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87
1
作者 贾小龙 陈丽娟 +8 位作者 高辉 王永光 柯宗建 刘长征 宋文玲 吴统文 封国林 赵振国 李维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55,共15页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也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一些新的预报技术和机理认识不断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业务。ARGO海洋观测资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业务模式的预测技巧,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已经投入准业务化运行,研...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也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一些新的预报技术和机理认识不断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业务。ARGO海洋观测资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业务模式的预测技巧,新一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已经投入准业务化运行,研发了多种模式降尺度释用技术,多模式气候预测产品解释应用集成系统(MODES)和动力-统计结合的季节预测系统(FODAS)逐渐应用于业务中,大气季节内振荡(MJO)逐步在延伸期预报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对全球海洋、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南半球环流系统对东亚季风影响的新认识也不断引入到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这些新技术和新认识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解释应用 东亚季风
下载PDF
土壤温湿异常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70
2
作者 王万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本文介绍了用IAP气候模式进行关于土壤温度异常和土壤湿度异常的敏感性试验研究,异常区域都取在中国范围内。其中关于土壤温度异常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初值异常和固定异常两种试验,而对土壤湿度异常的影响则进行了初始异常的试验。结果表... 本文介绍了用IAP气候模式进行关于土壤温度异常和土壤湿度异常的敏感性试验研究,异常区域都取在中国范围内。其中关于土壤温度异常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初值异常和固定异常两种试验,而对土壤湿度异常的影响则进行了初始异常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的初始异常一天以后基本消失,而固定的土壤温度异常和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短期(一个月左右)气候有明显影响。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在异常区内及其南部相邻区域,土壤湿度异常的影响则可以以长波波列形式向外传播到很远距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度 湿度 气候 影响 模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左其亭 张修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5,共9页
气候变化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未来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影响着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阐述了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水... 气候变化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未来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影响着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阐述了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动态承载力计算的理论框架及基于预测-模拟-优化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计算方法(即PSO-COIM方法),并以我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为典型实例,通过构建径流与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的ARIMAX动态回归预测模型,分析计算RCP8.5、RCP4.5和RCP2.6三种气候情景下塔里木河流域未来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动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能清晰反映出不同气候情景下水资源的承载规模,并可以判断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情形下的水资源承载程度,为支撑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气候变化 动态承载力 气候模式 控制目标反推模型
原文传递
面向控制的温室系统小气候环境模型要求与现状 被引量:54
4
作者 徐立鸿 苏远平 梁毓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5,共15页
以往的温室作物生长和小气候环境模型,主要是从面向研究而不是面向实际生产的温室获得的,这二者的最大不同是:面向研究的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得到作物生长高产所需的"最优"的温室内部气候环境参数设定值,而较少考虑温室内控制设... 以往的温室作物生长和小气候环境模型,主要是从面向研究而不是面向实际生产的温室获得的,这二者的最大不同是:面向研究的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得到作物生长高产所需的"最优"的温室内部气候环境参数设定值,而较少考虑温室内控制设备的能力(控制动态过程)、生产过程中温室外气候变化情况和达到"最优"所需付出的能量等代价;而后者在面向实际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的温室系统模型中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温室系统自动化控制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缺乏一个这样的可靠的温室系统模型,而只能采用面向研究的温室系统模型去进行实际生产的温室系统控制,这种忽视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温室系统模型与理想条件下的模型之间差异的"纸上谈兵"的做法,必然导致温室控制技术水平低、达不到预期效果。该文介绍了温室系统的整个控制过程,对一个实际生产的温室系统中各种变量和参数作了简要描述,并概括了面向实际的温室生产控制要求的温室系统模型的基本结构,对温室环境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和能耗及CO_2消耗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了详细的回顾。从满足控制需求出发对现有的温室系统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探讨了未来温室系统的建模方法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面向控制需求的温室系统建模要满足的要求,为温室系统的建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系统 控制 作物 环境模型 生长模型 能耗模型 CO2消耗模型
下载PDF
黄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50
5
作者 李林 申红艳 +2 位作者 戴升 肖建设 时兴合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1-1269,共9页
