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IgA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宣宪 万雅各 +3 位作者 胡克平 陈艳萍 何文英 伍琼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本文建立了检测IgA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A/C3-CIC)的捕捉法ELISA,用于检测404例健康人血清标本,发现除脐血外的各个体均存在这类免疫复合物。其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而与ABO 血型无明显关系。这与健康人血清IgA 水平的... 本文建立了检测IgA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A/C3-CIC)的捕捉法ELISA,用于检测404例健康人血清标本,发现除脐血外的各个体均存在这类免疫复合物。其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而与ABO 血型无明显关系。这与健康人血清IgA 水平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相似。提示健康人IgA/C_3—CIC的含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血清IgA 水平,确定其正常值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同时也说明,对健康人这类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可以反映正常免疫反应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A 补体
下载PDF
血吸虫病患者血清CIC解离后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骆伟 夏超明 +4 位作者 谢可鸣 龚唯 周卫芳 胡永德 李允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86-289,共4页
将受检者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用改进方法解离后,以多克隆、单克隆抗体(PcAb、McAb)及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SEA)作ELISA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原(Ag)及抗体(Ab)。结果表明,检测CIC解离后的Ag(称为... 将受检者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用改进方法解离后,以多克隆、单克隆抗体(PcAb、McAb)及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SEA)作ELISA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原(Ag)及抗体(Ab)。结果表明,检测CIC解离后的Ag(称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一CAg)和Ab(称为非游离性循环抗体,NF一CAb),均显示满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抗SEA一PcAb与抗SEA一McAb和抗CCA一McAb对比检测NF一CAg时,显示相似的检测效果;该法具有诊断病人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价值,且有互补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血清中CIC解离后检测血吸虫特异性的NF一CAg/NF一CAb可望成为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包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雄 王传 +3 位作者 毛一丁 石劲草 杨旭 牛新玲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2期37-41,共5页
应用抗包虫单克隆抗体F1建立了检测包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解离抗原的ELISA法。102例包虫病人中CIC阳性率为50%(51/102),其中手术前检出率为62.62%(33/53),手术后检出率为36.73%(18/49)。二者差异显著(P<0.005)。用PEG沉淀的免... 应用抗包虫单克隆抗体F1建立了检测包虫病人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解离抗原的ELISA法。102例包虫病人中CIC阳性率为50%(51/102),其中手术前检出率为62.62%(33/53),手术后检出率为36.73%(18/49)。二者差异显著(P<0.005)。用PEG沉淀的免疫复合物经尿素解离后检测包虫抗原的阳性率为58.82%(60/102)。CIC与解离抗原二者累积阳性率达到86.27%(88/102)。表明在包虫病人中CIC的存在是普遍的。F1单克隆抗体ELISA法在检测包虫病人CIC和解离抗原上有极高的敏感性,因而证明F1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是形成CIC的主要抗原成分。在IgG型CIC阳性的血清中解离抗原的检出率仅为48.1%(23/51)。可能是由于IgG抗体的高度亲和力,由其形成的CIC解离效率低。在IgG-CIC阴性血清中,检出解离抗原的阳性率高达72.5%(37/51),证明了在相当部分包虫病人血清中可能存在着IgE和IgM型CIC。解离抗原阳性率高表明这类CIC容易解离。在17例特异性IgG抗体阴性的包虫病人中CIC阳性者10例(58.82%),解离抗原阳性者9例(52.94%),二者累积阳性率为76.47%(13/17)。说明CIC与解离抗原的检测在IgG抗体阴性的包虫病人诊断上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IgG-CIC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梁淑慧 李翠 +1 位作者 刘志辉 朱海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以及补体C3、C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SLE患者和其他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IC,散射...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以及补体C3、C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SLE患者和其他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IC,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据SLEDAI积分表,将SLE患者分为Ⅰ组(SLEDAI评分0~4分)、Ⅱ组(SLEDAI评分5~9分)和Ⅲ组(SLEDAI评分≥10分)。结果SLE患者CIC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P值<0.05),补体C3、C4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P值<0.05);CIC和补体C3: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而补体C4仅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相关分析显示CIC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补体C3、C4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IC和补体C3、C4可作为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有用指标,动态观测CIC和补体C3来评价SLE活动性优于补体C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循环免疫复合物 补体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免疫球蛋白N-糖链半乳糖基化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静 韩冰 +1 位作者 冯芳波 邱锦云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乳糖基化免疫球蛋白的定量变化及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261医院精神病科的住院患者共80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乳糖基化免疫球蛋白的定量变化及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261医院精神病科的住院患者共80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与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9~60岁,平均(27.2 ±6.2)岁.