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 被引量:69
1
作者 张谊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从构造看,汉语中存在着专用和通用两类三音节"V/A于"附缀体连续统;绝大多数附缀"于"在后附过程中纷纷脱落,真正的"V/A于"三音节词汇词几乎不可能形成。从发展看,介词"于"错配为附缀进而脱落是... 从构造看,汉语中存在着专用和通用两类三音节"V/A于"附缀体连续统;绝大多数附缀"于"在后附过程中纷纷脱落,真正的"V/A于"三音节词汇词几乎不可能形成。从发展看,介词"于"错配为附缀进而脱落是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附缀体"V/A于"到零形式"V/A",经历了由语用变异到语法功能的演化过程。从后果看,附缀"于"的脱落会导致原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化。从成因看,双音节音步的韵律制约是"于"脱落的最基本动因,附缀"于"的羡余性以及零形式表达的经济性更适合严整、简洁的语用需要,也驱动了零形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缀“于” 零形式 及物功能 演化动因 韵律制约
原文传递
复数标记“们”和集合标记“们”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炎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8,共11页
本文提出现代汉语的"们"应该分为两个:一个是表示复数意义(仅表不确数的复数)的复数标记,一个是表示集合意义的集合标记。复数标记"们"用在普通名词(包括代词和专有名词用作普通名词)或普通名词短语之后;集合标记&q... 本文提出现代汉语的"们"应该分为两个:一个是表示复数意义(仅表不确数的复数)的复数标记,一个是表示集合意义的集合标记。复数标记"们"用在普通名词(包括代词和专有名词用作普通名词)或普通名词短语之后;集合标记"们"用在专有名词(包括代词和普通名词用作专有名词)或专有名词短语之后。所谓的[代词+们]复数形式表示单数意义,其实根本不是复数形式表单数意义,而是集合形式表单数意义,其中的"们"是集合标记。无论是复数标记"们"还是集合标记"们",它们目前都还是语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们” 复数 复数标记 集合标记 语缀
原文传递
汉语方位词的词性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亚非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9,共11页
本文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方位词是从名词中分离出来的词类,保留了名词的主要句法特征,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低费用原则来解释。二、方位词的核心成员不是附着语素,而且无论一个方位词是否已经演变成附着语素,都不能解释方位词和名词的区别... 本文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方位词是从名词中分离出来的词类,保留了名词的主要句法特征,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低费用原则来解释。二、方位词的核心成员不是附着语素,而且无论一个方位词是否已经演变成附着语素,都不能解释方位词和名词的区别。三、汉语的"在"是轻介词,与方位词组合,在功能上对应于其他语言里的静态方位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名词 介词 附着语素 低费用原则 新词类的分离 轻介词
原文传递
“的”的韵律语法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庄会彬 刘振前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42,共9页
作为一个附着成分,"的"本身在韵律上不能独立,而必须依附于毗邻的黏附组。由于这一特点,"的"在汉语节律的构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韵律词法和韵律句法中的"的"分别予以考察,通过语言事实和... 作为一个附着成分,"的"本身在韵律上不能独立,而必须依附于毗邻的黏附组。由于这一特点,"的"在汉语节律的构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韵律词法和韵律句法中的"的"分别予以考察,通过语言事实和理论探讨表明,"的"按其来源应一分为二:纯语法运作而生成的"的"以及韵律与语法交织而致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成分 黏附组 韵律语法 伪定语
下载PDF
从跨层结构到副词:“倾向(于)”的多种用法与历时演变
5
作者 黄章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0-118,共9页
结合“附缀”相关理论,梳理了“倾向”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动因和演变机制。通过语料库和古籍语料的检索,发现“倾+向”和“倾+向+于”的首次出现都在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中,且意义和用法并无根本差别。“倾向”从“倾+向”变为“倾向... 结合“附缀”相关理论,梳理了“倾向”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动因和演变机制。通过语料库和古籍语料的检索,发现“倾+向”和“倾+向+于”的首次出现都在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中,且意义和用法并无根本差别。“倾向”从“倾+向”变为“倾向”,再变为“倾向+于”,最终成为“倾向(于)”,经历了一个“线性组合—韵律词—词汇词—线性组合—附缀结构”的演变历程,并走上了副词化的道路。在其演化的过程中,认知组块化、形态的限制和重音指派规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过程其他动因还有:“向”“于”作为单音节的黏附性和前趋倾向、汉语双音化趋势、宾语的语义虚化与成分扩展、表达经济的语用需求;机制还有重新分析和“Y于”类词的类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层结构 附缀 倾向 词汇化
下载PDF
试论“X_(双评副)+是”附缀结构式
6
