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细胞工程育种研究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剑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92-96,共5页
综述了大麦花药培养技术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在大麦遗传育种中应用的一些新进展。并对大麦小孢子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无性系变异 育种 细胞工程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减少无性变异、提高成活率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莉萍 荣廷昭 +2 位作者 朱祯 潘光堂 李晚忱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 1个玉米 (ZeamaysL .)优良自交系。对受体愈伤的制备 ,抗性愈伤的筛选分化和转基因植株的移栽等方面的研究 ,采用一系列的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转化植株的畸形率 。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无性变异 成活率
下载PDF
Genetic variation in growth traits and stem–branc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ucalyptus clones 被引量:3
3
作者 Shijun Wu Zhaohua Lu +3 位作者 Jianmin Xu Guangchao Chen Yingan Zhu Guangyou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57-962,共6页
Eucalypt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enus in China because it displays adaptability to a wide range of site conditions and produces pulp wood and veneer on short rot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genetic... Eucalypt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enus in China because it displays adaptability to a wide range of site conditions and produces pulp wood and veneer on short rot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genetic parameters and relationships and consider impli- 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clonal forestry. We assessed growth traits, stem-branch characteristics, crown diameter and height of fresh branch for 20 Eucalyptus hybrid clones in China measured at the age of 44 months.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traits, height of fresh branch and stem straightness among clon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ight, volume, crown diameter, height of fresh branch and branch size among replicates were also recorded. Coefficients of vari- ation ranged from 9.84 to 28.54 % for growth traits, 12.03 to 17.25 % for stem-branch characteristics, 18.26 % for crown diameter and 11.73 % for height of fresh branch. Estimates of repeatabilities for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height over bark, volume, crown diameter, height of fresh branch, stem straightness and branch size at clone mean level were 0.86, 0.80, 0.80, 0.54, 0.85, 0.77 and 0.44 respectively.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ver bark and height had strongly positive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orrelations with volume, ranging from 0.96 to 1.00. The positive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between growth traits and other studied traits suggested that fast growing clones always had bigger crown diameter, higher height of fresh branch, straighter stems and relatively smaller bran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comparison clonal variation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Eucalyptus clones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尺度自适应免疫分类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中元 崔继强 刘洪斌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0年第9期40-42,44,共4页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免疫分类算法能有效处理小样本故障诊断问题,但是对于复杂故障诊断问题中由于边界样本高度交叉而带来的分类困难目前却难以有效处理。针对此问题,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相关免疫机理,提出了尺度自适应B细胞检测器和尺度自...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免疫分类算法能有效处理小样本故障诊断问题,但是对于复杂故障诊断问题中由于边界样本高度交叉而带来的分类困难目前却难以有效处理。针对此问题,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相关免疫机理,提出了尺度自适应B细胞检测器和尺度自适应免疫分类算法。算法通过异类抑制和同类抑制步骤有效实现了异类细胞间的边界竞争和同类细胞间的冗余删除,从而以较少的细胞有效解决了异类样本高度交叉的故障诊断问题。最后通过往复压缩机气阀故障诊断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自适应 克隆变异 种群亲和力 异类交叉
下载PDF
矩阵结构遗传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峰 龙福海 +1 位作者 施启军 魏嘉银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2年第9期121-125,133,共6页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问题中的不足,提出构建一种矩阵结构种群的遗传算法MGA(Matrix Structure Genetic Algorithm)。MGA采用矩阵形式的数据结构,借助于矩阵的行、列及主对角线等概念描述种群,并在此结构上对选择、交叉和变异三...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问题中的不足,提出构建一种矩阵结构种群的遗传算法MGA(Matrix Structure Genetic Algorithm)。MGA采用矩阵形式的数据结构,借助于矩阵的行、列及主对角线等概念描述种群,并在此结构上对选择、交叉和变异三种算子均进行改进。选择算子是通过逐行寻优构建父代精英种群,具体操作是每行最优个体移动到所在行的主对角线位置;交叉算子采用父代精英种群中任意两个个体A(i,i)和A(j,j)交叉产生两个子代个体A(i,j)和A(j,i),并分别置于关于主对角线对称的位置(i,j)和(j,i);变异算子是对种群全体逐一进行克隆变异,若克隆变异结果优于原个体则选择克隆变异结果,否则不变。经过上述三步的若干次循环迭代,最终以矩阵种群中的最优个体为问题的最优解。通过对若干函数优化问题的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很快,全局收敛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推广到其他演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结构 遗传算法 精英种群 克隆变异 函数优化问题
