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波棱瓜子的文献查考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隆云 德吉拉姆 +1 位作者 卫莹芳 钟国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通过对古代、现代藏医药文献的考察整理研究,发现波棱瓜子早在公元8世纪就有应用。文献记载表明,古今用药种类基本一致,少有混乱。但也有用木鳖子、王瓜、西藏赤爬等葫芦科其他属植物种子误作波棱瓜子的情况。为藏药波棱瓜子的开发和临... 通过对古代、现代藏医药文献的考察整理研究,发现波棱瓜子早在公元8世纪就有应用。文献记载表明,古今用药种类基本一致,少有混乱。但也有用木鳖子、王瓜、西藏赤爬等葫芦科其他属植物种子误作波棱瓜子的情况。为藏药波棱瓜子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棱瓜子 历史
下载PDF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被引量:24
2
作者 Andrea Crosignani Pier Maria Battezzati +3 位作者 Pietro Invernizzi Carlo Selmi Elena Prina Mauro Pod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3313-3327,共15页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is not a rare disease since both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are increasing during the last years mainly due to ...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is not a rare disease since both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are increasing during the last year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ase finding strategies.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has improved due to both the recognition of earlier and indolent cases,and to the wide use of ursodeoxycholic acid(UDCA).New indicators of prog-nosis are available that will be useful especially for the grow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ess severe disease.Most patients are asymptomatic at presentation.Pruri-tus may represent the most distressing symptom and,when UDCA is ineffective,cholestyramine represent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Complications of long-standing cholestasis may be clinically relevant only in very ad-vanced stages.Available data on the effects of UDCA on clinically relevant end poin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 drug is able to slow but not to halt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while,in advanced stages,the only thera-peutic option remains liver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EPIDEMIOLOGY clinical course Natural history TREATMENT
下载PDF
临床路径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珍娥 上官青苗 武平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41-345,共5页
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将“路径”一词应用于工业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20世纪70年代,面临医疗费用高涨的压力,美国医疗护理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工业领域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路径”也可应用于医疗。1985年,美国... 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将“路径”一词应用于工业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20世纪70年代,面临医疗费用高涨的压力,美国医疗护理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工业领域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路径”也可应用于医疗。1985年,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Bosto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Hospital,NEMC)首次将临床路径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此后,临床路径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1996年,第四军医大学报道了临床路径在美国的应用。1998年,四川华西医院开始试行临床路径。自此,临床路径在中国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医疗模式 西医史
原文传递
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谭惠文 李春雨 +3 位作者 吴小康 曾锐 岳荣铮 左川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内科学实践教学病史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秋季教学期间,将96名2014级来华医学留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SP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各48人,比较两组留学生内科...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内科学实践教学病史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秋季教学期间,将96名2014级来华医学留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SP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各48人,比较两组留学生内科学实践中英文病史采集成绩,并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统计留学生教学反馈。结果利用SP教学法的留学生,其内科学实习中病史问诊测验成绩高于常规教学法的学生[(86.5±9.7)vs.(78.2±10.6)分,t=3.983,P<0.001]。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对于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沟通能力、增进临床技能、训练临床思维、体现人文关怀方面,SP教学组中持积极正面观点的学生分别占92.86%、97.62%、85.71%、90.48%和95.24%,而常规教学组中持正面观点的学生分别占90.00%、87.50%、82.50%、77.50%和9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文SP在留学生内科学及诊断学临床教学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留学生 内科学 临床实践 病史采集
原文传递
Calcific tendinitis of the rotator cuff 被引量:10
5
作者 Mohamed Taha ElShew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Calcific tendinitis within the rotator cuff tendon is a common shoulder disorder tha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as the pathogenesi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both is totally different. Calcif... Calcific tendinitis within the rotator cuff tendon is a common shoulder disorder tha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as the pathogenesi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both is totally different. Calcific tendinitis usually occurs in the fifth and sixth decades of life among sedentary workers. It is classified into formative and resorptive phases. The chronic formative phase results from transient hypoxia that is commonlyassociated with repeated microtrauma causing calcium deposition into the matrix vesicles within the chondrocytes forming bone foci that later coalesce. This phase may extend from 1 to 6 years, and is usually asymptomatic. The resorptive phase extends from 3 wk up to 6 mo with vascularization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calcium deposits causing macrophage and mononuclear giant cell infiltration, together with fibroblast formation leading to an aggressi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with inflammatory cell accumulation, excessive edema and rise of the intra-tendineous pressure. This results in a severely painful shoulder.