作者 王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5-60,共6页
“X_(双评副)+是”结构式中“是”有四种性质,但只有“是_(3)”具备附缀属性。附缀“是_(3)”句法上不具备带宾功能,语义上语义指向功能消失,语用上具有篇章系连以及情态评价功能。其中,语义漂白、句法错配、形式后附是附缀“是3”形成... “X_(双评副)+是”结构式中“是”有四种性质,但只有“是_(3)”具备附缀属性。附缀“是_(3)”句法上不具备带宾功能,语义上语义指向功能消失,语用上具有篇章系连以及情态评价功能。其中,语义漂白、句法错配、形式后附是附缀“是3”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整个附缀结构式而言,韵律成词与认知组块造成其用法常态化,因而不能随意扩展与句法测试。其生成受到类推效应、重新分析、修辞表达与高频惯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_(双评副)+是” “是” 附缀 特征 机制与动因
下载PDF
制约“们”字用法的语法规则和语用原则
7
作者 樊留洋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共10页
现代汉语中“们”的用法和功能一直是汉语数范畴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学界多有讨论,却一直悬而未决。我们认为只有准确地把问题归档至它们应在的位置,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本文提出“们”的用法是刚性的语法规则和柔性的... 现代汉语中“们”的用法和功能一直是汉语数范畴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学界多有讨论,却一直悬而未决。我们认为只有准确地把问题归档至它们应在的位置,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本文提出“们”的用法是刚性的语法规则和柔性的语用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决定了必用或者必不用“们”的语法条件,而后者则定义了可用可不用时使用“们”的语用环境。原本可不用却使用“们”主要是受语用因素的驱动,目的在于凸显和强化名词性成分的复数义。这种刚柔并济的处理方案不仅可以消除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中经常不得不使用“倾向”等等模棱两可的不理想概括方式,为相关的语言现象提供更加彻底的分析实践和更为深刻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语言现象的全面解释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们” 使用条件 语法规则 语用原则 语缀
下载PDF
名词附缀——再论单音方位词的句法地位
8
作者 彭程 彭家法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6,144,共7页
汉语单音方位词有不同的用法,句法地位也有所不同。后置介词说、名词说都不能充分说明后置单音方位词的语音附着性。附在名词之后的单音方位词句法语义取宽域,保留名词的句法地位,语音具有附着性,具有名词附缀的句法性质。名词附缀的语... 汉语单音方位词有不同的用法,句法地位也有所不同。后置介词说、名词说都不能充分说明后置单音方位词的语音附着性。附在名词之后的单音方位词句法语义取宽域,保留名词的句法地位,语音具有附着性,具有名词附缀的句法性质。名词附缀的语音句法错配性,体现出词缀和词的双重特点。附着在名词后的单音方位词保留名词地位不是后置介词,方位短语不是介词短语,而是处所名词短语。处所名词短语跟一般名词不同,既能做主宾语,又能作状语,具有双重功能,这可以自然解释方位短语作状语的现象。并非只有介词短语才能作状语,汉语方位短语能用作状语,并不能证明就是后置词短语。语言成分常常具有双重地位和双重功能,需要综合运用语音、语义、句法手段确定语言成分的句法地位和句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方位词 附缀 错配 双重地位 双重功能
下载PDF
现代汉语“的”的多层缀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安 邢欣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9,96,共7页
有关结构助词"的"讨论是汉语语法学界的热点,近年来主要集中在"的"的名词性标记功能上。本文通过英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对比,发现汉语"的"主要的功能在于标记"的"前边的成分是名词性的,"... 有关结构助词"的"讨论是汉语语法学界的热点,近年来主要集中在"的"的名词性标记功能上。本文通过英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对比,发现汉语"的"主要的功能在于标记"的"前边的成分是名词性的,"的"有后附名词标记的缀化功能。文中通过"的"字结构可以替代名词的特点进一步说明"的"具有后附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字结构 后附词 多层缀化 名词后附标记 DP结构
下载PDF
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语段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世龙 《语言教育》 2019年第2期77-82,96,共7页
关于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有三种观点,一为黏着词素,和其他词合并;二为独立的中心语,产生独立的投射NegP;三为附加语成分,附加到动词短语之上。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不"为黏着词素。但与Huang和Ernst的观点... 关于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有三种观点,一为黏着词素,和其他词合并;二为独立的中心语,产生独立的投射NegP;三为附加语成分,附加到动词短语之上。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不"为黏着词素。但与Huang和Ernst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不"作为黏着词素与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情态动词等中心语合并生成新的中心语,为原来语段中心语的扩展投射。这是在Boskovic语段理论下做出的分析。这一观点能够得到删略原则的验证。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能够解释汉语中的"不"后删略的现象。此外,"不"的辖域为整个NegP也能融入到新语段理论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否定词 语段 删略 中心语合并 黏着词素
