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分层结构:机制变革与阶层相互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路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的变革。以韦伯关于“依仗命令”和“依仗利益”的两种统治权力的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本文区分了强制性命令权力和交易性权力两种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的变革。以韦伯关于“依仗命令”和“依仗利益”的两种统治权力的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本文区分了强制性命令权力和交易性权力两种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并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转型为基础,分析了上述转变的社会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机制变革 社会结构 阶层关系 中国
下载PDF
熟人社会的阶层分化:动力机制与阶层秩序 被引量:26
2
作者 杜鹏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4,共10页
熟人社会是理解农村阶层生产和阶层关系的基本场域。在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掌握经济资源的富人群体在与村庄社会的密切互动中,借助社会交往的排斥机制和社会权力的垄断机制,逐渐建构了经济分层的社会意义,形成了村庄内部的阶... 熟人社会是理解农村阶层生产和阶层关系的基本场域。在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掌握经济资源的富人群体在与村庄社会的密切互动中,借助社会交往的排斥机制和社会权力的垄断机制,逐渐建构了经济分层的社会意义,形成了村庄内部的阶层分化,表现为消费分化、婚姻分化、空间分化和闲暇分化。熟人社会中的阶层生产并非始于经济剥削和权力强制,富人阶层通过攫取村庄的公共性而建立了自身的正当性支配地位,形成了熟人社会中的阶层秩序;同时也通过日常生活世界的区隔化过程实现阶层地位的再生产,熟人社会走向名实分离。在熟人社会中激活阶层研究,有助于拓展农村阶层研究的视域,理解巨变时代农村的深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阶层关系 阶层生产 阶层分化 公共性
原文传递
农村阶层研究的范式论纲:实体论与关系论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共7页
农村阶层研究中存在着实体论和关系论两大范式。实体论阶层研究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多元分层理论为理论渊源,主要从宏观角度关注静态的阶层结构。关系论阶层研究则以社会冲突论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为理论渊源,... 农村阶层研究中存在着实体论和关系论两大范式。实体论阶层研究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多元分层理论为理论渊源,主要从宏观角度关注静态的阶层结构。关系论阶层研究则以社会冲突论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为理论渊源,倾向于从微观角度关注动态的阶层关系。在既有的农村阶层研究中,主导范式是实体论,但是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理应成为农村阶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之相关的村庄微观研究方法也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分化 范式转换 实体论 关系论 阶层结构 阶层关系
下载PDF
征地拆迁对农村阶层分化的影响——基于湖北省荆门市城郊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城郊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征地拆迁本质上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村各阶层间的再分配过程,它涉及到阶层间的博弈关系,必然对农村各阶层的状况、阶层流动和阶层关系产生影响,重构农村阶层结构。征地拆迁对农村各阶层的影响因各阶层的权力... 在城郊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征地拆迁本质上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村各阶层间的再分配过程,它涉及到阶层间的博弈关系,必然对农村各阶层的状况、阶层流动和阶层关系产生影响,重构农村阶层结构。征地拆迁对农村各阶层的影响因各阶层的权力、土地和社会关系差异而不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的阶层实现了向上流动,而有的阶层则在经济、声望和职业地位等方面都下降了。征地拆迁中的阶层博弈既促成了精英阶层内部的利益联盟,也产生或加剧了其他阶层与农村体制精英的对立关系,农村阶层关系愈发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拆迁 阶层分化 财富再分配 阶层关系 城郊农村
下载PDF
再议土地改革--中国和印度的启示 被引量:13
5
作者 林春 谭同学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67,5-6,共32页
此文对中国和印度土地关系的沿革略做比较。"土地改革"一词广义上既指平分土地,也包括合作化、集体化。两国对比突显中国土地革命与集体农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第一、二节分别追述中国以土地再分配和印度以限制大地产及保护... 此文对中国和印度土地关系的沿革略做比较。"土地改革"一词广义上既指平分土地,也包括合作化、集体化。两国对比突显中国土地革命与集体农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第一、二节分别追述中国以土地再分配和印度以限制大地产及保护佃权为中心的改革轨迹。第三、四节讨论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和印度绿色革命各自的得失。第五节择要检视关于饥荒和民主的辩论。最后一节面对两国共同面临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背景下的乡村解体问题,重述农民(再)组织的必要性及其特定的、非私有化的土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集体农业 阶级关系 农村组织 反公地危机
原文传递
台湾社会阶层关系现状及其对政局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鹏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3期7-13,共7页
近年来台湾的社会阶层结构和阶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当前台湾社会阶层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结构化"特征最为明显,"中产化"特征并未改变,"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尚未发展到"断裂化"的程... 近年来台湾的社会阶层结构和阶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当前台湾社会阶层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结构化"特征最为明显,"中产化"特征并未改变,"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尚未发展到"断裂化"的程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恶化,制度和政策的不合理,以及政治上的蓝绿恶斗,都是影响到台湾社会关系复杂化的主要因素。而社会阶层关系会对台湾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选举政治生态和政党的政策走向、民众的政治意识、政治倾向和政治参与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阶层关系 政局
下载PDF
中国与全球资本:文化视野中的考量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月枝 叶晓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05年第1期140-152,242,252,共16页