利用1956-2010年黄河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2010-2030年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通过分析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5年来黄河源区年平均... 利用1956-2010年黄河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2010-2030年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通过分析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5年来黄河源区年平均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并具有5a、8a、15a、22a和42a的准周期变化;南海夏季风减弱引起流域降水量的减少与全球变暖背景下蒸发量的增大和冻土的退化是导致黄河源区流量减少的气候归因;根据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预测结果,未来20年黄河源区流量变化趋势可能仍以减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水资源 季风 冻土 气候模式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雪芹 彭莉莉 林朝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85,共12页
概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主要进展。首先,对用于开展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系统及地球系统模式及其模拟能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虽然目前气候系统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大体说来可... 概述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主要进展。首先,对用于开展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系统及地球系统模式及其模拟能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虽然目前气候系统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大体说来可提供当前气候状况的可信模拟结果;进而介绍了IPCC不同的排放情景,以及不同排放情景下全球与东亚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的主要结果。研究表明,尽管不同模式对不同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结果存有差异,但对未来50~10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大体一致,即全球将持续增温、降水出现区域性增加。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的区域化技术,并重点介绍了降尺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同时对气候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讨论了未来我国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气候变化预估 降尺度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中国地区极端事件预估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高学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简要介绍了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的基本方法,概述了东亚和中国地区关于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研究的进展。针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高分辨率、长时间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高时空分辨率的网格化观测资料,除温室效... 简要介绍了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的基本方法,概述了东亚和中国地区关于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研究的进展。针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高分辨率、长时间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高时空分辨率的网格化观测资料,除温室效应外的土地利用和气溶胶的作用,使用合理方法进行多模式结果的集合,以及统计降尺度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极端事件 预估 中国地区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21世纪全球和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变化和2℃升温阈值的预估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莉 丁一汇 +3 位作者 吴统文 辛晓歌 张艳武 徐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7-1060,共14页
基于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29个全球气候模式开展的历史气候模拟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下21世纪气候预估的结果,分析了单个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21世纪全球与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ASAT)... 基于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29个全球气候模式开展的历史气候模拟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下21世纪气候预估的结果,分析了单个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MME)的21世纪全球与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ASAT)变化特征及2升温阈值的出现时间。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显示:全球和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均将继续升高,21世纪末的升温幅度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大而增大。RCP2.6情景下,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幅先升高后降低,全球(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在2056年(2049年)达到升温峰值,21世纪末升温1.74℃(2.12℃);RCP4.5情景下,年平均地表气温在21世纪前半叶逐渐升高,之后升温趋势减缓,21世纪后期趋于平稳,21世纪末全球(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幅为2.60℃(3.39℃);RCP8.5情景下,21世纪年平均地表气温快速升高,21世纪末全球(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幅为4.75℃(6.55℃)。全球平均的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幅,在RCP2.6情景下没有超过2℃,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在2047和2038年达到2℃。RC2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幅连续5 a不低于2℃的时间分别在2032、2033和2027年,明显早于全球平均。任一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达到2℃升温的时间,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早于南半球,同半球高纬度地区早于低纬度地区,同纬度地区陆地早于海洋。3种不同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21世纪全球和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将继续升高这一结果是可信的,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球和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幅超过2℃的结果模式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多模式预估的全球和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升幅和不同幅度升温的出现时间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随预估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相同情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预估的不确定性大于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地表气温 预估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未来20年中国气温变化预估 被引量:40
