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优SRV的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簇间距优化设计 被引量:33
1
作者 任岚 林然 +1 位作者 赵金洲 吴雷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9,共11页
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大小对页岩气藏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簇间距设计将导致分簇主裂缝之间的改造区重叠,降低压裂改造效率;而过大的簇间距设计则会在主裂缝之间产生未改造区,影响储层的动用程度。目前的簇间距优... 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大小对页岩气藏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簇间距设计将导致分簇主裂缝之间的改造区重叠,降低压裂改造效率;而过大的簇间距设计则会在主裂缝之间产生未改造区,影响储层的动用程度。目前的簇间距优化设计主要基于静态模式下进行且以储层潜在改造区为目标,没有发展与实际压裂过程相吻合并以动态储层改造体积(SRV)为目标的簇间距设计方法。为此,考虑裂缝扩展、压裂液滤失和应力干扰相互耦合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分簇裂缝扩展下的动态SRV计算模型,以最优SRV为体积压裂设计的目标,对簇间距进行优化设计。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焦石坝页岩气田开展了簇间距优化实例应用,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影响最优簇间距的关键地质工程参数,并针对该气田南、北不同区块不同地质特征,分别绘制了最优簇间距设计参考图版。结论认为,所建立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方法对改善目前分簇射孔的盲目性、指导页岩气藏体积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分段压裂 簇间距 储集层 改造体积 数学模型 最优化方法 四川盆地 焦石坝页岩气田
下载PDF
页岩储集层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应用现状及认识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志恒 郑有成 +2 位作者 范宇 宋毅 郭兴午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9-504,共6页
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能增加页岩储集层压裂裂缝复杂程度,提高簇间动用率,是有效改造页岩储集层的核心技术。对北美页岩气区块和中国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区块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技术原理提出了几点认识:... 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能增加页岩储集层压裂裂缝复杂程度,提高簇间动用率,是有效改造页岩储集层的核心技术。对北美页岩气区块和中国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区块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技术原理提出了几点认识:段内多簇压裂应与井间距合理匹配,并配套采用暂堵转向技术和限流射孔技术,增大射孔簇簇效率,促进裂缝均匀扩展,提高段内多簇压裂改造效果;北美页岩气区块采用段内多簇压裂技术增产,实现了页岩储集层高效开采,川南页岩气区块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技术起步较晚,目前在300~400 m井间距下主要开展了段内为6~8簇压裂现场试验;为了降低压裂成本、提高作业时效,长段多簇压裂将是实现效益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随着段内簇数不断增加,射孔技术、暂堵转向技术、射孔簇数与施工参数合理匹配等方面面临新挑战,亟需进一步研究,从而形成适合不同地区地质工程特征的段内多簇压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储集层 水平井 段内多簇压裂技术 井间距 簇数 簇间距 压裂施工参数 配套技术
下载PDF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许松 鲁艳辉 +5 位作者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控制效果 丛间距 作用距离
下载PDF
致密气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关键参数优选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百烈 周建良 +2 位作者 曹砚锋 金衍 张滨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0,157,共4页
针对致密气藏压裂效果差的问题,综合考虑排量、射孔摩阻、压裂后生产数据等参数,运用弹性力学方法,建立诱导应力计算模型。结合实际井数据,优选了簇间距、射孔数、射孔位置等参数。结果表明:簇间距的选取受施工净压力与地应力差的限制;... 针对致密气藏压裂效果差的问题,综合考虑排量、射孔摩阻、压裂后生产数据等参数,运用弹性力学方法,建立诱导应力计算模型。结合实际井数据,优选了簇间距、射孔数、射孔位置等参数。结果表明:簇间距的选取受施工净压力与地应力差的限制;单段总射孔数受排量、地应力差的影响,单簇射孔数与簇数需根据实际条件调节;最佳射孔位置为含气量高、天然裂缝发育、地应力差较低的区域。该文对致密气藏现场选取合理射孔参数,提高压裂效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分段多簇压裂 诱导应力 簇间距 射孔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欢 尹俊禄 王博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簇间距是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储层水力压裂增产效果,沟通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形成复杂缝网,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缝网压裂的簇间距优化问题。