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珊珊 包惠圆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测定包括65例确诊的RA患者,51例非RA疾病对照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在内的166份血清中的CPA水平,并同时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 目的评价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测定包括65例确诊的RA患者,51例非RA疾病对照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在内的166份血清中的CPA水平,并同时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结果以6.25U/ml为临界值,CPA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4.6%,特异性为95.04%。结论CPA对RA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滑雅娜 刘媛 +2 位作者 邱立军 赵思萌 王永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ILD临床、影像和疾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等的关系,探讨抗CCP抗体在RA-I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内蒙古科技... 目的观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ILD临床、影像和疾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等的关系,探讨抗CCP抗体在RA-I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98例。统计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肺部影像检查、肺功能、血气及其他RA相关实验室指标)。依据RA患者是否合并ILD,分为RA-ILD组(50例)和RA无ILD组(48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阳性表达的差异,以及RA-ILD组抗CCP抗体与RA-ILD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在RA-ILD组中的阳性率为76.0%,高于RA无ILD组阳性率(P<0.05);RA-ILD组的患者比RA无ILD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更多(P<0.05),但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RF、CRP、DAS28及临床、影像、生理评分和CRP评分、肺功能(FVC%pred及DLCO%pred)、血气PaO2对预测抗CCP抗体滴度无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RA-ILD发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临床-影像-生理评分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诊断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金霞 刘湘源 +1 位作者 王志敏 粟占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别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比较3种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3种抗体联合检测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 目的分别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比较3种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3种抗体联合检测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具有关节症状的各种风湿病患者551例,其中,RA患者30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APF、AKA和抗CCP抗体,其中前两者采用问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后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果抗CCP抗体、AKA和AP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2%、43.6%和34.5%,特异性分别为96.0%、98.4%和99.6%;3种抗体中任一抗体阳性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3%和94.7%;3种抗体中任2项抗体阳性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4%和99.2%,而3种抗体均阳性对RA诊断的特异性达100%,但敏感性仅28.3%。结论3种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中,以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最高,联合检测抗CCP抗体、AKA和APF并不能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原文传递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德玉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产生有关。在RA患者血液及关节滑膜液、血清和软骨细胞表层可发现大量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存在。IC可激活RA患者体内补体系统并促进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关节骨和软骨组织发生损伤,进而引起不可逆的关节畸变等功能损害。IC中抗原成分的鉴定对于深入了解RA的发病机制非常重要。含有抗瓜氨酸化蛋白的IC的沉积及作用可以诱发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持续性慢性炎症。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ACPA及其特异性IC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ACPA特异性IC可能作为一种单独或者联合指标,在RA临床诊断应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下载PDF
关节炎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胜男 赖建铭 +4 位作者 黄小兰 柳媛 吴凤岐 周志轩 苏改秀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3种关节炎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早期分型诊断意义,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3种关节炎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早期分型诊断意义,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JIA,治疗并随访超过1年的患儿144例,其中男66例(46%),女78例(54%),诊断时年龄1岁5个月至15岁9个月。在诊断初期,进行AKA、ACPA、APF、TNFα等指标的检测。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亚型之间3种抗体的阳性率;并分别应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之间预后的差异。结果144例患儿中,全身型49例(34%);多关节炎型28例(19.4%);少关节炎型61例(42.3%);附着点炎相关型6例(4.2%)。诊断初期检测3种抗体,任一抗体或联合抗体阳性者共52例(36.1%),其中AKA阳性者14例(9.7%),ACPA阳性者44例(30.6%),APF阳性者12例(8.3%)。ACPA、AKA、APF3种抗体阳性检出率在不同亚型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863、26.860、14.395,P分别为<0.01、<0.01、<0.05);多关节炎型3种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全身型及少关节炎型;非全身型患儿95例中,抗体阳性组诊断初期细胞因子TNFα水平高于抗体阴性组(Z=4.785,P<0.01);144例患者随访1年,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相比,应用生物制剂治疗者(50%vs25%)以及关节畸形者(17.3%vs2.2%)、重要关节(髋关节及中轴关节)受累者(59.6%vs14.1%)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49、10.875、32.392,P均为<0.01);同时,抗体阳性组患儿受累关节数(7.07±3.85)个明显多于抗体阴性组患儿(2.31±1.64)个(F=63.822,P<0.01)。结论AKA、APF及ACPA这3种关节炎抗体是JIA早期分型诊断的重要血清学依据,并可能与JIA患儿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青少年 角蛋白质类 自身抗体 抗体 抗核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早期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生物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晨宇 邱波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6期1076-1081,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除关节受累外,还会出现关节外变化和多器官并发症,未经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对RA患者尤为重要。随着对RA诊断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除关节受累外,还会出现关节外变化和多器官并发症,未经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对RA患者尤为重要。随着对RA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血清类风湿因子、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等多种生物标志物在RA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RA患者上述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升高,这对RA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生物标志物 类风湿因子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下载PDF
