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识别防碰撞Q算法的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振伟 宋克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14-2318,共5页
为了减少射频识别系统多个标签防碰撞过程中所消耗的动态功耗,通过对RFID领域超高频频段EPCglobal Class-1Gen-2标准中的标签识别层所采用的防碰撞技术及相关指令的分析,在其基础上对Q算法提出改进方案。该方案使用稳定缓变的帧长度来... 为了减少射频识别系统多个标签防碰撞过程中所消耗的动态功耗,通过对RFID领域超高频频段EPCglobal Class-1Gen-2标准中的标签识别层所采用的防碰撞技术及相关指令的分析,在其基础上对Q算法提出改进方案。该方案使用稳定缓变的帧长度来适应现场标签数量,使帧长度保持在最优值,减小标签内部门电路翻转频率,从而降低了标签防碰撞过程中总动态功耗81.8%。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Q算法帧长度调整频率低于改进前的Q算法帧长度调整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碰撞 Q算法 EPCGLOBAL class-1 Gen-2标准 射频识别 标签
下载PDF
RFID C1G2协议特性解析及在商品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文燕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9期86-88,96,共4页
EPCglobal推出的EPC Class-1 Gen-2接口协议,相对第一代协议,使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系统性能有了显著提高,适应标签低处理能力、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要求,并成为了ISO 18000-6C标准。对该协议特性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分析了其在商品管... EPCglobal推出的EPC Class-1 Gen-2接口协议,相对第一代协议,使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系统性能有了显著提高,适应标签低处理能力、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要求,并成为了ISO 18000-6C标准。对该协议特性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分析了其在商品管理中的应用,这些特点包括了标签存储空间、安全性、防冲突算法、读写器操作模式、通信方法及全球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 EPC class-1 Gen-2 低功耗 商品管理
下载PDF
基于EPC Class-1 Gen-2标准的防冲突算法与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瑞子 南琳 +1 位作者 胡琨元 田景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6,共3页
针对RFID读写器识别多标签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问题,研究并实现了EPC Class-1 Gen-2标准中的防冲突算法,即时隙随机算法(SR算法),同时针对SR算法的不足提出改进算法。改进算法采用不避让冲突时隙的处理方式,降低了由时隙的随机选取所导致... 针对RFID读写器识别多标签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问题,研究并实现了EPC Class-1 Gen-2标准中的防冲突算法,即时隙随机算法(SR算法),同时针对SR算法的不足提出改进算法。改进算法采用不避让冲突时隙的处理方式,降低了由时隙的随机选取所导致的标签间冲突的概率。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在通信次数和吞吐率方面均优于原算法,有效提高标签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冲突 EPC class-1 Gen-2标准 ALOHA算法 标签识别
下载PDF
UHF RFID编解码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羊 《信息技术》 2012年第7期176-178,共3页
介绍了编解码模块在UHF RFID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中的作用,并根据UHF RFID的特点给出了选择编码方法的考虑因素,介绍了EPCglobal Class-1 Gen.2 UHF RFID标准编解码相关的协议,分析其码型的特点和优越性,根据协议给出了编解码部分的verilog... 介绍了编解码模块在UHF RFID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中的作用,并根据UHF RFID的特点给出了选择编码方法的考虑因素,介绍了EPCglobal Class-1 Gen.2 UHF RFID标准编解码相关的协议,分析其码型的特点和优越性,根据协议给出了编解码部分的verilog HDL的实现,并用Synopsis相关工具对结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解码 EPCGLOBAL class-1 Gen.2 PIE FM0
下载PDF
A1级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时机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乾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7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究A1级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最佳分娩时机。方法 210例A1级GDM分娩患者,按照孕周不同分为A组(孕周39~40周)、B组(孕周40~41周)和C组(孕周41~42周),各70例。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BMI为(21.... 目的探究A1级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最佳分娩时机。方法 210例A1级GDM分娩患者,按照孕周不同分为A组(孕周39~40周)、B组(孕周40~41周)和C组(孕周41~42周),各70例。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BMI为(21.55±1.62)kg/m^2,B组为(20.22±1.78)kg/m^2,C组为(21.35±1.68)kg/m^2,三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1级GDM患者易出现羊水过少、胎膜早破、围生儿窒息等问题,临床应把握最佳分娩时机,有效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A1 妊娠结局 孕周 并发症
下载PDF
Delayed ethanol elimination and enhanced susceptibility to ethanol-induced hepatosteatosis after liver resection
6
作者 Xu Liu Ayako Hakucho +1 位作者 Jinyao Liu Tatsuya Fujimiy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8期18249-18259,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ethanol-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after liver resection and the mechanisms behind it.