通过建立均质各向同性储层内三维水... 簇间距是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储层水力压裂增产效果,沟通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形成复杂缝网,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缝网压裂的簇间距优化问题。通过建立均质各向同性储层内三维水力裂缝的诱导应力差模型,从降低应力影效应的不利影响和利用应力影效应的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别建立了最小簇间距优化模型和最大改造体积簇间距优化模型,结合裂缝转向机理确定最优簇间距优化原则。研究结果表明:(1)裂缝偏转角度越小,最小簇间距增大;(2)储层改造体积随着簇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改造体积最大值所对应的簇间距即为最优簇间距;(3)同一裂缝流体压力条件下,主应力转向角度变化对最大改造体积簇间距的影响小。综合最小簇间距模型和最大改造体积簇间距模型,可以得出最优簇间距,该方法为低渗透储层缝网压裂时的裂缝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低渗透储层 多簇压裂 缝网压裂 诱导应力 改造体积 裂缝偏转角 簇间距 优化方法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水力压裂簇间距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守江 郑恒 +2 位作者 穆景福 乔红军 张永飞 《油气井测试》 2017年第3期5-9,14,共6页
为解决水力压裂簇间距优化问题,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建立了3D裂缝扩展模型来模拟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以此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裂缝扩展过程中诱导应力场的干扰作用。研究发现,裂缝扩展过程中在裂缝... 为解决水力压裂簇间距优化问题,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建立了3D裂缝扩展模型来模拟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以此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裂缝扩展过程中诱导应力场的干扰作用。研究发现,裂缝扩展过程中在裂缝附近会产生应力转向区,簇间距过密会导致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中间裂缝的扩展受到抑制;而较大的簇间距会使得应力转向区范围过小,不利于地层中缝网的形成。以W5致密气藏为对象,分别就簇间距为20 m、30 m、40 m和50 m四种簇间距条件下的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应力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簇间距小于40 m时,受边部裂缝扩展影响,中间裂缝在扩展过程中受到明显限制;当裂缝簇间距大于40 m时,裂缝能够自由扩展,但是形成的应力转向区较小,不利于在地层中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综合裂缝扩展几何形态和应力转向的影响,确定W5致密气藏最优簇间距为40 m,采用分段多簇压裂工艺在地层中形成复杂裂缝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扩展 簇间距 应力转向 水力压裂 致密气
下载PDF
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压裂一体化动态评估--以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沈骋 吴建发 +1 位作者 付永强 曾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的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为厘清页岩气井水平段及压裂长度增加带来的气井产能动态影响,以川南地区的长宁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336口气井为研究对象,采...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的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为厘清页岩气井水平段及压裂长度增加带来的气井产能动态影响,以川南地区的长宁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336口气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影响气井效益开发的靶体、压裂、排采生产一体化动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产气井具有靶体钻遇率大于70%、钻遇长度大于1200 m的特征,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可保障高靶体钻遇率进而保障产量;②流体压力降和孔眼摩阻会削弱施工作业强度,严重影响压裂效果,采用低黏压裂液和差异化射孔工艺可有效克服该难题;③前序段“相对低排量+相对密簇距”、后序段“相对高排量+相对大簇距”可实现有效改造,并能解决邻井长期生产带来的影响;④跟端和趾端垂深差异较大易造成井底积液,严重影响前序压裂段簇效率和产量,跟趾端垂深差异在±300 m、斜率在±0.15内有利于气井高产。结论认为,长水平段压裂是气井一体化动态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长宁区块最优水平段压裂长度为2200 m左右,研究成果为后续川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长水平井段 压裂 一体化动态评估 簇间距 垂深差异 最优压裂段长 规模效益开发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簇间应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常鑫 程远方 +2 位作者 时贤 韩修廷 唐梅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缝间应力干扰的存在使得裂缝的延伸和形态异常复杂,如何确定合理的射孔簇间距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断裂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水平井分段压裂多簇...