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协和)分型系统 被引量:104
1
作者 邱贵兴 仉建国 +7 位作者 王以朋 徐宏光 张嘉 翁习生 赵宇 林进 沈建雄 杨新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根据1245例脊柱侧凸建立的数据库,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新的分型方法,并对新的分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复习测量了427例有完整资料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仰卧位左右Bending像以及术后长期随访的X线片及临床... 目的根据1245例脊柱侧凸建立的数据库,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新的分型方法,并对新的分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复习测量了427例有完整资料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仰卧位左右Bending像以及术后长期随访的X线片及临床资料,按SRS关于侧凸和侧凸顶点的定义,制定了PUMC(协和)分型系统,并应用PUMC分型方法对以前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重新分型,统计常见各型所占比例及相应融合范围,并对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随后用新的分型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前瞻性临床验证,总结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按PUMC分型方法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3型13个亚型,其中PUMCⅠ型占56.62%,Ⅱ型42.16%,Ⅲ型1.22%。观察者间可信度为85%(Kappa系数0.832),可重复性为91%(Kappa系数0.898)。按此分型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临床手术治疗152例,平均随访19.5个月(18~26个月),未发现术后失代偿现象。结论建立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新的分型方法———PUMC(协和)分型系统,该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常见的类型及相应的融合范围的临床指导性较强,其可信度、可重复性远高于King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临床研究 脊柱融合术 PUMC分型系统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高血压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80
2
作者 刘力生 陈孟勤 +1 位作者 曾贵云 周北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8,共8页
为探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研究高血压的防治和发病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与流行病学研究室,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及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室自1959年始陆续开展了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试点、高血压... 为探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研究高血压的防治和发病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与流行病学研究室,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及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室自1959年始陆续开展了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试点、高血压治疗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和中药降压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自1959年的5.11%,上升至1979年的7.73%和1991年的11.26%。但患者的知晓率仅26.3%,治疗率仅12.1%,控制率仅2.8%。体重超重和经常饮酒是我国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钠、低钾、低钙及低蛋白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我国人群中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2)建立了我国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发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仅占1.1%。率先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并发现大动脉炎是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身心教育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加以低剂量的复方降压制剂有效地促进了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证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再发和死亡危险。(3)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阻力动脉平滑肌收缩机制研究证明,血管平滑肌细胞Ca2+转运、利用、代谢及其调控因素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具有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 萝芙木总碱 葛根黄酮素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82
3
作者 赵凤瑞 田燕雏 +9 位作者 刘德若 梁朝阳 葛炳生 李福田 郭永庆 石彬 张海涛 王在永 陈京宇 鲍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 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手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 方法 首先在 - 5 0℃条件下 ,分别以不同时间冷冻家犬肋间神经 ,观察病理改变及修复过程 ,寻找出可供临床应用的最佳冷冻时间。然后 ,按此冷冻时间 ,进行临床研究。对 2 0 0例需开胸... 目的 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手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 方法 首先在 - 5 0℃条件下 ,分别以不同时间冷冻家犬肋间神经 ,观察病理改变及修复过程 ,寻找出可供临床应用的最佳冷冻时间。然后 ,按此冷冻时间 ,进行临床研究。对 2 0 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 ,行冷冻止痛的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冷冻组与对照组各 10 0例患者。冷冻组患者手术结束前常规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镇痛药使用情况 ;对照组患者除不用冷冻治疗外 ,其他处理同冷冻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3,7,15 ,30 ,90天测定肺功能。 结果 在家犬的实验中 ,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 (30s~ 2 0min)神经轴索髓鞘的病理损害逐渐加重 ,但 1个月后均恢复正常。能够有效止痛而且病理改变修复较快的冷冻时间是 1 5min。将此冷冻时间用于临床研究。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 ,VAS评分为 2 2 9,对照组 7 2 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冷冻组疼痛 0级 2 2例 (2 2 % ) ,1~ 2级 44例 (4 4% ) ,3~ 4级 2 0例 (2 0 % ) ,5~ 6级 8例 (8% ) ,总有效率 (0~ 6级 )为 94% ;杜冷丁平均用量为 41 3mg。对照组疼痛 3~ 4级 14例 ,5~ 6级2 0例 ,7~ 8级 2 4例 ,9~ 10级 42例 ,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止痛 肋间神经痛