关键词 ETHANOL Hepatic class-1 alcohol dehydrogenase Ethanol elimination Hepatic steatosis Liver function Liver resection
下载PDF
High efficiency class-I audio power amplifier using a single adaptive supply
7
作者 彭振飞 杨姗姗 +2 位作者 冯勇 刘洋 洪志良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5-101,共7页
A high efficiency class-1 linear audio power amplifier (PA) with an adaptive supply is presented. Its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a dynamic supply to reduce the power transistors' voltage drop. A gain compression tec... A high efficiency class-1 linear audio power amplifier (PA) with an adaptive supply is presented. Its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a dynamic supply to reduce the power transistors' voltage drop. A gain compression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make the amplifier accommodate a single positive supply. Circuit complicity and chip area are reduced because no charge pump is necessary for the negative supply. A common shared mode voltage and a symmetric layout pattern are used to minimize the non-linearity. A peak efficiency of 80% is reached at peak output power. The measured THD+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pply switching point are 0.01% and 0.05%,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410 mW for an 8 f2 speaker load. Unlike switching amplifiers, the class-I amplifier operates as a linear amplifier and hence has a low EMI. The advantage of a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MI makes the class-1 amplifier suitable for portable and RF sensitiv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1 power amplifier gain compression adaptive supply power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口面肌功能治疗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史真 滕延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观察口面肌功能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12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覆盖5.0~... 目的 观察口面肌功能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12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覆盖5.0~11.0 mm,其中Ⅲ度深覆(牙合)3例,均表现为牙列拥挤.进行肌功能评估后,选用不同型号的I2N训练器(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Queensland,Australia),进行肌功能训练.应用SPSS19.0软件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6~10个月后,患者口周肌肉功能改善,深覆(牙合)、深覆盖纠正,牙列拥挤改善,面型改善.治疗后前牙覆盖减小(4.82±1.92) mm、覆(牙合)减小(2.25±0.64) mm、上切牙唇倾度减小(2.75±2.36) mm,6.96°±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前牙唇倾度增加(-2.10°±2.90°)、SNB增加(-2.04°±2.29°)、FMA增加(-1.4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面肌功能治疗简便、无创,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是有效的,肌功能评估和训练是关键,疗效依赖于患者的良好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肌功能治疗 安氏Ⅱ1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新一代超高频RFID无线接口标准EPC CLASS-1/Gen-2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海勇 李锦涛 +2 位作者 郭俊波 冯波 袁武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介绍了EPCCLASS-1/Gen-2RFID标准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作为第二代得到广泛厂商支持的RFID标准,Gen-2标准吸收了其他RFID相关标准的最新成果,在射频频段选择、物理层数据编码技术及调制方式、防冲突算法、标签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 介绍了EPCCLASS-1/Gen-2RFID标准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作为第二代得到广泛厂商支持的RFID标准,Gen-2标准吸收了其他RFID相关标准的最新成果,在射频频段选择、物理层数据编码技术及调制方式、防冲突算法、标签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改进,以适应标签低处理能力、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要求,使得Gen-2标准在性能上比第一代EPCRFID标准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标准 EPC class-1/Gen-2 防冲突算法
下载PDF
两种矫治技术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尹雪莲 杨光 +2 位作者 王鹏 苏哲君 霍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矫治技术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排齐阶段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效果。方法: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矫治技术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排齐阶段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效果。方法: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分为观察组(PASS,n=16例)和对照组(MBT加口外弓或Nance弓或TPA治疗,n=26例),采用Dolphin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排齐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MP-SN)和软组织指标(面型角∠FAC、鼻唇角∠NLA、上唇突度ULP及下唇突度LLP)。结果:观察组排齐阶段平均时间为(6. 2±2. 12)月,与对照组(5. 0±1. 8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各软、硬组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排齐后∠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ULP等小于对照组(P <0. 05),∠NLA则大于对照组(P <0. 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NLA及ULP等指标排齐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软、硬组织指标排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排齐阶段不会造成前牙的唇倾,可高效、健康地促进牙齿排齐,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畸形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 PASS矫治技术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 硬组织 软组织 排齐阶段