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文玲 李昀生 《医学综述》 2015年第7期1172-1174,共3页
临床统计证实了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特征是牙周附着和牙槽骨受到炎症破坏,而风湿性或其他炎症系统性疾病将促使牙周炎产生及其发展。近期的研究表明,RA较特异的因... 临床统计证实了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特征是牙周附着和牙槽骨受到炎症破坏,而风湿性或其他炎症系统性疾病将促使牙周炎产生及其发展。近期的研究表明,RA较特异的因子——抗瓜氨酸蛋白抗体在牙周炎发病之前即可检测出来,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两种疾病的病理相关性,这一研究结论将为这两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风湿病 类风湿关节炎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
下载PDF
血清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瓜氨酸化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赵宏帅 罗清 +4 位作者 付鹏 高玉洁 叶玉涛 饶佳月 李俊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7期13-18,共6页
目的探索血清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瓜氨酸化蛋白(RACP)的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20年7月至11月收治的RA患者133例(包括初诊患者62例、经治病例71例),非RA患者151例(... 目的探索血清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瓜氨酸化蛋白(RACP)的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20年7月至11月收治的RA患者133例(包括初诊患者62例、经治病例71例),非RA患者151例(包括骨关节炎95例、未分化关节炎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0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记录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外周血RA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补体3(C3)、补体4(C4)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分析各指标的检出率及相互间的关系,比较各指标对RA的检测效能。结果RA患者血清中RAC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患者(88.0%vs 19.9%,P<0.01)。在Anti-CCP或RF阳性的RA患者中,RACP的阳性率分别为96.1%和94.7%;在Anti-CCP或RF阴性的RA患者中RACP的阳性率分别达61.3%和47.4%。RA患者血清RACP的水平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中的CRP浓度(DAS28CRP)或血沉计数(DAS28ESR)均无相关性,但初诊RA患者血清RACP水平与变形关节数呈正相关(r=0.65,P<0.05)。RACP、Anti-CCP和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88.0%、76.7%和85.7%,特异度分别为81.7%、96.9%和80.6%。RACP、Anti-CCP联合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和79.6%。结论RACP可作为RA诊断的敏感指标,且与Anti-CCP和RF具有很好的互补性,RACP与Anti-CCP联合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瓜氨酸化蛋白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化抗体分离及其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任丹丹 朱晓冬 +2 位作者 邱收 于鑫 朱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4期347-350,共4页
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分离抗环瓜氨酸化抗体(ACPAs),观察ACPAs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ACPAs影响RA病情发展的可能机制。利用亲和层析从RA患者血清中分离ACPAs,通过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等... 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分离抗环瓜氨酸化抗体(ACPAs),观察ACPAs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ACPAs影响RA病情发展的可能机制。利用亲和层析从RA患者血清中分离ACPAs,通过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观察ACPAs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亲和层析可很好地从血清中分离ACPA。ACPAs(40000IU/L)可促进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等炎性因子的表达。SiRNA转染实验证实:ACPAs通过促进AKT蛋白磷酸化,诱导TNFα、IL6、i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化抗体 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B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刘珏 陈星光 +1 位作者 薛鸣丰 滕懿群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5-621,I0003,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CCP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抗CC...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CCP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抗CCP抗体在JIA中诊断价值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计算敏感度(SEN)、特异度(SPE)以及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综合评估该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30篇中英文文献,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存在阈值效应并具有较高异质性,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合并敏感度[0.16,95%CI(0.11,0.22)]、特异度[0.99,95%CI(0.98,0.99)]及AUC[0.86,95%CI(0.83,0.89)];探究异质性来源发现RF阳性的多关节亚型敏感度[0.65,95%CI(0.51,0.76)]远高于其他亚型;同时,抗CCP抗体在区分JIA患儿和健康儿童[0.99,95%CI(0.98,1.00)]的能力优于区分其他疾病患儿[0.74,95%CI(0.70,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P<0.01)。结论抗CCP抗体虽不能完全作为JIA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在疾病的初筛、早期治疗等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对RF阳性的多关节亚型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幼年型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诊断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类风湿因子分型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云春 许荣 +4 位作者 方忠俊 江云峰 王悦 阳帆 稽晓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抗RA_(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雨凡 陈志伟 +2 位作者 顾美华 邓迎苏 武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RA_(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94例RA和97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PA、抗RA_(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CPA、抗RA33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RA_(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94例RA和97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PA、抗RA_(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CPA、抗RA33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4%、31·9%和72·3%;特异性分别为96·9%、75·3%和77·3%;CPA与抗RA_(33)抗体或RF联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CPA和RF滴度呈正相关。