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文明时代的人类社会形态与秩序构建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4,共11页
网络社会作为当前人类社会最为重大的历史性转型和新的社会形态,其核心特点在于产生了新的空间域态、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社会个体。在网络社会时代,社会信息更为充裕,生产合作更为远距离和跨时空,生存空间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现实混合态共... 网络社会作为当前人类社会最为重大的历史性转型和新的社会形态,其核心特点在于产生了新的空间域态、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社会个体。在网络社会时代,社会信息更为充裕,生产合作更为远距离和跨时空,生存空间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现实混合态共存,社会结构更加扁平,社会组成由简单静态结构向复杂动态结构转变。在此基础上,经济社会行为相应产生了几个重大转变:一是,市场不再是唯一有效的——大面积的生产调度也可能有效;二是,竞争不再是唯一有效的——直接合作也可能有效;三是,专业分工不再是唯一有效的——多样性行为可能也有效;四是,排他性的产权不再是唯一有效的——共有产权可能也有效;五是,代议民主不再是唯一有效的——直接民主可能也有效。这五个方面的转变,意味着一种新的人类文明体系即将形成。进一步,本文分析了新的人类文明构建过程中中国的担当,认为中国在人类新的文明体系构建过程中具有内在优势,应该积极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明 社会形态 秩序 构建
原文传递
论民法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屈茂辉 粟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作为民法功能之下位概念,民法的社会功能是指民法通过其自身运行而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效能。它和同位阶的民法的规范功能相比,具有目的性与根本性、独立性与变迁性;而与其他部门法的社会功能相比,则更具基础性。民法社会功能的核... 作为民法功能之下位概念,民法的社会功能是指民法通过其自身运行而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效能。它和同位阶的民法的规范功能相比,具有目的性与根本性、独立性与变迁性;而与其他部门法的社会功能相比,则更具基础性。民法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平等地确认和保障私权,从而构建并维护社会的基础秩序,以促进人的自我解放。而它又具体表现为:民法孕育了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推动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民法维护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财富的增长与有效利用;民法鼓励和保护精神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利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民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婚姻家庭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私权 政治文明 市场经济 精神文明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仁与礼:孔子的二元规范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喻中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共11页
孔子的法哲学可以概括为二元规范论。孔子分述的二元规范分别是仁与礼。仁与礼都是需要遵循的规范。其中,仁是高级规范,相当于自然法;礼是普通规范,相当于实在法。仁是礼的灵魂与价值准则,礼是仁的躯壳与表达方式。仁为体,礼为用,仁与... 孔子的法哲学可以概括为二元规范论。孔子分述的二元规范分别是仁与礼。仁与礼都是需要遵循的规范。其中,仁是高级规范,相当于自然法;礼是普通规范,相当于实在法。仁是礼的灵魂与价值准则,礼是仁的躯壳与表达方式。仁为体,礼为用,仁与礼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用系统。作为高级规范的仁与作为普通规范的礼相互依赖、相互协调,代表了孔子安顿人世生活的法理构想。二元规范论是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对中国法哲学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二元规范 文明秩序
原文传递
文明与自然——论现代性境域中的生态危机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兴华 吴先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现代性以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秩序又是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对于秩序的追求同样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代性所追求的秩序主要是人的理性建构的产物,而自然则是游离于理性之外的,因而在现代,自然被当作了混乱之源,... 现代性以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秩序又是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对于秩序的追求同样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代性所追求的秩序主要是人的理性建构的产物,而自然则是游离于理性之外的,因而在现代,自然被当作了混乱之源,成为征服与改造的对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必须使文明走向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自然 秩序 现代性 生态危机
下载PDF
民法绿色原则解释的方向与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长兴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能仅依赖公法的强制性规定,21世纪的中国民法应当回应生态文明时代需求完成绿色化变革。《民法典》第9条规定的绿色原则在各分则编的具体规则中有所体现但并不充分,经解释方可充分发挥其裁判准则和行为准则功能...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能仅依赖公法的强制性规定,21世纪的中国民法应当回应生态文明时代需求完成绿色化变革。《民法典》第9条规定的绿色原则在各分则编的具体规则中有所体现但并不充分,经解释方可充分发挥其裁判准则和行为准则功能,在司法实践中确立其对民事活动的规范效力,推动民法的绿色化变革。绿色原则对民法意思自治的限制与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有共通之处,借鉴公序解释和诚信解释路径和方法,可以为绿色原则解释、在实践中贯彻提供基本思路,进而建立绿色原则的解释体系。一般人格权和健康权可以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下考察,通过解释容纳“良好生活环境”诉求;物权法的绿色化解释可以丰富不动产征收制度、弱化相邻权规则的刚性等,在物的利用中加入环保考虑;合同效力规则、履行规则具备吸纳环境保护要求的空间;侵权法需要从一般规则和环境侵权专门规则两个层次回应绿色原则、完善规则体系。通过绿色原则解释发展和完善民法中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是生态文明时代完成民法绿色化变革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民法解释 绿色原则 公共秩序 诚实信用