对照组选自同时期的80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52名,女28名,年龄19~61岁,平均(27.8 ±5.4)岁.采用毡毛小脆柄菇凝集素(PVL)亲合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VL亲合型Ig的数量变化.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研究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VL-Ig与血清总Ig含量及CI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PVL-IgG水平(A值)(3.128 ±0.531)明显高于对照组(A值)(2.672 ±0.492)(t=3.846,P〈0.01);PVL-IgM(A值)(0.351 ±0.082)、PVL-IgA(A值)(1.287 ±0.205)较对照组(A值)(0.362 ± 0.073,1.203 ±0.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0.6013;P〉0.05);患者血清PVL-IgG水平与血清中CIC含量呈正相关(r=0.4231,P〈0.01),其他指标(IgG、IgM、IgA)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过量的PVL-IgG表达,可能参与了患者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PVL-IgG可能是患者CIC滞留或清除障碍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毡毛小脆柄茹凝集素 免疫球蛋白 循环免疫复合物
原文传递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博尔纳病病毒CIC及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霞 徐平 +1 位作者 田永攀 陈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贵州省部分地区神经系统疾病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情况以及病毒性脑炎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病毒性脑炎(VE)患者6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目的探讨贵州省部分地区神经系统疾病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情况以及病毒性脑炎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病毒性脑炎(VE)患者6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9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6例,以及45例对照组(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BDV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抗体,对13例脑脊液BDV CIC阳性患者同期行血液BDV CIC检测。结果 8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CSF中BDV CIC总阳性率为15.4%(13/84),其中VE阳性率14.4%(10/69),GBS阳性率11.1%(1/9),MS阳性率33.3%(2/6),对照组阳性率2.22%(1/45),实验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SF抗体阳性率1.2%(1/84),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BDV CIC阳性标本10例。7例BDV CIC阳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主要以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患者有密切动物接触史。结论贵州省部分地区等地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BDV感染,7例VE患者主要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神经系统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循环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_0、总IgG及CIC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静 郭航 +2 位作者 邱锦云 刘朝军 冯方波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1期4001-4002,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0、总IgG及循环免疫球蛋白(CIC)的水平,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1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员血清...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0、总IgG及循环免疫球蛋白(CIC)的水平,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1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员血清中IgG0、总IgG及CIC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IgG0与血清总IgG及CIC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0254,-0.0582,P>0.05),但总IgG与CIC呈显著正相关(r=0.3163,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0水平与CI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28,P<0.01),但患者血清IgG0与总IgG(r=-0.0899,P>0.05)、总IgG与CIC(r=0.0538,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发生了过度糖基化修饰,参与了患者免疫损伤的病理过程,IgG0可能是患者血清CIC滞留与清除障碍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免疫球蛋白G0 免疫球蛋白G 循环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血清IgA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宣宪 张建营 +4 位作者 万雅各 李思光 陈艳萍 黄作美 徐光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HBsAg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话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共275例。发现其中120例为血清IgA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免疫复合物(IgA/C_3-CIC)高于健康人的阳性病例,阳性率依次为9....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HBsAg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慢性话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共275例。