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紧急状况与高等教育 被引量:1
1
作者 西蒙·马金森 赵琳(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49,共12页
气候紧急状况是一场生存危机,迫切需要人们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在竞争性积累和过度消费造成的破坏中,当务之急是建立一种可持续的道德秩序,体现建设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按照涂尔干的观点,道德秩序的... 气候紧急状况是一场生存危机,迫切需要人们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在竞争性积累和过度消费造成的破坏中,当务之急是建立一种可持续的道德秩序,体现建设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按照涂尔干的观点,道德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个人:国家是集体利益的重要保障,个人则负责自我完善和实现社会价值。气候紧急状况突显了世界各国的能力,既要在中央层面有效组织,又要对地方机构下放权力,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地区问题和灾害。高等教育机构与政府合作,在以下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推进和捍卫科学,提升治理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在地方、社区、国家、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有效开展社会行动的反思性主体。气候紧急状况还呼唤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使其符合生态生存的要求。高等教育具有先进的跨国合作能力,可以助力民族国家推进稳定的全球合作进程,这一合作进程充满困难却至关重要。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中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强大的内生传统,包括古代传统和近代传统。这些传统包括中华民族的共识作用,其在有效运用时可以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在中央政策框架内进行深度权力下放的治理方式;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修身,能够培养出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及“天下”的观念——一种基于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非强制的全球合作方法。如果再结合西方所尊崇的个人自由和主动性,上述特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对气候紧急状况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紧急状况 生态 过度消费 政府 权力下放 高等教育 儒家思想 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