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公共汽车制动过程 被引量:24
1
作者 何仁 胡青训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9-392,共4页
带有制动能量再生系统汽车的制动过程与传统汽车的制动过程有所不同.通过对城市公共汽车再生制动力矩和车轮液压制动模型的分析,把再生制动力矩折算成相应的液压制动踏板行程,从而使再生制动力矩产生的制动感觉和液压制动感觉一致.对纯... 带有制动能量再生系统汽车的制动过程与传统汽车的制动过程有所不同.通过对城市公共汽车再生制动力矩和车轮液压制动模型的分析,把再生制动力矩折算成相应的液压制动踏板行程,从而使再生制动力矩产生的制动感觉和液压制动感觉一致.对纯再生制动模式、紧急制动模式和一般制动模式三种情况下的制动距离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城市公共汽车再生制动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制动安全主要取决于紧急制动距离,而制动能量回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纯再生制动模式和一般制动模式下的制动距离.推导出的紧急制动距离公式在设计带有能量再生制动系统汽车时,可用于计算、校核其制动安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汽车 再生制动 制动过程 制动感觉 制动距离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以再生与公共意识启动城市的微更新行动 被引量:20
2
作者 龚书章 《时代建筑》 2016年第4期29-33,共5页
文章一方面试图从当代的城市论述以及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再生运动,来讨论建筑师在面对新世纪的种种剧烈变化挑战时,如何重新思考城市中公共与再生的重要性,而让城市的面貌有了多元主体的浮现。另一方面,也藉以台北市作为一个"城市... 文章一方面试图从当代的城市论述以及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再生运动,来讨论建筑师在面对新世纪的种种剧烈变化挑战时,如何重新思考城市中公共与再生的重要性,而让城市的面貌有了多元主体的浮现。另一方面,也藉以台北市作为一个"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来讨论如何自下而上地借着开放合众的社会创新以及常民培力的共享行动,来实现市民的共同经验和价值,更进一步地启动一个城市的微更新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微更新 都市再生 都市针灸术 批判性重建 空间资源共享 可适应的城市 小区感 社会介入
下载PDF
从“地方感”到“人地相处”——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公共休闲空间中的人地关系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骁鸣 翁佳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1-1593,共13页
从基于现象学路径的地方感研究引入,批判性地借鉴地方芭蕾概念,按照人地之间实际相处的亲疏程度不同,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公共休闲空间中的人地关系区分为三类:日常式相处、周期式相处、背景式相处。其中背景式相处的人地关系已经超越了... 从基于现象学路径的地方感研究引入,批判性地借鉴地方芭蕾概念,按照人地之间实际相处的亲疏程度不同,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公共休闲空间中的人地关系区分为三类:日常式相处、周期式相处、背景式相处。其中背景式相处的人地关系已经超越了地方芭蕾概念的解释边界,由此引发出如下两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命题:第一,"人地整体"或"人地相处"或可取代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中用以刻画人地关系本质的"地方整体"概念;第二,目前主流的地方感研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局部的地方感研究,在它之外还应有一种围绕着人地相处的各种实际可能性来展开的整体的地方感研究,以及一种接近于哲学层次的人地关系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休闲空间 地方感 地方芭蕾 人地整体 人地相处
原文传递
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4-57,83,共5页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利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感知城市信息,将信息通过网络层传输到应用层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城市资源的合理调配,满足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智能化需求.5G技...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利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感知城市信息,将信息通过网络层传输到应用层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城市资源的合理调配,满足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智能化需求.5G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物联网的网络容量,进而提升智慧城市智能化的响应速度,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物联网 5G技术 感知
下载PDF
我国宜居城市的居民满意度状况及改进策略——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晓 张红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以郑州市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层次差异,增加了社会参与因子与城市认可归属因子,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满意度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居民的需... 以郑州市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层次差异,增加了社会参与因子与城市认可归属因子,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满意度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居民的需求开始由传统的社会物质需求转向城市归属感的需求上,发现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偏低,特别是归属感满意度偏低。据此认为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更应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升居民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以人为本 归属感 满意度
下载PDF
历史建筑再利用之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全文 《城市建筑》 2005年第2期17-21,共5页
历史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所涵盖的范围应超出每个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如纪念物及重要古迹等,而扩及到各城市里有特色及历史意涵的一般老建筑和民居,甚至一些产业建筑与厂房等。其目的在于保存每个城市的特色、历史、集体记忆与场所感。... 历史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所涵盖的范围应超出每个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如纪念物及重要古迹等,而扩及到各城市里有特色及历史意涵的一般老建筑和民居,甚至一些产业建筑与厂房等。其目的在于保存每个城市的特色、历史、集体记忆与场所感。同时若能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发挥创意,则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将不是城市现代化的障碍,而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保存 再利用 城市意象 场所性 真实性
