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成功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震锦 赵瑞 +2 位作者 郑雪松 王丽萍 刘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研究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了解牵引埋伏牙的难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埋伏牙牵引病例149例,统计其中72例上颌埋伏尖牙不同牙位... 目的研究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了解牵引埋伏牙的难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埋伏牙牵引病例149例,统计其中72例上颌埋伏尖牙不同牙位闭合牵引助萌术的成功率,测量上颌埋伏尖牙与腭平面角度、与邻牙位置、唇腭向方向并统计患者年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上颌埋伏尖牙唇腭向、与腭平面角度作为单因素对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结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埋伏尖牙与邻牙位置关系对上颌埋伏尖牙闭合牵引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埋伏尖牙唇腭向对牵引结果有差异。结论埋伏尖牙的唇腭侧位置是上颌埋伏尖牙闭合式牵引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唇侧位阻生上颌埋伏尖牙更容易牵引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 闭合牵引助萌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闭合式牵引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安全性及对牙髓血流、咀嚼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朱麒 赵蔚 吴华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分析闭合式牵引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安全性及对牙髓血流、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导萌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试验组采用闭合... 目的:分析闭合式牵引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安全性及对牙髓血流、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导萌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试验组采用闭合式牵引矫治,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牵引矫治。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长、咀嚼能力、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牙美学评分、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牵引治疗第1周(T1)、牵引治疗保持期(T2)及修复后3个月(T3)]牙髓血流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95.00%)、对照组(90.00%)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组牵引萌出时间与正畸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咀嚼效率、咬合力及咀嚼疼痛评分差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白色美学评分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红色美学评分差值差异显著(P<0.05)。2组各时间点牙髓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T1时2组牙髓血流量到达峰值,高于T0;T2时迅速下降,低于T1但高于T0;T3时逐渐下降,低于T1、T2但高于T0(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27.50%)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式与开放式牵引矫治均可有效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2种方式对牙根长度、周围骨密度及牙髓血流量无显著影响。虽然闭合牵引矫治的治疗时间略长,但更利于提高患者咀嚼能力,且美观度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式牵引 上前牙 埋伏阻生 安全性 牙髓血流量 咀嚼功能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
3
作者 王毅 冯志强 李创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闭合式开窗术加传统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康复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月龈沟液细胞因子、口腔健康微生态环境、咀嚼功能,以及治疗后4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个月,2组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个月,2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治疗前,咀嚼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咀嚼效率、咬合力高于对照组,咀嚼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个月内,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应用于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效果显著,可促进牙齿萌出、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治疗后口腔健康微生态环境及炎症状态,具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阻生牙 颌骨 种植体支抗 闭合式牵引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牙周袋探诊深度 咀嚼效率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埋伏牙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免疫炎性反应和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臧悦 徐卫华 王洪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埋伏牙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免疫炎性反应及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埋伏牙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治...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埋伏牙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免疫炎性反应及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埋伏牙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治疗)和对照组(n=45,闭合式开窗术联合传统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评估两组治疗后牙周功能恢复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唾液中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的含量,并依据数值计算CD4^(+)/CD8^(+)比值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磨牙移位明显低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和中切牙倾角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咀嚼功能、自我舒适度、牙齿稳定性、美观度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上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有所下降,CD8^(+)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P-1、MMP-2、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1、MMP-2、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埋伏牙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促进牙周微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支抗 闭合式牵引 埋伏牙 免疫炎性反应 微环境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22
5
作者 曹鹏 梁裕 +3 位作者 龚耀成 郑涛 张兴凯 吴文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h(6~52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l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min(30~135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早期持续闭合牵引复位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微螺钉支抗闭合式牵引压低下颌切牙矫治成人深覆(牙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寻春雷 黄一平 赵弘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9,共8页
目的 评价微螺钉支抗闭合式牵引压低下颌切牙矫治成人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深覆(牙合)患者,在下颌中切牙间切开黏膜,于下颌骨正中联合部位植入微螺钉一枚,并以结扎丝连接穿出黏膜形成牵引钩,加力进... 目的 评价微螺钉支抗闭合式牵引压低下颌切牙矫治成人深覆(牙合)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深覆(牙合)患者,在下颌中切牙间切开黏膜,于下颌骨正中联合部位植入微螺钉一枚,并以结扎丝连接穿出黏膜形成牵引钩,加力进行下前牙压低治疗.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结果 20例患者矫治后覆(牙合)均达正常范围,平均减小4.0 mm(P<0.001).下切牙抗力中心的垂直向变化值平均2.8mm,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下切牙显著性唇向倾斜,L1/MP和L1/NB平均增加5.8°和2.3°,上下颌中切牙角显著性减小(P<0.01).伴随切牙的压低和唇倾,(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变化,治疗后MP/OP显著性减小3.5°(P<0.001).而下颌磨牙在轴倾度和垂直向上均无显著性变化,下颌切牙压低治疗后未见显著根吸收现象.结论 应用微螺钉支抗取得压低下切牙的良好效果,是矫治成人深覆(牙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支抗 闭合式牵引 下切牙压低 深覆(牙合)
原文传递