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开发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的重要技术措施,而缝间应力干扰的存在使得裂缝的延伸和形态异常复杂,如何确定合理的射孔簇间距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断裂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水平井分段压裂多簇同步扩展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储层特性和压裂施工参数对缝间应力干扰程度以及多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模拟计算表明:每条张开裂缝都会对邻近裂缝产生一附加应力场,在其作用下各射孔簇裂缝形态和扩展路径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内侧裂缝由于受两侧裂缝诱导应力的叠加作用,裂缝发育受到强烈的抑制;射孔簇间距、弹性模量、压裂液排量和黏度等对各簇裂缝形态影响显著,而射孔密度的影响较小。现场应用表明,本文所建水平井分段压裂多簇同步扩展流固耦合模型对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簇间距 流固耦合
下载PDF
玛北油田玛2井区地质特征及开发措施分析
9
作者 赵号晋 白佳帅 +2 位作者 王立伟 雷声 陈玉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玛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水平井出现压力下降快、日产量低、含水下降慢、压裂液返排率高和排液时间长等问题,且南北区域产量差异大,新投水平井井筒异常比例高于老井。在充分掌握玛2井区砂体分布、沉积特征、储层物性、...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玛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水平井出现压力下降快、日产量低、含水下降慢、压裂液返排率高和排液时间长等问题,且南北区域产量差异大,新投水平井井筒异常比例高于老井。在充分掌握玛2井区砂体分布、沉积特征、储层物性、裂缝特征等基础地质资料背景下,开展水平井开发措施研究,评价影响玛2井区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对比分析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油层缝网扩展规律。先导试验区开发效果较明显,南区5口典型井平均日产油16.32m^(3)/d,北区5口典型井平均日产油15.47m^(3)/d,南区典型井的裂缝规模、有效改造体积更大。同时开发措施仍需进一步改进,包括优化水平井压裂开发簇数和簇间距、水平井段簇优化及施工参数优选等。玛2井区具有开展小井距开发试验的基础,建议井距在150~200m,水平段长在1400m左右,簇间距在2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压裂 裂缝特征 缝网扩展规律 簇间距 井距 有效改造体积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改造井距和簇间距优化研究
10
作者 马泽元 胥云 +2 位作者 翁定为 郭英 鄢雪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为研究页岩油水平井最优井距和簇间距的工程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地质特征,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流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的复杂缝网扩展,依据全缝长频率分布优化井距。采用非结构化数值模... 为研究页岩油水平井最优井距和簇间距的工程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地质特征,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流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簇间距条件下的复杂缝网扩展,依据全缝长频率分布优化井距。采用非结构化数值模型预测水平井的生产动态,确定产量最高的分段分簇方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采用缝长累积频率分布中P90值对应的缝长作为水平井井距,有助于提高复杂缝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簇间距缩小到3∼5 m时建议水平井井距为200 m左右;簇间距从15 m缩小到3 m,支撑裂缝总表面积提高108%,同时体积改造程度提高142%;对于目标储层,簇间距从15 m缩小到3 m,投产3 a累产油量增加75.91%;采用3 m簇间距方案无法满足经济效益的需求,建议以5 m作为簇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改造 长7储层 井距 簇间距 页岩油
下载PDF
石嘴山矿区6煤层水平井多级压裂簇间距优化分析
11
作者 赵宇星 李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通过对石嘴山矿区6煤层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运用COMET3煤层气储层模拟软件对MY2、MY4两口井6煤层排采数据历史拟合,建立6煤层水平井水力多级压裂簇间距模拟模型。分别模拟6煤层20、40、60、80、100 m这5种压裂簇间距10 a产能潜力,分析... 通过对石嘴山矿区6煤层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运用COMET3煤层气储层模拟软件对MY2、MY4两口井6煤层排采数据历史拟合,建立6煤层水平井水力多级压裂簇间距模拟模型。分别模拟6煤层20、40、60、80、100 m这5种压裂簇间距10 a产能潜力,分析水力压裂簇间距对水平井产气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石嘴山矿区6煤层水平井水力多级压裂簇间距为60~80 m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簇间距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簇参数优化及应用以延长探区山西组陆相页岩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沛 吴金桥 +5 位作者 刘安邦 张锋三 李珮 郭庆 罗攀 张磊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延长探区陆相页岩具有岩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及脆性矿物含量低的特点,其针对性的压裂技术还不成熟,关键参数设计还在探索阶段。