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 被引量:48
1
作者 贺雪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是以相对自主的地方性规范及相对自主的地方自治组织的强有力存在为前提的。这构成了我们继续讨论传统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宗族 乡村秩序 乡村治理 农民行动逻辑
下载PDF
明清徽州乡村宗族秩序的构建与村际竞争——以祁东吴氏为中心
2
作者 宋杰 刘道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宗族既是族内秩序的构建者,也是维系村落秩序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精英通过编撰族谱、制定祭祀规则、推行礼俗教化、实施经济救助等措施,积极推动宗族组织化进程,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村落... 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宗族既是族内秩序的构建者,也是维系村落秩序的主体和重要力量。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精英通过编撰族谱、制定祭祀规则、推行礼俗教化、实施经济救助等措施,积极推动宗族组织化进程,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村落社会实际权力的掌控者。位于祁门十一都的祁东吴氏宗族通过宗族秩序的构建和完善,提升了吴氏宗族在村落社会的竞争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宗族 秩序构建 族姓竞争 祁东吴氏
下载PDF
乡村治理中宗族文化的两面性及其应对——基于“乌坎事件”和乡村反腐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佘杰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43-49,共7页
基于"事件-过程"分析模式,以"乌坎事件"和乡村反腐为视角,揭示了宗族文化对村干部腐败犯罪作用机制的"神秘面纱"。宗族型村庄里,宗族文化形成的内生秩序不经意改变乡村治理制度设计的本来面貌,村民借助... 基于"事件-过程"分析模式,以"乌坎事件"和乡村反腐为视角,揭示了宗族文化对村干部腐败犯罪作用机制的"神秘面纱"。宗族型村庄里,宗族文化形成的内生秩序不经意改变乡村治理制度设计的本来面貌,村民借助宗族势力操纵选举、联合上台,利用强大的宗族势力、族人间顾及情面、监督机制失效的现实进行腐败犯罪。而当腐败犯罪超出村民容忍度时,宗族精英依托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法律赋权,迅速唤醒族群意识、凝聚族人力量进行集体反腐,有力推进了反腐的进程和深度。扬弃宗族文化的利弊,实现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自身资源的配合。要重视村民选举的合法性和民主性,注重民主监督的本土化和精英化,实现软性法律的约束力和法治化,从而有效防控乡村腐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乡村治理 村干部 腐败犯罪 内生秩序 犯罪防控
下载PDF
村落秩序与宗族秩序的纠葛——基于龙岩黄庄村的田野调查
4
作者 邱佳敏 《福建史志》 2023年第3期53-60,72,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宗族呈现复兴的趋势。宗族在村落中逐渐建立起了新的宗族秩序,并与村落秩序纠葛不断。本文旨在对龙岩黄庄村的村落秩序进行调查,探寻村落秩序与邱氏宗族秩序间的纠葛。
关键词 村落秩序 宗族秩序 黄庄村 黄庄邱氏 岩星邱氏
下载PDF
宗族观照下村民自治建设新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华义 《闽江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呼声,正值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各种宗族势力出现“回潮”的趋势,深刻地影响农民的社会行为的效应,影响了农村基层行政的运行,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制度伦理建设能够纠偏宗法秩序在村民自治的负面作...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呼声,正值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各种宗族势力出现“回潮”的趋势,深刻地影响农民的社会行为的效应,影响了农村基层行政的运行,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制度伦理建设能够纠偏宗法秩序在村民自治的负面作用,使得村民自治在新的境遇中得到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制度伦理 秩序 利益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试析传统村落档案的涵义及与乡土社会隐性档案秩序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欣云 徐梓又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传统村落是以乡土社会为底色、仍在提供服务的历史悠久的村落,对其保护起源和建档内涵及与乡土社会档案秩序关系的研究,可沟通过去和现在、城市和乡村。传统村落建档既要遵从正式的显性制度,还须尊重非正式的乡土社会隐性秩序。乡土社... 传统村落是以乡土社会为底色、仍在提供服务的历史悠久的村落,对其保护起源和建档内涵及与乡土社会档案秩序关系的研究,可沟通过去和现在、城市和乡村。传统村落建档既要遵从正式的显性制度,还须尊重非正式的乡土社会隐性秩序。乡土社会隐性档案秩序尚未被人们深度关注,它应包括“无文字”记忆方式、宗族制度及记忆方式、乡土建筑的修缮制度等,体现了中国传统“重道轻器”哲学观在文化遗产观上的映射。传统村落档案的显性制度与隐性秩序应互补并存,才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土社会 农业遗产 宗族制度 重道轻器
