忠健 袁红梅 《硬质合金》 CAS 2013年第6期321-325,共5页
本文在喷雾转换法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基础上,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与碳酸钴复合法制备高钴含量的WC/Co纳米复合粉,突破了原有技术的钴含量质量分数上限7%的瓶颈限制。采用DSC-TG分析、SEM分析、XRD分析等方法,对乙二胺四乙酸和碳酸钴的... 本文在喷雾转换法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基础上,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与碳酸钴复合法制备高钴含量的WC/Co纳米复合粉,突破了原有技术的钴含量质量分数上限7%的瓶颈限制。采用DSC-TG分析、SEM分析、XRD分析等方法,对乙二胺四乙酸和碳酸钴的参与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采用新工艺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与碳酸钴反应所得有机钴盐为一种溶解度较高的螯合物,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可分解,适用于WC/Co纳米复合粉前驱体溶液中钴含量的调节,避免了Cl-、NO3-等杂质离子的引入。通过新的复合工艺制备得到了适用于高温流态化床生产的前驱体粉末,最终制备得到钴含量质量分数8%的WC-Co纳米复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WC co复合 喷雾转换法
原文传递
预烧结对低压烧结WC-Co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晓艳 付军 +2 位作者 魏崇斌 王海滨 刘雪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921,共6页
采用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10%Co,在1250、1300、1350、1380℃进行预烧结处理,得到的预烧结块体在1450℃、5 MPa氩气条件下进行低压二次烧结;分析对比了预烧结块体和二次烧结块体的显微组织,并对二次烧结合金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 采用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10%Co,在1250、1300、1350、1380℃进行预烧结处理,得到的预烧结块体在1450℃、5 MPa氩气条件下进行低压二次烧结;分析对比了预烧结块体和二次烧结块体的显微组织,并对二次烧结合金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预烧结块体经低压二次烧结后,可有效抑制晶粒异常长大现象,二次烧结后合金具有高的断裂韧性,最高值达16.1MPa·m-1/2.在1 350、1 380℃下预烧结块体经低压二次烧结后均具有均匀的合金组织,其中经过1380℃预烧结块体横向断裂强度为326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WC-10% co复合 预烧结 低压烧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连续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羊建高 吕健 +2 位作者 朱二涛 陈颢 郭圣达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23-27,107,共6页
传统方法制备超细WC-Co混合料工艺过程复杂,制备的粉末成分及粒度分布不均匀,晶粒较粗,生产成本高.本研究采用连续还原碳化法,以偏钨酸铵、醋酸钴、热解碳源等为原料,在喷雾干燥、连续还原碳化系统中进行实验,对短流程制备工艺进行了探... 传统方法制备超细WC-Co混合料工艺过程复杂,制备的粉末成分及粒度分布不均匀,晶粒较粗,生产成本高.本研究采用连续还原碳化法,以偏钨酸铵、醋酸钴、热解碳源等为原料,在喷雾干燥、连续还原碳化系统中进行实验,对短流程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喷雾结晶、低温还原碳化制备出纳米级WC-Co复合粉.研究结果表明:在900℃温度下,碳化反应完全,制得的WC-Co复合粉晶粒度小于100 nm.连续还原碳化法制备粉末的工艺流程短,易于实现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C-co复合 喷雾结晶 连续还原碳化 短流程 产业化
下载PDF
WC/Co纳米复合粉质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涛 《硬质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9-227,共9页
本文探讨了喷雾转换法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生产工艺特点、粉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超细合金中的应用效果。各方面的实验数据表明:WC/Co复合粉中WC碳化完全、粒度细而均匀,钨钴元素达到分子级均匀混合,Co对WC形成纳米级包覆,粉末颗粒... 本文探讨了喷雾转换法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生产工艺特点、粉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超细合金中的应用效果。各方面的实验数据表明:WC/Co复合粉中WC碳化完全、粒度细而均匀,钨钴元素达到分子级均匀混合,Co对WC形成纳米级包覆,粉末颗粒外形多呈球状,球体由部分合金化的WC/Co粒子聚合而成,粒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烧结颈,其亚晶尺寸在100nm以下。复合粉经强化球磨后制取的超细合金较传统工艺制备的合金的WC相晶粒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更高的使用寿命。即使不添加抑制剂,复合粉制备的合金仍具有晶粒细而均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复合 喷雾转换法 超细硬质合金
原文传递
喷雾干燥与低温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晶WC-Co复合粉末 被引量:14
6
作者 吕健 羊建高 +3 位作者 陈颢 郭圣达 戴煜 朱二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5-839,共5页
