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区划调整与人口城市化:来自撤县设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80
1
作者 唐为 王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85,共14页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显著提高了撤并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这一变化并非源于户籍人口的增加,而主要来自本县(区)内和外省的人口迁入;同时,东部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高的人口集聚效应。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撤县设区促进人口集聚的实现机制,指出撤并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被撤并县市的企业生产率与就业,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城市化 人口集聚 熵平衡法 DID方法
原文传递
分权、外部性与边界效应 被引量:90
2
作者 唐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8,共16页
分权创造竞争激励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不足的问题。当经济活动存在正外部性,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减少辖区边界上的公共投资,产生区域发展中的边界效应。本文构建了存在外部性的政府投资模型来说明边界效应的产生机制,并从三方面给出经验证... 分权创造竞争激励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不足的问题。当经济活动存在正外部性,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减少辖区边界上的公共投资,产生区域发展中的边界效应。本文构建了存在外部性的政府投资模型来说明边界效应的产生机制,并从三方面给出经验证据:第一,利用县级经济统计和夜间灯光数据,在控制影响本地生产率的因素后,发现省份边界县的经济产出显著低于其他县,即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省界效应。第二,由省政府主导投资的交通设施存在显著的省界效应,这种效应并不存在于由中央政府主导投资的交通设施。第三,基于夜间灯光亮度的微观地理数据,利用撤县设区的政策实验和双重差分模型,发现地级市政府统筹权力的加强显著提高了原市辖区与被撤并县交界处的经济活动水平,即降低了区县边界效应。本文的结果表明,在保证地方政府竞争激励的前提下,建立政府间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边界效应 分权 外部性 夜间灯光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式分权下撤县设区的增长绩效评估 被引量:86
3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包群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125,共25页
作为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撤县设区在中国地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尤为频繁,其增长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1998-2008年的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倍差法考察撤县设区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撤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 作为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撤县设区在中国地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尤为频繁,其增长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1998-2008年的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倍差法考察撤县设区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撤并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增长轨迹。尤其重要的是,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经营土地,吸引大量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引起企业数量扩张,进而带动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快速积累获得短期经济增长,也造成了撤并城市生产效率下降和资源错配加剧。本文研究证实,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化改革方案,撤县设区的作用仍然依赖于要素扩张这一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对城市增长效率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增长绩效 经营土地 粗放型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三重逻辑:一个研究述评 被引量:61
4
作者 叶林 杨宇泽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178,共21页
中国城市经历了广泛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对于城市本身、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三大逻辑,即权力导向的政治逻辑,经济导向的发展逻辑以及公共服务导向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为以县改市为代表的城... 中国城市经历了广泛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对于城市本身、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三大逻辑,即权力导向的政治逻辑,经济导向的发展逻辑以及公共服务导向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为以县改市为代表的城市增设、以撤县设区为代表的城市扩张和以市管县与省直管县为代表的市县隶属关系调整等策略,且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学界对此议题尚未形成足够的关注与系统的研究,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加注重分析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适用条件、更为精细地界定其内涵、更加全面地评估其效果以及更多地关注政府等多元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县改市 撤县设区 市管县 省直管县
下载PDF
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会提升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吗?——基于“撤县设区”的实证发现与政策思考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熠辉 蔡庆丰 林海涵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484,共20页
与西方国家由市场主导演进的城市化不同,中国的城市化带有政府主导和“跨越式”的特征。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这一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正向的促... 与西方国家由市场主导演进的城市化不同,中国的城市化带有政府主导和“跨越式”的特征。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这一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提升域内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渠道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和东部地区的改革样本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推动型城市化 撤县设区 企业创新
原文传递
行政区划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了吗?——来自“撤县设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8
6
作者 詹新宇 曾傅雯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82,共13页
