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图象中薄云的去除方法 被引量:65
1
作者 赵忠明 朱重光 《环境遥感》 CSCD 1996年第3期195-199,T001,共6页
云覆盖是遥感图象处理中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如何有效地去除云的影响,为后续图象识别与分类奠定基础,是图象预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使用同态滤波进行去云处理方法,并分别对实际的卫星象片和航空象片进行处理,说明了方... 云覆盖是遥感图象处理中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如何有效地去除云的影响,为后续图象识别与分类奠定基础,是图象预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使用同态滤波进行去云处理方法,并分别对实际的卫星象片和航空象片进行处理,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象 薄云 去除法 图象处理
原文传递
全天空数字相机观测云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霍娟 吕达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采用带有鱼眼镜头的数字相机拍摄全天空图像 ,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分析 ,实现根据图像获取云量的目的。介绍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给出初步实验结果。结果表明 ,用目前分析图像所获取的算法计算云量 (与观测员记录相比 ) ,平均误差在1 5... 采用带有鱼眼镜头的数字相机拍摄全天空图像 ,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分析 ,实现根据图像获取云量的目的。介绍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给出初步实验结果。结果表明 ,用目前分析图像所获取的算法计算云量 (与观测员记录相比 ) ,平均误差在1 5%以内 ,结果的准确度受地面能见度影响较大 ,对能见度达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天空数字相机 数字图像处理 云量 气象观测 云遥感 能见度
下载PDF
基于GeoSOT网格的遥感影像云量信息精细描述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席福彪 程承旗 冯洋 《地理信息世界》 2014年第3期23-28,共6页
针对现有遥感影像缺乏精细化云量描述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eoSOT网格的遥感影像云量信息精细描述模型。模型建立了遥感影像与GeoSOT网格空间上的映射关系,通过记录每个网格内的影像是否含云,在一定精度上描述云在空间上的分布情... 针对现有遥感影像缺乏精细化云量描述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eoSOT网格的遥感影像云量信息精细描述模型。模型建立了遥感影像与GeoSOT网格空间上的映射关系,通过记录每个网格内的影像是否含云,在一定精度上描述云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和云量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精细地描述遥感影像云量信息,可实现对影像区域的云量高效检索,提高有云影像使用的效率和影像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云量信息
下载PDF
同步与数据缓冲系统的同步定时器
4
作者 龚德荣 罗秀芳 赵键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8,共8页
同步定时器是CDASS/DB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用高精度数字锁相环,精确地恢复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采集的原始云图数据的同步基准信息。数字锁相环由用高速器件组成的相位比较器和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滤波器构成,采用标准频率计数方式... 同步定时器是CDASS/DB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用高精度数字锁相环,精确地恢复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采集的原始云图数据的同步基准信息。数字锁相环由用高速器件组成的相位比较器和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滤波器构成,采用标准频率计数方式,完成对模拟太阳(SP)和数字太阳(SSD)的锁相及卫星上时钟频率测量等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 数据缓冲系统 同步定时器 卫星云图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的总云量——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同化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1
5
作者 王可丽 江灏 陈世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了解云的气候学特征 ,对于深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而良好的资料质量是其前提和保障。为了充分了解地面观测总云量、卫星反演总云量和资料同化总云量这三种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利用 1984— 1990年的青藏高原... 了解云的气候学特征 ,对于深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而良好的资料质量是其前提和保障。为了充分了解地面观测总云量、卫星反演总云量和资料同化总云量这三种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共性和差异 ,本文利用 1984— 1990年的青藏高原地面测站的总云量资料、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中的ISCCP C2总云量资料和NCEP NCAR再分析总云量资料 ,对比分析了三者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时空分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ISCCP C2总云量与地面观测总云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它们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空间分布形势相似、年变化和年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在量值上的差异主要源于探测手段的不同 ;NCEP NCAR再分析总云量在青藏高原地区有其固有的缺陷 ,除夏季之外在高原中部地区始终有一个异常的强高值中心 ,由此导致其对时空分布特征和量值的描述与ISCCP C2和地面观测值相差较大 ,因此在有关青藏高原的研究中不宜直接或单独使用NCEP NCAR再分析总云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总云量 地面观测 ISCCP-C2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空间分布 卫星反演
下载PDF
1961—2000年中国太阳辐射区域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文小航 尚可政 +2 位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樊文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4-561,共8页
利用中国122个辐射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地面辐射资料,同期729个气象站的逐日云量资料,分析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代际距平分布和变化。按照中国地理气候区域的特征并考虑年总辐射,将中国划分为5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分析了... 利用中国122个辐射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地面辐射资料,同期729个气象站的逐日云量资料,分析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代际距平分布和变化。按照中国地理气候区域的特征并考虑年总辐射,将中国划分为5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分析了各区近40a来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①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年曝辐量在1961—1990年之间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低值,以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降幅最明显;在1991—2000年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年曝辐量有回升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回升最显著,但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区总辐射近40a来下降率为:-1.24%/10a,-1.66%/10a,-1.60%/10a,-1.89%/10a和-1.93%/10a。②近40a来散射辐射年曝辐量除东北无明显变化外,南疆和青藏高原有降低趋势,而南方有略微增加趋势;通过对云量的分析发现西北地区低云量略增加,而其他地区低云量和总云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5区总云量近40a来下降率为:-2.99%/10a,-1.68%/10a,-3.10%/10a,-1.17%/10a和-1.01%/10a,低云量变化率为:-1.51%/10a,4.46%/10a,-1.47%/10a,-0.89%/10a和-0.75%/10a。最后对造成辐射长期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云量 中国