原文传递
法治现代化论 被引量:5
6
作者 沈荣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研究法治的基本品格和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论证我国政府的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
关键词 政府法治化 法治国家 法治现代化 中国
下载PDF
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欧亚转向:以问题意识为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黄达远 郭润田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1,共5页
区域国别研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起来的,我国区域国别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既要学习当代世界区域国别研究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自身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本文讨论了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内涵... 区域国别研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起来的,我国区域国别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既要学习当代世界区域国别研究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自身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本文讨论了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内涵及其历史脉络,剖析了东方学与区域研究构建的欧亚"世界观"与隐藏在经典文明等级论背后的海洋秩序,揭示出如何重构中国面向欧亚空间的区域国别研究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与国别研究 经典文明等级论 海洋秩序 欧亚空间
原文传递
从“受命于天”到“人民至上”:新型现代国家建设中的道德权威转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光辉 赵德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7,M0005,共15页
作为象征意义体系的核心要素,道德权威是建构集体认同的精神力量,也是推进集体行动并维护公共权力有效运作的正当性基础。古代中国以上天为最高道德权威,强调天子受命于天,并将天、君、民的关系纳入了道德的范畴,形成了以伦理道德为核... 作为象征意义体系的核心要素,道德权威是建构集体认同的精神力量,也是推进集体行动并维护公共权力有效运作的正当性基础。古代中国以上天为最高道德权威,强调天子受命于天,并将天、君、民的关系纳入了道德的范畴,形成了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明秩序。近代以来,面对内外部力量的冲击,传统的文明秩序难以维系。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建构了“人民”的概念,建立了人民至上的新型现代国家,塑造了以“人民”为至高道德权威的现代文明秩序,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对公共权力的塑造上,“人民”和“上天”所发挥的角色与功能具有显著的历史延续性。作为至高道德权威的“上天”和“人民”塑造了公共权力的认同基础,规定了公共权力的最终来源,强化了道德在公共权力运作中的重要性。但与服务于古代王朝国家的天人哲学不同,在以人民为至高道德权威的现代文明秩序中,“人民至上”的新型现代国家就表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代国家,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秩序 道德权威 受命于天 人民至上 革命 新型现代国家
原文传递
沃格林与比较文明学——唐文明《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读后
9
作者 郭潇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175-182,198,共9页
唐文明在《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一书中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是对沃格林“比较文明学”工作的一项推进,通过引入教化论的视野,唐著对中国文明与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的差异及自身的独特性作出了全面而深... 唐文明在《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一书中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是对沃格林“比较文明学”工作的一项推进,通过引入教化论的视野,唐著对中国文明与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的差异及自身的独特性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论断。首先,沃格林的秩序哲学的核心要点为从事比较文明学的工作提供了合适的理论架构,可概括为“多元普遍主义”,既不是西方中心论,也不是彻底的多元论。其次,唐著围绕自然(宇宙)与历史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重新厘清了中国文明的特性及其历史意识的来源,就此而言可看作是对晚清以来的中西古今问题的一次全面回应,也是对中国文明生存秩序的一次新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明 沃格林 比较文明学 中国文明 秩序哲学
原文传递
新时代文明观与世界秩序重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晨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0-207,共8页
文明是实践的事情,不同的文明观塑造着不同的世界秩序。近代以来的世界秩序深受西方文明观尤其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影响。立足于新时代,跳出西方文明观"一元、等级、冲突"的文野拘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 文明是实践的事情,不同的文明观塑造着不同的世界秩序。近代以来的世界秩序深受西方文明观尤其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影响。立足于新时代,跳出西方文明观"一元、等级、冲突"的文野拘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与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交融互补的制高点上,提出了新时代文明观:揭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等本质特征,指出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共处之道,提出"文明超越"主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有力驳斥西方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集中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思考。新时代文明观,不仅在思想上引领了世界秩序的变革,而且在实践上为重塑世界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文明观 生态文明 世界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世界文明史比较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与方法