基于中国250个地级市“撤县设区”的“准自然实验”数据,使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发展质量效应。结果表明:“撤县设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相比“被动调整型”撤县设区,“主动适应型”撤县设区更能... 基于中国250个地级市“撤县设区”的“准自然实验”数据,使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发展质量效应。结果表明:“撤县设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相比“被动调整型”撤县设区,“主动适应型”撤县设区更能提升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相比普通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撤县设区”对其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作用反而较弱。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是通过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集聚效应作用于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并且是通过提高辖区行业的多样化水平而非专业化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经济发展质量 撤县设区 集聚效应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政府组织重构与上下级谈判——以江城撤市设区为例 被引量:26
7
作者 叶林 杨宇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4-176,共13页
行政区划的调整对于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学界对于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多集中于原因与效果两大层面,对于政府内部的具体调整过程研究甚少。基于江城撤市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地方政府组织... 行政区划的调整对于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学界对于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多集中于原因与效果两大层面,对于政府内部的具体调整过程研究甚少。基于江城撤市设区的案例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地方政府组织进行了整体性的重构,且其过程充斥着复杂的上下级政府间谈判。撤市设区直接导致了县级市政府的机构重组、人事调整以及管理权限变更,而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等权限成为市县两级政府谈判的焦点。下级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既能够运用文件、会议等正式渠道进行谈判,也能够运用私人关系等非正式渠道进行谈判,并会综合运用多种谈判策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行政区划调整中政府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中政府内部运作过程的了解,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纵向政府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撤市设区 纵向政府间关系 政府谈判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与企业家时间配置:基于撤县设区的视角 被引量:14
8
作者 钟粤俊 梁超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112,共16页
企业家才能及其优化配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撤县设区有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然而,鲜有研究关注行政体制改革和城市集聚效应对企业家微观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撤县设区如何影响企业家的时间配置,并基... 企业家才能及其优化配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撤县设区有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然而,鲜有研究关注行政体制改革和城市集聚效应对企业家微观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撤县设区如何影响企业家的时间配置,并基于民营企业调查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后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增加,公关招待等非生产性活动减少,改革对整个城市范围存在外溢效应;(2)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显著减少了企业的寻租和摊派支出;(3)大城市的改革效应更大,与市中心距离越远的县改区的正向效应越弱,反映出集聚效应的重要性。本文认为符合集聚规律的县改区有助于促进企业家才能向生产经营活动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企业家时间配置 生产经营活动 寻租行为 摊派费
原文传递
“撤县设区”的区域经济平衡增长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其友 汪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9-48,共10页
“撤县设区”政策是否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本文基于1992-2015年全国县级层面的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撤县设区”政策对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撤县设区”政策打破了原有的... “撤县设区”政策是否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本文基于1992-2015年全国县级层面的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撤县设区”政策对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撤县设区”政策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壁垒,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了被撤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且产业集聚效应来源于新市辖区内部的生产要素再配置,而不是对其他周边未撤县地区资源的“虹吸”效应。之后所产生的人口集聚效应为被撤县地区在长期中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现实基础与保障。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是推进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被撤县地区 产业集聚 经济平衡增长
原文传递
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现祥 许诚 张峰 《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7,共15页
撤县设区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规模扩张、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集中以及发展导向的转变,对城市经济韧性带来了重要影响。面对外部冲击不断加剧、内部“三重压力”持续增大的复杂挑战,识别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对... 撤县设区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规模扩张、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集中以及发展导向的转变,对城市经济韧性带来了重要影响。面对外部冲击不断加剧、内部“三重压力”持续增大的复杂挑战,识别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对提高城市经济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9年撤县设区改革实践和多时点DID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撤县设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但该促进作用仅具有短期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城市规模和财政自给率上存在异质性。本文丰富了从城镇化视角揭示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调整优化财政管理方式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经济韧性 城镇化 财政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要素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来自中国城市“撤县设区”的证据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磊 徐长生 刘常青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1,共10页