原文传递
“双向祛建制性”与乡村天主教血缘家族一体化——来源于冀中赵村田野经验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聂家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2,共10页
在中国乡村社会,天主教的传播没有产生像欧洲社会那种瓦解替代血缘家族组织的社会后果,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与血缘家族组织发生了特定模式的融通。生活于河北赵村骆姓天主教皈信者,对其血缘家族关系与天主教教友的双重身份关系的一体化处... 在中国乡村社会,天主教的传播没有产生像欧洲社会那种瓦解替代血缘家族组织的社会后果,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与血缘家族组织发生了特定模式的融通。生活于河北赵村骆姓天主教皈信者,对其血缘家族关系与天主教教友的双重身份关系的一体化处理过程,展现了他们身为教友又属同一家族的事实。总体性公共秩序的民族国家转型,对具有政治潜能的传统家族与制度性"教会"所进行的双向消解的祛建制性过程,提供了这种一体化的制度条件。在这一意义上,继承19世纪末以来由强大行政力量推动现代化特征的当下国家,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设计仍将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天主教 双向祛建制性 家族团体秩序 宗教团体秩序
下载PDF
宗族的仪式与秩序:鲁中南山区请家堂的人类学解析
8
作者 张琳琳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流行于鲁中南山区的请家堂是年节期间在宗族内部举行的特别庄重的祭祖仪式。一般说来,完整的请家堂仪式由请家堂、守家堂、拜家堂、送家堂构成。该仪式具有维护祖灵信仰、强化宗亲关系和教化子孙的功能以及神圣性和世俗化、功利性、目... 流行于鲁中南山区的请家堂是年节期间在宗族内部举行的特别庄重的祭祖仪式。一般说来,完整的请家堂仪式由请家堂、守家堂、拜家堂、送家堂构成。该仪式具有维护祖灵信仰、强化宗亲关系和教化子孙的功能以及神圣性和世俗化、功利性、目的性等特点;其对维系宗族秩序具有积极作用,体现了宗族社会中的亲属血缘关系的差序格局,反映了宗族内部的等级结构,展示出一种地方秩序与国家秩序、地方权力与国家权力、小家与大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请家堂 宗族 宗族仪式 村落秩序
下载PDF
乡村权力多元与乡土秩序重构——以赣西村宗族权力与政府权力冲突互动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建社 牛潇蒙(校译)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18年第1期53-100,331-336,8,共55页
在中国乡村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地方权力多元化,地方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对峙,乡村群体性冲突事件频发。宗族权力成为地方权力平台上不可低估的运行力量。赣西村乡村宗族与乡镇政府间的"8·18"权力冲... 在中国乡村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地方权力多元化,地方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对峙,乡村群体性冲突事件频发。宗族权力成为地方权力平台上不可低估的运行力量。赣西村乡村宗族与乡镇政府间的"8·18"权力冲突事件是乡村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揭示出乡村治理的困境。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不同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使得乡村社会从礼治秩序向法治秩序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转型和过渡时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即原有的秩序已无法维持,而新秩序的产生又需要一个过程。处在这种状态的乡村社区,不仅存在着像"8·18"事件的显性权力冲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权力冲突、公共公权力冲突、边缘权力冲突,以及乡村"两委"的同级权力冲突、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的同类权力冲突。乡村多元权力冲突的正功能以及宗族权力的现代治理功能催生了权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乡村宗族权力在与地方正式权力互动过程中,由社会冲突到社会和谐,既有阻碍农村社会转型的一面,又有推动农村社会转型的一面,二者在一个共同的乡村领域中互动,推进乡土秩序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权力 地方政府权力 权力多元 权力互动 乡土秩序
原文传递
《知本提纲》所见杨屾对家族秩序的构建
10
作者 龚阔英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0-83,共4页