传统的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通常是将超细WC粉和Co粉在高能球磨机中进行研磨破碎得到,粉末形状不规则,成分、粒度分布不均匀,容易掺杂,难于满足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以偏钨酸铵(AMT)、可溶性钴盐、有机碳源为原材料,采用喷雾干燥... 传统的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通常是将超细WC粉和Co粉在高能球磨机中进行研磨破碎得到,粉末形状不规则,成分、粒度分布不均匀,容易掺杂,难于满足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以偏钨酸铵(AMT)、可溶性钴盐、有机碳源为原材料,采用喷雾干燥、煅烧、低温还原碳化工艺制备纳米晶 WC-Co 复合粉末。对粉末进行碳含量、氧含量、松装密度测定以及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WC-Co复合粉末外观多呈空壳球形骨架结构, Co对WC晶粒形成纳米级包覆,各成分分布均匀,一次颗粒尺寸在100~200 nm之间。粉末具有流动性好、晶粒细小且均匀等特点,适用于制备超细硬质合金,在堆焊和喷涂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WC—co复合 喷雾干燥 低温还原碳化
下载PDF
超细WC-Co复合粉的原位反应合成及烧结致密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崇斌 宋晓艳 +3 位作者 赵世贤 张立 刘雪梅 刘文彬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 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 nm的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的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 nm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为2 464 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的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 94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还原碳化 WC-co复合 超细WC-co硬质合金
下载PDF
复合添加晶粒长大抑制剂对WC-Co复合粉烧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军 宋晓艳 +4 位作者 魏崇斌 刘雪梅 王海滨 高杨 王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8-1934,共7页
在超细WC-Co复合粉中复合添加不同含量的晶粒长大抑制剂VC和Cr3C2,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粉末及硬质合金的物相组成,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硬质合金的形貌,研究不同含量的晶粒长大抑制剂对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 在超细WC-Co复合粉中复合添加不同含量的晶粒长大抑制剂VC和Cr3C2,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粉末及硬质合金的物相组成,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硬质合金的形貌,研究不同含量的晶粒长大抑制剂对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晶粒长大抑制剂的增加,晶粒异常长大现象消失,晶粒细小均匀;同时发现在WC-Co复合粉中VC的增加可以快速提高硬质合金的硬度,而适量的Cr3C2可以有效提高硬质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晶粒长大抑制剂 超细WC-co复合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晶WC-10Co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烧结行为及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曹顺华 李炯义 +1 位作者 林信平 李元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03-1707,共5页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的纳米晶WC-10Co复合粉末的真空烧结特征,分析了孔隙度、显微硬度与烧结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考察了改性ZrO2纳米粉体对烧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325℃,15min的烧结条件下,样品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8.6%;显微硬度随着烧...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的纳米晶WC-10Co复合粉末的真空烧结特征,分析了孔隙度、显微硬度与烧结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考察了改性ZrO2纳米粉体对烧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325℃,15min的烧结条件下,样品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8.6%;显微硬度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和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1325℃烧结15min条件下,合金的最大硬度为22950MPa;改性ZrO2纳米粉体既有利于晶粒长大的控制,同时又有利于材料致密化的进行,可以显著的提高烧结合金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硬质合金 烧结:晶粒长大抑制剂 WC-10co复合
下载PDF
高性能再生硬质合金的短流程回收制备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瑶 刘雪梅 +3 位作者 宋晓艳 魏崇斌 王海滨 王西龙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40,共8页