原文传递
原发性痛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庆文 陈韧 +1 位作者 杜丽川 曾庆馀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 了解原发性痛风在本地区和北京的流行情况以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按国际抗风湿病联盟中国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或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规定的程序进行。临床病例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放射... 目的 了解原发性痛风在本地区和北京的流行情况以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按国际抗风湿病联盟中国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或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规定的程序进行。临床病例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结果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澄海市 3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原发性痛风患病率分别为 0 17%、0 15 %和 0 2 6 % ,北京调查未发现痛风患者。总结临床病例 10年共 419例中 ,男女比例 2 1∶1;女性平均发病年龄显著高于男性 ;10年间病例数分布呈上升的趋势 ;79 7%的病例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部位 ,而第四跖趾关节未见累及 ;生化检查以高脂血症 ,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最为多见 (5 7 1% ) ;X线检查典型的穿凿样改变只占 49 4% (2 0 7例 ) ,且多数见于发病 5年以后。结论 汕头地区痛风患病率明显高于北京 ,且有增长趋势。种族和遗传不一定是痛风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而地理、气候、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不能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流行病学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63
5
作者 赵长青 吴艺青 徐列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67-472,共6页
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扶正化瘀胶囊是针对此基本病机制成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十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该药可通过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等多种作用机制,来发挥其在抗肝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 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扶正化瘀胶囊是针对此基本病机制成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十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该药可通过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等多种作用机制,来发挥其在抗肝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扶正化瘀胶囊是一个作用机制明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肝纤维化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肺癌副癌综合征104例 被引量:53
6
作者 李龙芸 高延 +2 位作者 崔朝勃 祖娜 黄晓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49-453,共5页
目的 为防止肺癌诊断的延误 ,对肺癌副癌综合征进行讨论。方法 我院 80~ 90年代有病理及细胞学确诊的 10 48例肺癌病人 ,分析其有副癌综合征的病例与肺癌的关系。结果 有副癌综合征者 10 4例 (9 9% ) ,其中杵状指常见 ,为 34 6 % ... 目的 为防止肺癌诊断的延误 ,对肺癌副癌综合征进行讨论。方法 我院 80~ 90年代有病理及细胞学确诊的 10 48例肺癌病人 ,分析其有副癌综合征的病例与肺癌的关系。结果 有副癌综合征者 10 4例 (9 9% ) ,其中杵状指常见 ,为 34 6 % ,神经系副癌综合征为 2 4 0 %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为 2 1 1% ,肥大性骨关节病为 13 8% ,血栓性静脉炎为 7 7% ,肺动脉血栓栓塞为 5 8%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及皮肌炎为 3 9%等。结论 因临床医师对上述综合征与肺癌的关系不熟悉或未予重视 ,95 2 %有副癌综合征的病例被延误了肺癌的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副癌综合征 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述评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曰庆 贾玉森 李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共4页
从病因、治法及临床实验研究诸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认为目前中医在前列腺炎的理论研究、治疗方法、给药途径及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 从病因、治法及临床实验研究诸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认为目前中医在前列腺炎的理论研究、治疗方法、给药途径及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对前列腺液生化指标、细菌学及免疫学等方面均有明显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临床科研设计不够规范、科学,治疗结果可重复性差,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今后的努力方向:确定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建立动物模型,加强实验研究;按照GCP标准,研制新药物、新剂型;并应开展对本病的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病因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补肾健脾疏肝方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陈思兰 李桂芹 高冬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健脾疏肝方联合小剂量优甲乐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每天25u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补肾健脾疏肝方。