《知本提纲》作为清代关中地区著名农学家、理学家杨屾开馆授学的讲义,集中体现了杨屾的理学思想,其中就有其对于家族秩序的构建。杨屾对于家族秩序的建构,既是其世界秩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基于稳固地方政治统治的考量。杨屾从... 《知本提纲》作为清代关中地区著名农学家、理学家杨屾开馆授学的讲义,集中体现了杨屾的理学思想,其中就有其对于家族秩序的构建。杨屾对于家族秩序的建构,既是其世界秩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基于稳固地方政治统治的考量。杨屾从家长身范、子姓佐理、内外分职等方面对家族的管理秩序进行了建构,既是其对家族秩序深入探究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关中乡村治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本提纲》 杨屾 家族秩序
下载PDF
从新旧族谱编撰内容对比看现代宗族社会的衰落——以广东四会市的三个宗族为例
11
作者 刘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宗族社会在现代农村似有复兴之势,农村新编族谱亦大为兴盛。但是仔细研究旧族谱,发现编撰作者、体例、内容,涉及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之儒家传统思想尽皆显现。反观新族谱之编撰作者、体例、内容几无意识形态领域之规制、引领。这充分说明... 宗族社会在现代农村似有复兴之势,农村新编族谱亦大为兴盛。但是仔细研究旧族谱,发现编撰作者、体例、内容,涉及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之儒家传统思想尽皆显现。反观新族谱之编撰作者、体例、内容几无意识形态领域之规制、引领。这充分说明现代宗族社会已日益衰落。儒家传统思想对宗族社会有严密的控制,起到了稳定社会基础,促进民风习俗良好发展的作用。新的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结合宗族展现的传统文化,重建新的意识形态对宗族的系统控制,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统一是今后宗族社会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意识形态 重建秩序
下载PDF
“家”的法律构造——以范氏义庄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朱林方 《社会中的法理》 2014年第1期3-56,共54页
范仲淹首创之范氏义庄在中国宗族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它以缜密而极具生命力的宗族法律构造建立起了以保障族人基本生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组织管理权利为主旨的权利分配模式,形成了内生性权力、功能性权力相互交叉制衡的权力配置格局。... 范仲淹首创之范氏义庄在中国宗族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它以缜密而极具生命力的宗族法律构造建立起了以保障族人基本生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组织管理权利为主旨的权利分配模式,形成了内生性权力、功能性权力相互交叉制衡的权力配置格局。凭借这一独特法律构造,范氏义庄克服了科举制下官僚身份的一次性和家产均分制下财富日益稀薄化的难题,成功实现了官僚士大夫的累世再生产和宗法家族的长存不坠,修复了宗法一体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强化了宗法制帝国以家拟国而治的治理能力,'补王政所穷',使得宗族稳固地成为帝国秩序生产与扩展的栽体和社会整合的基本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氏义庄 义庄规矩 宗族 权利 权力 秩序
原文传递
南方宗族势力的复兴及其对法治秩序的危害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化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南方宗族势力具有宗族成员的单纯性;地域上的严密性和封闭性;宗族意识的浓厚性等特征。在社会生活中宗族发挥了以下功能:向本族成员提供归属的精神家园,舒缓社会性紧张;互助;权利的保障以及组织公益事业等。与此同时,宗族势力的... 南方宗族势力具有宗族成员的单纯性;地域上的严密性和封闭性;宗族意识的浓厚性等特征。在社会生活中宗族发挥了以下功能:向本族成员提供归属的精神家园,舒缓社会性紧张;互助;权利的保障以及组织公益事业等。与此同时,宗族势力的发展形成了对法治秩序的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宗族势力 宗族特征 法治秩序 宗族意识 宗族成员 南方宗族组织
下载PDF
宗规族训的敦族睦邻教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延斌 张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0,共6页