以延长探区山西组陆相页岩为研究目标,建立了水平井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基于岩石力学实验及井震监测数据,使... 延长探区陆相页岩具有岩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及脆性矿物含量低的特点,其针对性的压裂技术还不成熟,关键参数设计还在探索阶段。以延长探区山西组陆相页岩为研究目标,建立了水平井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基于岩石力学实验及井震监测数据,使用全三维裂缝扩展模型,对不同品质储层进行了差异化分簇参数优选。试验表明,缩短簇间距及增加簇数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支撑裂缝总面积,储层品质越好,依靠增加簇数的增产效果越显著;一定段长内,簇数越多,缝长越短,裂缝扩展的差异性加剧,降低射孔数的限流压裂可以有效改善裂缝的非均匀扩展。使用差异性分簇射孔压裂方法,对现场7口页岩气井进行了压裂指导,其中3口井已完成试气,平均无阻流量为6×10^(4)m^(3)/d,产量较之前提高3倍。该研究为延安地区后续陆相页岩气井的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水平井 山西组 簇间距
下载PDF
延长油田陆相页岩体积压裂SRV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攀 张磊 +4 位作者 钟亚军 贺沛 穆景福 郭兴 王仙仙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储层改造体积(SRV)是衡量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的重要指标,簇间距和排量是影响SRV的重要设计参数。为评价延长陆相页岩压裂的储层改造体积,优化压裂簇间距,基于岩石力学理论,使用山1、长7页岩基本物性和常用压裂参数,计算了不同储层类型的SR... 储层改造体积(SRV)是衡量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的重要指标,簇间距和排量是影响SRV的重要设计参数。为评价延长陆相页岩压裂的储层改造体积,优化压裂簇间距,基于岩石力学理论,使用山1、长7页岩基本物性和常用压裂参数,计算了不同储层类型的SRV大小。结果表明,簇间距增大SRV增大,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SRV不再变化,簇间距增大易在簇间形成未改造区域;簇间距减小导致SRV重叠,使得总体SRV减小,当各簇的SRV区域刚好接触而不重叠时,簇间距最佳。液体黏度越小,储层渗透性越强,对SRV有增强的作用;但液体黏度越小滤失越强,裂缝尺寸也越小,对SRV也有减弱的作用,二者相互抵消。液体排量越大,SRV和层内SRV也越大,但增加的趋势减小。Ⅲ类储层簇间距为10~20 m,Ⅰ类和Ⅱ类储层簇间距约为20 m。研究结果对延长陆相页岩压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页岩 陆相页岩 体积压裂 SRV 簇间距 压裂优化
下载PDF
考虑天然裂缝条件下水平井压裂簇间距优化——以吉木萨尔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小东 张景臣 +3 位作者 王俊超 李恒 陈希 郭晓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位于中国准噶尔盆地东部,该示范区页岩油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大段多簇压裂试验中,为在密切割布缝设计工艺上优化簇间距,提高压裂改造体积,根据目标区块的地质资料和工程资料,采用水力压裂模拟和数值... 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位于中国准噶尔盆地东部,该示范区页岩油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大段多簇压裂试验中,为在密切割布缝设计工艺上优化簇间距,提高压裂改造体积,根据目标区块的地质资料和工程资料,采用水力压裂模拟和数值模拟的分析手段,建立一套考虑天然裂缝的簇间距优化方法,模拟密切割工艺下,不同簇间距和不同基质渗透率对改造效果和区域动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缩小簇间距,可减缓井底压力下降幅度,在页岩油渗透率为1×10^(-6)~1×10^(-5)μm^(2)时,簇间距设计不超过20 m,才能延缓压力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块页岩油的簇间距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页岩油 大段多簇 簇间距 天然裂缝 水力压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应用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不同簇间距压裂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衡峰 王刚 +3 位作者 刘博 储仿东 张彦斌 冯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37-142,12,共7页
微地震监测是定量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对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展示了松辽盆地致密油储层压裂微地震监测的两个实例。监测结果显示,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对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 微地震监测是定量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对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展示了松辽盆地致密油储层压裂微地震监测的两个实例。监测结果显示,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时的簇间距对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簇间距设计将导致分簇主裂缝之间的改造区重叠,降低压裂改造效率;而过大的簇间距设计则会在主裂缝之间产生未改造区,影响储层的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间距 微地震监测 压裂效果
