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3,187,188,共12页
随着文明互鉴理念的深入阐发与实践,国内学界开始重新审视甚至极力改变以西方为主导的文明观,文明成为我国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重写文明史势在必行。重写文明史的首要任务,即要清晰把握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整体文明史著作的编撰概况和存... 随着文明互鉴理念的深入阐发与实践,国内学界开始重新审视甚至极力改变以西方为主导的文明观,文明成为我国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重写文明史势在必行。重写文明史的首要任务,即要清晰把握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整体文明史著作的编撰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全球问题提供“中国视野”“中国方案”,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传播中国的理论话语。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以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与非西方文明失衡,西方文明是主要内容;存在史实错误,认为东方民族非文明的源头;缺乏历史书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中国王朝的衰退归结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归结于其不适应西方文明。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明史 文明观 民族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论 文明互鉴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 被引量:3
2
作者 杜红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之间密切相关,新时代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今天...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之间密切相关,新时代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特别的着力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预示了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今天全球的现代化进程证明世界历史的趋势已经形成。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中还是在人类社会整体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面临新的境遇,既面临定位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脉络中所处阶段的新问题,又面临应对不同文明在同一历史平台竞技的新局面。社会历史境况的转变要求唯物史观自觉应对今天的社会历史现实,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的提出是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后又一重要论断,以唯物史观的共时性展开回应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境况,同时,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以独特内蕴。故而,只有立足于唯物史观,才能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逻辑、鲜明特质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本乾 汪思洁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1,M0007,共14页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新型公共产品,是对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历史性问题的科学回答。全球文明倡议以“共同”为逻辑主线,其蕴含的“四个共同倡导”分别从基本前提、根本遵循、内在...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新型公共产品,是对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历史性问题的科学回答。全球文明倡议以“共同”为逻辑主线,其蕴含的“四个共同倡导”分别从基本前提、根本遵循、内在动力、具体路径为全球文明交往提供理论指引,呈现出坚定人民至上价值立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破解西方文明理论困境、回答文明发展“四个之问”、内蕴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鲜明特质。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要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丰富国际交流内容,拓展人文合作渠道,构建文明对话网络,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及其当代实践——兼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立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文明唯心主义理解的超越与发展,对文明的本质、文明的要素、文明的演进作出了科学阐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科学文明观的建构遵循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维逻辑。对于马克... 立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文明唯心主义理解的超越与发展,对文明的本质、文明的要素、文明的演进作出了科学阐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科学文明观的建构遵循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维逻辑。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文明,马克思恩格斯采用了辩证叙事的方法,一方面,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革、世界历史的形成、自然认识的祛魅四个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从见物不见人、文明过度、殖民掠夺、将自然视为单纯的有用物四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张力。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的当代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内在张力的修正与超越,从而造就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文明观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文化外交的学理分析与实践路径——“文明对话论”的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2,共9页
作为文化外交的最早实践者,西方国家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中心论和国家利益观为出发点和目标的文化外交理论和实践路径。实践证明,西方国家实施的文化外交不但会造成文化和文明间关系的持续紧张,还会导致文明间的恶性竞争和冲突。为了更好... 作为文化外交的最早实践者,西方国家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中心论和国家利益观为出发点和目标的文化外交理论和实践路径。实践证明,西方国家实施的文化外交不但会造成文化和文明间关系的持续紧张,还会导致文明间的恶性竞争和冲突。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外交对人类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从“文明对话论”的视角,为文化外交的学理分析和实践路径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范式。文化外交应将“文明对话论”核心思想纳入文化外交决策和实践的全过程,以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相互统一为出发点,采用“核心价值—文明自觉—共同价值”的文明对话模式,实现文明自觉和全球文化认同的同时构建基于多元多维文明共存的和平的世界秩序。在实践层面,注重内外统筹,对内深挖文化的优秀思想,特别是挖掘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思想,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文明间平等对话奠定基础,将“文明对话论”思想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深植“文明对话论”的社会土壤;对外一方面可借助联合国的天然合作平台,深化与联合国文明联盟的合作,也可利用主场外交,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搭建文明对话平台,协同培育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全球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交 文明对话论 国家利益 文明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出场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6