本文基于1997—2010年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市级层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借助"撤县设区"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要素结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q... 本文基于1997—2010年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市级层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借助"撤县设区"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要素结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使得资本—劳动比上升,进而导致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符合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弱诱导偏向型假说";(2)"撤县设区"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限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的地区;(3)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更为丰富,因而"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比,使其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要素结构 要素替代弹性 偏向型技术进步
下载PDF
撤县设区是否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的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志艳 赵勇 《城市与环境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9-59,共11页
调整行政区划是地方政府降低城市行政成本和促进城镇化的常见做法,但此举是否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则有待实证检验。作者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00—2004年各地区实施的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 调整行政区划是地方政府降低城市行政成本和促进城镇化的常见做法,但此举是否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则有待实证检验。作者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00—2004年各地区实施的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的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撤县设区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教育服务水平,但是对医疗服务水平的影响则不明确。隐含的政策含义是,应发挥行政区划调整在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确保建立公共服务水平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公共服务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
原文传递
“撤县设区”提高城市经济效率了吗?——来自设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明栋 陈雯雯 许静茹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0-186,共7页
构建双向固定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效果及其动态演进规律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可以使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约0.036。从动态效应看,撤县设区... 构建双向固定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效果及其动态演进规律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撤县设区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可以使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约0.036。从动态效应看,撤县设区在实施后的第4年开始显著促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且作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相比,该结果具有滞后性和长效性。政府调控能力和市辖区首位度在撤县设区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中均发挥着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撤县设区的政策效果对上述两个因素高度依赖。因此,应建立健全行政区划调整的规范标准与审批机制,因地制宜布局撤县设区工作。同时,协同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市场调节作用,缩短政策响应时间,保障和增强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城市经济效率 行政区划调整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撤县设区、城市规模扩张与基本公共服务配置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贞发 王轩 +1 位作者 林铫铫 林子清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54,共16页
基于中国撤县设区改革,研究经济导向的中国行政型城市规模扩张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配置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撤县设区改革会对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产生量与质的不同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数量会有所减少,但质量会有所提升。基于2000—200... 基于中国撤县设区改革,研究经济导向的中国行政型城市规模扩张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配置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撤县设区改革会对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产生量与质的不同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数量会有所减少,但质量会有所提升。基于2000—2007年撤县设区改革实践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撤县设区改革后,城市基础教育学校数(尤其是普通小学学校数)和医院、卫生院机构数都有显著减少,但以专任教师数、生师比和卫生机构床位数表征的质量变量则有所提升。基于2000—2006年财政支出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撤县设区改革引致地级市政府和被撤并县政府财政支出上的分工与协调,地级市政府增加了医疗卫生支出,被撤并县政府则增加了教育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城市规模扩张 基本公共服务
下载PDF
财政资源集中与预算偏离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冰洋 李岩 李佳欣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追求常常伴随着突破财政预算约束的冲动。当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控制和集中程度提高时,地方经济发展和突破预算约束的两方面冲动也随之增强,其重要表现就是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程度扩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进行的撤县... 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追求常常伴随着突破财政预算约束的冲动。当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控制和集中程度提高时,地方经济发展和突破预算约束的两方面冲动也随之增强,其重要表现就是财政支出预算偏离程度扩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进行的撤县设区改革,在优化了政府间行政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强化了地级市政府对辖区内财政资源的集中程度,由此会对地方财政预算偏离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财政资源集中对地级市支出预算偏离的影响效果,发现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透明度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支出预算偏离行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地方财政体制变动对地方预算行为的影响,也有助于阐明推进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建设、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偏离 财政资源集中 撤县设区改革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与企业融资趋同--来自撤县设区的证据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刚 盛誉 +1 位作者 陈玥 吕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75,共11页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依然存在,不同行政区域间仍面临明显的市场分割,并催生出城乡信贷分割等严重危害企业发展的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实际举措及其经济后果成...