下载PDF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再生植株后代(IE_2)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寒冰 李文雄 +1 位作者 李福 魏湜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本试验采用在田间条件下栽培的6个不同基因型的未熟胚培再生植株后代(IE_2),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株高、产量性状以及抗病性方面均表现明显变异。但基因型间反应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仍存在... 本试验采用在田间条件下栽培的6个不同基因型的未熟胚培再生植株后代(IE_2),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株高、产量性状以及抗病性方面均表现明显变异。但基因型间反应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仍存在分离。IE_2代所观察到的表型变异在以后世代中的遗传稳定性和选择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未熟胚培养 农艺性状变异
下载PDF
大豆体细胞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Ⅰ 培养基、基因型、植物激素对诱导大豆再生植株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隋德志 王连铮 +1 位作者 尹光初 雷勃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本研究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10品系、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 Skv.)11品系、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46品种(系)和5个杂种后代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大豆体细胞组织再生植株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10品系、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 Skv.)11品系、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46品种(系)和5个杂种后代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大豆体细胞组织再生植株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器官分化和体细胞胚两种不同方式再生完整大豆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体细胞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下载PDF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作物改良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长有 于翔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64-66,共3页
近些年来,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较快,在多种作物中由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再生的例子很多.这篇综述简要地回顾了主要农作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的研究工作.并记叙了2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水稻、玉米、大豆、... 近些年来,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进展较快,在多种作物中由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再生的例子很多.这篇综述简要地回顾了主要农作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的研究工作.并记叙了2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的无性系变异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 无性系变异 离体培养 作物改良 再生植株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诱导的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春东 孙善文 解莉楠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植物组织培养是农作物改良、育种和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细胞全能性,利用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材料可获得基因型和表型相同的再生植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给予了植物特定的环境压力,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植株也会出现一些表型的变异,进... 植物组织培养是农作物改良、育种和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细胞全能性,利用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材料可获得基因型和表型相同的再生植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给予了植物特定的环境压力,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植株也会出现一些表型的变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表型的变异与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导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最为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发生途径的植物组织培养中DNA甲基化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在基因组水平上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相关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情况,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利用表观遗传育种,创制优良种质,推动作物育种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植物组织培养 DNA甲基化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原文传递
陆地棉抗枯萎菌毒素的体细胞鉴定及筛选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喆之 李克勤 +4 位作者 张大力 郭德志 郝联芳 祁小兵 林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80,共8页
本文对抗枯萎病性不同的12个陆地棉品种胚轴外植体进行了培养、比较,并就枯萎菌毒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1)12个品种胚轴外植体在 Ls+IAA 2mg/L+KT 1mg/L 培养基上,均能产生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性质的愈伤组织;(2... 本文对抗枯萎病性不同的12个陆地棉品种胚轴外植体进行了培养、比较,并就枯萎菌毒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1)12个品种胚轴外植体在 Ls+IAA 2mg/L+KT 1mg/L 培养基上,均能产生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性质的愈伤组织;(2)枯萎菌毒素提取液经高压灭菌后,仍具有较强的毒害活力;(3)枯萎菌病毒素提取液对陆地棉胚轴外植体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从而抑制了胚轴外植体愈伤组织的产生,且随浓度增加而作用愈强;(4)抗病性不同的品种对枯萎菌毒素的反应情况不同,高抗品种受毒害较轻,且能产生较多的愈伤组织,而高感品种受害较重,且很难形成愈伤组织;(5)采用逐代提高毒素浓度的培养方法,对愈伤组织无性系进行继代筛选,获得了少量抗高浓度毒素的愈伤组织无性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通过组织细胞培养,获得抗病植株及试管快速鉴定抗病品种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组织培养 枯萎病 抗病性
