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词集“副文本”及其传播指向——以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水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6-53,共8页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 法国学者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理解明末清初编刻的唐宋词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唐宋词集副文本大致包括:封面、标题、牌记、序跋、题词、目录、正文、注释、插图、评语、附录等,这些副文本所包蕴的内涵各不相同,在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亦有所差别,因此,其传播指向也有区别,能从不同角度起到扩大正文本的传播效果、拓展正文意义空间的直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副文本 明末清初 文学传播 意义解释
下载PDF
梦路何由到海东——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锡生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7,共9页
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各种方式,很多唐宋词被传播到了日本,影响当地的文学发展。日本词人在接受唐宋词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和选择,或转益多师,或独取心仪,通过仿调、仿韵和仿意的形式,学习唐宋词人的经典佳作,并在日本式理解和吸... 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各种方式,很多唐宋词被传播到了日本,影响当地的文学发展。日本词人在接受唐宋词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和选择,或转益多师,或独取心仪,通过仿调、仿韵和仿意的形式,学习唐宋词人的经典佳作,并在日本式理解和吸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日本词 传播和接受
原文传递
从唐宋词海外翻译出版看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立 白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5,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典籍,曾在海外文化传播中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天,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成为我国学者和出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以唐宋词海外译介出版为例,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核心力量的出版界应如何更好发挥其纽带作用,在新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典籍的海外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中国传统典籍 海外经典化 走出去
下载PDF
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享乐主题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秋敏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8-12,共5页
享乐人生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所共有的主题之一,它体现着及时行乐和追求快乐的情绪。表现享乐的作品之大量涌现不仅与词体本身的文体特征有关,也与受众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主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它内在... 享乐人生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所共有的主题之一,它体现着及时行乐和追求快乐的情绪。表现享乐的作品之大量涌现不仅与词体本身的文体特征有关,也与受众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主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它内在的种种弊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当代流行歌词 享乐主题 生成动因 价值定位
下载PDF
宋词“入代(替)平声”说之检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玉琪 李雪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宋词创作中'入代(替)平声'说由宋末沈义父首倡,清代《词律》《词谱》诸书在词谱编撰中普遍运用了这一观点并加以引申发挥,而戈载的《词林正韵》更从词曲一理的角度将入代平声说进行了理论归纳并对入代平声之字作了具体罗列。宋... 宋词创作中'入代(替)平声'说由宋末沈义父首倡,清代《词律》《词谱》诸书在词谱编撰中普遍运用了这一观点并加以引申发挥,而戈载的《词林正韵》更从词曲一理的角度将入代平声说进行了理论归纳并对入代平声之字作了具体罗列。宋词创作中确有入代平声的现象,但是总的来看,入代平声还是词人偶然的运用,不是必然的法则,入声与平声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分明。《词林正韵》即分入声五部,又将入声派入三声之中,颇为自相矛盾,而其所列入作平声之字,并不符合宋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戈载自己根据曲韵之书的编造,淆乱词曲用字之界,不足为凭。至于哪些入声字可以偶代平声而用,还是要对今存宋人作品的入声字详加考察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而今日词体之创作,亦不宜'入代平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入代平声 《词律》 《词谱》 《词林正韵》
下载PDF
帘幕意象下的言情主旨——以唐宋词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奎华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作为古人居室之习见之物的"帘",在唐宋词中频繁出现,这一物象除了为作品营造飘忽绵邈及幽深窈曲的审美意境外,更与作者的言情主旨紧密相联。因此,被频频撷取入词的帘、幕、帷、幌等物象,未必处处是实有之境,而是一个若有若无... 作为古人居室之习见之物的"帘",在唐宋词中频繁出现,这一物象除了为作品营造飘忽绵邈及幽深窈曲的审美意境外,更与作者的言情主旨紧密相联。因此,被频频撷取入词的帘、幕、帷、幌等物象,未必处处是实有之境,而是一个若有若无、虚实之间的概念化意象。这一意象为词人诉诸笔端的无外乎闺阁闲愁、离情别绪和伤逝之嗟三种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帘幕意象 言情