下载PDF
测量审核的实施方法及满意度评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颖 薛靓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针对在质量计量工作中常用作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测量审核工作,具体介绍该工作的实施过程,并以测量F1等级砝码的折算质量修正值为实例,详细分析砝码测量审核的数据处理过程,采用En值评定、CD值评定和Z值评定3种方法判定测量结果的满意度,... 针对在质量计量工作中常用作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测量审核工作,具体介绍该工作的实施过程,并以测量F1等级砝码的折算质量修正值为实例,详细分析砝码测量审核的数据处理过程,采用En值评定、CD值评定和Z值评定3种方法判定测量结果的满意度,从而验证申请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能力,确保质量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计量 实验室能力验证 测量审核 F1等级砝码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功能矫形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卢海燕 董福生 +4 位作者 王好公 左艳萍 马文盛 陈文静 吴建(瓦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he 畸形儿 上气道结构 功能矫治 舌骨 矫形治疗 正常 间隙 选用 移位
下载PDF
MRC矫治器K系列与肌激动器治疗口呼吸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琦 彭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对比MRC矫治器与肌激动器治疗口呼吸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因口呼吸所致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n=10),分别佩戴MRC矫治器K系列和肌激动器(必要时扩弓),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 目的:对比MRC矫治器与肌激动器治疗口呼吸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因口呼吸所致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n=10),分别佩戴MRC矫治器K系列和肌激动器(必要时扩弓),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矫治后,∠SNA均无明显变化(P>0.05);∠SNB均有增加,∠ANB均有减小,下颌骨逆时针生长明显,Co-Pg增加,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治后U1-NA(mm)、U1-NA(°)均有减小,但肌激动器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verjetst覆盖减小(P<0.05),上颌前牙内收明显。两组各项头影测量数据相比,除U1-NA(mm)和U1-NA(°)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C矫治器K系列及肌激动器对口呼吸患者的治疗均有明显效果,临床中可根据其适应症、及患者喜好等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安氏Ⅱ类1分类 MRC 肌激动器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关节窝、髁突、关节盘位置及关节盘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敏 毕长青 +3 位作者 周丹 梁傥 赵国库 刘安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中各选 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每一类型错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 :Ⅱ1错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但轻度前移 ;Ⅱ2 错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 :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 ;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 :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 ,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 :大多数Ⅱ1错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而Ⅱ2错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He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应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天丛 顾敏 +1 位作者 陈莉花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4组:不拔牙组、拔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组,采用PAR指数对4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4组:不拔牙组、拔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组,采用PAR指数对4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四组病例上前牙排列、下前牙排列及总分有差别;治疗后四组病例颊侧咬合关系、总分、权重总分有差别;第一组及第四组治疗前后中线分值没有差别,第四组治疗前后下牙列排列没有差别;四组病例权重总分差均大于22分,其中第三组权重分差比其他三组大,权重总分减少百分率均大于70%,第一组减少百分率较另外三组低。结论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经四种方式治疗后均能得到极大改善,但拔牙矫治较不拔牙矫治病例改善更为明显,以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改善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畸形 PAR指数 正畸治疗结果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在SUS^2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中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任继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通过Pancherz法对比研究微种植钉支抗在SUS^2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中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4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功能矫治,其中12例不使用微种植钉支抗,为C组,另外12例... 