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健脾疏肝方联合小剂量优甲乐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每天25u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补肾健脾疏肝方。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二个疗程。结果在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急躁易怒症状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免疫指标: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疏肝方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亚临床甲减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补肾健脾疏肝方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杨渤彦 勇威本 +4 位作者 朱军 郑文 张运涛 王小沛 孟松娘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38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合随访资料 ,对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7.7%侵犯淋巴结 ,6 0 .1%有结外侵犯 ,全组 5...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38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合随访资料 ,对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7.7%侵犯淋巴结 ,6 0 .1%有结外侵犯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4 1.3%。多因素分析表明 ,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国际预后指数 (IPI)计分低危组 5年生存率为 6 1.9% ,低中危组为 4 4 .3% ,高中危组为 2 0 .2 % ,高危组为 9.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伴结外侵犯者 ,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5年生存率为 5 5 .6 % ,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外侵犯病例应采取手术和化疗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预后 临床特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患者 生存率 化疗 结论 独立 国际
原文传递
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梅国华 张长青 +4 位作者 罗从风 蔡培华 范存义 姜佩珠 曾炳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治疗组: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固定时间3~10d),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石膏组33例,功能治疗组3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石膏固定组平均为90.8分,极好14例,好14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84.8%。功能治疗组平均为96.5分,极好22例,好12例,优良率达100%;功能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1)。结论早期肘关节活动可显著提高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 非手术治疗 Ⅱ型 石膏固定 关节活动 功能评分 肘关节功能 治疗组 治疗效果 固定方法 治疗方法 功能锻炼 固定时间 评定标准 随访时间 骨折后 优良率 早期 外固定 平均
原文传递
关于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可冀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疗效评价 中医药学
下载PDF
4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蓝海峰 方志鸿 +12 位作者 张悦 王晓燕 薛峰 张磊 郭振兴 董恂玮 李尚珠 郑以州 张凤奎 钱林生 季林祥 肖志坚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7-591,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对本院1980年5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37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有出血症状者101例(23.1%),有栓塞者86例(1... 目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对本院1980年5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患者中,男201例,女237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有出血症状者101例(23.1%),有栓塞者86例(19.6%),同时有出血和血栓者13例(3.0%),脾大150例,肝大60例。无症状者149例(34.0%),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者145例(33.1%)。初诊时中位血小板数为1000×10^9/L。255例作骨髓活检,以大而多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其中51例局部伴有网状纤维增生。从114例患者中检出9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阳性率为78.9%。180例作染色体核型检查,6例(3.3%)染色体异常。261例随访时间〉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12~300)个月。17例(6.5%)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1例转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例6年后转为PV,20年后转为MF。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各1例。结论ET是以血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无症状者比例高。主要进展为MF,大多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临床研究 临床演化
原文传递
环磷腺苷-葡甲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吴大玮 赵颖 +2 位作者 杨艳萍 王伟 许仁和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 葡甲胺 (心先安 )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观察组加用环磷腺苷 葡甲胺注射液 ,疗程 5~ 10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 葡甲胺 (心先安 )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观察组加用环磷腺苷 葡甲胺注射液 ,疗程 5~ 10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的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 92 2 %和 73 6 % ;肺活量 (VC)较治疗前分别增加 (42 6± 12 3)ml和 (313± 145 )ml;一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分别增加 (134± 5 4)ml和 (95± 5 5 )ml;最大呼气流量 (PEF)分别增加 (0 78± 0 32 )L/s和 (0 47± 0 32 )L/s;动脉血氧分压(PaO2 )分别增加 (2 3 4± 9 5 )mmHg和 (17 3± 10 4)mmHg ;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 6 3 7%和 41 2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结论 联合使用环磷腺苷 葡甲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临床研究 环磷腺苷-葡甲胺 肺功能不全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被引量:33