下载PDF
语缀“法”的功能及演化——兼论构式“怎么/这么(个)X法”的话语功能
11
作者 朱庆洪 高华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77,共14页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语料(包括自然电话谈话录音语料)和历史语料中“这么/怎么(个)X法”及其相关表达,讨论虚义“法2”的性质及其如何从实义类词缀“法1”演变而来。本文认为“法2”主要为“怎么X”的语缀,表征复杂信息。“法2”的使用与...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语料(包括自然电话谈话录音语料)和历史语料中“这么/怎么(个)X法”及其相关表达,讨论虚义“法2”的性质及其如何从实义类词缀“法1”演变而来。本文认为“法2”主要为“怎么X”的语缀,表征复杂信息。“法2”的使用与谈话互动中特定位置上的重复及引用行为直接相关,是交际中参与话题管理的一个元话语标记。“法2”的演变伴随着“怎么(个)X+法?”的构式化:从“这+量+[V+法1]”发展到指示方式方法的“这么(个)V+法2”,再类推到指示性质程度的“这么(个)A+法2”,继而发展到追索谈话中语义焦点X之信息内涵的小句构式“怎么(个)X+法2”。在此过程中,“法”从词内浮现到词外,最终成为汉语疑问小句句尾语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语缀 互动语言学 交互主观性 元话语标记 语法化
原文传递
“无怪乎”的语法化及其发展——兼论“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巴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衔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q... "无怪乎"从跨层结构短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衔接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涉及的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跨层结构词汇化、分界转移引发附缀化、语境吸收诱发关联化、韵律制约导致零形化以及主观性增强触发主观化等。此外,"无怪乎"与"难怪""怪不得"等"怪"类副词的功能差异体现为使用频率下降、连词化倾向显著和书面语色彩浓重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怪乎 街接 语法化 主观性 附缀 跨层结构
下载PDF
论“N一价认知+是”的构式化及其构式化程度——兼论构件成分“是”的附缀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佩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N一价认知+是"的构式化经历了语言间接接触和汉语自身演化两个步骤。在英语既有表达方式的影响下,汉语中突变出现了"形似"的"N一价认知+是"。这一形式在实际使用中,经过"汉化"的"改造&qu... "N一价认知+是"的构式化经历了语言间接接触和汉语自身演化两个步骤。在英语既有表达方式的影响下,汉语中突变出现了"形似"的"N一价认知+是"。这一形式在实际使用中,经过"汉化"的"改造",最终逐渐演变成为一类凝固型构式。构式"N一价认知+是"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构式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典型到非典型构成一个连续统。其中的构件成分"是"发生了附缀化,从判断词语法化为附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化 附缀 间接接触 自身演化
原文传递
所字短语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仲儒 郭立萍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87,共14页
"所"是相关成分移位之后留下的接应代词,有附缀特征。为核查"所"的附缀特征,动词会受到附缀范畴的扩展,附缀范畴将激发"所"移位到它的指示语位置。以附缀范畴为核心的短语为附缀短语,含有"所"... "所"是相关成分移位之后留下的接应代词,有附缀特征。为核查"所"的附缀特征,动词会受到附缀范畴的扩展,附缀范畴将激发"所"移位到它的指示语位置。以附缀范畴为核心的短语为附缀短语,含有"所"的附缀短语可叫所字短语。所字短语为动词性短语,可分布于主动句、被动句与关系子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所"不是助词,而是有附缀特征的代词,在所字短语中充当前置宾语或主语。所字短语在充当关系子句时可以转指DP,这跟古汉语中的DP在D没有语音实现的时候容许补足语的删略有关,也跟"所"能为理解提供先行词索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字短语 接应代词 附缀性 转指
下载PDF
现代汉语附缀“是”及汉语附缀判定原则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佩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本文基于附缀化相关理论,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附缀"是。文章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是"除了可以是判断词、副词和词缀之外,还存在附缀"是"的情况。附缀"是"与判断词、副词和词缀都存在着划界问题,且体现... 本文基于附缀化相关理论,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附缀"是。文章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是"除了可以是判断词、副词和词缀之外,还存在附缀"是"的情况。附缀"是"与判断词、副词和词缀都存在着划界问题,且体现出不同于判断词、副词和词缀的性质特征,属于一种接口现象。文章最后讨论了汉语附缀的判定原则,认为应该满足"句法从严"的相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缀 “是” 接口现象 句法从严