下载PDF
旧欢前事杳难寻——唐宋词的“人面桃花”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晓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7,共4页
唐宋词中荡漾着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诗所包含的情感意蕴,形成一种与昔日情事之伤逝相关的"人面桃花"情结。唐宋词中"人面桃花"式的词作,如同"人面桃花"诗一样,是"缺失性"的审... 唐宋词中荡漾着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诗所包含的情感意蕴,形成一种与昔日情事之伤逝相关的"人面桃花"情结。唐宋词中"人面桃花"式的词作,如同"人面桃花"诗一样,是"缺失性"的审美体验的产物,是爱的缺陷的结晶,典型运用了追念回忆的抒情方式,具有真挚悲凉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桃花 意蕴 唐宋词
下载PDF
唐宋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帮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0-65,共6页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显学,而唐宋词的研究,更属于词学研究的重镇。在介绍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着重从唐宋词的文献学、本体学、文化学、词史研究等方面,评述20世纪以来学界在唐宋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其中存在的...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显学,而唐宋词的研究,更属于词学研究的重镇。在介绍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着重从唐宋词的文献学、本体学、文化学、词史研究等方面,评述20世纪以来学界在唐宋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研究现状 问题
下载PDF
唐宋词传播与接受研究的现状、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陶映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3-37,42,共6页
唐宋词的传播与接受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此方面研究可分为三大层面:唐宋词传播接受的方式、唐宋词中个体作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唐宋词整体的传播与接受。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与展望之处:在今后研究中,应当积极地开... 唐宋词的传播与接受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此方面研究可分为三大层面:唐宋词传播接受的方式、唐宋词中个体作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唐宋词整体的传播与接受。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与展望之处:在今后研究中,应当积极地开拓深化一些研究领域,努力树立全局性的研究视角;追求研究方法创新的同时也要做到结论的客观与公正,力求还原最本真的传播与接受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传播与接受 研究现状 发展水平 展望
下载PDF
论唐宋词体的叙事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5-15,共11页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以写景、抒情见长,唐宋词更被看作是抒情诗歌的精美体式。然而,遍览唐宋词的佳作名篇,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恰恰是通过生动故事来吸引听众和读者,体现出有别于传统诗体的鲜明叙事特性。唐宋词体叙事特性的形成,既有时代...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以写景、抒情见长,唐宋词更被看作是抒情诗歌的精美体式。然而,遍览唐宋词的佳作名篇,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恰恰是通过生动故事来吸引听众和读者,体现出有别于传统诗体的鲜明叙事特性。唐宋词体叙事特性的形成,既有时代文化、文体分工的外部原因,更有文学传统、词体缘起、创作模式等与生俱来的内部因素。它不仅反映了中唐以来叙事文学对诗歌体裁的有效渗入,又体现出有别于戏剧、小说的优雅的诗意空间,同时对宋代以后杂剧、散曲、传奇等创作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体 叙事特性 雅俗交融
下载PDF
重审唐宋词体研究的现代音乐学视角
11
作者 李飞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0-186,共7页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将传统谱例之学提升到现代歌词学层面。唐宋诗词乐谱是骨干谱,一曲多变是其常态,不同于确定自足的西方现代乐谱。以往对词之本质特征的界定,过于强调其不同于声诗、乐府的以词从乐、由乐定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选词配乐甚至以乐从词、依字行腔的一面。现代音乐学为我们将词的起源归结为一种音乐或乐曲形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夸大了音乐的决定作用并造成了对"倚声"的狭隘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体 音乐文学 艺术歌曲 倚声填词
原文传递
论唐宋隐士题材咏史词的创作因由
12
作者 罗贤淑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19,共6页
唐宋隐士题材咏史词,一方面彰显了古代隐士的高尚节操;另一方面也使词体在剪红刻翠之外别开生面,丰富题材。本文在深入考察了与隐士相关之面向,以及唐宋隐士题材咏史词家之生平与时代背景,暨词作所咏对象及所书内容,并由此上溯先前以隐... 唐宋隐士题材咏史词,一方面彰显了古代隐士的高尚节操;另一方面也使词体在剪红刻翠之外别开生面,丰富题材。本文在深入考察了与隐士相关之面向,以及唐宋隐士题材咏史词家之生平与时代背景,暨词作所咏对象及所书内容,并由此上溯先前以隐士题材而创作之咏史诗后,认为,唐宋词家写作此类题材的因由有三:一乃推崇隐士其人;二为苦于仕途向往归隐;三为继承前行诗歌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咏史词 隐士题材 创作因由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印刷及其传播
13
作者 钱锡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135,148,共8页
