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口服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俞芃
弥娜
+1 位作者
王涵
尹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7期796-798,804,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 d开始抗凝治疗,B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14 d开始抗凝治疗,C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4 d开始抗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TT、APTT和PT长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的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为5.88%(3/51),低于A组(23.53%,12/51)、C组(19.6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3~14 d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助于降低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房颤动
抗凝时机
凝血功能
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服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俞芃
弥娜
王涵
尹娜
机构
北京市回民医院脑病科
出处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7期796-798,804,共4页
基金
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项目(No.2018-2-119)。
文摘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 d开始抗凝治疗,B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14 d开始抗凝治疗,C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4 d开始抗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TT、APTT和PT长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的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为5.88%(3/51),低于A组(23.53%,12/51)、C组(19.6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3~14 d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助于降低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房颤动
抗凝时机
凝血功能
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tion
timing
Coagulation
function
clinical
compound
vascular
events
分类号
R973.2 [医药卫生—药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口服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研究
俞芃
弥娜
王涵
尹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