作者 邱艳 马炯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历史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引领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阐发了世界文明发展走向的中国主张。这一文明观的生成具有深层次的出场逻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以... 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历史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引领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阐发了世界文明发展走向的中国主张。这一文明观的生成具有深层次的出场逻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基础,以打破现代化迷思为现实诉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是注重“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提倡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批判超越了西方文明观,又继承发展了传统文明观,重塑、丰富了人类现代化文明观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对西方文明观的批判与超越
7
作者 金民卿 赵书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F0002,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发展实践,形成了对西方文明观的有力批判和全面超越。西方文明观基于“文明—野蛮”“传统—现代”“民主—威权”“中心—边缘”等二元对立叙事逻辑在不同时期呈现多重面相,这些面相下隐藏着二元对...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发展实践,形成了对西方文明观的有力批判和全面超越。西方文明观基于“文明—野蛮”“传统—现代”“民主—威权”“中心—边缘”等二元对立叙事逻辑在不同时期呈现多重面相,这些面相下隐藏着二元对立服务于一元倾向、真理原则臣服于价值原则、道义主张屈从于利益诉求的实质性局限。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揭穿了“西方化即民主化”的假象;坚持文明多样性,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超越“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坚持贯通古今、融通中外,以系统观念超越线性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世界同心圆”超越“西方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西方文明观 普世价值论 西方中心论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8
作者 冯游游 黄旭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世界文明新秩序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出场逻辑与时代语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全新交往范式。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不仅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积极回应,更是为破解当代世界文明格局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回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所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全球文明倡议 世界文明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系统建构
9
作者 龙冠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文明观是直接关涉社会实践主体如何认识、理解文明,怎样传承、发展文明的引领性、先决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其文明观既是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系列文明认识、传承、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 文明观是直接关涉社会实践主体如何认识、理解文明,怎样传承、发展文明的引领性、先决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其文明观既是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系列文明认识、传承、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中国未来文明发展的核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是文明结构论、文明赓续论、文明交流论、文明发展论的有机统一。其中文明结构论回答了文明由什么构成这一问题,文明赓续论回答了如何看待过去与历史的问题,文明交流论回答了不同文明之间以何种方式交往的问题,文明发展论回答了以何种方式发展文明以及文明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从而在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中共同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系统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观 系统 建构
下载PDF
文明中国的三重觉醒——文明观视野下“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
10
作者 杨子飞 《理论界》 2024年第11期67-72,共6页
文明观是“第二个结合”赖以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以此观之,“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本质上是文明中国的觉醒。它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带来文明中国的认知觉醒,发现了文明中国的真实面目;其次是... 文明观是“第二个结合”赖以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以此观之,“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本质上是文明中国的觉醒。它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带来文明中国的认知觉醒,发现了文明中国的真实面目;其次是从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泥潭中解放出来,带来了文明中国的情感觉醒,奠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层根基;最后是从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带来了文明中国的行动觉醒,激发了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文明中国 觉醒
原文传递
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
11
作者 王勇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8-42,共5页
在弗洛伊德看来,以寻求本能的最大满足为核心的“快乐原则”,是人类获取幸福的首选。更多的满足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幸福,因此“快乐原则”要求的是一种无压抑的满足。但这种满足只能存在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中,文明的存续要求其必须向“现... 在弗洛伊德看来,以寻求本能的最大满足为核心的“快乐原则”,是人类获取幸福的首选。更多的满足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幸福,因此“快乐原则”要求的是一种无压抑的满足。但这种满足只能存在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中,文明的存续要求其必须向“现实原则”转变。文明通过对本能的“三重压抑”,以有限的满足取代了无压抑的满足,也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确立。马尔库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原则”的概念,操作原则作为现实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以“额外压抑”取代“基本压抑”,来换取特权阶层的额外满足,这也正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异化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文明观 异化
下载PDF