传播与文化领域是检验当今全球权力关系的一个重要"视窗"。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中国与全球资本融合的轨迹及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矛盾。首先,本文引入"非正式的美帝国"这一概念,强调当今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建构... 传播与文化领域是检验当今全球权力关系的一个重要"视窗"。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中国与全球资本融合的轨迹及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矛盾。首先,本文引入"非正式的美帝国"这一概念,强调当今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建构与规制并非依赖一个正式的美帝国,而是通过把其他国家构建成"非正式的美帝国"内的重要成员国并动摇其统一而独立的中产阶级的形成来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检视了中国传播文化业及其话语体系在国家控制与全球资本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夹缝中发展和变革的轨迹,并以电影业和期刊业为例,分析处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跨国文化生产和消费模式与跨国阶级阶层关系和消费主义文化认同意识的构建过程。尔后,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精英政治和下层民众社会抗争两个层面中阶级、政治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和文化认同政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错综纠葛以及中国传播文化业在满足一个在结构上"断裂"和在权力上"失衡"的社会中各阶级阶层在文化传播上的需求方面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文化产业 美国 全球化 全球资本主义 阶级关系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灵活就业者群体的阶层界定、结构特征与包容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光磊 何里程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第1期59-71,共13页
灵活就业者阶层是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社会群体,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演进、数字经济发展等的现实反映,诸多概念、认识问题亟待厘清。灵活就业者由个体劳动者、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新就业形态劳... 灵活就业者阶层是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社会群体,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演进、数字经济发展等的现实反映,诸多概念、认识问题亟待厘清。灵活就业者由个体劳动者、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四大类群体组成,在结构上呈现出“双圈—双层”的特征。一般来说,可将广义灵活就业者视为规模达2亿人的一个“群体”,狭义灵活就业者可规定为一个“阶层”。目前,围绕这一群体的劳动法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利益表达渠道、整合服务能力还较为欠缺。这种独特处境,限制了中国阶层结构弹性的发挥。灵活就业者阶层的健康发展,要以促进阶层关系“包容性发展”为基本方略,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政治整合、公共服务及舆论心理引导等方面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深化、细化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就业者阶层 “双圈—双层”结构 阶层结构变迁 阶层关系
下载PDF
审美意识形态与全球化阶级关系——周小仪教授访谈录
9
作者 周雪滢 周小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在这篇访谈中,周小仪教授从审美与资本的勾连问题出发,指出在当今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审美是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隐秘推手,成为遮蔽全球化阶级冲突的幻象。他回顾历史,对比了中西消费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反思了传统人文主义审美观的局限... 在这篇访谈中,周小仪教授从审美与资本的勾连问题出发,指出在当今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审美是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隐秘推手,成为遮蔽全球化阶级冲突的幻象。他回顾历史,对比了中西消费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反思了传统人文主义审美观的局限性,以批判的、否定的视角探究审美的社会问题。他归纳了詹姆逊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观点及其贡献,并指出了西方文论家对全球化阶级问题的忽视。周教授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本土经验,以“甜蜜的暴力”这个表述概括了西方通过文化霸权实现财富转移——审美使不平等的交易看上去很美好,让消费者在享受审美时付出经济代价。最后,他强调审美是一种社会关系,呼吁我们关注审美与资本运作的内在机制,以此重新审视全球化阶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审美 资本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全球化 阶级关系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阶层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军 张志胜 《行政与法》 2006年第8期12-13,共2页
构建和谐阶层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阶层关系的现状的揭示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关键词 和谐 和谐社会 阶层关系
下载PDF
我国转型期和谐阶层关系的建构:一个社会运动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海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1,共5页
阶层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和基础,是决定该社会和谐的内在要素。而社会运动则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的外在表征,它折射、冲击、调整社会阶层关系。转型期我国阶层及其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以阶层为基础的社会运动逐步凸显。面对当前各阶层社... 阶层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和基础,是决定该社会和谐的内在要素。而社会运动则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的外在表征,它折射、冲击、调整社会阶层关系。转型期我国阶层及其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以阶层为基础的社会运动逐步凸显。面对当前各阶层社会距离日渐分离并拉大趋势,要建构一个健康的和谐社会,则要更加关注底层社会民生的改善,更要维护底层阶层的政治、法律等权利,促进社会流动,增加中产阶层,推进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型,为社会运动的良性化运行创造社会结构条件。同时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待各种社会运动并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与开拓的勇气兼收并蓄,吸纳各种社会运动的合理诉求,排除其不良成分,以一种制度化的手段逐步积累其进步成果则是促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的关键,进而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和谐 阶层关系 社会运动