9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1 位作者 江滢 徐影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40余个气候模式和模式集合,考虑多种人类排放情景,预估到2025年前相对于1961—1990年中国的气温变化。只考虑未来人类排放增加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中国年平均气温自2006至2025年的20 a期间将继续变暖0.55℃,至2010年年平均气温... 利用40余个气候模式和模式集合,考虑多种人类排放情景,预估到2025年前相对于1961—1990年中国的气温变化。只考虑未来人类排放增加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中国年平均气温自2006至2025年的20 a期间将继续变暖0.55℃,至2010年年平均气温平均变暖约为1.08℃(平均变暖范围为0.73—1.54℃),至2020年年平均变暖约为1.43℃(平均变暖范围为1.10—2.09℃),至2025年年平均变暖约为1.39℃(平均变暖范围为0.94—2.19℃)。对1990—2005年已经出现观测事实的近16 a气候模式预估结果进行检验表明,多模式考虑多种排放情景集成,一致预估出这16 a的明显变暖趋势,但是变暖幅度略低于实际观测值。经检测证实,对2006—2025年中国气温的预估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预估没有考虑未来的自然变化,只考虑人类排放继续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未来20年 气温变化 气候模式 预估
下载PDF
20个CMIP5模式对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39
10
作者 姜燕敏 吴昊旻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利用CMIP5中20个模式的历史模拟结果和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CRU观测数据,采用泰勒图、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和EOF等方法从气候态和气候变率两方面检验各个模式对中亚年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1951—2005年中亚地... 利用CMIP5中20个模式的历史模拟结果和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CRU观测数据,采用泰勒图、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和EOF等方法从气候态和气候变率两方面检验各个模式对中亚年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1951—2005年中亚地区显著增温趋势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尤其是高、低值中心和等值线数值分布。泰勒图分析显示,大部分模式的均方根误差在0.5左右,空间相关系数在0.85~0.90之间,标准差在0.5~1.0之间。EOF分析结果表明,模式集合平均能够较好地表现出中亚气温一致升高以及南北反位相波动这两个主要模态的时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气候模式 泰勒图 中亚地区 评估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39
11
作者 蔡榕硕 谭红建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6,共12页
本文首先利用1979~2008年中国756个站点和GPCP2.1的降水资料与Hadley中心的HadISST再分析海温资料以及应用合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温异常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东中国海及邻... 本文首先利用1979~2008年中国756个站点和GPCP2.1的降水资料与Hadley中心的HadISST再分析海温资料以及应用合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温异常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为暖(冷)异常时,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减少(偏多),而东北南部的降水偏多(减少)。并且,本文应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上述关系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暖(冷)异常,将使得我国长江、黄淮流域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的减少(增加),而华南地区、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等地夏季降水的增加(减少)。此外,本文还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对上述关系的大气环流变异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上述海域的升温或降温对东亚地区上空的纬向和经向环流有较明显的影响。当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升温时,除了在该海域东部引起低空辐合,高空辐散,产生上升运动外,还在其西部的长江、黄淮流域和华北地区引起低空辐散,高空辐合,产生下沉运动,这将引起长江、黄淮流域和华北等地夏季降水的减少;并在华南、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地区引起低空辐合,高空辐散,从而产生上升运动,这使得华南地区、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夏季降水的增加。反之,当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降温时,上述区域出现相反的现象。这些都说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热力状态可能是影响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东中国海 海温 气候模式
下载PDF
气候敏感度、气候反馈过程与2℃升温阈值的不确定性问题 被引量:35
12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4-634,共11页
气候敏感度是度量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幅度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预估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问题,都直接和气候敏感度有关。气候敏感度的大小也决定着预估的气候变暖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订。在简... 气候敏感度是度量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幅度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预估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问题,都直接和气候敏感度有关。气候敏感度的大小也决定着预估的气候变暖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订。在简要回顾气候敏感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历史基础上,着眼于气候反馈分析,介绍了气候敏感度与辐射强迫和反馈过程的关系,总结了气候系统主要的反馈过程;根据大气层顶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CMIP5多模式结果介绍了平衡态气候敏感度和瞬态气候响应(包括累积碳排放的瞬态气候响应)的估算原理和方法,总结了气候敏感度不确定性的来源,并以"2℃阈值"问题为例,介绍了气候敏感度对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气候模式的发展,继续减少气候敏感度的不确定性、估算包含碳循环的敏感度、利用地球系统模式规划最优碳排放路径是未来本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敏感度 辐射强迫 反馈过程 温室气体 气候模式