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依然存在,不同行政区域间仍面临明显的市场分割,并催生出城乡信贷分割等严重危害企业发展的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推动区域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实际举措及其经济后果成为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企业间融资趋同为切入点考察了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区域间的信贷市场壁垒被打破,被撤并县域公司与市辖区公司的融资结构明显趋同,且该趋同效应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此外,这种融资趋同也受到企业之间学习效应的影响,并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务决策上的趋同。本文的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促进信贷资源流动,加速市县企业间融资协同,从而有力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设区 融资趋同 区域一体化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与企业投资趋同——来自撤县设区的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淳 吕杰 +1 位作者 盛誉 耿春晓 《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8-309,共12页
在国内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的区域一体化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被撤并县域企业与市辖区企业的投资行为... 在国内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的区域一体化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被撤并县域企业与市辖区企业的投资行为显著趋同,这一结果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本文从整体投资趋同中分离出了市县企业之间的投资学习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促进市县企业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设区 投资趋同 区域一体化
原文传递
政府行政权力调整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撤县设区”和“省直管县”改革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美喆 柒江艺 《中国环境管理》 2023年第4期140-150,共11页
本研究利用“撤县设区”和“省直管县”改革来刻画行政权力向市级政府的集中和分散,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了行政权力调整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政权力集中加强了市级政府的资源统筹调配能... 本研究利用“撤县设区”和“省直管县”改革来刻画行政权力向市级政府的集中和分散,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了行政权力调整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政权力集中加强了市级政府的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环保支出规模、降低工业产值比重等渠道,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行政权力分散的影响效应相反,并不利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相较而言,行政权力集中的正效应在政府行为规范度较高、市辖区经济较强的城市表现更突出,行政权力分散的负效应在政府行为规范度较低、县区经济相对较强的城市有着充分体现。对于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行政权力调整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从优化各级政府职能体系,分阶段、分类型,渐进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力调整 撤县设区 省直管县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全过程视域下的撤县(市)设区府际博弈与调适——基于Z市S区行政区划调整30年的纵向追踪
19
作者 赵聚军 章烁晨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8,共15页
撤县(市)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其间的府际博弈,深刻影响着调整的进程与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事前的动因分析或事后的绩效评估,尚未有研究系统归纳贯穿撤县(市)设区不同阶段的府际博弈逻辑及其深刻影响。基于已有... 撤县(市)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其间的府际博弈,深刻影响着调整的进程与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事前的动因分析或事后的绩效评估,尚未有研究系统归纳贯穿撤县(市)设区不同阶段的府际博弈逻辑及其深刻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和经验事实,以历史追踪而非点状的视角观察撤县(市)设区进程,从组织逻辑下居于主导地位的上级权威、激励逻辑下事实存在的下级弱自主性、目标逻辑下必须兼顾的稳定与发展三个层面,构建了一个理解撤县(市)设区府际博弈与调适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Z市S区30年相关行政区划调整过程的纵向追踪,发现各级政府遵循不同的博弈逻辑进行策略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程度上的服从、合作甚至对抗模式,深刻影响着区域融合发展进程,也间接表明撤县(市)设区并不能直接推动新设区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上述工作不仅初步打开了贯穿撤县(市)设区全过程的府际博弈“黑箱”,也拓展了基于过程视角的府际关系研究的适用场景与解释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市)设区 纵向府际关系 区域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质量:基于撤县设区的视角
20
作者 廖秋娴 李荣林 熊治 《国际贸易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7,共18页
打破国内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提升出口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和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撤县设区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区域市场一体化如何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企... 打破国内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提升出口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和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撤县设区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区域市场一体化如何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企业出口质量。实证结果显示,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显示,国内需求驱动效应、要素市场化配置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是撤县设区改革作用于企业出口质量的重要机制。此外,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强竞争行业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改革样本中更为明显,并且这一促进作用能溢出到同一地级市非改革县市企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推动的区域市场整合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和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贸易强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一体化 出口产品质量 撤县设区 国内需求 要素市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