14
作者 毛恩强 汤耀卿 +5 位作者 李磊 秦帅 武钧 刘伟 雷若庆 张圣道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治疗策略。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后扩容达标时间分为早期扩容达标组(Ⅰ组,21例)、中期扩容达标组(Ⅱ...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治疗策略。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后扩容达标时间分为早期扩容达标组(Ⅰ组,21例)、中期扩容达标组(Ⅱ组,35例)和晚期扩容达标组(Ⅲ组,27例)。观察入院日至入院后72h 内的液体治疗参数、血清乳酸水平、急性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及治愈率等指标。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的扩容达标时间分别为(13±6)h,(38±5)h和(61±8)h,且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达标时的血清乳酸水平较入院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红细胞压积(HCT):入院后第1天Ⅰ组(33±6)%,显著低于Ⅱ组(40±6)%和Ⅲ组(42±11)%(P<0.01),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日,Ⅰ组输注晶体(4014±2887)ml、胶体量(1220±705)ml,显著高于Ⅱ组(2366±1959)ml 和(821±600)ml 以及Ⅲ组(2615±1574)ml 和(701±585)ml(P<0.01),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日,Ⅲ组胶、晶体比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4d 的液体输注总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速率入院日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4d 液体潴留量Ⅱ组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入院后1~3 d Ⅰ组的 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的机械通气率(85.7%)显著高于Ⅱ组(37.1%)和Ⅲ组(63.0%)(P<0.05);Ⅱ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37.1%)最低(P<0.05);Ⅰ组存活率(38.1%)显著低于Ⅱ组(85.7%)和Ⅲ组(66.7%)(P<0.05)。结论 SAP 发病72h 内控制性血容量扩充和防止体液潴留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临床研究 液体治疗 急性反应期
原文传递
食管结核1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蒋迎九 罗永艾 +1 位作者 李朝先 向小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国内 1 64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结核病例。结果 本组食管结核男女比为 1∶1 .3 ,81 .9%的患者年龄低于 45岁 ,所有病例均有吞咽困难或胸痛症状 ,69.5 %的病灶位... 目的 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国内 1 64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结核病例。结果 本组食管结核男女比为 1∶1 .3 ,81 .9%的患者年龄低于 45岁 ,所有病例均有吞咽困难或胸痛症状 ,69.5 %的病灶位于食管中段。 63 .2 %的患者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结核。术前误诊者占 65 .7% ,其中误诊为食管肿瘤占 96.6%。有治疗记录者 1 5 1例 ,47例经内科抗结核治疗 ,1 0 4例经手术后抗结核治疗 ,全部治愈。结论 食管结核好发于食管中段 ,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其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或胸痛。食管结核易误诊为食管肿瘤 ,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食管结核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核 临床研究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18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白洁 邵宗鸿 +10 位作者 井丽萍 刘鸿 施均 赵明峰 付蓉 何广胜 孙娟 贾海蓉 钱林生 杨天楹 杨崇礼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78-580,共3页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 分析 185例PV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185例患者中 ,男 12 2例 ,女 6 3例。发病年龄 (5 2 .7± 14 .1)岁。初诊时血红蛋白为 (2 0 8.3...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临床特点及疾病自然过程。方法 分析 185例PV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185例患者中 ,男 12 2例 ,女 6 3例。发病年龄 (5 2 .7± 14 .1)岁。初诊时血红蛋白为 (2 0 8.3± 2 1.2 )g/L。血常规三系增高 74例 (40 .0 % ) ,单纯血红蛋白增高 33例 (17.8%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白细胞增高 6 7例 (36 .2 % ) ,血红蛋白增高伴有血小板增高 11例(5 9% )。脾大 12 3例 (6 6 .5 % ) ,肝大 3例 (16 .2 % )。 2 5例患者检测Epo水平 ,9例 (36 .0 % )正常 ,16例 (6 4 .0 % )减低。 30例患者进行干 /祖细胞培养 ,5 7%CFU E增高 ,5 9%BFU E增高 ,其中 11例检测内源性红系集落 (EEC) ,10例 (90 .9% )出现EEC。 82例 (44 .3% )发生血栓栓塞 10 3次 ,5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 (MF) ,1例发生继发肿瘤 ,2例死于栓塞。结论 PV是一种成年型骨髓增殖性疾病 ,极易并发栓塞 ,易检出EEC ,且血清Epo水平多减低 ,主要进展为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分析 症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成祥 刘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0-523,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发展,致使患者肺功能逐步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较高的致残率,部分患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在稳定期进行干预是减少发作、改善肺功能重要途径,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本病稳定期防御的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发展,致使患者肺功能逐步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较高的致残率,部分患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在稳定期进行干预是减少发作、改善肺功能重要途径,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本病稳定期防御的重要性。近年来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为本病在稳定期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文章对包括药物治疗、外治法、康复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稳定期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临床研究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干细胞因子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松森 熊安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90,共6页