目的:通过Pancherz法对比研究微种植钉支抗在SUS^2固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中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4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功能矫治,其中12例不使用微种植钉支抗,为C组,另外12例采用微种植钉增加下颌牙弓支抗,为T组,所有患者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颏前点位置改变(Δpg/OLp),下颌切牙变化(Δli/OLp-Δpg/OLp)和下颌磨牙变化(Δlm/OLp-Δpg/OLp)均有统计学差异。2组覆盖明显减小,C组骨因素45.8%,牙因素54.2%,T组骨因素71.2%,牙因素28.8%。两组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C组骨因素54.6%,牙因素45.4%,T组骨因素81.4%,牙因素18.6%。结论:2种方法矫治Ⅱ~1类错均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覆盖和磨牙关系。Pancherz分析法分析表明,在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的改善中,SUS^2联合微种植钉支抗表现出相对更多的骨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错[牙合] SUS2矫治器 微种植钉支抗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Activator与MBT直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衍蓉 陈杰 +1 位作者 张大华 刘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Activator矫治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MBT appliance)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例混合牙列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Ⅰ期采用Activator矫治器,Ⅱ期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每位患者均拍... 目的:探讨Activator矫治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MBT appliance)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例混合牙列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Ⅰ期采用Activator矫治器,Ⅱ期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每位患者均拍摄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曲面断层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硬组织主要测量项目的变化:SNB角增加2.9°,ANB角减小2.9°,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mm)减小3.5°,下颌体长度Go-Gn(mm)增加3.0mm,前面高N-Me(mm)增加5.6mm;软组织主要测量项目的变化:鼻唇角Cm-Sn-UL增大7.2°,颏唇沟角Li B'Pg'增大12.1°,面凸角Ns-Sn-Pos减小2.0°,上唇-审美平面Ls-E(mm)减小1.6mm,下唇-审美平面Li-E(mm)增大2.1mm。治疗结束时磨牙和尖牙均为安氏Ⅰ类关系,前牙覆盖明显减小,侧面型有所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其面部侧貌,显著改善上下颌骨骨性关系。Activator能有效促进下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1类错牙合畸形 Activator矫治器 下颌后缩 双期矫治 MBT矫治器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佳 王宇光 +1 位作者 李丽洁 峥嵘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应用X线头影测量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正畸矫治设计及面型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口腔正畸科90例年龄为13~16岁未经过临床正畸治疗的Ⅱ~1类骨面型青少年病人的X线头颅定... 目的:应用X线头影测量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正畸矫治设计及面型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口腔正畸科90例年龄为13~16岁未经过临床正畸治疗的Ⅱ~1类骨面型青少年病人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研究,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的特征,以及其与性别、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三组骨性指标中颏高度、颏角、颏凹陷和颏曲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软组织指标中软组织唇颏距离、颏唇角和软组织颏倾角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软硬组织形态均与性别、体重指数无显著相关(P>0.05);软硬组织形态特点不完全一致。结论:垂直骨面型对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均具有显著影响,骨性指标与软组织指标不完全一致,正畸矫治计划的拟定以软组织标准更为可靠,矫治后病人的面型更为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骨面型 垂直骨面型 颏部形态
下载PDF
FRⅡ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翠娟 田玉楼 +3 位作者 金婕 赵震锦 侯志明 张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评价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 目的评价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儿矫治时间6~14个月,平均10.08个月。矫治后侧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关系达中性或偏近中,前牙覆拾、覆盖基本正常。结论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刺激上、下颌牙齿及牙槽骨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拿畸形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Ⅱ型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B1级阻燃电缆与其所用护层材料的热释放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明珠 单黎明 孙浩 《电线电缆》 2020年第6期12-16,20,共6页
针对行业比较关注的护层材料热释放评估,着重从B1级阻燃电缆与其所用护层材料的热释放相关性入手分析,确立了护层材料热释放试验参数和技术指标的计算依据:当电缆以临界值状态通过B1级燃烧时,根据热释放总量,可得护套层的临界耗氧量,根... 针对行业比较关注的护层材料热释放评估,着重从B1级阻燃电缆与其所用护层材料的热释放相关性入手分析,确立了护层材料热释放试验参数和技术指标的计算依据:当电缆以临界值状态通过B1级燃烧时,根据热释放总量,可得护套层的临界耗氧量,根据可燃物体积可得单位体积材料的耗氧量,从而推算出材料试片体积相应的临界热释放值。通过电缆燃烧的实例和材料试片的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由此可以得到一种简便、可靠和适用范围广泛的B1级护层材料热释放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级阻燃 热释放 电缆和光缆 护层材料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