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confirm the diagnosis and suggest the phase of the condition and are used to follow its progression. Although routine conventional X-ray allows detection of the deposit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allow better evaluation of any coexisting pathology. Various methods of treatment have been suggested. The appropriate method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for each pati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cludes pain killers and physiotherapy, or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as needling or puncture and aspiration. It is almost always successful sinc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condition ends with resorption of the deposits and complete relief of pain. Due to the intolerable pain of the acute and severely painful resorptive stage, the patient often demands any sort of operative intervention. In such case arthroscopic removal is the best option as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deposits is un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OR CUFF Calcific tendenitis PREVALENCE PATHOGENESIS Natural history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PICTURE Imaging Treatment
下载PDF
临床试验百年历程概述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雅莉 谢琪 +5 位作者 刘保延 方泽萍 张丽丽 骆菁怡 封昱辰 张小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1241-1249,共9页
本文系统查询并梳理了临床研究方法发展的典型事件和相关人物,遴选、呈现临床试验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和重大方法学进展,旨在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勾画临床研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解析临床研究方法转变的深刻背景,为医学临... 本文系统查询并梳理了临床研究方法发展的典型事件和相关人物,遴选、呈现临床试验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和重大方法学进展,旨在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勾画临床研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解析临床研究方法转变的深刻背景,为医学临床、科研工作者、卫生决策者、医学生等认识临床研究发展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大事记 历史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13—201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孙翔 刘元宝 +2 位作者 许燕 汪志国 汤奋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893-895,914,共4页
目的对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免疫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从而为乙脑临床诊断和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7年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目的对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免疫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从而为乙脑临床诊断和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7年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实验室结果和疫情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临床症确诊的63例乙脑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乙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的人群,以学生为主,占42.90%,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109份,阳性率77.06%(84/109)。临床表现多起病急伴有发热,同时有头痛、精神怠倦、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少数重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46.00%的病例曾接种过乙脑疫苗,接种疫苗后是否与临床症状出现有关尚不明确(P>0.05)。结论主动开展人群抗体水平和蚊虫密度及种类监测,加强易感人群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特征 免疫史
原文传递
我院住院患者规范化药历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钱小蔷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实用的住院药历格式。方法: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工作中探索建立的住院患者规范化药历,该药历分4部分,即药历首记录、各项相关检查记录、药程录、出院小结。结果与结论:规范化药历的建立不仅可加强临床合...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实用的住院药历格式。方法: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工作中探索建立的住院患者规范化药历,该药历分4部分,即药历首记录、各项相关检查记录、药程录、出院小结。结果与结论:规范化药历的建立不仅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也是临床药师进行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住院患者 规范化 药历
原文传递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史的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蔡立婧 张啟智 +1 位作者 彭文兴 贺达仁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9期79-80,共2页
临床药学是一门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近年来我国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它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整个出现发展过程及现状,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对其今后的发展以及我们科学的认... 临床药学是一门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近年来我国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它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整个出现发展过程及现状,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对其今后的发展以及我们科学的认识事物有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理性思考 发展史
下载PDF
儿童晕厥:定量计分诊断和危险分层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对晕厥患儿临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病因诊断和危险分层。晕厥的病因或为良性或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有效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对于鉴别晕厥患儿近期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并能减少不必要的住院。近年来,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提... 对晕厥患儿临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病因诊断和危险分层。晕厥的病因或为良性或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有效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对于鉴别晕厥患儿近期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并能减少不必要的住院。近年来,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提出的定量计分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如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旧金山晕厥规则),有助于医务工作者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尤其为判断晕厥患儿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但这些方法不能替代医务人员的临床评估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临床病史 定量计分 危险分层