发现其中120例为血清IgA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免疫复合物(IgA/C_3-CIC)高于健康人的阳性病例,阳性率依次为9.8%、36.4%、35.2%、58.2%、72.2%和61.5%,相互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Cochran-Armira-ge趋势分析证明,阳性率随肝损害程度加重而上升,差异非常显著(P<0.01)。阳性率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还与谷丙转氨酶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说明,IgA/C_3-CIC的存在与乙型肝炎临床病型有关,可作为乙型肝炎临床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其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损害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中的表现形式不同,以慢性活动性肝炎最为明显。IgA/C_3-CIC在乙型肝炎中的病理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动态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盛年 刘黎青 +1 位作者 迟兆富 郭斌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各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的动态变化。探讨红细胞免疫系统与老年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SPA混合花环试验测CR1活性及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的量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RAIF)的变...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各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的动态变化。探讨红细胞免疫系统与老年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SPA混合花环试验测CR1活性及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的量及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RAIF)的变化 ,间接免疫SPA法测定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水平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血清C3含量。  结果   ( 1)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红细胞C3b受体活性低下 (P <0 0 1) ,其表面免疫复合物明显增多 (P <0 0 1) ,尤以急性期显著 ,RAIF升高 ,以急性期显著 ;( 2 )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T细胞亚群CD4百分比降低 (P <0 0 5 ) ,而CD8百分比升高 (P <0 0 5 ) ,CD4/CD8比值明显降低 ,同时C3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血清CIC明显增高 (P <0 0 1) ,以上各指标均随脑梗死病情的恢复而趋于正常 ;( 3)老年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的变化与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AEF)、C3含量、CD4百分比呈正相关 ,而与RAIF、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RSF)、CIC、CD8百分比呈负相关 ,与CD3百分比无关 ,CD4百分比的变化与RAIF呈明显的负相关 ,与RAEF正相关 ;而CD8的变化与RAIF正相关 ,与RAEF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红细胞免疫功能 循环免疫复合物 T细胞亚群 补体
下载PDF
健康人C3/Ig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天赐 王三英 +2 位作者 万雅各 王怀蓉 欧跃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6-779,共4页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健康人 C3/ Ig 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C3/ Ig M  T C I C、 C3/ Ig G T C I C 和 C3/ Ig A T C I C)与 Ig M 、 Ig G、 Ig A 和 C3 ...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健康人 C3/ Ig 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C3/ Ig M  T C I C、 C3/ Ig G T C I C 和 C3/ Ig A T C I C)与 Ig M 、 Ig G、 Ig A 和 C3 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C3/ Ig M  T C I C 和 C3/ Ig G T C I C 含量主要取决于血清总 Ig M 和 Ig G 量; C3/ Ig G T C I C 与复合的 Ig M 、复合的 Ig G、总的 C3 呈正相关,而与复合的 C3 呈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 Ig G 在健康人体液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健康人机体免疫反应是复杂多样的,深入研究 C3/ Ig T C I C 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形成机理,将为揭示健康人的体液免疫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健康人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IgM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雅各 万承爱 +2 位作者 彭宣宪 张丽英 朱汉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70-373,共4页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6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IgM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M/C_3—CIC),发现其阳性率与风湿活动、抗“O”及CRP 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程、RF、IgM、IgG、IgA、C_3、C_4及C_5无明显关系。这些结果提示,I...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6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IgM 特异性激活补体类循环免疫复合物(IgM/C_3—CIC),发现其阳性率与风湿活动、抗“O”及CRP 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病程、RF、IgM、IgG、IgA、C_3、C_4及C_5无明显关系。这些结果提示,IgM/C_3—CIC 参与了风湿活动过程,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和慢性肝病血清HBsAg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思光 黄雪芳 +1 位作者 彭宣宪 林琳 《上海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4-176,共3页
采用捕捉法ELISA,检测31例HBV感染指标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四类HBsAg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结果表明,各类的阳性率均非常显著低于慢性活动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而与慢性迁延性乙肝无明显差异。提示患者的免疫抑制程度与慢迁肝基本一致。