文明冲突 文明对话 文明交往——三种“文明观”的外交理念和实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文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47-351,共5页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概述了在三种文明观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交往 冲突 和谐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兼论中国共产党的新文明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艳涛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与核心是走自己的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以现代文明秩序建构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要探索一条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与核心是走自己的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以现代文明秩序建构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要探索一条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它建构了中国现代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文明观。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现代化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中国和平发展和文明发展,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和世界文明的转型升级具有原创性贡献,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四大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恩格斯的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共8页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生的历史性及时代表征、文明内容的导向性和道德表征、文明进程的主体性和现实表征、文明表现的层构性及多样化表征。在新时代,认识恩格斯文明观,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文明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文明 文明观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观基础探赜
15
作者 惠成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25,共7页
文明形态的创造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观做指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的高度凝练,是提出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导向。“平等”是消除文明偏见、推动文明进步的前提与基础,是人类文明追求的核心... 文明形态的创造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观做指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的高度凝练,是提出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导向。“平等”是消除文明偏见、推动文明进步的前提与基础,是人类文明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互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效形式,是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开拓的多维度文明交流形式;“对话”是消解话语霸权、融合文明差异的有效途径,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包容”是当代多元文明发展的鲜明时代要求,是超越文明冲突、推动文明形态演进的不竭动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以平等为基础、互鉴为形式、对话为途径、包容为动力的新文明观,创造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观 世界历史意义
下载PDF
论《新石头记》的文明观及其对现代文明的启示
16
作者 李春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8-101,共4页
晚清传教士对西洋科技的译介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倡导科技兴国的努力,使得许多知识分子致力于科幻小说的写作。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借助贾宝玉这一陌生化的视角观察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现... 晚清传教士对西洋科技的译介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倡导科技兴国的努力,使得许多知识分子致力于科幻小说的写作。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借助贾宝玉这一陌生化的视角观察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现实,并且在后二十回中参观了“文明境界”里中西合璧之后的新文明,在否定现实和面向未来的比照中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他的探索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的努力,对现代文明亦不乏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头记 贾宝玉 西方文明 东方文明 文明观
下载PDF
宾礼之外:文明史视域下的唐代客馆体系及意义
17
作者 吴凌杰 《都市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3-19,共17页
通过对唐代客馆体系的探讨,便可明显发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两个不同的层级。中央客馆由四方馆与鸿胪客馆组成,四方馆最初由鸿胪寺管辖,随着归属调整,转入中书省管辖,其职能从外宾接待变为信息文书处理;鸿胪客馆逐渐承担起接待外宾的重任... 通过对唐代客馆体系的探讨,便可明显发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两个不同的层级。中央客馆由四方馆与鸿胪客馆组成,四方馆最初由鸿胪寺管辖,随着归属调整,转入中书省管辖,其职能从外宾接待变为信息文书处理;鸿胪客馆逐渐承担起接待外宾的重任。地方客馆则设置在各个州县,其身份具有两面性,它为官员、百姓提供歇息之处,也在负责信息的传递。唐王朝通过地方客馆及时了解地方动态,外敌也希冀混入客馆刺探情报。地方客馆事务繁重,需抽调当地百姓去配役客馆,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地方官员们亦将新建或重修客馆当作自身值得夸耀的政绩。唐代多元化的客馆体系为周边国家与政权所吸收,通过他们的客馆保持着与唐朝的联系,并逐渐萌生出文明意识,建立起自己的天下观念与外交秩序,亚洲各国文明逐渐走向交流与融合,客馆成为各国文明交流的节点与中转站。由此观之,我们对唐代客馆体系的探讨,或有利于跳出“中国中心论”,用更为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古时期的亚洲各国的外交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宾礼 客馆制度 文明观 域外交流
原文传递
文明的交流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18
作者 王瑶 陈军 谢灵宁 《山西建筑》 2011年第14期188-190,共3页
在文明史观的背景下,分析了文明的交流对世界古典园林的发展、融合以及变异的影响,以期得到一种更全面与更合理的认识园林,认识世界以及认识历史的方式。
关键词 文明史观 文明 交流 古典园林
下载PDF
价值同构、历史自觉与文明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19
作者 杨洪源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4期33-41,共9页
从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旨归的一脉相承。从其内蕴的价值观来看,它们之间的同构表现为从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出发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它们内在一致的世界历... 从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旨归的一脉相承。从其内蕴的价值观来看,它们之间的同构表现为从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出发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它们内在一致的世界历史理论,尤其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趋势的把握。历史发展往往与文明进步相伴随,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包含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能。除却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延续,从“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蕴含着文明观的传承与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作用,同时奠定了实现“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真正的共同体” 价值观 历史观 文明观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 被引量:9
20
作者 钟贞山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是指导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阐释其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是指导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阐释其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设为主线,阐释其生态文明观的产生和演进的理论逻辑,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谐统一的实践历程。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阐述生态文明观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基本方向以及直接动力、现实路径和内在要求、战略抓手、根本手段等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