以WC-16%Co(质量分数)废旧硬质合金块体为原料,采用氧化-原位还原碳化的方法对其进行回收制备再生WC-16%Co复合粉,并对再生复合粉进行低压烧结制备再生硬质合金块体材料.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氧化物粉末和炭黑发生原位还原碳化反应的温度... 以WC-16%Co(质量分数)废旧硬质合金块体为原料,采用氧化-原位还原碳化的方法对其进行回收制备再生WC-16%Co复合粉,并对再生复合粉进行低压烧结制备再生硬质合金块体材料.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氧化物粉末和炭黑发生原位还原碳化反应的温度范围,采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原料粉末中配C量对再生复合粉和再生硬质合金的物相组成、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并对再生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原料粉中配C量的增加,再生复合粉中的Co6W6C相逐渐减少,总C和游离C含量增加;当配C量为16.60%时,可制备出化学成分符合原生WC-16%Co复合粉要求的再生复合粉,经低压烧结可得到物相纯净,断裂韧性达到23.05 MPa·m1/2,横向断裂强度达到4020 MPa的高性能再生硬质合金;再生硬质合金的Co相分布是否均匀,对再生硬质合金的综合性能优良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硬质合金回收 配C量 WC—co复合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氧化‐还原碳化法回收再生高性能硬质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瑶 宋晓艳 +4 位作者 刘雪梅 魏崇斌 王海滨 王西龙 付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72-3176,共5页
以废旧WC-Co硬质合金为原料,采用氧化和原位还原碳化的短流程方法合成再生WC-Co复合粉末,随后对再生复合粉低压烧结得到再生硬质合金。利用XRD、SEM和TEM等对再生复合粉和再生硬质合金的物相和显微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系统研究了原... 以废旧WC-Co硬质合金为原料,采用氧化和原位还原碳化的短流程方法合成再生WC-Co复合粉末,随后对再生复合粉低压烧结得到再生硬质合金。利用XRD、SEM和TEM等对再生复合粉和再生硬质合金的物相和显微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系统研究了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再生复合粉和再生合金的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配碳量为16.60%时制备的再生WC-16%Co(质量分数,下同)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为24.80 MPa·m1/2、横向断裂强度达到3860MPa,并且分析了再生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回收 WC-co复合 配碳量 烧结
原文传递
原位合成复合粉制备超细WC-Co硬质合金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圣达 鲍瑞 +4 位作者 刘亮 杨平 易健宏 羊建高 陈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77-3982,共6页
以偏钨酸铵、可溶钴盐、可溶碳源为原料,经喷雾转化、煅烧、低温还原碳化制备超细晶WC-Co复合粉;采用同样成分配比及工艺,在煅烧后增加短时球磨工艺,制备出另一种超细晶WC-Co复合粉;分别以2种复合粉为原料,用放电等离子直接烧结制备超细... 以偏钨酸铵、可溶钴盐、可溶碳源为原料,经喷雾转化、煅烧、低温还原碳化制备超细晶WC-Co复合粉;采用同样成分配比及工艺,在煅烧后增加短时球磨工艺,制备出另一种超细晶WC-Co复合粉;分别以2种复合粉为原料,用放电等离子直接烧结制备超细WC-Co硬质合金。采用SEM、XRD、钴磁仪、矫顽磁力计、维氏硬度计等对复合粉形貌、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未短时球磨的粉末呈现出球形结构,WC颗粒被Co相粘结在一起,可观察到烧结颈并有异常长大晶粒,经过短时球磨工序制备的粉末为分散颗粒,2种粉末中Co相同时以fcc与hcp的结构存在,粉末WC晶粒尺寸约为0.26μm;未短时球磨的粉末制备的合金存在少量孔隙,致密度较低,有异常长大晶粒。短时球磨能有效提高粉末颗粒的分散性,减少烧结体中的显微组织缺陷,制备的合金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复合 烧结特征 短时球磨 孔隙 机械性能
原文传递
抑制剂对WC-Co硬质合金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学政 王海滨 +2 位作者 刘雪梅 杨涛 宋晓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3-818,共6页
利用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合成的超细WC-12Co复合粉末作为原料,分别添加1.0wt%晶粒长大抑制剂即VC、Cr3C2和Nb C,经团聚造粒和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了超细结构的硬质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晶粒长大抑制剂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物相、硬... 利用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合成的超细WC-12Co复合粉末作为原料,分别添加1.0wt%晶粒长大抑制剂即VC、Cr3C2和Nb C,经团聚造粒和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了超细结构的硬质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晶粒长大抑制剂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物相、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晶粒长大抑制剂涂层相比,添加1.0wt%VC或Cr_3C_2制备的硬质合金涂层中WC颗粒的平均尺寸降低了约49%,涂层硬度明显提高,磨损速率降低了约52%~55%。添加1.0wt%Nb C对制备涂层中WC颗粒尺寸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o粘结相中由于形成了(W,Nb)C化合物,其耐蚀性获得显著提高,但该化合物脆性大,导致涂层耐磨性不及添加VC和Cr3C2制备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长大抑制剂 超细WC-co复合 硬质合金涂层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纳米及亚微米复合粉添加对超粗晶硬质合金晶粒长大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建龙 刘雪梅 +3 位作者 宋晓艳 王海滨 刘兴伟 侯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2-558,共7页
