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乡规民约”到公民道德——从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看道德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小章 冯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156,共8页
作为一种"地方性伦理",传统的"乡(村)规民约"之形成、存在、内涵与作用都是与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之不可逆转的转型,"乡(村)规民约... 作为一种"地方性伦理",传统的"乡(村)规民约"之形成、存在、内涵与作用都是与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国家—地方社群—个人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之不可逆转的转型,"乡(村)规民约"也必然逐渐走向式微而成为明日黄花。不过,社会结构性变革在使"乡(村)规民约"从总体上走向式微、终结的同时,也在催生、呼唤着一种新的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所调节的,是作为越来越直接投身于外部公共社会中的一员、作为国家之公民的个体与其他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公民道德 社会结构转型
下载PDF
志愿服务:公民道德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先浪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应该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鼓励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的方向、内容、形式都对公民道德教育有帮助。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自愿性有利于公民道德认识的培养,参与性有利于公民道德能力的培养... 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应该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鼓励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的方向、内容、形式都对公民道德教育有帮助。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自愿性有利于公民道德认识的培养,参与性有利于公民道德能力的培养,体验性有利于公民道德情感的培养,自律性有利于公民道德责任的培养。志愿精神是公民道德的一种体现,通过引导人们参与社会服务、培育志愿精神,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自我教育 志愿服务 志愿人员 志愿精神
下载PDF
刑事违法性判断必然受制于其他部门法吗?——破解“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迷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峰铭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51,共23页
刑事违法性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门法内容的制约,取决于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刑事违法性判断的体系性要求。有学者认为应当同时考虑刑法内部体系和跨部门法外部体系,但这种看法忽视了两种体系存在不可通约性,没有中立的权衡点,必须重... 刑事违法性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门法内容的制约,取决于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刑事违法性判断的体系性要求。有学者认为应当同时考虑刑法内部体系和跨部门法外部体系,但这种看法忽视了两种体系存在不可通约性,没有中立的权衡点,必须重构为一个体系。所谓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诸多版本都可以被视作对体系性要求的不同重构,要判断何者正确,必须回归刑事违法性判断本身的性质。刑事违法性判断蕴含三重宣称:原则融贯性宣称、道德正确性宣称与公共性宣称。其中,原则融贯性宣称是任何法律判断的内在宣称,因为法概念内在蕴含朝向法治的理想维度。道德正确性宣称与公共性宣称则是刑事违法性判断的特有宣称,前者指刑法主张刑事违法性的本质并非违反刑法,而是违反先于刑法存在的特定类型的道德规范;后者指刑法主张自身代表政治共同体的公共立场而非任何私人立场。上述三重宣称结合,意味着刑事违法性判断本质上是一种半制度化的公民道德体系判断,刑事不法即公民不法。这将导向一种独特的刑法内部体系立场:刑法并非后置法,刑事违法性判断并不直接受到其他部门法内容硬性约束,相反其他部门法要尊重刑法内部体系立场,但同时政治共同体的公民道德限定了刑法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原则融贯性 内部体系 外部体系 公民道德
原文传递
网络文化视域下公民道德问题的审视与治理
4
作者 仰义方 谭雪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道德进步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道德规范的构建也必定会受到特定时代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中形成了多元鲜活的网络文化...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道德进步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道德规范的构建也必定会受到特定时代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中形成了多元鲜活的网络文化景观,对公民道德建设产生了双重影响,特别是不良网络信息的泛滥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阻碍。从公民道德建设与多元网络文化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网络文化文明进步的重要助推器,公民道德素养的改善有助于提升网民文化认知水平、促进网络文化向上向善、维护网络空间文化安全和助力网络文化市场治理;另一方面,在不良网络信息的渗透影响下,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公民道德建设意识易被淡化、道德认知取向易被误导、社会道德情感易变冷漠和社会道德行为失范问题易发等方面。重视网络文化视域下公民道德问题是时代发展进步和塑造崇高道德精神的必然要求,应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以法育人、以情感人,通过弘扬网上主旋律文化、深化公民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和推进网络文化情感价值建设,不断汇聚强大道德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公民道德 社会文明
下载PDF
从场域到主体:论公民道德在乡村的生成机制
5
作者 李萍 喻松林 李星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4,91,共8页
将当代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及结构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审视纳入公民道德议题的思考,探讨公民道德从场域到主体的生成机制。若要将这一理论向本土乡村的实际特性敞开,还须关注社会交往状态的充实或贫乏性问题,即场域的量的方面。乡村公民... 将当代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及结构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审视纳入公民道德议题的思考,探讨公民道德从场域到主体的生成机制。若要将这一理论向本土乡村的实际特性敞开,还须关注社会交往状态的充实或贫乏性问题,即场域的量的方面。乡村公民道德的生成是在两个层次的内化-分化过程中得到落实:一是社会交往状态对道德的现实化,二是在此之上场域配置的具体导引,即一种指向以可能性原则内化场域配置的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公民道德 乡村
下载PDF
职业群体视域下公民个体道德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6
作者 杨师缘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0-84,123,共6页