原文传递
在我国建立标准化药历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7
11
作者 路敏 周颖 +1 位作者 梁雁 崔一民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1926-1928,共3页
目的:探索在我国建立标准化药历。方法:参考国外药历模型,同时考虑患者、医师、临床药师3方面因素,紧紧围绕药学服务的工作重心来尝试构建我国的标准化药历,并结合一个糖尿病病例进行说明。结果:结合表格和文字,初步建立起以首页、记录... 目的:探索在我国建立标准化药历。方法:参考国外药历模型,同时考虑患者、医师、临床药师3方面因素,紧紧围绕药学服务的工作重心来尝试构建我国的标准化药历,并结合一个糖尿病病例进行说明。结果:结合表格和文字,初步建立起以首页、记录表、进程和小结4部分组成的药历。结论:所建药历简明、全面、易懂,凸显临床药师的工作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目前临床药学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临床药师 标准化 药历
原文传递
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发展源流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3 位作者 赵燕 薛晓琳 吴秀艳 陈欣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脉 沉脉 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 历史源流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历史变迁及其综合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春友 陶京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历史上曾经历了多次在其早期倾向于保守抑或外科手术之间的钟摆式徘徊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均反映了对SAP认识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疗效的突破。回顾SAP诊治的历史,每一次认识和观...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历史上曾经历了多次在其早期倾向于保守抑或外科手术之间的钟摆式徘徊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均反映了对SAP认识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疗效的突破。回顾SAP诊治的历史,每一次认识和观点的变革、技术的进步以及疗效的改善,都是在实践、探索、认识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国内,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苦探索和经验总结,由上世纪80年代前的SAP早期手术,到90年代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个体化方案",逐步形成到目前较为完善的外科综合治疗体系,SAP的总体病死率也由80年代前超过40%降至近年来的10%~20%。因此,有必要在此回顾一下SAP外科治疗的历史变迁,探讨进入新世纪以来SAP综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临床方案 治疗结果 历史
原文传递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术前临床病史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应璞 许岳 +3 位作者 蒋晓伟 缪逸鸣 薛燚 路通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股骨头坏死(FHN)病人术前临床病史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5月共172例因创伤性FHN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行单侧THA术的病人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THA术后行... 目的研究创伤性股骨头坏死(FHN)病人术前临床病史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5月共172例因创伤性FHN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行单侧THA术的病人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THA术后行常规低分子肝素(LWMH)抗凝,并于术后第3天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按检查结果将病人分成DVT组(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64.35岁)和非DVT组(男102例,女44例,平均年龄62.35岁)。分别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基本临床病史如既往VTE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CHD)等与DVT的具体相关性并通过多变量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DVT组中CHD发病率为73.08%(19/26),显著高于非DVT组的31.51%(46/146)。创伤性FHN病人合并CHD[OR=6.63,95%CI:(1.49,29.59),P=0.013]或长期吸烟史[OR=4.58,95%CI:(1.26,16.62),P=0.021]是THA术后DVT的发生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和吸烟史是创伤性FHN病人行单侧THA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病人需重视术前疾病控制,同时应规范手术操作以减少术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临床病史 冠心病
美国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海珊 茹正开 张新平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美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药学教育与药学服务,重视临床药学实践与临床药学研究,突出临床药学循证研究,制定严格的药学教育制度,推行医学生物模式下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临床药学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注重临床药物检测和安全用药教育,同... 美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药学教育与药学服务,重视临床药学实践与临床药学研究,突出临床药学循证研究,制定严格的药学教育制度,推行医学生物模式下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临床药学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注重临床药物检测和安全用药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医院和药师协会在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为我国临床药学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药学教育 发展史 美国
下载PDF
36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安步 孟高克 胡建国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对DILI的治疗、预后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DILI的一般资料、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相关...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对DILI的治疗、预后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DILI的一般资料、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变化、相关治疗药物、预后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ILI多集中在40~70岁人群,其中女性(227例)患者多于男性(141例)。近5年DILI发病人数呈增长趋势。引起DILI的药物包括中药等24类药物,其中,中药类占比例最高(31.75%),用药方式以口服常见。DILI起病方式以黄疸、消化道症状多见。DILI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多见,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3种分型间平均发病年龄、ALT、AST、ALP、GGT、TBIL、DBIL、ALB、GLB、PT、PT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中DILI治疗药物主要以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甘草酸苷为主,1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预后较差,余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其ALT、AST、CHE、ALB、PLT、PTA、APTT、INR水平差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临床分型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中、西药导致的DILI其预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LI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导致DILI的药物种类多样,以中药为主,口服药居多。临床表现以黄疸及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细胞损伤型其ALT、AST水平更高,而胆汁淤积型其GGT、ALP、TBIL、DBIL水平更高。DILI患者总体预后大多良好,但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用药史
