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颅颌面结构三维形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徐静 朱双林 +2 位作者 潘昱 彭文波 王洋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从三维影像分析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面结构,阐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为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畸科收治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7例为研究组... 目的从三维影像分析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面结构,阐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为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畸科收治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7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在校大学生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16名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测量软件Mimics10.01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下颌骨、牙牙合相关项目测量。结果 (1)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下颌骨除髁突高度外,其余测量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中性关系侧与正常牙合相比在升支长度、体部长度、髁突高度、髁突顶点高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远中关系侧与正常牙合相比在升支长度、体部长度、下颌角点宽度、乙状切迹点宽度、髁突内外径、髁突顶点高度、髁突顶点宽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研究组两侧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远中关系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错位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错位,且该侧磨牙位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除乙状切迹点位置外,下颌骨左右侧对称,其升支长度和体部长度较正常牙合偏短。远中关系侧的升支有向内旋转的趋势,牙牙合表现为该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错位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亚类错(牙合) 锥束CT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亚类成人牙颌不对称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兰 董福生 +4 位作者 于美清 卢海燕 胡骁颖 王帅 马文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的牙颌不对称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和30例正常上下牙列和下颌骨进行测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常伴有中线的偏斜,且...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的牙颌不对称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和30例正常上下牙列和下颌骨进行测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常伴有中线的偏斜,且多发生在下颌;其Ⅱ类关系的形成主要与Ⅱ类亚类关系侧下颌磨牙位置偏远中有关。结论:安氏Ⅱ类亚类错成人患者主要存在的是牙性的不对称,其次也有少量骨性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亚类错[牙合]) 不对称性 锥形束 CT(CBCT)
下载PDF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对称与非对称拔牙矫治后牙骀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静 朱双林 +2 位作者 姚晓青 高文玲 许跃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比较对称拔牙(拔除四个前磨牙)与非对称拔牙(拔除两个上颌前磨牙和一个下颌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对牙[牙合]关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例已矫治完成的因单侧下颌磨牙远中错位所致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根据... 目的比较对称拔牙(拔除四个前磨牙)与非对称拔牙(拔除两个上颌前磨牙和一个下颌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对牙[牙合]关系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例已矫治完成的因单侧下颌磨牙远中错位所致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根据拔牙模式分为对称拔牙组和非对称拔牙组,每组各10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应用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指数测量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称拔牙组和非对称拔牙组治疗前加权总分分别为33.90±6.95和32.10±5.63,治疗后加权总分值分别为5.90±1.73和5.80±2.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拔牙组加权总分减少值和加权总分值减少率分别为27.80士6.92和(81.56±6.99)%,非对称拔牙组加权总分减少值和加权总分值减少率分别为26.30±5.11和(81.88±5.86)%,提示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显著改善。结论临床根据磨牙远中错[牙合]及中线偏移程度采用对称拔牙和非对称拔牙均能有效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亚类错[牙合] 对称拔牙 非对称拔牙 PAR指数
原文传递
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1s)类错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立国 刘琪 +1 位作者 袁东辉 吴彦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目的:观察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与微种植体支抗联合应用于安氏Ⅱ1s类错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安氏Ⅱ1s错患者,男性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25.6岁,均采用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一个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使用自锁托槽矫治... 目的:观察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与微种植体支抗联合应用于安氏Ⅱ1s类错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安氏Ⅱ1s错患者,男性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25.6岁,均采用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一个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结束后,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能够明显改善上前牙唇倾度,改善Ⅱ类面型,使软组织侧貌趋于直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自锁矫治 安氏1s类错 软组织侧貌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的病因及其矫治 被引量:5
5
作者 任静 白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类型之一。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年龄、错的严重程度、合并的错类型、患者配合程... 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类型之一。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年龄、错的严重程度、合并的错类型、患者配合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亚类错噁畸形 中线不齐 不对称拔牙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排齐整平后的咬合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莹 马明宇 +2 位作者 张晓虹 梁炎 张月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3期2335-2339,共5页
目的评价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排齐整平后的咬合特征。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应用T-ScanⅢ系统对其进行咬合检查,记录排齐... 目的评价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排齐整平后的咬合特征。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应用T-ScanⅢ系统对其进行咬合检查,记录排齐整平前后在最大牙尖交错位(MIP)、前伸运动及侧方运动的[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咬合接触时间(OT)和分离时间(DT)、[牙合]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点数目。结果排齐整平后,MIP OT、COF和前伸运动DT均较排齐整平前缩短(P<0.05)。排齐整平后,MIPⅠ类侧切牙区[牙合]力百分比较排齐整平前降低,磨牙区[牙合]力百分比较排齐整平前升高,Ⅱ类侧切牙区、尖牙及前磨牙区[牙合]力百分比均较排齐整平前降低;侧方运动工作侧[牙合]力百分比均较排齐整平前升高,非工作侧[牙合]力百分比均较排齐整平前降低(P<0.05)。排齐整平后,MIPⅠ类侧切牙区、尖牙及前磨牙区咬合接触点均较排齐整平前减少,Ⅱ类侧切牙区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减少,磨牙区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增加;前伸运动Ⅰ类侧切牙区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增加;Ⅰ类侧侧方运动工作侧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增加,非工作侧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减少(P<0.05)。结论正畸排齐整平有助于调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的咬合接触关系,从而使全口咬合趋于协调稳定,但后期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 咬合特征 T-ScanⅢ系统
下载PDF
基于锥体束CT成像的成人安氏Ⅱ类颅颌面骨性结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文倩 刘翔 +2 位作者 穆锦全 朱林 陈文静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后研究分析安氏Ⅱ类颅面部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对40名成年人患者(对照组安氏I类20例,实验组安氏Ⅱ类20例)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后研究分析安氏Ⅱ类颅面部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对40名成年人患者(对照组安氏I类20例,实验组安氏Ⅱ类20例)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颅面部骨性结构的22个点进行描记,对14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眶点、髁突顶点、下颌角点的不对称率呈现由上至下变大的趋势,安氏Ⅱ类的上颌磨牙宽度、下颌升支长度以及左右两侧下颌角点距离冠状面的距离相对安氏I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氏Ⅱ类双侧下颌磨牙距冠状面的距离以及颏点的位置较安氏I类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BCT三维成像能有效分析颅面部骨组织的各项特征,本组安氏Ⅱ类患者的颅面部骨组织特征主要为下颌升支发育不足、下颌骨及颏部后缩以及下磨牙的远中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 三维测量 安氏 颅面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