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释文》中"从、邪""船、禅"两读考 被引量:4
1
作者 裘燮君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为澄清《经典释文》中"从、邪"、"船、禅"是分立还是混切的问题,主要依据《释文》、《博雅音》、《文选音决》三书中"从、邪""船、禅"混读百分比的相近来论证其音系同属金陵雅音,而《释文》&...  为澄清《经典释文》中"从、邪"、"船、禅"是分立还是混切的问题,主要依据《释文》、《博雅音》、《文选音决》三书中"从、邪""船、禅"混读百分比的相近来论证其音系同属金陵雅音,而《释文》"从、邪""船、禅"两读则是从"从邪""船禅"合一向"从、邪""船、禅"分立的演变,尚不同于《切韵》的"从、邪""船、禅"分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两读 混读 分立 金陵雅音
下载PDF
论朱陆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大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朱熹和陆九渊前后有六次争论,可归约为为学之方、经典诠释、人物评价等三项内容,反映了朱陆在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的深刻分歧。朱陆之争在其后的理学进程中有重要意义,是理学理论水平的一个尺度,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契机。对朱陆之争理... 朱熹和陆九渊前后有六次争论,可归约为为学之方、经典诠释、人物评价等三项内容,反映了朱陆在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的深刻分歧。朱陆之争在其后的理学进程中有重要意义,是理学理论水平的一个尺度,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契机。对朱陆之争理论性质的诠定,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显示了明清以来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之争 为学之方 经典诠释 人物评价
下载PDF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杜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意的各种表达体式、对所传之意与文本之意二者的关系以及形成之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将典籍注释纳入语言传意研究的轨道,可拓展目前语言传意研究以言语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面,使古代与现代相沟通,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既使中国语言传意研究在国际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又不失其本土化、民族化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典籍注释 语言符号 传意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