下载PDF
东海低渗区压裂诱导应力分析及施工参数优化
16
作者 郭照越 孔祥伟 +2 位作者 陈峥嵘 甘洲 叶佳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58-63,共6页
考虑地层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等参数,基于位移不连续理论、弹性理论,建立了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以东海低渗21-X井为例,开展了Abaqus数值模拟,分析了射孔角度、射孔排量、簇间距对裂缝转向扩展和诱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簇间... 考虑地层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等参数,基于位移不连续理论、弹性理论,建立了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以东海低渗21-X井为例,开展了Abaqus数值模拟,分析了射孔角度、射孔排量、簇间距对裂缝转向扩展和诱导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簇间距的增大诱导应力增大,增大幅度呈平缓趋势,推荐簇间距为30~60 m;随着射孔排量增大,诱导应力差异系数范围逐渐增大,推荐射孔排量为5~6 m^(3)/min;当射孔角度为0°时,裂缝长度最长,随着射孔角度增大,裂缝逐渐形成双翼型转向裂缝,且转向特征逐渐明显,推荐射孔角度为0°~30°;当水力裂缝偏转角<90°或天然裂缝偏转角≤45°时,水力裂缝尖端诱导应力差较小,甚至为负,从而阻碍裂缝转向作用力较小,有利于形成复杂缝网,达到增产上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诱导应力 簇间距 射孔排量 射孔角度
下载PDF
泾河油田分段多簇压裂起裂机理分析及参数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新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29,共4页
泾河油田的大多数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水平井是获得产能的主要方法。采用常规单段压裂工艺,产量较低,因此开展了多簇压裂工艺研究。文中对多簇压裂起裂机理分析发现,在诱导应力作用下,破裂压力发生改变。在地层破裂阶段,迅速... 泾河油田的大多数储层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水平井是获得产能的主要方法。采用常规单段压裂工艺,产量较低,因此开展了多簇压裂工艺研究。文中对多簇压裂起裂机理分析发现,在诱导应力作用下,破裂压力发生改变。在地层破裂阶段,迅速提高排量,能够实现2簇同时破裂。通过分析多簇压裂影响因素,确定了泾河油田多簇压裂设计参数,包括簇间距、净压力、施工排量等。现场试验表明,泾河油田产量明显提高,多簇压裂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簇压裂 破裂压力 簇间距
下载PDF
基于套管保护的页岩气井压裂簇间距优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鑫 李军 +2 位作者 何龙 乔智国 张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日益成为制约页岩气高效开发的瓶颈,会严重影响压裂开发效果。为此,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诱导应力模型,计算了不同段簇间距下多级裂缝扩展对近井筒地应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 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日益成为制约页岩气高效开发的瓶颈,会严重影响压裂开发效果。为此,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诱导应力模型,计算了不同段簇间距下多级裂缝扩展对近井筒地应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多级压裂过程中段内裂缝逐级扩展使得地应力产生累积效应,使得后续压裂段近井筒地应力发生变化;裂缝间距越大,整个压裂段对附近地应力影响范围越大;减小簇间距使套管承受更均布的载荷,从而缓解套管变形的发生;现场应用段内多簇压裂工艺效果良好,在保证压裂效果的前提下未出现套管变形。研究结果对于解决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出现的套管变形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多级压裂 套管变形 簇间距 有限元
下载PDF
密切割分段压裂技术在CN区块的应用
19
作者 于洋 《化工管理》 2022年第21期57-59,共3页
CN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常规分段压裂后,存在压裂改造效果不理想、压后产量偏低且递减快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密集布缝的密切割分段体积压裂方式,在保障多条裂缝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扰的前提下,增加分段数、减少分段段长,缩短簇间距、增大射孔簇... CN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常规分段压裂后,存在压裂改造效果不理想、压后产量偏低且递减快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密集布缝的密切割分段体积压裂方式,在保障多条裂缝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扰的前提下,增加分段数、减少分段段长,缩短簇间距、增大射孔簇数,加大施工规模,使体积压裂后裂缝网格更复杂,从而有效提高页岩气水平井的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割 体积压裂 簇间距 改造效果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金洲 许文俊 +2 位作者 李勇明 蔡坤赤 徐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69,共7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分段多簇压裂 簇间距优化 位移不连续法 天然裂缝 破裂区域 波及区域 缝网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