唐宋词一经登上历史舞台,就几乎与印刷术的发展并行前进,两者结合后,更是如虎添翼,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印刷传播对唐宋词的走向全面繁荣,起的虽然只是外力的作用,但没有这种外力,唐宋词就不能在传播层面上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达到传... 唐宋词一经登上历史舞台,就几乎与印刷术的发展并行前进,两者结合后,更是如虎添翼,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印刷传播对唐宋词的走向全面繁荣,起的虽然只是外力的作用,但没有这种外力,唐宋词就不能在传播层面上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达到传播的最大范围。本文试从唐宋词印刷渠道的多样化、出版形式的多样性、流通方式的便利化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印刷术 传播方式
下载PDF
金陵怀古代表词作探析
14
作者 欧阳骏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9-34,共6页
本文从众多金陵怀古的词中挑选出炯、王安石、周邦彦的作品,从词句、结构、技法、意境、风格等方面,分作题,予以赏析。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考订了所选作品的分片与断句。并依据语言结构原理,对这三首词中的一些语句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 本文从众多金陵怀古的词中挑选出炯、王安石、周邦彦的作品,从词句、结构、技法、意境、风格等方面,分作题,予以赏析。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考订了所选作品的分片与断句。并依据语言结构原理,对这三首词中的一些语句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还表述了作者对这三首词的内涵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 怀古 唐宋词 赏析
下载PDF
唐宋词歌伎传布的主要特征论析
15
作者 赫广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8-42,共5页
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与一般文学作品的传布方式相比,除书面传布形式之外,尚有歌伎传唱这一重要传布方式。歌伎在词的传布中体现出即时性、生动性以及交互性等主要特色。唐宋之际,正是由于歌伎的声乐传唱方式... 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与一般文学作品的传布方式相比,除书面传布形式之外,尚有歌伎传唱这一重要传布方式。歌伎在词的传布中体现出即时性、生动性以及交互性等主要特色。唐宋之际,正是由于歌伎的声乐传唱方式与词集传布的良性互补,从而扩大了词的传布范围,增强了词的传布效果,推动了词体的日臻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歌伎 传布 主要特征
下载PDF
唐宋词对玉文化的接受初探
16
作者 柴刘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6-78,82,共4页
以玉器为物质基础的玉文化,以其温润、高洁等文化品格,受到唐宋词作家的青睐,在词的创作中,融入玉文化内涵。唐宋词对玉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玉器、暗喻、用典、美称四个方面。
关键词 唐宋词 玉器 玉文化
下载PDF
唐宋词的审美距离
17
作者 王基林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8-83,共6页
唐宋词的美感、朦胧和悲剧性源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必须和审美客体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对审美起到一种神奇的间隔、超脱和过滤作用,从而突现和彰显美的本质。唐宋词的朦胧体现在距离的模糊和... 唐宋词的美感、朦胧和悲剧性源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必须和审美客体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对审美起到一种神奇的间隔、超脱和过滤作用,从而突现和彰显美的本质。唐宋词的朦胧体现在距离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唐宋词的悲剧性的背景乃国势衰颓或个人不幸命运使然,但究其产生悲剧性的根本原因仍在于审美距离。审美距离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距离的把握全在于作者的匠心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距离 唐宋词 悲剧性 时间距离 心理距离 空间距离 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 过滤作用 美的本质 不确定性 朦胧 超脱 不幸
下载PDF
论汉语音乐性和词体起源
18
作者 杨遗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汉语音乐性是中国古典诗歌体式演变的基础。词体在近体诗基础上诞生,正是在汉语音乐性基础上,语言诗化与散文化之间的矛盾,诗歌节奏稳定性与诗意表达自由性之间的矛盾,和中唐后去律趋散文体革新的时代要求,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唐宋词 诗体演变 汉语音乐性 诗化 散文化
下载PDF
论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之价值
19
作者 刘荣平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74-181,共8页
唐宋词真迹今天已很少见,古籍文献特别是唐宋文献对唐宋词真迹的记载,可视为是唐宋词真迹保存的一种方式。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在校勘、还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李煜《临江仙》词的创作场景,黄庭坚《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 唐宋词真迹今天已很少见,古籍文献特别是唐宋文献对唐宋词真迹的记载,可视为是唐宋词真迹保存的一种方式。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在校勘、还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李煜《临江仙》词的创作场景,黄庭坚《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之“笛”、《西江月》词“杯行到手莫留残”之“莫留残”,秦观《踏莎行》词“杜鹃声里斜阳暮”之“斜阳暮”等。词人词作真迹的记载,不仅可以据之考察词作初创之面貌,还可以考察词人笔迹,了解其书法水平,并进一步考察词人人品、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真迹 价值 校勘 还原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兆鹏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抒情范式 南唐 李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