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侯轶 李婧 +2 位作者 刘洋 刘浩 刘立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724-3728,共5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 TMS治疗)和研究组(n...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 TMS治疗)和研究组(n=57,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电针疗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改善、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r TMS治疗ISCI后NP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夹脊电针疗法 心理状态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