宗规族训是家族制订、借助尊长权威施行、要求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称,是随着家庭、家族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管理和教化形式,其敦族睦邻教化主要包括和睦族党、友善乡曲、乐善好施等内容。在教化途径方式上... 宗规族训是家族制订、借助尊长权威施行、要求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称,是随着家庭、家族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管理和教化形式,其敦族睦邻教化主要包括和睦族党、友善乡曲、乐善好施等内容。在教化途径方式上,强调立品行端正的族长家长以正身率下,通过家族组织施行教化,注重日常道德养成教育,情法并用、奖惩结合,设宗会宣讲族训、圣谕以相互规诲等。宗规族训敦族睦邻教化对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家庭生活的健康进行、家业的兴建及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助于化解邻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社会秩序,达到家齐而国治的目标。扬弃这笔伦理、法律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治理、家庭教化尤其是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规族训 敦族睦邻教化 社会治理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清代华北宗族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洪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在清代华北乡村社会,虽然缺乏结构形态完整的宗族组织,但是宗族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民众纠纷的过程中,州县官重视发挥乡村宗族的作用,多将民事诉讼案件转交宗族调解;而宗族组织为协调族群利益,维护宗族秩序,将调... 在清代华北乡村社会,虽然缺乏结构形态完整的宗族组织,但是宗族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民众纠纷的过程中,州县官重视发挥乡村宗族的作用,多将民事诉讼案件转交宗族调解;而宗族组织为协调族群利益,维护宗族秩序,将调解族内纠纷作为其基本职责。华北宗族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华北宗族 乡村秩序
下载PDF
宋代的宗族组织与基层社会秩序 被引量:7
16
作者 康武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5-196,326,共12页
宋代的基层社会由于政府控制力的不足,给地方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乡里精英通过自发地有组织的行为在基层社会中公共事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宗族组织,是以世代相承的血缘谱系界定宗族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维... 宋代的基层社会由于政府控制力的不足,给地方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乡里精英通过自发地有组织的行为在基层社会中公共事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宗族组织,是以世代相承的血缘谱系界定宗族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维持宗族生存与发展秩序,以宗族和国家的力量保证其实施的规范的总称。其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伦理的作用或对伦理的依靠,在这一框架下,长幼尊卑得以各司其职,默守本族道德规范和清规戒律,不敢逾越本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基层社会中宗族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一是宗族组织通过设立族田、义庄、同庄,赡养族人;编撰族谱,设立宗祠,敬宗收族;达到对于宗族内部成员的有效控制。二是宗族组织对于宗族以外乡民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基层社会内部的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调整,是宗族组织自发的行为。三是探讨了宗族组织在宗族内部与宗族外的教俗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族组织 基层社会秩序
下载PDF
张载对宗法制度的构思及其“民胞物与”的大同理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立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9,26,共9页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项关键制度。宗法制度及其观念深刻地影响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形态和社会组织形式。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政治理想就是复归三代之治,建立起以宗法制度为内核的等级秩序,以作为专制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他从社会稳定和...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项关键制度。宗法制度及其观念深刻地影响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形态和社会组织形式。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政治理想就是复归三代之治,建立起以宗法制度为内核的等级秩序,以作为专制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他从社会稳定和强化政治秩序的角度强调重建宗法制度的重要意义。他构想的宗法制度,是与他设想的井田、封建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治理模式。张载试图将社会政治秩序与伦理道德规范内置于宗法网络之中,以宗法思想为基点生发出伦理政治的学说,让新儒家找到"性与天道"和现实政治的结合点,为宗法伦理寻求到本体论的依据,反过来,宇宙论也可以用以指导基于宗法伦理的人性论和道德论。要让全社会都纳入等级有序的宗法组织之中,政治组织与血缘组织相结合,家国同构,君父合一,社会便是如同一个以宗子为核心组成的大家族,这就是《西铭》的政治设想,也最能反映《礼记》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宗法制度 《西铭》 秩序