下载PDF
《秦风·无衣》篇诗句的句法语义及其他——对一种以并联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动词型语言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76,178,共18页
从新描写主义的视角分析《诗·秦风·无衣》,就是要以“解剖麻雀”之法对该诗篇所涉及的句法语义等诸多问题做细颗粒度的微观刻画、描写与分析。通过对该诗篇的研究,发现与现代汉语相比,上古汉语更有资格称得上是一种动词型语... 从新描写主义的视角分析《诗·秦风·无衣》,就是要以“解剖麻雀”之法对该诗篇所涉及的句法语义等诸多问题做细颗粒度的微观刻画、描写与分析。通过对该诗篇的研究,发现与现代汉语相比,上古汉语更有资格称得上是一种动词型语言。一些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感会确凿无疑被理解为名词或介词或副词的词,在《诗经》所代表的上古汉语中其实是动词。除此之外,上古汉语还是一个以并联(Conjoin)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语言,一些按照现代汉语语感会理解为连动或主从结构(包括动结式)的结构,在上古汉语中很可能是动词并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描写主义 上古汉语 动词型语言 并联 “无” 附着词
下载PDF
重庆方言的语缀“之”及语缀的分类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思聪 黄居仁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1期296-313,共18页
重庆方言的"之"可以用于谓词性成分之前,表示极高程度、强烈情感和夸张意味。以往研究均据其语义表达,将它处理为程度副词。但是,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它与程度副词在语音、句法、语用等方面均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实为一种作用于... 重庆方言的"之"可以用于谓词性成分之前,表示极高程度、强烈情感和夸张意味。以往研究均据其语义表达,将它处理为程度副词。但是,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它与程度副词在语音、句法、语用等方面均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实为一种作用于句法层面的黏着成分—语缀。它的来源是古汉语主谓之间的"之"。在分类方面,"之"应属于Zwicky(1977)系统中的黏着词,或者具备Klavans(1982)系统中的首—前—前语缀参数值。Zwicky的分类系统存在一定问题,其后续发展也间接给汉语语缀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相比之下,Klavans的分类系统也许是一个更优的选择,而且可能为未来汉语语缀的类型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 语缀 分类 黏着词
原文传递
“NP_抽+上”结构式中方位成分的虚化及附缀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义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49-156,共8页
方位词主要表示方向和位置,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及方位词的高频使用,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抽象名词与单音节方位词“上”组成的结构式,例如“理论上”“事实上”“语法上”等,方位词在其中表现出独特的语音、句法、语义特征,这... 方位词主要表示方向和位置,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及方位词的高频使用,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抽象名词与单音节方位词“上”组成的结构式,例如“理论上”“事实上”“语法上”等,方位词在其中表现出独特的语音、句法、语义特征,这些用法与以往常见的方位词有显著的不同。笔者运用附缀、附缀化的理论对结构式中的方位词进行重新认定,确定方位词“上”在结构式中的附缀身份;用组块、隐喻、空间关系、意象图式的理论对结构式进行考察和解释;同时从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勾勒出结构式中的“上”所处的演化过程,解释其虚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虚化 附缀 附缀化 结构式
下载PDF
论“NP_(施事)+于+V”的起源与发展
19
作者 时兵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5,191,共6页
《诗经》中常见的"NP施事+于+V"构式最早出现于殷商甲骨刻辞,它是由谓语动词前的介词"于"宾语省略所致,省略部分涉及对象、处所等论元或附加语。殷商以后,构式中"于"字发生虚化,衍生出表动词进行或即行... 《诗经》中常见的"NP施事+于+V"构式最早出现于殷商甲骨刻辞,它是由谓语动词前的介词"于"宾语省略所致,省略部分涉及对象、处所等论元或附加语。殷商以后,构式中"于"字发生虚化,衍生出表动词进行或即行体的功能,可重新分析为动词附缀。"NP施事+于+V"在《诗经》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表达式的"指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介词 附缀 指别度
原文传递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 被引量:16
20
作者 白鸽 刘丹青 +1 位作者 王芳 严艳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焦点化等句法操作,作定语时排斥"的"但允许兼用定语标记"这/那",作宾语时排斥句末及句尾强依附性成分之前的次句末位置。代词"人家"及"我、你、他"则无此限制。冀州话、光山话中亦存在类似现象。根据附缀理论,代词"人"在语音及句法上的种种特殊性表明它已在上述相关位置上发生了前附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代词“人” “人家” 附缀 附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