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恢复地震数据获取震级、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的评价——以2013年四川芦山M_W6.6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小艳 郝金来 +1 位作者 高星 王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62-2273,共12页
区域地震波形对于震源研究非常重要,但限幅问题限制了区域地震台网数据的运用,并影响到震源参数测定的准确度.本文利用恢复后的芦山地震区域地震波形,研究了芦山地震的震级、点源机制解以及破裂过程.基于震中距99~300km恢复前与恢复后... 区域地震波形对于震源研究非常重要,但限幅问题限制了区域地震台网数据的运用,并影响到震源参数测定的准确度.本文利用恢复后的芦山地震区域地震波形,研究了芦山地震的震级、点源机制解以及破裂过程.基于震中距99~300km恢复前与恢复后地震数据获取的面波震级分别为7.01与7.06级.分别利用7个震中距150~250km宽频带台站的恢复前和恢复后的数据反演点源机制解,与参考机制解相比,滑动角偏差自13°减小到了4°.基于7个震中距81~134km的区域地震波形联合远场数据获得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其主要参数(如滑动分布、破裂速度等)与强地面运动波形联合远场数据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恢复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提高了震源参数测定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幅地震数据 地震数据恢复 芦山地震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