下载PDF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矛盾与统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超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49-150,165,共3页
《双城记》充分展现了狄更斯的艺术创作灵魂。《双城记》表达出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是导致革命爆发的根源所在。不同的人物的经历反映出不同阶级的人对革命所拥有的不同态度。小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揭露封建贵族阶级对... 《双城记》充分展现了狄更斯的艺术创作灵魂。《双城记》表达出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是导致革命爆发的根源所在。不同的人物的经历反映出不同阶级的人对革命所拥有的不同态度。小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揭露封建贵族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突出了只有仁爱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阶级关系 《双城记》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12,共10页
《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以浓缩和结论的形式完整呈现了新世界观。《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描述和预测没有过时。《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社会将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中产... 《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以浓缩和结论的形式完整呈现了新世界观。《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描述和预测没有过时。《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社会将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中产阶级的出现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阶级发展的极化趋势,无产阶级生存境遇的改善也不过意味着无产阶级被剥削、被奴役的方式有所改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依然富有生命力的原因,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客观本性。《共产党宣言》关于"两个必然"的结论没有过时。资产阶级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囿于"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往往不得要领。《共产党宣言》是澄清对"共产主义"的误解和质疑的锐利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阶级关系 两个必然 共产主义
下载PDF
RoBAC—A New Way of Access Control for Cloud 被引量:1
14
作者 G. Krishnamoorthy N. UmaMaheswari R. Venkatesh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6年第7期1113-1119,共7页
Access control has made a long way from 1960s. With the advent changes of technologies pertaining to location transparency in storage of data, there arises different access control scenarios. Cloud storage, the predom... Access control has made a long way from 1960s. With the advent changes of technologies pertaining to location transparency in storage of data, there arises different access control scenarios. Cloud storage, the predominant storage that is being in use currently, also paves way to various access control problems. 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s such as RBAC, ABAC, they are designed on the user’s perspective such as the role held by the user or other attributes assigned to the user. A new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called object relationship based access control (RoBAC)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 held among the users. The policy decision of access control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lasses followed in the Java programming.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is model best suits various scenarios in the cloud environment, and it also shows that the time for making decision either to allow or to deny is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Access Control class relations ROLES
下载PDF
竞争抑或斗争:雷蒙·阿隆工业社会阶级理论探析
15
作者 莫伟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8,共12页
阶级斗争是社会转型、发展及至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如果说托克维尔通过设想自由社会与专制社会这两大对立体制来论述现代社会不断民主化的趋势,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演变中结合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终极目标来阐... 阶级斗争是社会转型、发展及至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如果说托克维尔通过设想自由社会与专制社会这两大对立体制来论述现代社会不断民主化的趋势,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演变中结合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终极目标来阐发其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那么,阿隆则主要聚焦1950年代以来东西方工业社会中的阶级状况、阶级关系、阶级利益和阶级政权问题。阿隆既批评唯名论的阶级定义,也质疑现实主义的阶级定义,主张东西方社会既竞争又合作的阶级关系,强调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化”,而非“无产阶级化”。阿隆认为,虽然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时常会发生利益冲突,但我们有目共睹的东西方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恰恰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能同时得到满足。阿隆不仅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本身包含旨在改变社会的政治暴力革命斗争,还预言通过革命获得合法政权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制度将向西方市场经济制度靠拢进而发生变化。阿隆否认人类最终必将通向唯一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而主张与工业社会性质相符的多种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形态共存。总之,阿隆虽自认为深信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启迪下反思20世纪,但他就东西方工业社会而阐发的阶级理论却明显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阿隆 托克维尔 马克思 工业社会 阶级关系 阶级利益 阶级政权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组织论述评——以比岱和迪梅尼尔为中心