下载PDF
云贵高原近45年来日照及能见度变化及其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郑小波 罗宇翔 +3 位作者 段长春 ZHAO Tian-liang 陈娟 康为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2-998,共7页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184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和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的日照、云量、中低空水汽和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总云量、中低层大气水汽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有85%的台站出现日照...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184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和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的日照、云量、中低空水汽和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贵高原的总云量、中低层大气水汽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有85%的台站出现日照时数减少,减少量在12.2h.(10a)-1到173.7h.(10a)-1之间。Mann-Kendall检验的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减少的台站中有63.7%的站出现突变现象,突变发生的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发生在80~90年代,21世纪以来这种减少现象不明显。同时年平均能见度从60年代的34km下降到目前的27km。云量、高空水汽和能见度条件分析表明,高原对流层气溶胶和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日照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气候变化 日照 能见度 云量
下载PDF
用云遮系数法计算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小芳 陈青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由于测量日光温室墙体、后屋面的太阳辐射不方便,从而使不同天气条件下墙体的传热机制分析以及室内温度的预测较为困难。该文应用云遮系数法,计算了不同云量天气条件下到达日光温室内外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并进行了计算值与实测值相... 由于测量日光温室墙体、后屋面的太阳辐射不方便,从而使不同天气条件下墙体的传热机制分析以及室内温度的预测较为困难。该文应用云遮系数法,计算了不同云量天气条件下到达日光温室内外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并进行了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已知云量的条件下,可以运用云遮系数法计算日光温室内地面、墙体和后屋面太阳辐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太阳辐射 云量 云遮系数法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云量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伟 王式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1-658,共8页
利用我国35°N以北地区333个测站46年逐日地面观测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和温度资料,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云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内的总云量、低云量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35°N以北地区... 利用我国35°N以北地区333个测站46年逐日地面观测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和温度资料,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云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内的总云量、低云量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35°N以北地区东部总云量、低云量呈明显减少趋势,而西北区西部略有增加。降水量表现出西北区西部及东北区西部呈增加趋势,而东部呈减少趋势,其中西北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区东部近年来降水量明显减少,呈干旱化趋势。分析总云量和低云量与温度和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发现总云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低云量与气温呈弱的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总云量是制约我国北方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低云量则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云量 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中国北方水汽与云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3
10
作者 封彩云 王式功 +2 位作者 尚可政 杨德保 文小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中国35°N以北地区196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58个探空站逐日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的逐日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资料,分析了42a来中国北方各区水汽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以及降水量的年际变... 利用中国35°N以北地区196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58个探空站逐日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的逐日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资料,分析了42a来中国北方各区水汽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以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逐区讨论了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42a水汽质量分数有微弱的增加;水汽质量分数与云量、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水汽质量分数与云量、降水量的相关中,平均水汽质量分数与低云量、降水量的正相关最显著;云量与降水量的相关中,低云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这三种相关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春季最显著,秋、夏季次之,冬季最弱.