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人参-陈皮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祎 董浩然 +3 位作者 田燕歌 刘学芳 赵迪 冯素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64-2275,共12页
目的研究人参-陈皮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人参、陈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疾病靶点利用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药物-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可... 目的研究人参-陈皮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人参、陈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疾病靶点利用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药物-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可视化由Cytoscape3.6.1软件完成。通过绘制韦恩图得到人参、陈皮和COPD的共有靶点,运用Cytoscape平台获取共有靶点相互作用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由autodock vina实现,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从人参和陈皮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800个疾病靶点,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7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13个(P<0.01),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9条信号通路(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甾醇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高的结合性。体外抗炎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川陈皮素、山奈酚、柚皮素、人参皂苷rh2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人参-陈皮配伍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陈皮 网络药理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陈皮活性成分及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朱晓富 卢圣鄂 +2 位作者 卓维 刘艳 任风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9-2716,共8页
目的探研不同干燥温度(35、45、55、65℃)对陈皮化学成分和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陈皮的加工利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万州区产鲜橘皮为原料,采用不同干燥温度进行干燥;采用HPLC法比较不同干燥温度下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 目的探研不同干燥温度(35、45、55、65℃)对陈皮化学成分和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陈皮的加工利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万州区产鲜橘皮为原料,采用不同干燥温度进行干燥;采用HPLC法比较不同干燥温度下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含量;采用GC-MS法比较不同干燥温度下陈皮中挥发性成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干燥温度下陈皮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温度越高陈皮干燥速度越快,不同干燥温度对陈皮中橙皮苷、桔皮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川陈皮素含量随着烘干温度升高有上升趋势;GC-MS分析鉴定出陈皮中15种主要成分,随着烘干温度升高部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比有所下降,如月桂烯、芳樟醇、香芹酚、α-甜橙醛等。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菌门有上升的趋势,同时,以Halomonas、Porphyromonas为优势转变为以Methylobacterium为主。结论干燥温度过高,陈皮中挥发性成分受热不稳定发生转化或被破坏有关,不同干燥温度陈皮表面菌群的差异可能会引起后期陈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综合考虑陈皮品质,低温热风干燥为陈皮较佳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干燥温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性鉴别广陈皮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3
作者 闫珂巍 王福 +6 位作者 梅国荣 卢俊宇 张岚 付桂兰 陈林 刘友平 陈鸿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096-3099,共4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 000~10 000 cm-1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广陈皮样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广陈皮 定性鉴别 川陈皮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UHPLC-ESI-MS/MS法测定川陈皮与其混伪品中的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峰庆 王福 +5 位作者 杨放晴 陈仕伟 熊素琴 陈鸿平 刘友平 李小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24-1330,共7页
为研究区分川陈皮与其常见混伪品,采用UHPLC-MS/MS对川陈皮与其常见混伪品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代谢物信息公共数据库对UHPLC-MS/MS检测的一级谱、二级谱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 为研究区分川陈皮与其常见混伪品,采用UHPLC-MS/MS对川陈皮与其常见混伪品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代谢物信息公共数据库对UHPLC-MS/MS检测的一级谱、二级谱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及聚类分析三种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依靠数据库共鉴定出22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多酚12种、花青素21种、黄酮类132种、黄酮醇36种、黄烷酮20种、异黄酮7种,川陈皮中鉴定出特有化合物15种,混伪品中鉴定出特有化合物16种,通过PCA、OPLS-DA以及聚类分析均可将川陈皮与其混伪品准确地区分开来。结果表明基于UHPLC-ESI-MS/MS技术的代谢组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川陈皮与其混伪品,可以作为一种川陈皮与混伪品区分以及差异性评价的有效方法,并为其它中药材品种的真伪鉴别以及质量评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 混伪品 UHPLC-ESI-MS/MS 黄酮 PCA OPLS-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