人干细胞因子 (hSCF)是新近发现的重要造血细胞因子 ,它是酪氨酸激酶受体c Kit的配体。SCF主要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细胞、原始造血祖细胞 ,并且诱导这些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SCF单独使用生物学作用低 ,但它与其它细胞因子具有强的协同... 人干细胞因子 (hSCF)是新近发现的重要造血细胞因子 ,它是酪氨酸激酶受体c Kit的配体。SCF主要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细胞、原始造血祖细胞 ,并且诱导这些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SCF单独使用生物学作用低 ,但它与其它细胞因子具有强的协同作用。在临床Ⅰ、Ⅱ和Ⅲ期研究中 ,SCF和G CSF联合应用 ,与单独使用G CSF比较 ,CD34+ 细胞数增加 2~ 3倍。安进公司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的重组人SCF (r methSCF )商品名为STEMGENTM。SCF临床使用 ,包括体内干细胞扩增治疗 (exvivo)和用于基因治疗的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SCF与G CSF联合使用刺激扩增外周血干 祖细胞 (PBPC) ,可用于干 祖细胞移植 ,以增加患者所需PBPC的比例 ,减少收集PBPC的次数。本综述主要介绍了人SCF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细胞因子 功能 基因克隆 生物学活性 hSCF
下载PDF
双相I型障碍缓解期患者与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志营 高慧敏 +3 位作者 朱玥 石川 马燕桃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2-338,共7页
目的:比较双相I型障碍(BD)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的神经认知功能。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BD缓解期患者29例、BD抑郁发作期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27例,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 目的:比较双相I型障碍(BD)患者缓解期与抑郁发作期的神经认知功能。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BD缓解期患者29例、BD抑郁发作期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27例,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对三组的持续注意、学习、记忆、精细动作、社会认知、执行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7个领域的神经认知特点进行比较。归纳BD缓解期组和抑郁发作期组的首次抑郁发作年龄、终生抑郁发作次数、首次躁狂发作年龄、终生躁狂发作次数、家族史及临床用药等临床指标的特征;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抑郁和功能情况。结果:BD缓解期组HAMD得分低于BD抑郁发作期组[(4.1±2.9)vs.(17.6±3.3),P<0.01],而GAF得分高于BD抑郁发作组[(70.6±14.0)vs.(57.8±11.2),P<0.01]。BD缓解期和BD抑郁发作期患者的MCCB记忆、精细动作、执行功能及总体认知功能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46.8±4.7)vs.(49.7±4.3),(45.4±6.0)vs.(49.7±4.3);均P<0.05];BD缓解期患者的词语记忆测验得分低于BD抑郁发作期患者[(45.6±9.3)vs.(51.4±8.3),P<0.05],沟槽钉板非利手测验得分高于BD抑郁发作组[(44.5±10.9)vs.(37.6±12.4),P<0.05];两组其他认知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缓解期及抑郁发作期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受损,BD缓解期患者词语记忆能力比抑郁发作期患者差,非利手精细运动能力优于抑郁发作期患者,提示神经认知功能缺损可能是BD的素质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神经认知功能 缓解 抑郁发作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近十年针刺治疗腰痛的国内外指南与临床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魏绪强 何丽云 +1 位作者 刘佳 刘保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9-1045,共7页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腰痛在国内外相关指南中的推荐情况及临床研究现状,为开展针刺临床研究和积累临床证据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Sinomed、维普、万方及中国临床指南文库、英国国家临床... 目的了解针刺治疗腰痛在国内外相关指南中的推荐情况及临床研究现状,为开展针刺临床研究和积累临床证据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Sinomed、维普、万方及中国临床指南文库、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国家指南库(NGC)、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IGN)、新西兰指南研究组(NZGG)、加拿大医学会临床指南库(CMACPG)、国际指南网络(GIN),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发表的腰痛的指南中针刺的推荐情况和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对照干预措施和临床结局指标选取情况,并对纳入分析的指南及临床研究的实用性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国外指南13份,临床研究文献92篇;国内指南4份,临床研究文献379篇。国外腰痛指南仅做了针刺推荐,较少有推荐级别和具体针刺方案,临床指导意义欠缺;国内指南针对不同腰痛类别给出了详细针刺推荐级别和具体的针刺选穴、操作、疗程方案等,更加实用。国内外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试验在研究目的、方法学、报告的规范性等层面差异较大,目前的临床研究存在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等不足,积累的临床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的问题。结论目前针刺治疗腰痛临床证据和指南推荐与临床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亟需高质量的RCT证据和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证据来促进实用性指南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针刺疗法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