下载PDF
早发与非早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雪东 赵冠棋 +1 位作者 郑文 聂绍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4-909,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PCI处理的早发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TEMI并完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PCI,PPCI)的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早发患者(... 目的探讨直接PCI处理的早发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TEMI并完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PCI,PPCI)的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早发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371例,选取同时期住院发生STEMI并完成PPCI的MVD非早发患者662例作为非早发组。观察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及血运重建、卒中史、血尿酸、血脂等与早发STEMI合并MVD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早发组中男性(88.4%和76.9%)、吸烟者(74.9%和51.5%)、冠心病家族史[21.0%vs.9.7%]比例较高(P〈0.01),患者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清除率、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压积高于非早发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1)。(2)两组院内事件发生率均较低。早发组住院期间更少发生室性心动过速(0.3%和2.3%)(P〈0.01)。非早发组院内病死率更高(1.5%vs0.3%)(P〈0.01)。(3)两组问梗死相关血管,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史(OR=2.22,95%CI:1.588~3.108)、冠心病家族史(OR=2.12,95%CI:1.431~3.140)、血甘油三酯浓度(OR=1.971,95%CI:1.475~2.635)、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早发STEMI多支病变的发生有关(OR=1.193,95%CI:1.008~1.413),均P〈0.05。结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甘油三酯浓度、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是早发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早发患者,非早发患者住院期间较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无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早发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直接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 吸烟 家族史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莹 陈牧野 +1 位作者 吴梦倩 张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电生理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脊髓亚急...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电生理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分为短病程组18例(病程≤6个月)、长病程组22例(病程>6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入院时、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随访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多伴有慢性胃炎,病情进展缓慢;(2)主要表现包括贫血、下肢感觉异常、感觉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等;(3)实验室检查显示维生素B12水平明显降低,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电生理检查显示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异常率较高;核磁共振检查脊髓病变多数呈矢状位条索状T2高信号,有“倒V征”,轴位部分病灶可强化。(4)患者主要采用大剂量维生素B12进行治疗,积极治疗贫血、胃炎等原发疾病。治疗3~6个月后,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5)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长病程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率、维生素B12降低率均低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起病症状隐匿,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累及脊髓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复杂。有典型的“倒V征”影像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等辅助检查可排除铜缺乏性脊髓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尽早确诊,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征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 病史 转归
下载PDF
脏腑别通理论的历程及现状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韵卓 蔡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053-1056,共4页
脏腑别通理论首见于《医学入门》,它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相表里的脏腑关系,它在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脏腑阴阳相表里的另外一种关联方式,丰富了脏腑之间的关系和藏象学说的理论内容。最早该理论应用于针灸学领域,... 脏腑别通理论首见于《医学入门》,它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相表里的脏腑关系,它在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脏腑阴阳相表里的另外一种关联方式,丰富了脏腑之间的关系和藏象学说的理论内容。最早该理论应用于针灸学领域,在针灸学中得到了疗效的佐证。近年来,随着对脏腑别通理论的探索,发现其临床应用不止局限于针灸方面,已经逐步扩展到内科疾病的中药治疗上。文章从该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到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概述,挖掘该理论的临床治疗依据,从而拓展临床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别通理论 临床研究 历程 现状
下载PDF
184例丛集性头痛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姝娉 李珂 +8 位作者 刘静 张明洁 贾志华 韩珣 刘欢贤 赵魏 龚子骅 董钊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9-437,共9页
目的:研究我国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CH)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CH病人相关临床信息并分析。结果:在184例CH病人中,男:女=5.6:1,发作性CH占97.3%,慢... 目的:研究我国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CH)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CH病人相关临床信息并分析。结果:在184例CH病人中,男:女=5.6:1,发作性CH占97.3%,慢性CH占2.7%。平均病程为(11.4±7.9)年,发病平均年龄为(22.5±8.6)岁,男性发病年龄大于女性(23.1±8.8岁vs. 19.3±6.0岁,P=0.008)。有20.2%的病人同时患有其他类型的头痛。28.8%的病人有头痛家族史。有22.6%的病人不同丛集期之间头痛偏侧会变化,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颞部(140例,76.1%)。单次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90 (60~120)分钟,有87.0%的病人头痛发作频率在每日2次及以下。每年丛集期发作频率少于1次者最多(50.0%),丛集期持续天数平均为(37.6±28.9)天。结论:CH病人中女性比例较既往有所升高,女性比男性发病年龄早,部分病人存在头痛家族史、头痛偏侧变化和不典型的头痛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临床特点 男女比例 家族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