下载PDF
基于归属感的棚户区改造规划--牡丹江市曙光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探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巍 姚凤梅 王晓舒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3,共8页
曙光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推进的市区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牡丹江市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曙光新城的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特征,把握空间格局与城市格局的关系,通过对舒适感、识别感、交流感、安... 曙光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推进的市区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牡丹江市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曙光新城的规划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特征,把握空间格局与城市格局的关系,通过对舒适感、识别感、交流感、安全感、记忆感的渗透,力求创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兼具舒适性与归属感的人居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市 棚户区 改造规划 归属感
下载PDF
基于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城乡规划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鹏程 何华贵 +1 位作者 杨梅 陈利燕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11期9-11,17,共4页
手机信令大数据为城乡规划的定量化编制和评价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示范设计的背景、思路、目标以及与云平台融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基于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城乡规划辅助决策系统设计、功能模块及应用等。
关键词 时空信息云平台 城乡规划 手机信令 大数据 社会感知
下载PDF
城市感知——历史与记忆角度的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邵钰涵 刘滨谊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4期56-63,共8页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感知是主观现实存在的关键,而所有的主观现实均与社会构成一种辩证关系。城市感知研究关注个体对物质环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来源于个人经历的记忆,这种记忆由一段时间内的意识所形成。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感知是主观现实存在的关键,而所有的主观现实均与社会构成一种辩证关系。城市感知研究关注个体对物质环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来源于个人经历的记忆,这种记忆由一段时间内的意识所形成。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感知正在逐渐消失;相应地,迅速变化的环境也正面临着城市独特性的普遍削弱,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中尤为显著。在这样的过程中,城市感知具有两种功能:在减少基于历史的城市独特性的遗失的同时,创造新的城市身份特征。在这两种功能所带来的结果中,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因此,为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发扬城市感知的积极功用并减少其消极后果,如何对城市感知进行阐释变得愈发重要。在此观点的引领下,本文将聚焦于历史因素在城市感知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并论述形成重要的城市感知的巨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感知 历史 城市身份特征 场所感 记忆
原文传递
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玉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反映了国家、区域的竞争实力。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纷繁复杂,从宏观层面分析,环境、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四个因素是主体和关键。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宏观层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漂浮,一种历史对话的形式 北京四合院幼儿园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扬 《时代建筑》 2020年第5期84-93,共10页
马岩松在四合院幼儿园的设计里呈现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操作方式,他将儿童的嬉戏场地设置在屋顶上,既围绕着场地内的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也连通着院子里的一栋五层小楼。场地环境本身带有中国城市与建筑关系的隐喻,而四合院的建筑... 马岩松在四合院幼儿园的设计里呈现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操作方式,他将儿童的嬉戏场地设置在屋顶上,既围绕着场地内的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也连通着院子里的一栋五层小楼。场地环境本身带有中国城市与建筑关系的隐喻,而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也折射出他面对历史环境的独特思考,设计具有一种瞬时性的漂浮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岩松 新与旧 建筑与城市 瞬时性
下载PDF
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地域观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小红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3,91,共5页
美国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建立了一种整体论的生态观,但又特别强调整体生态中的生态地域主义。他的生态思想既放眼全球,又立足本土。本文从生态地域主义、生态地图、生态城市、位置感四个方面研究斯奈德立足本土的生态地域观。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生态地域主义 生态地图 生态城市 位置感
原文传递