关键词 原发性 肝肿瘤 免疫复合物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原文传递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胆固醇含量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菱 朱竑 +2 位作者 曹鑑梅 王虹 王金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621-623,共3页
目的 :了解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 CIC C)中胆固醇 ( TC)含量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测定冠心病 ( CHD)、急性心肌梗死 ( AMI)、脑梗死 ( CI)、糖尿病 ( DM)患者及健康人 ( 3 0例 )血清CIC C含量 ,并将其与相... 目的 :了解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 CIC C)中胆固醇 ( TC)含量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测定冠心病 ( CHD)、急性心肌梗死 ( AMI)、脑梗死 ( CI)、糖尿病 ( DM)患者及健康人 ( 3 0例 )血清CIC C含量 ,并将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患者组 CIC C含量、血脂 TC、甘油三脂 ( TG)及心肌酶 (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 α 羟丁酸脱氢酶 )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 ( P<0 .0 5或 P<0 .0 1 )。CHD、AMI、CI患者 CIC C含量与 TC呈正相关 ( P均 <0 .0 5) ,且其异常率高于 TC、TG。结论 :CIC C含量升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复合物 胆固醇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与乙肝肝损害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思光 彭宣宪 +1 位作者 张文军 周裕林 《江西科学》 1997年第3期154-157,共4页
对六类不同临床病型236例乙肝患者的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IgM—CIC)阳性率与ALT和肝损害严重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其阳性率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ALT的关系则取决于临床类型。提示免疫复合物的... 对六类不同临床病型236例乙肝患者的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IgM—CIC)阳性率与ALT和肝损害严重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其阳性率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ALT的关系则取决于临床类型。提示免疫复合物的肝损作用具有临床类型相关性和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循环免疫复合物 肝损害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和循环免疫复合物间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文娟 刘若英 +1 位作者 杨春英 裴洪贵 《陕西医学检验》 CAS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和 HBs 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间的关系。方法  2 0 5份血清 ,用 PEG沉淀法检测 CIC,ELISA检测 HBVM、HBs- CIC、HBs Ag/ C3 - TCIC、Ig G/ C3 - TCIC,免疫比浊法检测 Ig G和 C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和 HBs 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间的关系。方法  2 0 5份血清 ,用 PEG沉淀法检测 CIC,ELISA检测 HBVM、HBs- CIC、HBs Ag/ C3 - TCIC、Ig G/ C3 - TCIC,免疫比浊法检测 Ig G和 C4 。结果  1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半数以上有 HBs Ag特异性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 ,HBs Ag阳性特别是同时伴有 HBe Ag阳性时 ,血清各类 CIC阳性率及 Ig G水平均显著增高 ,C4 水平显著下降。2 HBs Ag阴性、抗 HBs阳性血清中 ,各类 CIC仍有 1 3 %~ 2 1 .7%的阳性率。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存在及模式与 HBs 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志物 乙型肝炎 循环免疫复合物 血清
下载PDF
肺结核IgM激活C_(1q)类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文红 黄雪芳 彭宣宪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 确定肺结核患者IgM激活C1q类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IgM/C1q-TCIC)的水平并探讨其免疫生物学意义。方法 以羊IgG抗人C1q为包被抗体 ,HRP -羊IgG抗人IgM为指示抗体 ,建立捕捉法ELISA ,分别检测 12 7例肺结核、2 5例肺癌、2 7例... 目的 确定肺结核患者IgM激活C1q类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IgM/C1q-TCIC)的水平并探讨其免疫生物学意义。方法 以羊IgG抗人C1q为包被抗体 ,HRP -羊IgG抗人IgM为指示抗体 ,建立捕捉法ELISA ,分别检测 12 7例肺结核、2 5例肺癌、2 7例肺炎和 4 31例正常人血清中IgM/C1q-TCIC。结果 肺部疾病按血清IgM/C1q-TCIC水平高低依次排序为肺结核 >肺癌 >肺炎。肺结核患者IgM/C1q-TCIC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Ig、C3 、ALT等其它临床指标无关 ,而与肺结核的初复治以及是否为活动性有关。结论 肺结核患者中IgM /C1q-TCIC是机体排除抗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这种反应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密切相关 ,可作为估价机体整体免疫反应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IGM C1Q 循环免疫复合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生物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萍 郭津津 +1 位作者 郭阳 王艳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 58 例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病人(30 例有大血管病变,28 例无血管病变)及46 例正常人,采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比色法... 目的:观察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 58 例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病人(30 例有大血管病变,28 例无血管病变)及46 例正常人,采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比色法测定了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 L D L),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了循环免疫复合物( C I C)。