在粗颗粒WC/Co混合粉末中分别添加平均粒径为100、250、400nm的WC-8Co复合粉,经球磨混合压坯后在不同温度进行Ar气保护烧结。针对烧结块体的形貌、晶粒尺寸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复合粉添加对不同烧结阶段WC晶粒长大的影响机理。... 在粗颗粒WC/Co混合粉末中分别添加平均粒径为100、250、400nm的WC-8Co复合粉,经球磨混合压坯后在不同温度进行Ar气保护烧结。针对烧结块体的形貌、晶粒尺寸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复合粉添加对不同烧结阶段WC晶粒长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WC/Co混合粉中加入纳米和亚微米复合粉末均可制备得到超粗晶硬质合金,且添加纳米复合粉烧结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达到9.3μm。烧结初期,纳米和亚微米复合粉通过增加混合粉末的表面能而有效促进WC晶粒长大;当达到液相烧结温度时,添加纳米复合粉的烧结块体中,由于小晶粒具有更大的溶解驱动力,促使小晶粒溶解并在周围大晶粒表面析出,进一步增大烧结块体的晶粒尺寸;添加亚微米复合粉的块体中,小晶粒WC呈集中分布,使其溶解驱动力较小,且析出主要发生在周围细小晶粒之间,达到溶解析出动态平衡,从而使烧结块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增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复合 超粗晶硬质合金 表面能 晶粒长大
原文传递
超细WC-Co复合粉制备及快速烧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崇斌 宋晓艳 +2 位作者 王社权 温光华 陈响明 《硬质合金》 CAS 201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超细WC-Co复合粉是制备高性能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复合粉的制备技术。本文综述了其中的喷雾转换工艺法、化学沉淀法、原位还原碳化法、化学气相反应合成法和机械合金化法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同时简要介... 超细WC-Co复合粉是制备高性能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复合粉的制备技术。本文综述了其中的喷雾转换工艺法、化学沉淀法、原位还原碳化法、化学气相反应合成法和机械合金化法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同时简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快速烧结技术的原理,以及这些新型的快速烧结技术制备的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快速烧结技术在硬质合金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复合 快速烧结技术 硬质合金
原文传递
VC,Cr_3C_2对WC-Co纳米粉烧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晓亮 邵刚勤 +2 位作者 段兴龙 张国强 张卫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研究了WC-10Co纳米复合粉的热压烧结,确定合理的烧结温度为1360℃.在纳米WC-10Co复合粉中分别掺杂1.0%VC和1.0%Cr3C2(质量分数),根据烧结体的断裂强度、洛氏硬度等性能和断口形貌,研究了晶粒生长抑制剂VC,Cr3C2对纳米复合WC-10Co粉末... 研究了WC-10Co纳米复合粉的热压烧结,确定合理的烧结温度为1360℃.在纳米WC-10Co复合粉中分别掺杂1.0%VC和1.0%Cr3C2(质量分数),根据烧结体的断裂强度、洛氏硬度等性能和断口形貌,研究了晶粒生长抑制剂VC,Cr3C2对纳米复合WC-10Co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WC-10Co复合粉掺杂1.0%VC或1.0%Cr3C2,在1 360℃烧结,可以得到晶粒度小于300nm的整体性能较好的超细WC-Co硬质合金,掺杂1.0%VC抑制晶粒生长的效果要好于掺杂1.0%Cr3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WC-co复合 热压烧结 晶粒生长抑制剂 硬质合金
下载PDF
WC-Co复合粉形貌遗传特性及粒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圣达 羊建高 +2 位作者 朱二涛 陈颢 吕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0-1334,共5页
以偏钨酸铵、可溶钴盐、有机碳为原料,经喷雾转化、煅烧、低温还原碳化制备WC-Co复合粉。对前驱体、复合粉物相组成、WC晶粒度、微观形貌、平均粒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粉由WC和Co两相组成,WC晶粒度约为60 nm;前驱体粉末呈空... 以偏钨酸铵、可溶钴盐、有机碳为原料,经喷雾转化、煅烧、低温还原碳化制备WC-Co复合粉。对前驱体、复合粉物相组成、WC晶粒度、微观形貌、平均粒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粉由WC和Co两相组成,WC晶粒度约为60 nm;前驱体粉末呈空壳球形结构,部分颗粒破裂;经煅烧后,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再经还原碳化处理,颗粒表面产生大量孔隙,形貌与前驱体相似,具有很好的形貌结构遗传特性;复合粉平均粒度比前驱体略有减小且粒度分布更窄;溶液浓度、给料速度越大,离心转速越小,则平均粒度越大;进气温度对粒度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钴前驱体 WC-co复合 形貌遗传特性 空壳球形结构 粒度分布
原文传递
直接碳化与煅烧-碳化工艺对WC-Co复合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二涛 羊建高 +3 位作者 郭圣达 邓军旺 谭兴龙 吕健 《硬质合金》 CAS 2014年第2期77-85,共9页