结论CPA对RA的诊断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抗RA_(33)抗体和RF为优,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与RF联合检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检测 蛋白抗体 瓜氨酸 类风湿因子 诊断 合成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喻梅 荀春华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引起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瓜氨酸化、氨甲酰化、氧化及乙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的新表位,B细胞针对这些新表位发生免疫应...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引起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瓜氨酸化、氨甲酰化、氧化及乙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的新表位,B细胞针对这些新表位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文章就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e protein antibodies,ACPA)、氨甲酰化抗体,氧化型Ⅱ型胶原抗体、乙酰化抗体在RA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RA早期标志物识别和疗效指标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 自身抗体 诊断
原文传递
自身抗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及骨关节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光军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7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抗Car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骨关节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7例RA患者作为试验组(活... 目的探讨血清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抗Car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骨关节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7例RA患者作为试验组(活动期105例,稳定期32例),另选取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抗Sa抗体、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护骨素(OPG)、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并分析血清抗Sa抗体、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水平与血清CRP、TNF-α、IL-6、IL-1β、RF、ESR、OPG、MMP3、RANK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血清抗Sa抗体、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CRP、TNF-α、IL-6、IL-1β、RF、ESR、OPG、MMP3、RANK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活动期患者血清抗Sa抗体、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CRP、TNF-α、IL-6、IL-1β、RF、ESR、MMP3、RANKL水平均高于稳定期患者,血清OPG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抗Sa抗体、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水平与血清CRP、TNF-α、IL-6、IL-1β、RF、ESR、MMP3、RANKL水平均成正相关(r>0,P<0.05),与血清OPG均成负相关(r<0,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体检者,RA患者的血清抗Sa抗体、抗CCP抗体及抗CarP抗体水平更高,且其水平与RA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骨关节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RA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SA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 炎症反应 骨关节损伤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ELISA法的建立与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军 王凯 +4 位作者 高德玉 虞伟 严孝岭 陈芳芳 刘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ACPA-IC)的ELISA技术,探讨ACPA-IC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检测血清ACPA-IC的ELISA技术,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采用PEG6000沉淀法自RA患者血...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ACPA-IC)的ELISA技术,探讨ACPA-IC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检测血清ACPA-IC的ELISA技术,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采用PEG6000沉淀法自RA患者血清中提取IC。用建立的ACPA-IC ELISA法对92例RA患者包括46例ACPA阳性(ACPA+)患者和46例ACPA阴性(ACPA-)患者、46例SLE患者及47例健康献血员血清ACPA-IC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RA患者血清ACPA-IC水平与ACPA和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经方法学评估,建立的ACPA-IC ELISA法在特异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面均达到检测要求。ACPA+患者ACPA-IC水平高于ACPA-患者、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1)。当cut off值设为0.9时,该法测得RA患者血清ACPA-IC的阳性率为45.65%(42/92),显著高于SLE(6/46,13.04%)及健康对照组(2/47,4.26%),χ2分别为14.376和24.632,P均<0.01。46例ACPA+RA患者ACPA-IC阳性者36例(78.26%),而ACPARA患者ACPA-IC阳性者仅6例(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9,P<0.01)。ACPA-IC与ACPA和RF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A患者血清ACPA-IC水平分别与血清ACPA(r=0.708,P=0.000)、RF(r=0.571,P=0.000)呈正相关。结论成功建立检测血清ACPA-IC水平的ELISA技术。RA患者尤其是ACPA+患者血清ACPA-IC水平显著升高。ACPA-IC在RA患者血清中出现可能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于秀明 刘学明 +1 位作者 侯云峰 栗洪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检测结果在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寒湿痹阻型高于肝肾阴虚型和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和APF可作为RA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TNF-α可作为RA活动期或进展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痹证
下载PDF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秀明 胡维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瘀血痹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CPA,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各组患者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行CPA检测,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6例患者行TNF-α检测,寒湿痹阻型TNF-α含量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分型 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痹证
下载PDF
RF、CPA、APF之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秀明 胡维峰 侯云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结果 RF与APF、CPA无明显相关性(P>0.05),APF与CPA有相关性(P<0.05)。在RA患者中,RF检测的阳性率为45.5%,CPA检测的阳性率为53.5%,APF检测的阳性率为56.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7.9%。经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F与CPA有相关性,RF、APF、CPA三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