云南楚雄州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萍 和晓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通过气象资料计算楚雄州近40年(1977―2016年)旅游温湿指数等级。研究发现,楚雄州3―10月除元谋外其余各地适合开展旅游活动;夏季,元谋由于高温,6―7月不适宜旅游,人体感觉燥热,需做好防暑准备,除元谋以外,楚雄州其余地区均适合夏季开... 通过气象资料计算楚雄州近40年(1977―2016年)旅游温湿指数等级。研究发现,楚雄州3―10月除元谋外其余各地适合开展旅游活动;夏季,元谋由于高温,6―7月不适宜旅游,人体感觉燥热,需做好防暑准备,除元谋以外,楚雄州其余地区均适合夏季开展避暑旅游;冬季,永仁1月、12月,由于低温天气,不适合开展旅游活动;楚雄市和禄丰12月、1月和2月气温较低,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南华、双柏、武定、大姚、姚安、牟定这六个地区11月―次年2月,由于低温天气,不适合开展旅游活动,其余各月都适合开展旅游活动。从影响因素来看,对楚雄州温湿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其次是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楚雄州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时间较长,空间分布广,适合发展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州 旅游气候资源 舒适度 人体感觉
下载PDF
城市:身体与空间的双向互动——朱天心的台北认同书写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燕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5-59,共5页
作家笔下的城市空间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表征空间。在表征空间中,身体是人与空间、感知塑造空间的唯一中介,身体的运动会烙印在空间之上。人塑造和丰富着空间环境,空间也生产和塑造着人。身体在城市中行走,贴近城市的日常生活,串联起城市... 作家笔下的城市空间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表征空间。在表征空间中,身体是人与空间、感知塑造空间的唯一中介,身体的运动会烙印在空间之上。人塑造和丰富着空间环境,空间也生产和塑造着人。身体在城市中行走,贴近城市的日常生活,串联起城市的空间,使静态的空间成为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动态记忆。朱天心的《古都》、《匈牙利之水》,分别从穿城走巷的视觉体验和嗅觉感知两个角度书写了对台北的认同。朱天心借由"我"的身体行走于日常生活的空间,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视觉和嗅觉勾勒出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寻找从自己的身体出发,与生活的土地连接而产生认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认同 表征空间 视觉认知 嗅觉体验
下载PDF
感性城市 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峤 《时代建筑》 2009年第4期94-95,共2页
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是人和城市关系乐观前景的载体,尝试为现代人找到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城市中更好的生活方式。法国馆建筑设计的三个特色是立面混凝土网架,镜面的水池以及立体花园。
关键词 法国 人和城市 网架 立体花园 感官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林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5-57,共3页
景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各视觉元素与周围空间组织的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作为视觉第一要素的色彩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因此,色彩是人们感知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环境 色彩 视觉 文化
下载PDF
温故而知新——对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整体设计的感悟与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明 《城市建筑》 2006年第9期14-17,共4页
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的校区规划、管理程序、单体设计进行剖析,指出建筑创作需要总结和探索,设计师只有不断超越自我和过去,才能在未来做得更好。
关键词 大学城 开敞空间 理性与浪漫 设计管理程序 超越
下载PDF
建筑的角色——城市感应空间的重要元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大楼方案设计有感
18
作者 王丁 《建筑创作》 2004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本文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大楼中标方案构思过程,分析建筑与文化、使用人群乃至社会的互动关系,着重探讨了如何使建筑在城市环境中对人们的感应过程与结果起到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大楼 建筑 空间 中标方案 城市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 角色 构思过程 元素
下载PDF
中学独生子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特征分析——以莆田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洪文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1-96,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莆田市中学生独生子女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莆田市独生子女的体育价值和体育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体育兴趣较高,参与体育的动机明确,体育锻炼情况也较乐观,但参...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莆田市中学生独生子女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莆田市独生子女的体育价值和体育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体育兴趣较高,参与体育的动机明确,体育锻炼情况也较乐观,但参与形式与锻炼场所比较单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途径和影响因素来进一步了解独生子女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培养独生子女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造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市 独生子女 体育意识 体育行为 特征
下载PDF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泉州城市形象建设——工业遗产的转型再利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舒翔 《福建建筑》 2017年第3期6-10,共5页
泉州的城市品牌正经历由工业导向的"品牌之都"向"文化之都"重新定位。工业遗产作为联系前后两种形象的空间纽带,主要意义从经济功能转变为文化象征。针对工业遗产转型再利用及举办国际大型活动两种文化治理手法进... 泉州的城市品牌正经历由工业导向的"品牌之都"向"文化之都"重新定位。工业遗产作为联系前后两种形象的空间纽带,主要意义从经济功能转变为文化象征。针对工业遗产转型再利用及举办国际大型活动两种文化治理手法进行分析,前者多以"原真性"与"去脉络"的两种极端模型为基础,打造城市中不同的空间角色;后者则促进人与空间的日常实践及意义再生产,串联地方与全球的对话,共同协助"文化之都"的城市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文化治理 城市形象 全球化 地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