11
作者 韦森 苏映雪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7,共12页
回顾远古文明的起源及其早期的历史发展路径,以新的视角理解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逻辑,对认识当前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序的沿革与现状,乃至对了解目前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各国的考古... 回顾远古文明的起源及其早期的历史发展路径,以新的视角理解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逻辑,对认识当前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序的沿革与现状,乃至对了解目前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和考古人类学学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和比较研究领域,这些远古文明的存在和演变还没有进入经济学家们的视野和考察范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所呈现出来的有关早期文明社会制度史最新进展,可以进一步认识经典的社会阶段划分理论。对早期文明形态演进中的国家、城市等概念进行的辨析则可以梳理出中文语境与西方语境下“文明”所具有的差异化内涵以及所折射出早期文明阶段迥异的社会制度样态,进而更好地溯源考古学等研究所呈现出来的世界各大早期文明差异化的形态。此外,通过辨析“文明”与“文化”这组概念及其差异,有助于理解其对社会阶段划分所具有的意义,并引出“文化”“观念”在分析社会制序演进过程中的方法论意义。最后,通过“社会制序”、“观念体系牢结”、民族的“心灵的习性”等概念的辨析,则能进一步提出世界早期文明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从一个民族的“心灵的习性”出发理解“社会制序”同观念体系的共生演化。对远古几大文明的比较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论的梳理,可以为之后远古文明比较制度分析提供一些知识论上的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酋邦 城市国家 国家 社会制序 文化精神 心灵的习性
原文传递
政治文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文木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1,共11页
"政治文明"入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是世界宪政发展史的第一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理性阶段,更重要的是,... "政治文明"入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是世界宪政发展史的第一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理性阶段,更重要的是,它将引领我们大步进入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以人为本"政治理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先导;其次,以民主、法治为重点的政治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最后,文明的政治秩序,不仅有利于整合政治分歧,保障不同利益得到公正、合理的分配,同时,它也是人类个体实现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理念 制度 秩序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农耕文明与乡村良序的形塑--基于乡村记忆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凯 彭国胜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乡村现代化既要融入现代性,又要扬弃现代性。农耕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哲学意蕴,是传统社会乡村记忆的核心构成,正是其“在场”维持着传统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近现代以来,以理性文化为核心的工业... 乡村现代化既要融入现代性,又要扬弃现代性。农耕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哲学意蕴,是传统社会乡村记忆的核心构成,正是其“在场”维持着传统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近现代以来,以理性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文明迫使其逐渐“退场”,导致村民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模糊,进而引起乡村共同体解构和村庄治理失序。本文基于文化治理视域和扬弃现代性的逻辑思路,论述乡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需要农耕文明的重新嵌入,通过“再造地景”“找回仪式”和“盘活人情”来重构乡村记忆,形塑乡村良序。并由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 社会记忆 内生秩序
下载PDF
现代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晓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91-94,122,共5页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实现民主法制化的进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表现...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实现民主法制化的进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创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民主领域,真正体现民主的真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公民 有序性 政治参与
下载PDF
政治文明与警察公正执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琪 《政法学刊》 2004年第6期21-23,共3页
在我国公安执法的理念中,长期存在着两个"偏重":一是偏重打击犯罪,忽略保护和服务功能;二是在打击违法犯罪的过程中,社会正义感偏重,执法尺度过松。在这两个"偏重"的指导下,我们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安工作的任务,... 在我国公安执法的理念中,长期存在着两个"偏重":一是偏重打击犯罪,忽略保护和服务功能;二是在打击违法犯罪的过程中,社会正义感偏重,执法尺度过松。在这两个"偏重"的指导下,我们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安工作的任务,反而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制造了新的社会对抗因素。从长远来看,警察只有以服务为主,构建"附条件并附期限的无罪推论"的思维模式,公正执法,才能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政治文明 公正执法 治安 执法理念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与法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福德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9期140-144,共5页