沙区的各相关系数均低于非沙区的,说明荒漠化对空中水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沙尘暴多发的春季,这一影响就更显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质量分数 云量 降水量 相关 荒漠化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云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少勇 董安祥 贺红梅 《气象科技》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祁连山区4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云量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云量主要受副热带高压、中纬度经(纬)向环流、高原季风和太阳变... 利用祁连山区4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云量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云量主要受副热带高压、中纬度经(纬)向环流、高原季风和太阳变动影响。当副高面积增大,向北扩展,中纬度纬向环流增强,促使副热带高空锋区北移,冷暖空气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减少,反之云量增多;高原夏季风强(弱),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偏多(少);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高原近地面大气层易出现热低压,祁连山湿润下垫面和热低压结合,促使对流云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云量 影响因子
下载PDF
1961~2005年云贵高原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郑小波 王学锋 +1 位作者 罗宇翔 陈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7-664,共8页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9个日射站辐射和气候观测资料以及能见度观测资料等,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到达地表太阳总辐射量(以下简称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区年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于东部,丽...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9个日射站辐射和气候观测资料以及能见度观测资料等,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到达地表太阳总辐射量(以下简称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区年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于东部,丽江站最高(6207MJ·m-2·a-1),遵义站最低(3340MJ·m-2·a-1)。1961-2005年间,该区6个站的年总辐射呈年际或年代际变化,但无线性变化趋势(P〉0.1),其余3个站(蒙自、贵阳、遵义)的年总辐射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其后略有增加(蒙自)或增加明显(贵阳)。蒙自总辐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见度降低,遵义下降则与总云量增加和能见度较低有关,贵阳总辐射下降则与总云量增加有关,总云量增加导致日照时数减少。总体而言,1961~2005年云贵高原总辐射的年际变化或年代际变化与总云量及日照时数有关,城市站(昆明、贵阳)日照时数随能见度降低而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地表辐射变化 日照 云量 能见度
下载PDF
GRAPES-Meso云分析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0
13
作者 屈右铭 陆维松 +3 位作者 蔡荣辉 杨毅 蒋德明 刘黎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45,共9页
研究应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云分析方案,基于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开发了GRAPES-Meso... 研究应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云分析方案,基于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开发了GRAPES-Meso(Mesoscale of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云分析系统,首次实现了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资料在GRAPRS模式中的综合同化应用。详尽分析了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多种观测资料对GRAPES模式初始三维云覆盖、多相混合比等云微物理因子以及初始场的调整。通过对2009年6月28日至7月4日湖南省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试验检验云分析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表明:(1)云分析系统通过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的同化,能够反演出三维云覆盖状况;(2)在三维云覆盖的基础上结合云底云顶高度,能够反演出云水、雨水、云冰等微粒,并显著改善模式初始湿度场;(3)云分析系统能够显著缩短模式的热启动时间,明显增大了开始几小时的降水量预报,对24小时的降水预报效果也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分析 GRAPES-Meso 多普勒雷达反射率 同化 云量 云水含量
下载PDF
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变化规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郑有飞 关福来 +2 位作者 蔡子颖 吴荣军 刘建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2-320,共9页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选择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利用该区域1961—2007年33个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资料,结合云量、大气水汽含量和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综合研究该区域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选择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利用该区域1961—2007年33个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资料,结合云量、大气水汽含量和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综合研究该区域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61 1989年,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之后发生逆转,1 995年后其变化趋于缓和,1961 2007年总体呈现变暗—变亮—变缓的趋势。究其原因,该区域云量平均值由峰入谷、云量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可能是产生此变化趋势的原因之一;其次,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气溶胶光学厚度上升趋势减缓,气溶胶地面辐射强迫变化趋于缓和,某些区域甚至出现下降,也导致部分站点地面太阳总辐射由暗变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太阳总辐射 大气水汽 气溶胶 云量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区太阳辐射观测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举 姚华栋 +4 位作者 蒋国荣 何金海 阎俊岳 郑静 陈奕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5-393,共9页
利用2000年与2002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及同期西沙站资料,研究分析了4—6月份南海北部海区太阳总辐射与云量以及日照时间等因子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日均太阳辐射与日总日照时间对应关系最好,依次是低云量、总云量。据此首先利用200... 利用2000年与2002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及同期西沙站资料,研究分析了4—6月份南海北部海区太阳总辐射与云量以及日照时间等因子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日均太阳辐射与日总日照时间对应关系最好,依次是低云量、总云量。据此首先利用2000年资料建立了除考虑云量外还包括日总日照时间的计算日均太阳辐射的估计公式,并利用2002年观测资料进行独立检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包括日总日照时间的经验公式远优于单纯考虑云量的计算公式,误差减少了近50%。最后,应用该经验公式对观测期间缺测段资料进行了补插及外推估算,分析了2000年与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太阳辐射的一些变化特征,估算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太阳辐射日均值缓慢增加并始终处于较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气通量观测 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云量 日照时间