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满毅 徐广辉 +2 位作者 张咏 唐宇军 黄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新鲜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CT重建或MRI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术前C级12例,D级... 目的探讨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新鲜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CT重建或MRI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术前C级12例,D级6例,E级5例。患者于清醒状态下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然后进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定时床边X线摄片。损伤至开始牵引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8h(5~51h),平均牵引重量为12kg(6~15kg),平均牵引时间为1.5h(0.5~5.5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手术。结果 23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无1例出现神经功能下降。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C级5例,D级10例,E级8例。平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新鲜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交锁的患者应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同时进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定时床边X线摄片,复位成功后,择期行颈前路手术。该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早期持续闭合牵引复位
下载PDF
闭合式牵引矫治技术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牵引矫治的效果及美观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倩 袁荃 陈娟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闭合式牵引矫治技术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牵引矫治的效果及美观性。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择期拟行闭合式牵引矫治术治疗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采用开放式牵引矫治术治疗的上前... 目的:探究闭合式牵引矫治技术用于上前牙埋伏阻生牵引矫治的效果及美观性。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择期拟行闭合式牵引矫治术治疗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采用开放式牵引矫治术治疗的上前牙埋伏阻生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治疗时长(牵引萌出时间、正畸治疗时间),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咀嚼疼痛评分)、牙齿美观评分(白色美观评分、红色美观评分),并观察牵引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牵引萌出时间、正畸治疗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咬合力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咀嚼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咬合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咀嚼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红色美学评分、治疗后白色美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色美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引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式牵引矫治术与开放式牵引矫治术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行闭合式牵引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恢复更快,牙齿美学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式牵引矫正 上前牙 埋伏阻生 美学效果
下载PDF
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彦豹 王静 +2 位作者 金宝城 王青松 王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0期908-91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与牵引闭合复位技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移位股骨颈骨折55例中36例行牵引闭合复位成功,牵引闭合复位失败的19例应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均复位成功。采用Garden对线...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与牵引闭合复位技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移位股骨颈骨折55例中36例行牵引闭合复位成功,牵引闭合复位失败的19例应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均复位成功。采用Garden对线指数对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价,通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分析两种复位方法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55例均获平均18.5(13—25)个月随访。三维互动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术后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牵引闭合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比传统牵引闭合复位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提高复位质量,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三维互动闭合复位 牵引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颈椎闭合复位对椎间盘和脊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琦 任先军 +2 位作者 张峡 王卫东 蒋涛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 2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 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借以比较复位前后椎间盘损伤和脊髓实质性损...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 2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 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借以比较复位前后椎间盘损伤和脊髓实质性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46例 中39例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其中34例复位成功,5例未成功,成功率87%。34例中复位 前MRI显示存在明显椎间盘突出者7例,椎间盘撕裂4例,复位后有6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大小 无明显变化;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33例在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明显改 变,1例复位前脊髓无明显改变者,复位后出现T2加权高信号。结论1、透视下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是 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进而造成继发性脊髓功能损伤。 2、MRI对颈椎小关节脱位合并椎间盘和脊髓损伤的诊断、预后的参考价值高,但不应因行MRI检查 而耽误闭合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小关节脱位 闭合复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下颈椎损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分析
11
作者 侯登国 杨俊秀 +2 位作者 武宇赤 张霄雁 翟宏利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08年第10期606-608,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的18例急性下颈椎损伤患者中存在颈椎脱位者,早期先行床旁持续闭合颅骨牵引,经复查床旁X线片示成功复位后,术前维持颅骨牵引。所有... 目的分析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的18例急性下颈椎损伤患者中存在颈椎脱位者,早期先行床旁持续闭合颅骨牵引,经复查床旁X线片示成功复位后,术前维持颅骨牵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摄片和颈椎CT/MRI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定,均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10例存在颈椎脱位的患者中有6例经牵引闭合复位成功。术前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1周复查X线及颈椎MRI,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价。16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0.5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正常。结论对急性下颈椎损伤存在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前不论是否牵引复位,根据全身及局部情况并结合影像学资料,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后前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损伤 骨折脱位 早期闭合牵引复位 治疗策略 疗效评价
下载PDF
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12
作者 徐春雷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0期190-190,192,共2页
目的观察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01~2010年38例跟骨骨折患者,20例跟骨SandersⅠ型患者,在透视下行闭合牵引经皮撬拨复位和石膏外固定。18例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早期功能练习。结... 目的观察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01~2010年38例跟骨骨折患者,20例跟骨SandersⅠ型患者,在透视下行闭合牵引经皮撬拨复位和石膏外固定。18例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早期功能练习。结果 20例SandersⅠ型患者,随访1~5年,效果满意,其中2例患者残留长距离行走跟骨痛。18例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中,手术16例,随访1~5年,其中6例患者残留长距离行走跟骨痛。本研究优21例,良14例,差3例。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术中正确操作,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透视下复位 闭合牵引 体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