职业群体的重要性随着职业的革新发展不断提高。如今,职业群体已经成为公民个体所具有的最稳定持久的群体关系。产生道德影响是职业群体的基本功能,从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三个维度出发确立分析框架,以职业文化、职业群体正式... 职业群体的重要性随着职业的革新发展不断提高。如今,职业群体已经成为公民个体所具有的最稳定持久的群体关系。产生道德影响是职业群体的基本功能,从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三个维度出发确立分析框架,以职业文化、职业群体正式规范与潜规则、职业群体内部舆论为着手点,对职业群体影响公民个体道德的作用路径进行分析。依托职业群体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提升内部规范、完善正式制度和引导评议内容能有效推动公民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群体 道德 公民道德 个体道德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民道德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春晨 《唐都学刊》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创新 公民道德 发展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用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后疫情时代的当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难得契机。公民道德建设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切实的行动,要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目标。为此,要超越工具理性,为公民道德建设夯实人格基础;要弘扬传统美德,为公民道德建设找回... 后疫情时代的当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难得契机。公民道德建设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切实的行动,要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目标。为此,要超越工具理性,为公民道德建设夯实人格基础;要弘扬传统美德,为公民道德建设找回文化基因;要立足人的现代化,为公民道德建设寻求内在根据;要讲好中国故事,为公民道德建设呈现美好参照;要坚持“道器合一”,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 公民道德 价值理性 人的现代化 道器合一
下载PDF
两种公德教育:基于民国经验的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丁道勇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6,共6页
民国学者对公德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两种不同的公德概念,并分别要求开展不同的公德教育。当时已经占据优势的"公私冲突"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克己奉公"式的公德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与之相比,"公私一致"... 民国学者对公德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两种不同的公德概念,并分别要求开展不同的公德教育。当时已经占据优势的"公私冲突"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克己奉公"式的公德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与之相比,"公私一致"的观点以及相应的"推己及人"式的公德教育,尽管在当时就属于弱势一方,但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 公德教育 公私一致 推己及人
原文传递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道文 田筱鸿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爱国守法,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部分大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理想与信仰观念淡漠等。大学生出现的公民道德问题,是由社...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爱国守法,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部分大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理想与信仰观念淡漠等。大学生出现的公民道德问题,是由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青春期年龄段特殊的成长特点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道德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赜
11
作者 杨玉仁 赵庆杰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90-94,共5页
在多元文化交互渗透和相互激荡下,公民道德建设出现文化失调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要解决此类突出问题,需厘清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间的丰富内涵,考量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意蕴。通过“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 在多元文化交互渗透和相互激荡下,公民道德建设出现文化失调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要解决此类突出问题,需厘清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间的丰富内涵,考量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意蕴。通过“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筑牢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从而增强公民文化自信,提升公民道德自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公民道德 价值考量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人的现代性及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
12
作者 陈用芳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人的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内在根据,“人的现代化”则是“人的现代性”的外在表现。“人的现代性”是现代化了的人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人的现代性”至少包括八大特质。人的现代性对公民道德建设有诸多... “人的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内在根据,“人的现代化”则是“人的现代性”的外在表现。“人的现代性”是现代化了的人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人的现代性”至少包括八大特质。人的现代性对公民道德建设有诸多启示:高扬主体性的同时要培育主体间性;要让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保驾护航;要充分地兼顾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要实现利他性与利己性的对立统一;要使自强性与开放性获得同步增长;要展现鲜明的民族性和卓越的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人的现代性 主体间性 利他性 利己性 君子人格
下载PDF
网络舆论视角下的公民道德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旭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网络舆论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信息多元化,正在改变着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然而,网络社会道德意识的缺乏、社会道德关系的淡化、社会道德选择的冲突,使得在网络舆论中呈现出公民道德的迷... 网络舆论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信息多元化,正在改变着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然而,网络社会道德意识的缺乏、社会道德关系的淡化、社会道德选择的冲突,使得在网络舆论中呈现出公民道德的迷失,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为此,提出坚持法律意识与个人自律相统一、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相统一、自主选择与意见领袖相统一、完善制度与技术创新相统一的网络道德建设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网络道德 公民道德 对策
下载PDF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公民道德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窦炎国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只有从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进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现实路径。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任务,是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客观要求。中国公民道德的生成,既有与西方社会相类似的普遍性,也有与西方社会相区别的特... 只有从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进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现实路径。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任务,是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客观要求。中国公民道德的生成,既有与西方社会相类似的普遍性,也有与西方社会相区别的特殊性。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公民的道德需要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必须解决国家道德和制度伦理与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道德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民道德 国家道德 制度伦理 道德教育