以偏钨酸铵、醋酸钴、裂解碳为原料,配置成料浆,通过喷雾干燥-氢气还原碳化(简称直接碳化法)和喷雾干燥-氮气煅烧-氢气还原碳化(简称煅烧-碳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对两种工艺制备粉末的性能和形貌进行对比,发现直接碳化法制备... 以偏钨酸铵、醋酸钴、裂解碳为原料,配置成料浆,通过喷雾干燥-氢气还原碳化(简称直接碳化法)和喷雾干燥-氮气煅烧-氢气还原碳化(简称煅烧-碳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对两种工艺制备粉末的性能和形貌进行对比,发现直接碳化法制备的WC—Co复合粉的颗粒在10-100wm、平均粒度在50μm,大部分球形壳破裂,粉末仍然保持球形骨架,粉末松装密度小、流动性差;煅烧-碳化法制备的WC—Co复合粉末的颗粒度在10-50μm、平均颗粒度25μm,粉末球形度高、流动性好。将两种工艺制备的粉末制成YG6合金,对比发现直接碳化法得到WC—Co复合粉制备成的硬质合金硬度高、晶粒度小、密度高、孔隙度低、致密度高;将两种工艺制备的粉末进行热喷涂,发现煅烧-碳化法制备的粉末热喷涂时,涂层表面致密度高、WC保留率高、硬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转换法 直接碳化法 煅烧-碳化法 WC—co复合 硬质合金 热喷涂
原文传递
WC-Co复合粉的喷雾造粒及松装密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海滨 宋晓艳 +3 位作者 刘雪梅 付军 魏崇斌 高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41-3248,共8页
利用短流程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其平均粒径为300 nm,对此复合粉进行喷雾造粒以制备具有超细结构的热喷涂粉末。采用标准漏斗法测量造粒粉末的松装密度,并利用SEM观察其形貌与结构,结合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研究... 利用短流程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其平均粒径为300 nm,对此复合粉进行喷雾造粒以制备具有超细结构的热喷涂粉末。采用标准漏斗法测量造粒粉末的松装密度,并利用SEM观察其形貌与结构,结合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研究料浆成分、喷雾干燥温度及初始粉末粒径对造粒粉末松装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料浆固含量最高可达70%(质量分数),此时造粒粉末松装密度达到2.31 g/cm3;随粘结剂含量的增高,造粒粉末松装密度先增高后降低,最佳含量为2.5%(质量分数);分散剂最佳含量为1%~2%(质量分数);干燥温度显著影响造粒粉末形貌结构及松装密度,最佳温度为150℃;喷雾造粒粉末的最高密度实质上取决于初始粉末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WC-co复合 原位合成 喷雾造粒 松装密度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carbon content of WC-6%Co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s prepared using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被引量:5
20
作者 Sheng-da GUO Rui BAO +2 位作者 Ping YANG Liang LIU Jian-hong Y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22-728,共7页
Pure WC-6%Co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low-temperature method.The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 on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composite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s of heat-treat... Pure WC-6%Co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low-temperature method.The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 on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composite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s of heat-treatment parameter on carbon content of composite powder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of SEM and XRD revealed that the carbon decomposing from glucose was more active than carbon black.Therefore,WC-Co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s could be synthesized at 900°C for 1 h under a hydrogen atmosphere.The individual WC grains were bonded together into a long strip under the action of cobalt.The results of carb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otal carbon conten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800-1000°C.Moreover,the total carbon content and the compounded carb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rate of H2 in the range of 1.1-1.9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6%co composite powder carbon source heat-treatment parameter carbon content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