下载PDF
多层覆盖连栋温室热环境模型构建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树海 马承伟 +1 位作者 张俊芳 鲍顺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建立了多层覆盖连栋温室的温、湿度动态机理模型,定量描述了温室内的对流换热、土壤热传导、太阳辐射、长波热辐射、植物蒸腾、地面蒸发、水汽凝结、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等物理过程,根据质能平衡原理,对覆盖材料、室内空气、作物、土壤... 建立了多层覆盖连栋温室的温、湿度动态机理模型,定量描述了温室内的对流换热、土壤热传导、太阳辐射、长波热辐射、植物蒸腾、地面蒸发、水汽凝结、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等物理过程,根据质能平衡原理,对覆盖材料、室内空气、作物、土壤等建立了质能平衡方程。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通过求解质能平衡方程,可求得室内温、湿度和各组成部分如覆盖材料、土壤、植物等的温度以及各部分间的能流、蒸汽流密度。利用有效辐射的概念,推导出了内外遮阳幕、内外覆盖材料、作物冠层、地表、室外天空之间的辐射热交换计算方法。利用压力分布法,推导出了具有顶窗、侧窗和湿垫等多个通风口时的风压和热压通风量计算式。与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温室环境模型相比,本模型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覆盖 连栋温室 热环境 数学模型 环境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杜瑞英 杨武德 +1 位作者 许吟隆 冯强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并对水分、温度、CO2综合对小麦的作用进行初步模拟分析。所得结论为:①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CO2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并对水分、温度、CO2综合对小麦的作用进行初步模拟分析。所得结论为:①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生育期缩短,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小于冬小麦。②北方十个站点小麦生产的最适水分条件在不同站点、不同气候情景下都有所不同。最适水分条件变幅在40%~80%。③在不考虑CO2对小麦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热量充足,只要水分条件适宜,未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整体都有增产趋势。如果考虑CO2,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麦发育及产量 作物模式 随机天气模型 气候模式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被引量:30
15
作者 任国玉 丁一汇 +4 位作者 赵宗慈 郑景云 吴统文 唐国利 徐影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58-977,共20页
An overview of basic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e past 100 years in China, average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has increased at a rate ranging from 0.03℃ (... An overview of basic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e past 100 years in China, average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has increased at a rate ranging from 0.03℃ (10 yr)-1 to 0.12℃ (10 yr)-1. This warming is more evident in northern China and is more significant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at least 27% of the average annual warming has been caused by urbanization. Overall, no significant trends have been detected in annual and/or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on a whole for the past 100 years or 50 years. Both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frequencies of major extreme climate event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past 50 years. 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have generally displayed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change across the country, while 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have shown only regionally and seasonally significant trends. The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 decreased slightly, but the frequency of sand/dust storm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roxy records indicate that the annual mean SAT in the past a few decades is the highest in the past 400-500 years in China, but it may not have exceeded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1000 1300 AD). Proxy records also indicate that droughts and floods in eastern China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ly abnormal rainfall periods, with 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20th century most likely being near the average levels of the past 2000 years. The attribution studies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greenhouse gas (GHG) concentr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re likely to be a main factor for the observed surface warming nationwide.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basins underwent a cooling trend in summer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hich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increased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nd cloud cover. However, natural climate variability might have been a main driver for the mean and extreme precipit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view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xtreme climate climate change instrumental records proxy data detection ATTRIBUTION PROJECTION climate model China
