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方斌 赵杰 +3 位作者 聂亚彬 钱建东 孙彩琴 陈叶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患者尝试床旁紧急IABP置入术,术后即拍床旁胸片,以指导调整IABP导管位置。术后6个月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1次。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3... 目的:探讨床旁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患者尝试床旁紧急IABP置入术,术后即拍床旁胸片,以指导调整IABP导管位置。术后6个月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1次。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31例患者(83.8%)成功实施床旁紧急IABP术,平均年龄(57.4±11.3)岁,男24例(77.4%)。其中AMI合并心源性休克14例,AMI合并机械并发症3例,急性心肌炎合并顽固性左心衰竭或(和)心源性休克3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例。失败6例均转送心导管室,在X线直视下完成IABP置入术。失败主要原因为:导引导丝致股动脉内膜夹层1例,导引导丝不能通过迂曲髂、股动脉、腹主动脉4例,髂、股动脉狭窄致床旁导入IABP球囊导管遇阻1例。床旁平均置管时间(15±10)min,未发现与IABP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死亡、中风、胸、腹主动脉,髂、股动脉等严重损伤等。住院期间并发症为:血小板减少4例(12.9%),穿刺侧下肢缺血、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2例(6.4%),穿刺部位局部出血、血肿2例(6.4%),上消化道出血1例(3.2%)。结论:随着经验积累,床旁紧急IABP术可行,可省去搬运患者风险、节约宝贵抢救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应急救治手段,但仍具潜在风险及伴发严重动脉损伤隐患,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心源性休克 辅助循环
原文传递
经主动脉瓣插管左心室辅助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健 韩晨俊 +3 位作者 吴晓云 李洲斌 徐洪 臧旺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瓣插管的左心室辅助方式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6头猪的急性心力衰竭模型中,尝试经主动脉瓣插管的左心室辅助。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的观察。结果6头猪中有5头完成了实验。它们在血流...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瓣插管的左心室辅助方式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6头猪的急性心力衰竭模型中,尝试经主动脉瓣插管的左心室辅助。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的观察。结果6头猪中有5头完成了实验。它们在血流动力学方面都显示急性心力衰竭状态的建立(P〈0.05)。心超指标未提示经主动脉瓣插管对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左心室功能的显著影响(P〉0.05)。在循环辅助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生化指标也都较心衰状态有显著改善(P〈0.05)。心脏超声所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后,经主动脉瓣的插管对瓣膜及左心室的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循环辅助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辅助 经主动脉瓣插管 心力衰竭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心脏反搏辅助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龙 张杰民 刘晓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机械辅助循环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反搏法辅助心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已成为热点,具有代表性的主动脉球囊反搏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短期机械辅... 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机械辅助循环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反搏法辅助心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已成为热点,具有代表性的主动脉球囊反搏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短期机械辅助装置。近年来,主动脉旁反搏装置及其它各种新型反搏装置的研发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对反搏原理、发展历史及各种不同反搏装置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反搏法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下载PDF
小儿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邢艳琳 于宪一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657-662,共6页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起病急骤,表现多样,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儿科临床危重症之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在小儿心源性休...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起病急骤,表现多样,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儿科临床危重症之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应用在小儿心源性休克的救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诊断 治疗 机械循环辅助 儿童
原文传递
外置主动脉旁反搏装置的慢性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龙 刘晓程 +1 位作者 张杰民 杨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验证主动脉旁反搏辅助装置(paraaortic counterpulsation device,PACD)置于动物体外并进行短期辅助的可行性及该装置的生物学相容性。小尾寒羊5只,体重42.6±4.5 kg,全麻后左第4肋进胸,将PACD(每搏量为60ml)的人工血管与胸降主动脉... 验证主动脉旁反搏辅助装置(paraaortic counterpulsation device,PACD)置于动物体外并进行短期辅助的可行性及该装置的生物学相容性。小尾寒羊5只,体重42.6±4.5 kg,全麻后左第4肋进胸,将PACD(每搏量为60ml)的人工血管与胸降主动脉吻合,气体管道连接IABP主机,利用体表心电或主动脉压力触发驱动装置反搏。PACD置于动物体外固定后关胸。记录反搏前后主动脉压力变化,定时测定凝血及肝、肾功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等指标。4例顺利完成PACD短期(7 d)辅助实验,1例PACD辅助54 h后死亡。PACD辅助后主动脉收缩压(SAP)、主动脉舒张压(DAP)较辅助前显著下降(P<0.01),舒张期主动脉平均压(MADP)显著增加(P<0.01);肝、肾功能轻度损害。辅助期间PFH均在生理可接受范围内变化。PACD易植入,有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可置于动物体外并进行短期(7 d)循环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辅助装置 反搏 慢性动物实验 体外的 生物学相容性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机械辅助循环患者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明 邵涓涓 +5 位作者 周啸 黄方炯 孟旭 顾承雄 张健群 贾士杰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进行机械辅助循环的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46例心脏手术后进行机械辅助循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发生ARF,其中27例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进行机械辅助循环的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46例心脏手术后进行机械辅助循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发生ARF,其中27例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CBP模式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56例ARF患者中死亡23例,其中27例进行CBP治疗的患者死亡15例(55.6%)。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血小板减少、低血压等。结论辅助循环患者发生ARF与低血压、血容量不足以及大剂量缩血管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CB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循环状况,但预后有赖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辅助循环 急性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循环助搏单元的应用质量检测
7
作者 陶豹 闫欣 +2 位作者 张拓 井赛 张谷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循环助搏单元的应用质量检测,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在用的20台循环助搏单元,对设备外观及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电气安全以及属于核心功能的压力精度、定时精度、报警功能等项目进行检测,对其中参数不... 目的:通过对循环助搏单元的应用质量检测,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在用的20台循环助搏单元,对设备外观及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电气安全以及属于核心功能的压力精度、定时精度、报警功能等项目进行检测,对其中参数不合格设备进行维修后再次检测,记录全过程检测数据。结果:10%的设备机壳漏电流参数不合格,40%的设备压力精度不合格,20%的设备定时精度不合格。相关设备维修后再次检测各参数都符合要求。结论:循环助搏单元的质量控制对确保临床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疗效、减少由其引发的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助搏单元 电气安全 质量检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