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为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症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症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干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联合替...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为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症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症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干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联合替普瑞酮,对比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和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数据经卡方检验显示,干预组症状改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症组,P<0.05;干预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较高、6个月复发率明显较低,显著优于对症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作为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复发低,转阴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规范治疗 效果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消化内科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相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4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消化内科临床规范治疗的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4...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消化内科临床规范治疗的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规基础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实施消化内科临床规范化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消化内科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临床规范治疗
下载PDF
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建鹏 《中外医疗》 2021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哄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与观察组(哄喃唑酮+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哄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与观察组(哄喃唑酮+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的血清CGAS与ET水平以及HP转阴率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GAS与ET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77,P<0.05);对照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74.0%(37/50);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90.0%6(45/50);同时,经随访结果可知,对照组中共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0%(5/50),观察组中并无患者复发。经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明显更高,同时复发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阴率×^(2)=4.336;复发率x^(2)=5.263,P<0.05)。结论雷贝拉唑、吠喃唑酮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规范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