下载PDF
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林 戴升 +2 位作者 申红艳 李红梅 肖建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1-950,共10页
利用1961-2011年长江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国家气候中心2009年11月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2.0版本),通过分析长江源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1年来长江源区地表... 利用1961-2011年长江源区流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国家气候中心2009年11月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2.0版本),通过分析长江源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揭示气候归因,预测了未来流量可能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近51年来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04年后增加趋势显著,并具有9a、22a的准周期;青藏高原加热场增强,高原季风进入强盛期,流域降水量显著增加,加之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是引起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增加的主要气候归因;根据全球气候模式预测,在SRESA1B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20年长江源区地表水资源仍有可能以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水资源 气温加热场 季风 气候模式 长江源区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邓鹏 孙善磊 黄鹏年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径流的影响,构建了0.1°分辨率VIC水文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率定参数。应用CMIP5多模式气象数据结果驱动VIC模型,对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CP2.6和R...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径流的影响,构建了0.1°分辨率VIC水文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率定参数。应用CMIP5多模式气象数据结果驱动VIC模型,对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未来期(2026—2040年)较基准期(2006—2020年)径流呈增加趋势,在RCP8.5情景下径流呈减少趋势。各种模式都在汛期径流有增加趋势,枯季径流有减小趋势,发生水文极端事件的态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鄱阳湖 径流 水文模型 VIC模型 气候模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若干事实及其年际振荡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林 李红梅 +3 位作者 申红艳 刘彩红 马玉才 赵玉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9-1089,共11页
利用1961-2012年青藏高原88个气象台站逐月气温、降水以及温室气体等气候系统监测资料和CMIP5输出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分析了近52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暖湿化的若干事实,揭示了其年际振荡与温室气体、高原加热场、高原季风、AO等气... 利用1961-2012年青藏高原88个气象台站逐月气温、降水以及温室气体等气候系统监测资料和CMIP5输出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分析了近52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暖湿化的若干事实,揭示了其年际振荡与温室气体、高原加热场、高原季风、AO等气候系统因子的关系,预测了未来20~40年青藏高原可能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2年来青藏高原在总体保持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自2006年以来出现了某些增暖趋于缓和的迹象,较全球变化滞后了8年左右;降水量的增加在青藏高原具有明显的普遍性和显著性,气候变湿较变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降水量变化的5年短周期日趋不显著,而12年、25年较长周期逐渐明显且仍呈增多趋势。由于温室气体、气溶胶持续增加、高原夏季风趋强、ENSO事件和太阳辐射减少,青藏高原气候持续增暖但有所缓和;春季高原加热场增强、高原夏季风爆发提前且保持强劲,使得高原春、夏季和年降水量增加,而秋、冬季AO相对稳定少动,东亚大槽强度无明显变化,高原冬季风变化不甚显著,导致了高原秋、冬季降水量无明显变化。未来20~40年青藏高原仍有可能继续保持气温升高、降水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季风 加热场 AO 气候模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干旱地区未来大气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庆先 徐影 任阵海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6期36-43,共8页
对我国的历史气候资料进行了分析 ,特别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 (IPCC)推荐的若干个全球气候变化模式中选择了 5个比较公认的模式 ,对我国未来 (2 0 30年 )大气降水的变... 对我国的历史气候资料进行了分析 ,特别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 (IPCC)推荐的若干个全球气候变化模式中选择了 5个比较公认的模式 ,对我国未来 (2 0 30年 )大气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总结了 5个模型预测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干旱地区 大气降水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水资源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江苏水稻高温热害模拟研究Ⅰ:评估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琪 任景全 王连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将江苏省气候、土壤、水稻产量、田间试验等相关资料作为CERES-Rice模型的输入文件,通过校准和验证获得江苏水稻品种徐稻2号的遗传参数,利用WCRP耦合模式CMIP3的多模式数据下的A2和A1B两种方案,并结合CERES-Rice模型,模拟分析A2和A1B两... 将江苏省气候、土壤、水稻产量、田间试验等相关资料作为CERES-Rice模型的输入文件,通过校准和验证获得江苏水稻品种徐稻2号的遗传参数,利用WCRP耦合模式CMIP3的多模式数据下的A2和A1B两种方案,并结合CERES-Rice模型,模拟分析A2和A1B两种情景下2020s(2011-2040)时段不同高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ERES-Rice模型在江苏地区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A2和A1B两种情景下高温热害会使江苏省水稻产量下降,最高减产率为17%。高温强度一定时,高温持续日数越长,水稻减产率越大。高温持续日数一定时,温度越高对水稻造成的危害越重。可见,未来气候情景下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将使江苏省水稻减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江苏水稻生产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情景 高温热害 水稻 作物模型 气候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