下载PDF
GIDS空间插值法估算云下地表温度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义 覃志豪 包刚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选用陆面区域温度最佳空间插值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为近似估算云下地表温度提供了可能。实验选取暖季南京江宁地区ETM+影像和ASTERGDEMV1高程数据,探索分析GIDS估算云下地表温度的可行性和可信性。对14种空间大小云覆盖区实... 选用陆面区域温度最佳空间插值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为近似估算云下地表温度提供了可能。实验选取暖季南京江宁地区ETM+影像和ASTERGDEMV1高程数据,探索分析GIDS估算云下地表温度的可行性和可信性。对14种空间大小云覆盖区实验研究表明:利用GIDS插值估算云下地表温度具有可行性,且估算误差随着云覆盖区范围增大而增加,其最大MAE<0.9℃,最大RMSE<1.2℃,并在云覆盖区小于100×100像元时,最大MAE<0.8℃、RMSE<1℃;插值精度与最近邻无云像元典型代表性、区域内空间复杂度和地表覆盖类型均有关,存在不稳定性和动态性;云下NDVI均方差与MAE、RMSE有着一致变化趋势,借助NDVI均方差指示云下地表空间异质性及NDVI–LST负相关性,可对插值结果进行可信性评判,以避免插值结果盲目应用,推进和提升地表温度产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覆盖区 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 空间插值 地表温度估算 NDVI 可信性
原文传递
1980—2009年中国大陆中东部气溶胶-云-辐射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费烨 夏祥鳌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中国大陆中东部4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日照时数、总云量、能见度数据,按区域分析了地表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云量和气溶胶对辐射变化的可能影响,深入理解地表太阳辐射变化趋势成因。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地表太阳辐射呈下降趋势(-... 基于中国大陆中东部4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日照时数、总云量、能见度数据,按区域分析了地表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云量和气溶胶对辐射变化的可能影响,深入理解地表太阳辐射变化趋势成因。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地表太阳辐射呈下降趋势(-0.7 Wm-2/10a)。从季节变化分析,下降趋势主要集中于夏季(-2.7 Wm^(-2)/10a);从区域分析,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华北地区(-3.9 Wm^(-2)/10a),该区云量不明显上升、能见度明显下降,且地表太阳辐射与云量低频部分相关系数(年代际变率)约-0.25,与气溶胶低频部分相关系数达-0.87,以此推测华北地区地表辐射的长期变化是气溶胶与总云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南地区春季辐射上升(4.2 Wm^(-2)/10a)则归因于总云量的下降(-2.1%/10a)。地表太阳辐射与总云量高频部分的相关系数(年际变率)达到-0.85以上,表明地表太阳辐射的年际短期变率主要贡献是来自于总云量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太阳辐射 云量 气溶胶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云量与日气温统计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元喜 龚道溢 +2 位作者 汪文珊 毛睿 胡淼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利用中国东部1980-2009年130个测站夏季逐日气象资料,定量分析无雨日条件下云量与气温统计关系,从辐射角度解释成因。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大多随着云量增多而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云量增加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和地... 利用中国东部1980-2009年130个测站夏季逐日气象资料,定量分析无雨日条件下云量与气温统计关系,从辐射角度解释成因。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大多随着云量增多而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云量增加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净辐射显著减少。日最低气温在北方随着云量增多而显著上升;在南方则随着总云量、低中云量增多而显著下降,但与高云量的关系不明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法完全从云量影响辐射的角度进行解释。气温日较差随着云量增多而显著减小,并且北方减小的幅度大于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 云量 气温 日较差 辐射
下载PDF
1961-2010年河北省日照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向亮 胡波 谷永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3-509,共7页
利用EOF、最大熵谱分析、Lepage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分析河北省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各区日照时数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南大部地区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利用EOF、最大熵谱分析、Lepage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分析河北省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各区日照时数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南大部地区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北部地区日照时数下降趋势相对较小,年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异常显著;空间分布上既有"一致型",也存在"南中北型";从时间变化上看,除个别月份外,其他年、季、月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均异常显著;Lepage突变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972年和2001年有较为显著的突变现象发生。分析结果还显示,河北省年日照时数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4.2 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比较明显。影响河北省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子有云量和雾,浮尘并不是引起河北省日照时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时空分布 云量 河北省
原文传递
遥感图像中云层遮挡影响消除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姚 王金亮 李石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综合评述了目前用于消除遥感图像云层遮挡影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同一实验区比较了同态滤波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Kriging插值处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 云覆盖 遥感图像 消除处理 KRIGING插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