下载PDF
神圣姓氏与中古权力竞逐——以刘、李、张氏为中心
18
作者 冯渝杰 姜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0,共11页
中古时期,托称刘、李、张氏的起兵举事代代而起,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乃至政权更迭,皆有深远影响。两汉之际“诈姓刘氏”的卢芳,西晋时“易姓名为刘尼”、并称“汉后”的丘沈,“冒姓刘氏”的匈奴人刘渊,以及中古道教中的刘举起事等,一皆与... 中古时期,托称刘、李、张氏的起兵举事代代而起,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乃至政权更迭,皆有深远影响。两汉之际“诈姓刘氏”的卢芳,西晋时“易姓名为刘尼”、并称“汉后”的丘沈,“冒姓刘氏”的匈奴人刘渊,以及中古道教中的刘举起事等,一皆与“刘氏复兴”之谶存在联系。从“李氏为辅”到“李氏将兴”、“李氏当王”,中古时期的诸李之乱总体上经历了不称王、帝而至举号创国的思想过渡,这与道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不无关联。该时期数次张氏聚众起义,亦具有或隐或显的宗教推动因素。笼罩在“汉家”光影之下的人们,通过建立以神圣姓氏为枢纽的虚拟关系网络,获得了对抗实际权力控制的重要力量。透过神圣姓氏与中古权力竞逐的史相,适可管窥中古王朝秩序的内外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举 李弘 托姓起义 神圣姓氏 虚拟族望 王朝秩序
原文传递
宗族网络、收入差距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基于CFPS2014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骥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31,共20页
在转型社会的背景之下,人情支出负担过重成为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从宗族网络结构的差异和村庄收入差距状况两个角度切入,对中国农村家庭人情负担的基本状况以及人情异化... 在转型社会的背景之下,人情支出负担过重成为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从宗族网络结构的差异和村庄收入差距状况两个角度切入,对中国农村家庭人情负担的基本状况以及人情异化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家作为人情往来的行动单元,人情负担在不同家庭结构、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上呈现出异质性;宗族网络发挥了规范人情秩序的积极作用,在宗族网络强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地区,家庭人情负担较轻;收入差距加重了人情支出负担,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家庭人情负担越重,且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但同时,宗族网络能够缓解这一负面影响。本文呈现了乡村社会变迁中人情支出负担问题的区域性差异,并揭示了其核心影响机制,为理解农村居民交往行动逻辑和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观察视角和机制性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网络 收入差距 人情支出 人情秩序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血缘秩序控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瑞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年第1期264-276,共13页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通过各种形式的制度设计以及对各类制度、规范的积极实践,在反对异族伪冒,限制异族承祧,提倡族内承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实现了维持宗族内部血缘秩序稳定的目的。徽州宗族尽管遇到或面临宗法关系松弛、从内部...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通过各种形式的制度设计以及对各类制度、规范的积极实践,在反对异族伪冒,限制异族承祧,提倡族内承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实现了维持宗族内部血缘秩序稳定的目的。徽州宗族尽管遇到或面临宗法关系松弛、从内部开始瓦解等不利因素,但通过主观努力依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较为顽强地保持住了继续发展的趋势。通过对血缘这一宗族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关键要素的讨论,可以较好地揭示在环境变动情形下徽州宗族所显示出的能动性和应变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宗族 血缘秩序 环境变动 应变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