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中PD-L1、CD8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阁 张娜娜 冷茹冰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CD8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获取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CD8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获取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组织中PD-L1、CD8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癌组织PD-L1、CD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CD8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PD-L1、CD8阳性表达率在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卡方检验Phi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PD-L1与CD8表达呈负相关(Phi=-0.496,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CD8表达下调,且该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有助于临床对宫颈癌患者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CD8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表型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杨 陈雨琪 +2 位作者 石通国 谭能姣 陈卫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2786-2794,共9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型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的92例胃癌组织[男58例,女34例;年龄M(Q_(1),Q_(3)),70(59,77)岁]及84例癌旁组织[男57例,女27例,年龄70(59,77)岁]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型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的92例胃癌组织[男58例,女34例;年龄M(Q_(1),Q_(3)),70(59,77)岁]及84例癌旁组织[男57例,女27例,年龄70(59,77)岁]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标本来自样本库中的28家医院,检测其白细胞分化抗原(CD)8、CD4、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人叉头盒蛋白P3(Foxp3)及共定位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亚群的表达水平。根据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最佳截断值将胃癌及癌旁组织分别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各免疫表型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CD8、CD4、TIM3和Foxp3阳性细胞百分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73%、1.39%、10.77%和2.44%;胃癌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M(Q_(1),Q_(3)),0.93(0.45,2.16)比0.31(0.09,0.86),P<0.001];CD8[4.92(2.34,8.80)比8.81(6.61,12.17),P<0.001]、CD4[4.79(1.77,11.36)比8.40(4.84,12.77),P=0.022]和TIM3[5.68(2.05,11.58)比7.07(3.13,11.43),P=0.338]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不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中TIM3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中CD4高表达、TIM3低表达和Foxp3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较差,其中CD4高、低表达组分别为29.3%、64.7%;TIM3高、低表达组分别为60.9%、30.4%;Foxp 3高、低表达组分别为64.3%、33.3%(均P<0.05)。胃癌组织中共定位CD8^(+)TIM3+TILs、CD4^(+)TIM3+TILs、CD8^(+)Foxp3^(+)TILs、CD4^(+)Foxp3^(+)TILs阳性细胞百分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86%、0.23%、0.08%、0.76%;胃癌组织中CD8^(+)Foxp3^(+)TILs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4高表达(HR=3.079,95%CI:1.350~7.024,P=0.008)、TIM3低表达(HR=0.428,95%CI:0.208~0.879,P=0.021)、Foxp3低表达(HR=0.288,95%CI:0.121~0.687,P=0.005)是胃癌患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白细胞分化抗原8 白细胞分化抗原4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人叉头盒蛋白P3 预后
原文传递
外周血CD4^(+)/CD8^(+)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刘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9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4^(+)/CD8^(+))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于我院体检的110名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4^(+)/CD8^(+))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于我院体检的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研究组的一般资料并测定其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测定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给予研究组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比较两组的CD4^(+)、CD8^(+)、CD4^(+)/CD8^(+),分析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的外周血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P<0.05)。11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预后不良18例,预后良好100例;预后不良患者的IL-17、IL-27水平及外周血CD8^(+)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外周血CD4^(+)、CD4^(+)/CD8^(+)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IL-27、外周血CD8^(+)为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CD4^(+)、CD4^(+)/CD8^(+)是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CD4^(+)/CD8^(+)可反映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其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 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 白细胞介素 初治涂阳肺结核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sCD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吴勤动 石益海 +1 位作者 朱永良 李茂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8-239,共2页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CD8(sCD8)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清sCD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血清sCD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呈正相关 (r=0 35 4 ,P <0 ...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CD8(sCD8)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清sCD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血清sCD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呈正相关 (r=0 35 4 ,P <0 0 5 ) ,与白蛋白 (A)水平呈负相关 (r=- 0 339,P <0 0 5 ) ,血清sCD8在Child -Pugh分级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血清sCD8水平增高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可溶性sCD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肝功能试验
下载PDF
蠕虫来源的LNFPⅢ对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和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5
作者 丁有权 任弘毅 +2 位作者 肖霞 李轩漾 齐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5,共7页
目的 探讨蠕虫来源的免疫调控性糖分子乳-N-岩藻五糖Ⅲ(lacto-N-fucopentaoseⅢ,LNFPⅢ)对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对此时... 目的 探讨蠕虫来源的免疫调控性糖分子乳-N-岩藻五糖Ⅲ(lacto-N-fucopentaoseⅢ,LNFPⅢ)对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对此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n=6)、mSNI手术组(n=6)、mSNI手术+牛血清白蛋白(BSA)组(n=12)和mSNI手术+LNFPⅢ组(n=12)。各组动物行右侧mSNI手术或者相应的假手术,根据实验分组腹腔注射BSA或LNFPⅢ与BSA的结合物。每组取6只大鼠进行足底试验、von Frey纤维试验、针刺试验和丙酮试验,测试手术前、后手术同侧和对侧大鼠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疼痛反应。制备mSNI手术+BSA组和mSNI手术+LNFPⅢ组手术后7d和14d(各组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的第3~第4腰椎(L3~4)脊髓节段冰冻切片,进行小胶质/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抗原簇分子11b(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 11b,CD11b)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成年大鼠mSNI后,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可显著缓解手术后急性诱导期(4/5d)和慢性转化期(7/8d和14/15d)中手术侧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机械和温度刺激诱发的病理性疼痛。同时,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抑制mSN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中术后7d小胶质/巨噬细胞以及术后7d和14d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 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能抑制成年大鼠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包括急性诱发和慢性转化)以及该过程中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LNFP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