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纹尺寸对隐裂牙折裂模式和临床风险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翠 王鹏来 +1 位作者 谢妮娜 刘宗响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裂纹尺寸对于其折裂模式及临床风险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50颗上颌前磨牙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前4组通过对试样进行测量调磨制备成隐裂牙模型,调模为颊尖斜度为59°、腭尖斜度为50°。隐裂牙模型根据不同的预...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裂纹尺寸对于其折裂模式及临床风险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50颗上颌前磨牙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前4组通过对试样进行测量调磨制备成隐裂牙模型,调模为颊尖斜度为59°、腭尖斜度为50°。隐裂牙模型根据不同的预裂纹尺寸进行分组,将牙冠近远中边缘嵴最外缘中点间的距离设为裂纹长度(a),该两点所在平面至近中釉牙骨质界最凸点的距离为裂纹深度(h),第1组至第4组的裂纹长度及宽度分别为(a/3⁃h/2)、(2a/3⁃h/2)、(a/3⁃h)、(2a/3⁃h)。第5组不做处理即对照组。所有试样采用压应力实验,记录抗折力、折裂模式及临床风险分级。采用单因素t检验比较各组间最大抗折力,利用统计图表对折裂模式分析,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折裂试样临床风险等级。检验水准α=0.05。结果每组抗折力分别为(1126±126)、(974±159)、(1114±240)、(608±105)和(1205±216)N。第2组与第4组最大抗折力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折裂模式:所有试验组多发生偏向腭侧的斜折,每组冠折与冠根折各占的比例分别50%~50%、40%~60%、20%~80%、0~100%、100%~0。对于临床风险评估:所有隐裂牙组(第1~4组)同对照组(第5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隐裂牙组,第1组同第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和第5组试样折裂后均可保留,第2组和第3组均有20%的试样发生了不可保留性冠根折。第4组临床评估风险最大,40%的试样为不可保留性的冠根折,并且折裂部位多位于根尖区。结论隐裂牙的抗折力显著低于正常牙,易发生折裂。并且隐裂牙的折裂情况同其裂纹尺寸有着密切关系,裂纹尺寸越深越宽,越易发生冠至根尖区方向的折裂,临床风险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裂综合征 牙模型 裂纹尺寸 折裂模式 临床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