16
作者 王一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0,共9页
组织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尽管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总是依托于特定的组织形式,但不同的历史性生产方式赋予不同的组织形式以特定内容。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历史由来与本质规律,奠定了组织理论的唯物... 组织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尽管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总是依托于特定的组织形式,但不同的历史性生产方式赋予不同的组织形式以特定内容。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历史由来与本质规律,奠定了组织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以比岱和迪梅尼尔为代表的法国新马克思主义基于其“元结构”理论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出要把组织问题提升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协调逻辑,主张从市场与组织的相互蕴含中把握现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结构,以此重新找到革命主体。但因为立场的偏颇与方法的局限,他们无法对这些新现象做出准确的解读。梳理马克思的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意义,进而阐明“元结构”理论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区别,不仅有助于揭示组织化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与本质内涵,而且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新马克思主义 组织 阶级关系 《资本论》 管理革命
下载PDF
试论多重切割下的东南亚阶级关系
17
作者 陈衍德 胡越云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4-10,17,共8页
东南亚的阶级关系受到民族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的多重切割,这种切割始于殖民地时期。二战后,东南亚各国统治者继承殖民者的政策,压抑阶级意识的发展,传统文化也模糊了民众的阶级意识。现代化进程中的阶级分化使阶级关系有所清晰,但其受... 东南亚的阶级关系受到民族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的多重切割,这种切割始于殖民地时期。二战后,东南亚各国统治者继承殖民者的政策,压抑阶级意识的发展,传统文化也模糊了民众的阶级意识。现代化进程中的阶级分化使阶级关系有所清晰,但其受切割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全球化刺激下的民族认同也抑制了阶级认同。20世纪末,东南亚劳动者开始认识到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团结之重要性,出现了阶级关系被切割与反切割并存的局面。阶级关系被切割具有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效应,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关系 民族关系 切割 东南亚
下载PDF
减租、负担、生产:农业政策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动——以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为个案
18
作者 韩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589-16591,16594,共4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结构重组,中农贫农成为主要的阶级。在这一结构性变动中,减租减息政策、公粮政策和发展生产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减租减息使地主经济受损,出卖土地;公粮政...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结构重组,中农贫农成为主要的阶级。在这一结构性变动中,减租减息政策、公粮政策和发展生产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减租减息使地主经济受损,出卖土地;公粮政策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经济进一步收缩;发展生产政策中地主富农不敢发展,而农民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利益,买入土地,增收致富。随着地主富农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其政治地位普遍下降,他们能留在统一战线内部,是抗战时局的发展、根据地形势及他们身边生活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不单纯是减租减息政策本身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租 公粮 阶级关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
19
作者 Lance L.P.Gore 邱学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2,共10页
改革时代市场驱动的社会经济转型已经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党员的社会成分。市场化侵蚀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微观制度基础,并且正在改变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虽然列宁主义政党的结构形式仍然存留,党的内外执政环境却已发生根... 改革时代市场驱动的社会经济转型已经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党员的社会成分。市场化侵蚀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微观制度基础,并且正在改变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虽然列宁主义政党的结构形式仍然存留,党的内外执政环境却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阶级关系 政治变迁 社会组织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联合”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20
作者 朱东北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55-67,共13页
中共革命发生前,“联合”一词并不具有政治属性。经过生动的革命实践后,“联合”才逐渐被确定为政治口号,打开了革命新局面,熔铸于革命全过程。对这个源自经典语录的概念,中共不但乐于使用,而且长于践履,进而启迪工人觉悟,团结本阶级成... 中共革命发生前,“联合”一词并不具有政治属性。经过生动的革命实践后,“联合”才逐渐被确定为政治口号,打开了革命新局面,熔铸于革命全过程。对这个源自经典语录的概念,中共不但乐于使用,而且长于践履,进而启迪工人觉悟,团结本阶级成员。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联合观。历经严峻的外部斗争后,中共将联合实践与争取革命领导权紧密结合,统筹范围更广,兼顾合作与斗争。经由基本概念的选用、转用与连用,中共完成了从革命动员向政治引领的进化,形成了压倒一切的联合政治文化。这种词语实践所承载的政治思想决定着各阶级的命运,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联合 阶级关系 统一战线 概念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