下载PDF
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浅析——基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崇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3期117-118,123,共3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对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更是为通过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指南。
关键词 公民道德 文明城市 创建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辉 王玉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72-476,共5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注重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先进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了中国社会文化价值,...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注重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先进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了中国社会文化价值,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依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去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依据“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观去指导建设公民道德和大众文化,要依据“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去指导构建社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文化 政治文化 公民道德 大众文化 社会文化
下载PDF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法律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翠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9-50,53,共3页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抓不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将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发挥法律普遍性、明确性、强制裁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加大社会主义...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抓不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将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发挥法律普遍性、明确性、强制裁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加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力度,促进、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从而将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法制建设 公民道德法律化
下载PDF
论城市公共空间与公民道德的双向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静芳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6-20,共5页
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日渐成为公民道德生成的有机场域和共生条件。公民道德的成型与发展便内生性地构成城市成长的精神力量和伦理支撑,让权利的空间化与空间的社会化在公共性的规制下浸染和彰显人本化的德性要求和价值... 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日渐成为公民道德生成的有机场域和共生条件。公民道德的成型与发展便内生性地构成城市成长的精神力量和伦理支撑,让权利的空间化与空间的社会化在公共性的规制下浸染和彰显人本化的德性要求和价值取向。以城市性为新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建构,与以公民道德为内容的城市人本主体化发展,成为一种双向互动、互塑、互铸的实体化过程。它赋予城市以伦理价值,形成公民道德的根植性成长和深度型构,从而完成基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精神填充和城市公共伦理秩序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公民道德 双向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理性自觉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甄心恒 刘占军 张海英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2-85,共4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从其关涉的行为类型来看,既是认知行为,也是实践创构与价值重塑行为,彰显了三个理性自觉。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自觉认知向上向善的本质内涵,自觉践行积善成德的创构,自觉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只有从认知、践行与价...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从其关涉的行为类型来看,既是认知行为,也是实践创构与价值重塑行为,彰显了三个理性自觉。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自觉认知向上向善的本质内涵,自觉践行积善成德的创构,自觉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只有从认知、践行与价值锤炼这三个维度加强理性自觉,才能落实和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民道德 理性自觉 维度
下载PDF
近代的公共性: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探源
20
作者 翟楠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6期20-28,共9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打破了持久而稳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结构,与传统的断裂将人们带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和文化危机之中。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打破了持久而稳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结构,与传统的断裂将人们带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和文化危机之中。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公共意识的兴起和公共空间的增长。这种公共性在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精神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与现代最为明显的分野,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层面为国人开启了一种接近于公共生活的模式。虽然其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一种雏形,但也为近代公民意识的萌芽和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公共性 公民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