下载PDF
星星草体细胞无性系基于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玲 陈浩川 +2 位作者 房强 张春艳 胡志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3,共8页
以星星草种子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萌发的纤细幼苗为亲本对照,应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体细胞无性系表观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对MSAP引物组合对星星草亲本对照和随机选出的与亲本起源于同一粒种子的3瓶愈伤组织、8株再... 以星星草种子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萌发的纤细幼苗为亲本对照,应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体细胞无性系表观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对MSAP引物组合对星星草亲本对照和随机选出的与亲本起源于同一粒种子的3瓶愈伤组织、8株再生苗基因组DNA样品选择性扩增反应,分别检测到163-170个甲基化的5′-CCGG-3′位点;与亲本对照相比较,3瓶愈伤组织中所检测到的基因组5′-CCGG-3′位点上其外侧C半甲基化和内侧C完全甲基化水平均呈轻微地降低趋势;而在其再生苗基因组,上述两种DNA甲基化水平与亲本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进一步分析相关5′-CCGG-3′位点C甲基化变异模式,表明其体细胞无性系DNA甲基化变异主要发生在内侧C上,且在星星草愈伤组织中内侧C去甲基化变异略多于超甲基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SAP数据分析的星星草体细胞无性系样本彼此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表观遗传 MSAP
下载PDF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Fatty Acid Profiles of Crude Oils Extracted from Seeds of Selected Tea ( Camellia sinensis L.) Cultivars 被引量:2
12
作者 Kelvin Omondi George John K. Wanyoko +2 位作者 Thomas Kinyanjui Kelvin O. Moseti Francis N. Wachir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Tea seeds resulting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tea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often regarded as waste, have been found to contain oil of exceptional quality that can be harnessed for use as an oleo-chemical or chemical ... Tea seeds resulting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tea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often regarded as waste, have been found to contain oil of exceptional quality that can be harnessed for use as an oleo-chemical or chemical intermediate.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free fatty acid profiles of crude oils chemically extracted by Soxhlet extraction from tea seed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of Kenyan tea. All the tea seeds of the studied tea cultivars yielded oil, though to different extents (p > 0.05) after the 8-hour extraction. The oils were golden yellow in color. The contents of oleic, linoleic and stearic acids in all the crude test oil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from each other. Howev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the linolenic and palmitic acids contents were evid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findings, the test tea oils were predominantly constituted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leic acid being the major unsaturated fatty acid, other fatty acids being present in different but smaller propor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hlet Extraction TSO GC FAMEs clonal variations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235ku多基因家族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13
作者 陈继德 张锡林 +1 位作者 宋蓓 段建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克隆约氏疟原虫不同虫期235 ku棒状体蛋白(Plasmodium yoelii yoelii235 ku rhoptry proteins,Py235)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根据疟原虫棒状体235 ku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Tri-pure与氯仿等试剂提取不同时相... 目的克隆约氏疟原虫不同虫期235 ku棒状体蛋白(Plasmodium yoelii yoelii235 ku rhoptry proteins,Py235)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根据疟原虫棒状体235 ku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Tri-pure与氯仿等试剂提取不同时相点的约氏疟原虫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PCR的方法扩增Py235基因片段。将获得的预期大小的PCR产物插入PMD18-T克隆载体,转化XL1-Blue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白色克隆,进行体外扩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对含有目的插入片段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不同侵入虫期的疟原虫总RNA中成功克隆出292 bpPy235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结论在疟原虫235 ku多基因家族,不同侵入虫期疟原虫Py235基因的mRNA转录与表达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表型也有变异,从而获得侵入不同宿主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约氏 Py235 基因克隆 克隆表型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