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控阵发射系统中幅相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耿新涛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8年第1期59-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相控阵发射系统中闭环幅相校准开关阵的方案。从工程实现的角度介绍了校准开关阵的设备组成、特点和性能,论述了相控阵发射系统中幅相校准的原理、分类和实现方式,并详细推导单信道实现幅相检测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同一信道幅... 提出了一种相控阵发射系统中闭环幅相校准开关阵的方案。从工程实现的角度介绍了校准开关阵的设备组成、特点和性能,论述了相控阵发射系统中幅相校准的原理、分类和实现方式,并详细推导单信道实现幅相检测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同一信道幅相误差稳定的特点,建立多组功率测量值的方程,并联立求解出各通道相对基准信道的幅度差和相位差。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均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天线 开环校准 闭环校准 校准开关阵 幅相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作业轨迹约束的机械臂多闭环标定方法
2
作者 蒋周翔 秦鹏举 +3 位作者 苏瑞 龙忠杰 宋宝 唐小琦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13,共8页
为了解决机械臂标定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对低成本的机械臂实时标定方法进行研究。选择低成本的双目相机为测量设备,基于微分变换理论阐述连杆参数误差辨识模型的建立方法;以作业轨迹和靶标可视性作为约束条件,采用逆运动学算法生... 为了解决机械臂标定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对低成本的机械臂实时标定方法进行研究。选择低成本的双目相机为测量设备,基于微分变换理论阐述连杆参数误差辨识模型的建立方法;以作业轨迹和靶标可视性作为约束条件,采用逆运动学算法生成测量构型库;在此基础上通过DETMAX优化算法挑选出合适的构型用于建立辨识模型,并提出一种矩阵平衡方法改善模型性态水平;与此同时,还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所选构型进行划分,以此作为多组中间姿态输入至控制系统生成若干条平滑的作业-标定轨迹;最后,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在不同强度测量噪声下的连杆参数误差辨识精度。结果表明:矩阵平衡法将辨识模型观测指数由10.6提升至6.2×10^(4),同时将其条件数由1.2×10^(3)降低至37.8,显著改善了模型性态水平;良态辨识模型使得绝大部分连杆参数误差辨识结果不易受测量噪声影响;距离测量噪声标准差由0.1/3 mm提高至1/3 mm时,DH误差平均辨识偏差仅由1.1%增大至1.4%。因此新方法能够满足机械臂低成本、实时、高精度的标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闭环标定 机械臂 测量构型 实时标定
下载PDF
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校准定标对术后肌松监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尹橙 薛纪秀 +2 位作者 叶新 马艳辉 阎彦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 观察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行单刺激肌颤搐(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T1)与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T4/T1)校准定标,对术后T1与TOF值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Ⅲ级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0例... 目的 观察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行单刺激肌颤搐(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T1)与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T4/T1)校准定标,对术后T1与TOF值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Ⅲ级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0例):清醒组(A组)与镇静组(S组).清醒组在患者未给予任何镇静剂情况下对T1与TOF校准定标,镇静组在患者给予依托咪酯使BIS处于40-60时校准定标.2组患者术中均不使用肌松药.观察2组患者术后清醒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恢复至术前水平时T1与TOF最大值.结果 镇静组患者术后T1最大值明显高于清醒组患者(P=0.005),两组患者术后TOF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 在肌松监测观察中,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T1与TOF校准定标,对术后T1值影响小,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 校准定标 4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硅微加速度计测控线路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敦柱 苏岩 周百令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1-42,45,共3页
首先介绍了硅微加速度计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整个电路系统框图,然后构建出硅微加速度计系统总体结构,并将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在S域进行统一整合。利用MATLAB软件控制工具研究了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首先介绍了硅微加速度计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整个电路系统框图,然后构建出硅微加速度计系统总体结构,并将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在S域进行统一整合。利用MATLAB软件控制工具研究了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大量实验给出了优化参数组合下的开环频率特性和零位漂移特性。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对重要校正环节的参数进行正确的调整可以很好地改善系统工作性能,并能提高系统输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加速度计 测控线路 参数调整 闭环系统校正 灵敏度 MEMS
下载PDF
基于虚拟科氏力相位特性的硅MEMS陀螺自动模态匹配及闭环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友福 赵鹤鸣 +4 位作者 卜峰 程梦梦 喻磊 徐大诚 郭述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科氏力相位特性的自动模态匹配方法,该方法能提高开环检测时陀螺的标度因子、降低其零偏不稳定性。同时,为了增大模态匹配时的可检测输入角速度范围,采用力平衡反馈闭环,将科氏输出位移控制在一个幅度较小且稳定的振...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科氏力相位特性的自动模态匹配方法,该方法能提高开环检测时陀螺的标度因子、降低其零偏不稳定性。同时,为了增大模态匹配时的可检测输入角速度范围,采用力平衡反馈闭环,将科氏输出位移控制在一个幅度较小且稳定的振动状态。通过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并在基于FPGA的数字控制电路中对本课题组的十六边型盘式谐振陀螺(cobweb-like DRG)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实现模态匹配后,开环检测时,陀螺的标度因子和零偏不稳定性分别从未匹配状态下的13 mV/[(°)·s]^-1、13.5°/h提高到了158 mV/[(°)·s]^-1、1.1°/h;自动模态匹配与闭环同时工作时,标度因子为76 mV/[(°)·s]^-1,零偏不稳定性为2.3°/h,可检测输入角速度范围为±3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MEMS陀螺 自动模态匹配 相位特性 频率调谐 力平衡闭环检测 虚拟科氏力 正交刚度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