生态文明所包含的精神性内容,开拓了人们的认识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法律价值与生态文明的伦理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生态文明社会中的法律价值主要包含生态自由、生态秩序、生态公平、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法律价值 自由 秩序
下载PDF
论疫情防控与生态伦理秩序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仁郎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与自然关系如何“再平衡”,既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考验着党的初心使命。汲取这次疫情肆虐的教训,创新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路融合于经济发展,把握好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辩证关系,加快将道德主体对自...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与自然关系如何“再平衡”,既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考验着党的初心使命。汲取这次疫情肆虐的教训,创新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路融合于经济发展,把握好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辩证关系,加快将道德主体对自然的善转化为国家政策支持,是筑牢疫情防控生态安全机制的新诉求和新方向。以此为引领,要以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空间伦理秩序,以绿色融合发展构建生态伦理秩序,以夯实基础性制度构建制度伦理秩序,从根上筑牢国泰民安的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生态文明 制度性修复 利益均衡 共生秩序
下载PDF
1868年《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与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8,171,共13页
本文以沙俄当局于1868年颁布的《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19世纪中后期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该条例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台,是这一时期沙俄当局整合新征服中亚边疆的改革措施之一。该条例强... 本文以沙俄当局于1868年颁布的《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19世纪中后期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该条例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台,是这一时期沙俄当局整合新征服中亚边疆的改革措施之一。该条例强化了沙俄在哈萨克草原的军政和司法机构,以税收、土地利用、社会身份和文教等政策引导牧民逐渐转入定居生活。沙俄当局以在草原地区建立“文明秩序”为名,掩盖其侵略和控制的真实目的,在行政和法律体制上推动哈萨克草原融入沙俄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 哈萨克草原 沙皇俄国 统治政策 文明秩序
原文传递
现代文明新秩序建构与中国话语权提升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爱萍 张艳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8,共5页
中国发展需要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中重新定位。现代文明新秩序建构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秩序建构,进而增强中国在开辟新文明方面的影响力和中国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吸引力。... 中国发展需要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中重新定位。现代文明新秩序建构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秩序建构,进而增强中国在开辟新文明方面的影响力和中国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吸引力。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提升中国在“现代文明新秩序”建构中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实现中国的现代整体转型与长治久安,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营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为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设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秩序建构 全球治理 中国话语权
下载PDF
世界秩序的逻辑:生态文明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汉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2-78,共7页
从比较文明史来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决定了世界秩序的逻辑,在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逐渐疏离,形成了"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资本主义批判中提出"自然的报复"观点,否定了资本... 从比较文明史来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决定了世界秩序的逻辑,在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逐渐疏离,形成了"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资本主义批判中提出"自然的报复"观点,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与技术理性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国传统文明的辩证理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体,将生态文明作为科技化时代新世界秩序的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世界秩序 文明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