结果:2 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之间比较,糖化 L D L、 C I C水平明显升高。2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L D L水平与 C I C的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2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L D L及 C I C的增高与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糖化 L D L及 C I C的代谢异常对于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循环免疫复合物 糖化LDL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锌治疗前后红细胞CD35分子表达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内华 黄关先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患儿红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研究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血清炎性因子在感染反复发生中的机制,并观察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RRTI患儿根据不同感...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患儿红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研究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血清炎性因子在感染反复发生中的机制,并观察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RRTI患儿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组和下呼吸道感染组,随机选择同期发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和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检测红细胞膜CD35分子表达、CIC阳性率,以及IL-6、IL-8和TNF-α的含量。从116例RRTI患儿中选取68例患儿,随机分成锌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12周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RRTI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组和下呼吸道感染组)红细胞膜CD35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6.17和6.46,P值均〈0.01),而CIC阳性率及其他炎性因子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这些指标在下呼吸道感染中变化更为明显。感染缓解期的RRTI患儿较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CD35表达明显降低(t=20.307,P〈0.01)。经过锌治疗后,RRTI患儿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红细胞膜CD,,分子表达低下和CIC等血清炎性因子的过量产生可能是RRTI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免疫病理机制之一。锌治疗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红细胞膜 CD35 循环免疫复合物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中抗原的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宪芳 王亚南 +1 位作者 易新元 汪世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用低浓度PEG(MW6000)提取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直接免疫家兔,制备抗CIC兔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ITB)分析鉴定日本血吸虫CIC中抗原成份。结果表明,CIC中成虫及其排泄分... 用低浓度PEG(MW6000)提取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直接免疫家兔,制备抗CIC兔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ITB)分析鉴定日本血吸虫CIC中抗原成份。结果表明,CIC中成虫及其排泄分泌物源性抗原成份有17种,虫卵源性抗原成份有5种。用IFAT方法分析CIC中抗原成份定位于成虫表膜及肠腔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免疫复合物 抗原 EITB
下载PDF
循环免疫复合物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阳雪新 苑召虎 +3 位作者 陈小洁 陈小卫 魏亚明 周华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ABO同型输注及非同型输注的疗效,探讨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对血小板ABO同型及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血液科行血小板输注的757例患者,共输注机采血小板1510例次,...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ABO同型输注及非同型输注的疗效,探讨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对血小板ABO同型及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血液科行血小板输注的757例患者,共输注机采血小板1510例次,分为ABO同型组和ABO非同型组。利用12 h血小板恢复率来(PPR)评估各组间的血小板输注疗效。体外模拟患者输注ABO同型及非同型血小板,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其输注疗效,并测量体外模拟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CIC含量的变化。测试A-B/CIC和AB-O/CIC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1)血液病患者ABO同型组[PPR=(66.5±52.8)%]与非同型组[PPR=(47.7%±51.6)%]的血小板输注均有效(PPR>30%),且临床上ABO非同型组受血者溶血性输血反应报告并未增多;同型血小板输注组的疗效明显好于非同型组(P<0.05);如果1个患者曾多次输注非同型血小板,再次输注同型血小板的疗效[PPR=(49.8%±51.8)%]与输注非同型血小板的疗效[PPR=(47.7%±51.6)%]无差异(P>0.05)。2)体外模拟患者血小板输注实验中,各不同型组MA值与同型组比均无差异(P>0.05)。3)在体外模拟患者输注血小板后CIC含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同型组CIC值与输注前无差异(P>0.05),各不同型组CIC值较输注前减少(P<0.05)。4)AB、A、O型的机采血小板分别与A-B/CIC混合后的MA值分别为36.1 mm、37.8 mm、43.1 mm(对照MA值为49.2 mm);AB、A、O型的机采血小板分别与AB-O/CIC混合后的MA值分别为31.1 mm、35.0 mm、45.7 mm(对照MA值为49.5 mm)。结论输注ABO同型及非同型血小板都可以达到血小板输注有效的标准,同型组疗效好于非同型组。主侧不合次侧相合组输注安全风险无增加。CIC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并且CIC与ABO非同型血小板结合多于同型血小板,CIC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 血小板 疗效 ABO血型不合 输血 血液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